先舉個例子好了,看一顆蛋,會覺得它立體大多數是因為光線反射角度的差異,造成漸層色階。因大多數的螢幕只能顯出1677萬色,而正片的顏色遠比此還要多,所以色階漸層的連續性遠比螢幕上觀看來的細膩。(前提是相比較的鏡頭處理色階的能力要旗鼓相當)至於負片,所有顏色都相反,很難有觀看現場實物的感覺。
d90 wrote:我是問"為什麼",不是問"什麼是立體感"我有用燈箱看過了... 抱歉,是我誤會我覺得和透射稿也有關係光線從後方透射和一般看相片是反射的光線感覺是不一樣但螢幕是發光物...為何看起來比較「平」我也不會解釋我是覺得螢幕看比不上當場看正片耶...
我認為硬要說"正片"比較有立體感這種話似乎太牽強!一張照片有沒有"立體感"還是要看拍攝者的技巧怎樣控制景深、怎樣安排取景構圖而得到一張具有"立體感"的照片至於鏡頭的素質還有選用的正片....................那是比較後面的問題了!
小弟是數位年代的人...壓根沒看過正片....不過關於"立體感"記得麥克大大有寫過篇好文章不知道對樓主大大有沒有用http://www.photosharp.com.tw/BLOG20/Article.aspx?m=sufen847888&id=4871
我自己的經驗是這樣1.正片對比較高. 景物明暗差距大. 比較容易達成視覺上的立體感2.正片是多層感光. 真實像素 . 細節紀錄上沒有DSLR插補點運算和磨爾紋干擾的問題3.正片是類比式紀錄. 階調過度上都是連續變化尤其在高光到全白這個部位上不會像一般DSLR就突然跳到全白. (嚴重一點就高光溢出)4.正片是多層感光. 在片基上的銀鹽層是有厚度的立體結構與在單一平面的螢幕上觀看影像的感覺是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