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代電腦車架,和第一代有幾個不同的地方和大家分享
1.增加了輔助支架加強穩定性
第一代的車架只有單一支架,也只有一個固定點,再加上高度有60cm左右所以不晃動實在很困難.
第二代的設計採用雙支架專利設計,並採用兩個固定點,穩定性大大提昇!
2.關節部分由摩擦設計改為插銷式設計不會有軟腳的情況發生.
第一代關節部分是採用摩擦設計,優點是可以調整至任何角度,但是沒有鎖緊的話有可能發生軟腳的情況。
第二代設計採用插銷式設計,插銷插入另一部件,可避免軟腳情況發生。
3.支架旋臂採用實心鋁合金設計,增加質感也增加強度。
第一代支架旋臂採用鋁合金和鋼管組合的設計,強度可以但接點太多,造成外觀不良。
第二代支架旋臂採用實心鋁合金設計,增加質感也增加強度。
4.改良平板關節設計,增加互換性,可與擴充基座共用平板.
第一代平板下的關節互換性不易
第二代平板下部關節改良設計,易拆裝而且互換性佳,可更換不同大小的平板,而且可與擴充基座共用平板,增加產品應用範圍。
5.改良支架底部固定片設計,可調整角度範圍更大
第一代支架底部固定片,可調整角度較少。
第二代支架底部固定片,經過改良設計可調整的角度更多。
結論是第二代電腦車架,無論在結構,穩定性,組裝性及外觀上都比第一代加強許多。



以下是第一代和第二代的比較圖

第二代車架裝上R2H的情形

第二代車架裝上Sony UX27的情形

第二代車架+水平放置的TC1100

第二代車架+垂直放置的TC1100

第二代輔助支架的特寫

左邊為第二代插銷式設計的關節,不軟腳,右邊為第一代摩擦式設計的關節,可調任意角度。

左邊為第二代實心鋁合金設計的旋臂,質感好,強度佳。右邊為第一代的鋁合金加鋼管設計的旋臂,外觀較差

左邊為第二代的平板旋轉關節設計互換性較佳,右邊為第一代的平板旋轉關節設計互換性較差

左邊為第二代支架底部固定片設計可調角度較多,右邊為第一代支架底部固定片的設計可調角度較少。

車架收納的情況
最後附上20秒實測情況,路段在新莊大漢橋下來的思源路上




http://www.youtube.com/watch?v=kWfTc1WLIYs
相關應用文章供大家參考:
1.電腦車架------------------基礎篇
http://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163&t=211495
2.電腦車架------------------衛星導航應用篇
http://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163&t=222845
3.筆記型電腦車架----------行動上網應用篇
http://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18&t=223162
4.電腦車架-------------車內影音應用篇
http://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214&t=224593&last=1801447
5.泛用型擴充基座
http://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163&t=312346&last=2647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