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長)不知道該不該發在這裡...應該說,不知道該發在哪裡ˊ_>ˋ
此文探討數位顯示閱讀的實際感受與應用。
我是Surface Pro的使用者,本身也是個書蟲,
現在正用Surface Pro外接螢幕、鍵盤、滑鼠當桌機使用。
Surface本身,我加上立架直立使用。為的就是讀掃描後的書籍圖檔與PDF檔,
由於書實在太多而無藏書空間,我這半年來買了富士ScanSnap iX500瘋狂拆書掃描,
至今已經有數百本書被數位化。
正因為Surface既是電腦也是平板,可以拿在手上直立閱讀,又有電磁筆技術可以手寫筆記,我認為要以一台機器行走江湖,沒有比Surface Pro更好的選擇。
當然,至今也沒有後悔買Surface,只是我發現,Surface並不能滿足我的閱讀需求,它畢竟並不是專門用來閱讀的機器。
它太厚重,電力也不足,且我要一邊用電腦、一邊閱讀文件的機會太多,光是一個Surface加外接螢幕還應付不來。
若要真正讀書,我必須將所有外接線都拔掉,以直立平板方式拿在手上,才能稍微仿照到閱讀的感受。然而這種時候許多要用電腦進行的工作都必須中斷。
再來,我掃描的書籍,大多掃成圖檔。在windows介面上,以MangaMeeyaCE閱讀,這原本是設計來看漫畫的程式。除了它之外,我找不到其他能使圖檔符合螢幕長、寬的程式了。然而它並不是專為觸控介面設計,因此無法像iPad滑頁那般直覺。
PDF檔,雖說PDF xchange viewer pro不錯用,然而一樣,終究不是為閱讀、觸控介面設計。且wacom電磁筆在這個程式上會位移得非常誇張,誤差有好幾公分之多,根本無法使用,更不用說是手寫備註了。只能用別的程式代替。然而功能就比不上了。
近日考量我的閱讀需求,於是我訂了一台大陸廠商的Onyx boox m92,9.7吋e-ink,除了Kindle DXG、漢王E920,也沒有別的選擇了,爬文之下選擇了m92。目前沒拿到手。
很感嘆,為了將書籍文件數位化、並找到一個妥適的閱讀硬體,我所費不貲,然而這些產品許多地方都還比不上紙本。
Surface Pro的wacom電磁筆搭配微軟自家的ONENOTE,似乎已經是目前最好的選擇,我也以圖檔自製有時間軸手帳版面放入ONENOTE中,想省掉印刷、裝訂的步驟成為萬年手帳。然而發現終究是不能取代紙本。我個人慣用的筆是HI-TECH-C 0.25,極細,我的字也相當小,ONENOTE的粗細與SURFACE PRO所附的WACOM筆都沒有這麼細,所以我必須局部放大才能書寫。然而寫完要一覽整個頁面(一週)時,又太小,無法看清字跡,因此要細讀時又要局部放大。且ONENOTE在遇上電磁筆時,是無法當作滑鼠來用的。
而平滑的玻璃,終究與紙筆觸感相差甚遠。要畫直線,也遠遠不如直尺來得直覺好用。
印刷精美的彩色A4大小雜誌,即使Surface Pro與boox m92都是我細挑過的一時之選,然而都無法完美顯示。一來,A4紙張已經是13.X吋的螢幕大小了,這些雜誌版面是為了A4紙張所設計,有些字是相當小的,若是顯示在10吋左右的螢幕上,將會相當吃力,不局部放大是難以閱讀的。再來,這些雜誌頁面大部分都以跨頁閱讀來設計,單一的平板版面將無法有完整的閱讀體驗。更不用說今日除了iPad外的絕大多數平板都是16:9,與雜誌、書籍的比例相差甚遠。雖然我買了e-ink產品,然而今日的e-ink是無法完美顯示彩色的,翻頁速度等等更不用說了。
仔細想一想,我理想中的「可以真正取代紙本筆記、紙本書」的數位產品,應該有這樣的特色:
-採用e-ink這類的無背光、不閃爍、不反光、低耗電螢幕
閱讀表現與續航力如同如今的e-ink,
而色彩表現就像現在的IPS螢幕一樣好,觸控介面,流暢、不遲滯
-如同書本般的翻頁式雙螢幕。尺寸分為A4(雜誌用)、A5(一般書籍)
雙頁螢幕無間隙,可以完美顯示跨頁,並且能夠完全反摺,如同書本。
-重量壓在400g以內。折合後的雙螢幕厚度在1cm以內。
-可外插記憶卡擴充容量。
-系統不拘,只要能夠流暢閱讀PDF檔、圖檔、epub檔、txt檔甚至doc檔。要可以搭配長寬,完美切換顯示單頁/雙頁/跨頁的應用程式。
-有wacom電磁筆技術。有多種筆可以選擇,有比現在三星的s pen還要細的筆尖。有如今的ONENOTE、S NOTE這樣的筆記應用程式搭配。
-價格如同今日的android平板。
當然如果要更全能,要是以上技術建立在windows系統上……搭配FULL USB,那簡直無可挑剔了。雙頁螢幕展開,就像現在的寬螢幕了。雖然比例上還是不等同16:9……不過,也很夠看了。
不知道未來的哪一年,市面上可以出現像這樣的產品?
看起來非常理想化,然而五年前,iPad都還沒問世,誰想得到今日的平板會發展得如此蓬勃呢。
MASKOPLY wrote:
(文長)不知道該不該...(恕刪)
我和您一樣有台Fujitsu S1500,也掃了數百本書.也有Surface PRO
所以您說的我都能體會.
這篇寫得很好.對產品使用體驗有深入的分析.來自於人性的產品就是好產品.但我想以現有技術及台灣供應鏈生態,應該還無法整合出一台這樣的產品.台灣廠商只做中低階的系統整合而做不到系統創新.高階的系統整合需要有如APPLE這樣有理想有使命的公司在前面引導鞭策.
你說的需要有WACOM最尖端的技術,面板廠特殊切割尺寸的支援,閱讀軟體的優化,內部零組件的高度輕量化...整個環節操之在己也操之在人.蘋果三星沒做的,沒出息的台廠也就不會跟著做.但這明明就是一個市場潛力極大的利基型產品.也是人們真正需要的產品.
ASUS在產品的輕量化一直不行,只能靠變型概念把一台很重的產品拆成好幾部份,但平板本身功能通常就缺東缺西,這是假的輕量化. ACER向來是老二哲學,更是不思創新,看最近新聞,他們還把太早切入Ultrabook當成是失敗的藉口.意思是不夠老二就是了?但我看明明就是創新度不足,沒有成為老大的實力啊!
我很同意你的觀點,就是做一台像雜誌書本一樣大/一樣輕/一樣解析度,而且又好翻頁/好用筆註記的電子書平板.這真的是夢幻逸品了.
現在的16:9/10吋/FullHD螢幕規格一點都不適用於電子書.畫面太小很痛苦,有黑邊更痛苦.
A4比例尺寸+Rentina螢幕+WACOM+輕量化才是電子書平板的王道.
MASKOPLY wrote:
再來,我掃描的書籍,大多掃成圖檔。在windows介面上,以MangaMeeyaCE閱讀,這原本是設計來看漫畫的程式。除了它之外,我找不到其他能使圖檔符合螢幕長、寬的程式了。...(恕刪)
"漫畫電"和"nyalu"
Zclub Mini-Z 討論區 歡迎來逛逛~: http://mini.zclub.com.tw <-- 這網址夠好記吧?
但是技術瓶頸還是一堆
單就硬體來說:
電子紙....好像有彩色但是翻頁應該還是頓,拿來看電影死路一條
LED螢幕...解析度越高當然越好,不過耗電也是越高
雙螢幕....現在都做得到問題在於OS層面,MSI有樣品機不過不了了之
acer有一台14"WIN7,不過....怎麼拿在手上??兩個螢幕耗電也增加,
LCD+電子紙也有概念機不過也是消聲匿跡了
電池...現在電池技術沒有大突破,當加了一堆晶片時續航力也直線下降
重量...現在9.7"單螢幕要300~400g,雙螢幕要400g....有困難
至於電磁筆...個人使用過的感覺不習慣,可能是螢幕太多層的關係(電容+電磁+顯示),
一般點擊還OK,拿來繪圖會有視差,下筆的位置跟螢幕顯示的點有誤差
軟體來說:
樓主自己也寫出了他用的那些程式,
其實都是沒觸控的時代所出現的程式,
對於觸控當然就不是那麼直覺,
看WIN8出來後有沒有人寫對應的程式了.
至於拆下所有線把平板拿在手上,要有看書的感覺,
有一家有出15" 1920X1080 USB觸控外接螢幕搭VESA100架可以用懸臂,
看要不要花錢而已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