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照片分享]吳哥窟傷痕

半夜睡不著,第一次試著來發文。

吳哥窟暹粒鎮上的兒童醫院,近來正幫鄰近村鎮兒童免費施打預防針,許多媽媽都從外地搭乘數個小時公車來到醫院排隊。由於每天限制人數,並且只在中午過後到傍晚之前施打,所以很多人是清晨出門、當天下午抵達後,接著露宿於醫院外空地,等待明天的機會。正如台灣人追星、買門票、搶上萬元特價保養品或環保購物袋一樣,差別只在於這些媽媽,排隊等待的是孩子的預防針。

這一天中午,我正抵達當地,預防針正要開始施打,現場一陣騷動。這位穿著粉紅衣的媽媽在經過一天一夜的疲憊等待後,終於快要輪到。這時,面對騷動的小女孩哭了起來,媽媽抱著她,一邊輕搖、一邊或許輕聲說:寶寶乖,就快好了,就快回家了。她的臉上,有著歷經波布政權時代的求生斑駁與滄桑,也有著慰撫寶寶的慈祥。

[照片分享]吳哥窟傷痕

一切的等待,終於會輪到;一切的辛苦,終究會過去;一切的滄桑,會刻畫痕跡,而這傷痕,或許可以經由下一代的希望而撫平。
2009-04-15 3:04 發佈
令人動容的畫面 ,想一想自己過的生活真的比他們好上幾百倍,但大家還是不滿足
我的blog : http://www.flickr.com/photos/foxhuang/
前年我去了一趟吳哥窟,去了後才發現,其實我是很幸福的

我也有一個差不多大的女兒,
看到這個哭哭的小女娃兒, 感觸很深
對於已經極度呵護自己女兒的我, 尤感不足
更何況是環境不允許的國度.

這世界還是有很多天生的不公平
而我們幸運的活在富裕天秤的這一邊

我該知足
我們該知足


這個喔,看到比自己可憐的就會覺得要知足,現在台灣去逛全聯買經濟實惠的日常用品都可以看到LV的包包,就會覺得自己很小咖,說到這裡:

一想到有人在這一波的股市賺超過50%就覺得恨的牙癢癢的,這就是人生。

如果看到地上有一攤血,發願蓋醫院,這就是佛性。

不過小弟在下只是平凡人,剛剛挑戰完5D2加上EF50 f1.2L的78 lp/mm的解析度考驗,一旦發覺21 MP似乎還榨不乾EF50 f1.2L的解像力就會覺得很期待50 MP的DSLR(當然是Canon的)趕快出現。

這就是敗家。
我沒去過吳哥窟,但去過西藏與新疆。
面對那邊的居民,特別是幼童,其實我們真的挺幸福。
比上不足,比下有餘。

我覺得儘管經濟不景氣,如果行有餘力,還是應該適度伸出援手幫忙身邊的人。


附帶一提:
像我去年和父母去彰化的新寶教會辦活動(在我家鄉附近,該地方相關事蹟在網路上都查得到),就覺得挺有意義。
今年五月還要再發動鎮民去一趟

請參考去年我寫的活動紀實
新寶教會關懷之旅

台灣到處各地都有家扶中心、學童沒有錢付營養午餐、很多罕見疾病患者需要接濟、、、、
假如有意願要幫忙,到處都有需要資助的單位。
兼善天下的心情故事 http://timshea.pixnet.net/blog/
lotus_flow3r wrote:
如果看到地上有一攤血,發願蓋醫院,這就是佛性。

司法已做出判決
請不要再傷害莊汝貴醫師了
個人在柬埔寨工作將近兩年了 , 工作之餘也常穿梭在鄉間 ,
也見識到貧窮所造成的悲哀 , 路上不時可見到小姐姐抱著沒穿衣服的小弟或小妹
在路上行乞 , 在他們的眼裡看不到童年應有的稚氣
在夜深時刻 , 街上還有三五成群的小孩不睡覺
大哥哥拖著拉車 , 一起跟弟弟妹妹在垃圾堆裡翻找可以賣錢的寶貝

這些豈是生長在台灣的你我所能想像

我也有一個5歲的寶貝女兒

如果可以教會她懂得知福惜福 , 我想這將會是留給她的人生的最大禮物

Sorry! 只是在這邊工作 , 感觸特別深
dormcat wrote:
司法已做出判決請不要...(恕刪)


多嘴一下,個人覺得莊醫師其實很對的,而另外一方的所謂慈悲言語還有募款方式實在很做作... 有興趣看類似做作言語的網友們可以去新店的某慈悲醫院大廳看看他們蓋那醫院的原因與擔心北縣醫療資源不足... 然後再看看原來就在新店很久的某天主教醫院離那新蓋好沒多久的慈悲醫院有多近...

zycamaniac wrote:
多嘴一下... 有興趣看類似做作言語的網友們可以去新店的某慈悲醫院大廳看看他們蓋那醫院的原因與擔心北縣醫療資源不足... 然後再看看原來就在新店很久的某天主教醫院離那新蓋好沒多久的慈悲醫院有多近...



台北縣醫療資源不足??? 這附近不是只有這兩家大醫院, 還有中和新的雙和醫院在附近
廣告傳單還發到板橋及土城來(搶亞東教學的地盤)


更多嘴一下...每個地方都想要有好醫院, 所以每家醫院都一直擴大
所以原來新店天主教耕莘醫院由地區醫院升格為教學醫院,
原來的板橋亞東教學醫院升格為醫學中心
大家的理由是升格後可以向健保局申請到的費用增加, 可以提升醫療品質!!

但醫療品質有相對有提高嗎?醫生還是相同,
但是醫生看病的時間更短, 只是醫院升格而已, 建築物蓋得大而已

每家醫院都想升格, 搶食健保大餅
這讓人看到專科升格技術學院, 技術學院升格科技大學
科技大學搶高中生(不收高職生)想轉型一般大學
每家大學都想作研究型大學的惡夢
而且是每家大學都想做研究型大學, 不想作「教學型」及「社區型」大學

但是師資可升格後師資還是專科原來的師資(當然老師要去進修)
而原來的師資若作一般(職業)教學可能是非常好的師資
但轉型一般或研究型大學, 老師要做研究, 要收研究生
結果搞的四不像

我不知到地區醫院升格教學醫院, 教學醫院升格為醫學中心
到底病患有什麼好處,
只知道醫院大家都升格, 醫療品質相同, 結果健保卻接近破案邊緣
而且病患就醫的人卻必需負擔較高的部分負擔, 付出更多, 看病的時間更短
(地區醫院'教學醫院,醫學中心 掛號費可能相同, 但部分負擔卻大不同)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