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除了變形筆電,變形平板只剩微軟了?

seattle814 wrote:
Panasonic CF-XZ6...(恕刪)

我也是類似的需求,這幾天也是在看這台,但似乎台灣沒有進口,得找代購,或者下次去日本時購買。

除了昂貴的CF-XZ6,Surface go的規格有點差強人意,對岸倒是有好幾家在出袖珍windows筆電,但品質不太讓人放心。

微軟新發表的Surface Neo可以關注一下。
紫米飯糰 wrote:
同意,類似Surface...(恕刪)


我個人是覺得,YOGA類沒那麼糟。

其實這種非傳統筆電類(包含變形、YOGA、觸控螢幕等,都還是有一定市場)
我自己近年使用是macbook air 2011->surfacepro 4->GPD pokect 1+acer swift 3 ->壹號本 2s+acer swift 3

其實會想要買非主流筆電的,在我猜測多半都是商務導向,或是有考慮部分用在商務或工作、學習等。
YOGA或是surfacepro類除了休閒(在床上看影片、玩玩文字遊戲?)以外,大概最重要的就是商務展示的功能
常見windos或電腦OS系統架構下的軟體展示,這對不少人來說是相當重要的。
再來不論是給同事主管看一些資料,在某些情形下都不一定會有桌子能夠放筆電。
雖然現在手機很方便,但在一些簡報(PPT)效果展示、動畫效果,還不如筆電。
網站瀏覽大至上跟平板類差不多,但輸在重量。
雖然一般人會覺得鍵盤露在外不會很容易耗損,但我個人是覺得還好啦,必竟應該很少狀況是翻過來鍵盤面放在桌上,除了畫圖?

而螢幕觸控,除了YOGA類基本上是必需的,其實也就是商務需求,會用的到的人就會用的到,但就真的很少。
講個故事 有說錯還請指正
微軟在與palm競爭的PDA市場中獲勝
原因是palm策略失誤 使用全新系統捨棄百萬舊系統軟體不支援
在硬體效能低與軟體歸零的情況下 被微軟用錢打死
(palm是輸入與搜尋超快 瀏覽結果快速方便 好上當時微軟百倍有餘)
但是為了跟微軟競爭多媒體(影片) 放棄舊系統 就掰掰了

之後微軟把PDA勝利帶到筆電來 才有那些翻轉或折疊的平板筆電
這時觸控是需要尖銳筆頭的電阻式觸控

微軟發展翻轉或折疊的平板筆電約十年之久
卻一直不受到使用者青睞
主要原因是把成本放在那片昂貴的電阻觸控螢幕
不是成本上升價格高昂 就是零件省料全都比同價筆電更差一級
以及系統軟體沒有為筆作出有利開發或使用調整
讓鍵盤滑鼠筆可以在視窗介面相容共用
導致多數軟體商只願意發展鍵盤滑鼠的軟體介面
使得翻轉或折疊的平板筆電上的筆 幾乎無用武之地
簡單講就是 鍵盤滑鼠輸入這麼快 用筆幹嘛
而且當時電阻觸控的筆 只有座標功能 沒有繪圖的感壓功能
用電阻筆繪圖沒電磁繪圖板好用

iPad與筆出來後 就把這些全掃進庫存
輕薄好攜帶高續航又能繪圖
相較之下當初在眾多翻轉或折疊的平板筆電中脫穎而出 01推崇的工人社
顯得既落伍又過時
(其實是所有這類型的翻轉或折疊的平板筆電)

之後微軟在翻轉或折疊的平板筆電退流行(或是說失敗)之後
試圖再推出類似平板產品 Surface是其後續之作
改為電磁式繪圖 有感壓功能的繪圖筆 前兩代繪圖是wacom專利
說是可拆式平板 但是不改其筆電本質
而微軟真真正正的平板是SurfaceRT(註)在2012年推出 2015年告終
使用者很清楚告知 windows做好一點就可以 RT不需要
Surface繼續以筆電的姿態活著 RT掰掰

所以現在微軟又推出一個Surface Pro X(註)算是RT後繼機 覺得莫名其奇妙

簡述就是
與palm在PDA大戰 微軟贏得筆的使用與解釋權
但在翻轉或折疊的平板筆電 這個筆的使用與解釋權並沒有增加什麼使用上的便利
在iPad出現後 電阻筆座標功能等同手指
在iPad+筆出現後輸給電磁式繪圖筆
(其實電阻很早就輸給電磁式繪圖板了 iPad是螢幕繪圖更直覺)
Surface出現後電容觸控電磁筆打平 但是一邊是筆電 一邊是平板
而與iPad相比同為平板的SurfaceRT 老早就掰掰
然後近期發表的Surface Pro X?????

大致是這樣 有人要補述嗎?



註:iPad, SurfaceRT, Surface Pro X皆為arm CPU運行arm系統軟體
                              彈幕濃!
題外話
當年palm比起微軟口袋PC要好用幾百倍
palm筆寫輸入雖然略微不同自然筆寫輸入 但短暫學習就可以快速上手
搜尋輸入的資料 秒顯示

微軟當時口袋PC的搜尋就跟桌面系統一樣爛
按下輸入要轉圈圈等十幾秒才顯示 這算快的
要是資料多 等上一兩分鐘正常
移動裝置誰要等上一兩分鐘的
還常常搜尋不到東西

這也是兩產品初期 palm 8MB vs 微軟口袋PC 32MB儲存容量
palm賣三萬五不給殺價 微軟殺到不用兩萬都要賣
就可以知道這個搜尋秒顯示有多好用

無奈自毀長城 軟體歸零 平起平坐下 當然被微軟用錢打死
                              彈幕濃!
Fujitsu 的 Q系列
-=陸軍野戰工兵官=-
palm 和 PPC 之爭,雖是很老的年代
不過當時我也是出/脫手,兼用到壽終了不少台
(雖說幾乎都二手機) 最後用到掛的是 Dopod 900

初始接觸的第一台 palm 是一個名醫看診中看他用,
原因「只」是他拿來筆寫記事,CP值高過請一個助理
(謎之音:就這麼簡單的理由?
沒錯,當年非常景氣的年代,
會用這種潮流 3C 產品,都是這個 level 的
以他的實用性 vs 消費能力,紙筆替代無話可話…在當年…)

他入手的是 Sony 第一台,當年用 palm 的族群,
也大多是這種 classical 的使用者

然後我們去撿他們玩膩的小玩具…
當年的確是高消費的奢侈品

我最懷念的,也不是 nx80 nz90 那些銘機
而是 Sony CLIÉ PEG-SL10 ,曾經很長時間的替代電子書過
特點 高解析 (320*320…現在算…...)
「二顆,四號電池可發動」
(一組一次可用10hr,一天平均用3hr,
也就是當年一次充四顆鎳氫就夠我一週消耗量,
忘了充可以隨時去便利商店或十元商店,隨時補充)
當年還曾肖想手機也推出這種的……
黑白,可背光,且「非直射,是橫向光源的冷光」
搭配 jogdial 鍵,簡直無「書」可抵

當然,時代的趨勢,就像s版友追憶的眼淚……和我的認知有八成接近

現在會支持 「筆」寫導向、win 純平版、 note 系列手寫的、 iOS 專用筆 、及其他
大抵上,較(老)一輩的,是一直延續這種使用習慣的,包括對電子書類產品的懷舊

離題了

但是 … windows 本身就是鍵鼠輸入導向極倚重的系統
我從第一台win-tablet IBM x41t 用起,發現90%以上的操作,工作屬性,脫離不了鍵盤
除非接近純瀏覽、播放器,才是那 10% 一般性使用有辦法的場合
(先不討論我繪圖的私人興趣)
就算當時,我熟識設計界平面繪圖的朋友,
系統單純性,及手繪需求極高
也寧可選 MacBook 搭 Wacom 版、筆
(總價還不輸我那台 x41t)
那可見,連這類生產力倚重的用途,連非常有推力的使用者
在使用上,純平版 type 本身,要超脫鍵鼠的倚重,都有非常大的困難性
那就更不用提對一般性常態的使用對於
去用必需外接鍵盤的純平板,有多少市場了
(以作為主力或第一台剛需的筆電而言)

當然,我 m80ta t100ta 這些…純平版,或二合一,也經歷不少
且覺得,電紙筆導向,最符合我需求的,是 m80ta 那台
8" 400g 長時間「手持」書寫、繪圖,都不算吃力
且價位真的不高,(以支援 Wacom 設備的 win平板而言),原價就不到一萬了
但在市場上實際銷售反應(先不提華碩本身的品牌型象,純就產品面討論)
還是證明了,實際上的市場有限…
照我理想的想法,這種應該會大銷,
會出下一代,甚至各廠會跟進,當然,不是沒有,只是接近的,都山寨的白牌……

Surface / pro 這類,不能說沒有他的市場或剛需族群……
但是……極行動性的需求,以被 note 系列吃掉了,
對一般人真的需求筆記的,不會管作業系統,速記點點畫畫,還是直接口袋拿順手

不過還有極少數的族群,像記者、「純」平面筆繪/速記文書、展銷人員…等
是這類純平板 原生需求/主要開發族群
加上 MS 這個富爸爸力推,讓他的價位和CP值,甚至能比拼一般筆電的水準
進而使不少廠商跟進、或消費者轉投
但事實上,這 tablet 基礎,畢竟不是真的消費者會用 win 系統的主要族群
潮水退了,大家還是回歸傳統 notebook type 為主要導向的市場

Thinkpad X1-tablet 和 X1-Yoga 的銷售量和廠商投入 也可觀察 一二
80-90% 還是當一般筆電 10~20% 才有一些平板的需求 這樣比例的性質

當然 win10s 微軟不上心,也是原因之一,
但追根究柢,我覺得還是大部分的消費者
本身沒有(或較少)無鍵鼠的 win系統(先不討論 WM 甚至 RT 這種情懷性)的使用需求
womiyeh wrote:
palm 和 PPC...(恕刪)
朋友用V 我趕流行買IIIc


以及最後買的產品



當時胖IIIc兩萬八(8MB容量) 經典的胖V 三萬二
打死不給折扣 頂多給些小周邊 連多送隻筆都不給
筆明明沒功能 只要有尖端能按壓螢幕就可以的東西
(後來用竹筷自己削備用筆)

同期展場的PPC產品 16MB 32MB
定價很高兩萬八 三萬二
實際問兩萬四 兩萬八
然後朋友殺價到一萬八 兩萬二
然後還算買貴 因為不用兩萬 有人殺到一萬六 一萬八
到處在求售 沒人要

胖則是賣光光
                              彈幕濃!
對於wm(arm架構的windows)
我有些觀點,畢竟用了 Dopod 900 和 HP 4700 都 超過五年…
到了 wm5 wm6 時代,其實已非當年 CE 的吳下阿蒙
我二台都拿去升 ram 和一些調整
到後期用觸控筆(或指甲)玩
NBA 太空戰士 1、 4 這些大作的 wm 版
上 FB (精簡版) 、簡單的 繪圖 筆記,都很順
也有了自已的類 app 系統和生態圈

這些手機為主的「筆」記功能,
直到了 三星 note 1 出來
極行動的筆寫手機領域,才被改造

當然,較 fashion 的同事朋友,
老早就投身 iOS 及 安卓陣營
但我試用過,除了划動較方便外
wm系統本身,除了較老舊的影音解碼串流這些硬傷外
並無取代我用的 Dopod 900 的動力

甚至 Dopod 900 他還有實體的原生鍵盤,
要玩模擬器還可以原生 mapping
也不用接藍芽鍵鼠(說到這,win系統的軟肋還是鍵鼠……)

結果,微軟系統作了一件(我覺得)的蠢事…
放棄已成熟的 wm 架構,
改出 phone 7 這個渣系統…真的是 糞七,搞什麼都不順
從此行動市場就一厥不振,重蹈當年 palm 的覆徹

當然,我覺得 Surface 是個很偉大的創新
但成功(?)的由來,主要還是微軟這個富爸爸,拿錢砸出來的
但不是市場或消費端有天差地遠的改變

像我一個同事,他筆電掛了,再買新機
當時好像剛好在 X'mas 還是 New Year 檔期,大放送
SP-pro4 i5/8g/256g 全套(含鍵盤)不到三萬…
(也只有微軟這個「長輩」有這種大手筆)
他比較當時近似價位、定位、規格的一般筆電…
包括眾 2-in-1 沒有一台打的過的,馬上就下手了
最後當然還是當一般筆電來用……
但是也沒有因為他是 tablet 而大符改變他原有的使用習慣
最多只是玩安卓模擬器,把他當大台的平板用,順手多了,這樣子而已……
womiyeh wrote:
對於wm(arm架構...(恕刪)
當蘋果iOS投入手機市場 谷歌緊跟在蘋果之後炮製了安卓 互相競爭時
微軟還在做筆電統一移動市場的春秋大夢
試圖以W8磚塊牆的假平板介面 用筆電去跟蘋果谷歌競爭行動市場
想也知道不敵 蘋果與谷歌的行動市場大舉爆發

等到微軟推出手機 即便手機介面比起安卓更順暢優秀
但是晚入這是場兩年 市佔不足以撐起軟體商基本獲益 沒軟體商想鳥
進場市佔3% 退場市佔0.3% 慘敗收場

以行動市場的OS來說 微軟手機是很不錯的系統 被說是不像微軟的手機產品
(微軟系統常見的 吃硬體效能 系統拖累不順lag 都沒有)
                              彈幕濃!
asderasd wrote:我個人是覺得,YOGA...(恕刪)

小弟上個月剛換Asus UX362FA (前一台UX430) 
變形筆電確實有它的用處
在和別人討論, 或位置不大的地方(咖啡廳小桌)看資料時都方便許多
會用到的人就會用到, 這點相當同意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