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l近日發布了新一代14nm Core-M處理器,
Core-M的重點是什麼?
其實就是正式x86架構全面Fanless,
去除風扇, 降低電力使用, 同時盡量保留效能.
Intel同時在IFA大會列出了今年內會上市的Core-M產品,
一共就是這八款,
1. Acer Aspire switch 12
2. Asus Tramsformer book T300FA
3. Asus Tramsformer T300 chi
4. Asus Zenbook UX305
5. Dell latitude 13 7000
6. HP Envy X2
7. Lenovo Thinkpad Helix
8. Wistron N-Midas
除了Wistron產品應該前面七個台灣都應該可以買的到,
而不可與鍵盤分離的只有Asus的筆電UX305,
其中似乎有筆的也只有HP Envy X2與Lenovo的Thinkpad Helix.
目前規格方面似乎還不是這麼容易搜尋到.
但目前個人看起來如果說要挑戰最近當紅的Surface pro 3,
似乎也只有Lenovo Thinkpad Helix這一款可以相提並論了.
11.6吋FHD螢幕, 9.6mm薄度, 820公克, 而且採用了WACOM筆.
筆座有電池, 總共電力可達到61000mwh, 本體加底座1.7公斤.
預計售價999美金.
但就算有了Core M的加持,
Helix仍然
重量更重820g vs 800g
螢幕更小11.6吋(16:9) vs 12吋(3:2)
薄度更厚9.6mm vs 9.1mm
最大的優點看來就是無風扇 and WACOM.
HP的Envy x2同樣有筆與背後支架,
但13.3吋螢幕就達到了1.27公斤(不含鍵盤), 真是令人無言的產品.
似乎目前看起來, SP3還是稍微比這些產品強上一些就是了.
不知道有人了解其他幾款產品中,
哪款也同樣具有未來競爭力呢?
Stallings wrote:
很難講台灣聯想超爛的...(恕刪)
算啦.. 如果沒賣的話也沒有買的價值了, 連稱霸全球的心都沒有的話,
就說明本來設計花的心思也就那個水準罷了.
Stallings wrote:
我對內建電磁觸控已經...(恕刪)
其實本身覺得觸碰筆就跟NOTE手機一樣, 其實不太會用到,
但他就是一個"有就是比較好"的存在,
特別像是WIN的APP介面現在其實也沒有這麼好用的情況.
至少很大一部分的人會用觸碰的方式去用桌面模式.
有時候點不到的時候就會寄望有那支筆,
就是一個有就是比較好, 但沒有會空虛的存在.
這在手機上可能還好, 在大螢幕的平板上反而顯得更重要.
畫圖的話當然還是WACOM原廠出的產品好吧,
直到今天WACOM在WIN底下的驅動都還不是很完美. 感覺很無言就是了.
Stallings wrote:
我對內建電磁觸控已經沒啥興趣了
Wacom 也好,N-trig 也罷,都各自有一堆鳥問題
不過我還是會持續關注啦,總是會進步的嘛
不過到真正好用的那一天究竟有多久呢?
目前我想試試主動式電容筆 + 自備繪圖板的做法
急的時候用主動式電容筆,不急的時候拿繪圖板出來畫
這樣的好處就是選擇會多很多,畫圖的品質也好很多,而取得總成本低很多
...(恕刪)
不知你什麼時候才會真正去買一台機器來用
任何時候都不可能有機器是完美的啦
畫圖來講SP1/2的wacom已經夠好畫了
要筆記的話N-Trig也行
也沒到那麼不堪呀
電容筆...還是算了吧
Wacom你都嫌了,那玩意怎麼用的下去?
Zclub Mini-Z 討論區 歡迎來逛逛~: http://mini.zclub.com.tw <-- 這網址夠好記吧?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