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哥+ wrote:
OSX有支援觸控及WACOM...(恕刪)
其實沒甚麼值得奇怪的,Mac跟Windows在硬件上早就已經一家親,祇是蘋果不肯放出可以讓PC用的OSX版本,反而容許Windows用在Mac機上。
早十年前小弟已經嘗過在PC成功安裝非官方為PC推出的OSX版,但因為找不到軟體使用,所以淺嘗即止,其實祇要硬件相同,有推出過Mac版的,都可以使用其driver。
不說不知,在wacom裡放上的驅動程式,不同的硬件應該是不同版本的,應該不可以共用,但小弟發現,Intous跟Companion的驅動程式,版本、名稱、跟容量都是一樣的,小弟剛好兩者都有,發現的確可以共用,但Mac卻有少許分別,安裝Mac版的Intous驅動後,雖然可以正常畫圖,筆壓,操控通通沒差,但呼叫Wacom的控制台時,卻出現版本不同,需要再安裝的警告,可能是Mac有比較嚴格的版本限制所致,但因為下載其他版本的時間比較緊迫,所以到現在還不能確定是否硬件的問題,有答案再如各位大大報告。
(^_^)p wrote:
請教各位已入手大大...(恕刪)
怎麼說呢?這數天跟我哥哥商討同一個問題,因為小弟去年入手Companion 1代,數星期前他給我毒到,所以也萌起入手高階機種的念頭。
他跟我一樣是開班教學,那是吃飯的傢伙,是生財工具,所以,花錢不會冤。
大大,如果你也是入手"工具",不是"玩具",應挑選合用的,如果是挑選"玩具",那入手能力以內最好的,一來不犯本,二來如中途放棄,也不至於太傷身跟心。
不論結果如何,以下亦是考慮的重點。
先想想自己的工作習慣,假如大大在固定地點工作,流動性並非首選,當選螢幕最大的
原因:13寸的螢幕運行繪圖程式時,例如Photoshop, SAI,Clip Studio Paint等等,都會因為Tool bar佔去部份螢幕,或Tool bar 圖示太小,影響瀏覽,同時間給與用家繪圖的空間太小,要經常將圖象放大縮小才能繪畫出理想的線條,非常不方便。
而22寸或24寸,扣除Tool Bar之類的功能鍵,仍然有足夠的繪圖空間可以使用,其螢幕大小有如畫漫畫用的稿紙或二開畫紙大小,對於我們這種慣用紙筆作畫的人來說,這是非常重要的,因為不需要因為改變繪畫習慣----手感,可以照平常繪畫時手部移動的多少,以一比一的方式在大螢幕上直接反映來,那是天人合一,手到心到的境界!!
另一個好處就是使用年期問題,22寸以上是以第二螢幕方式工作,那就是說不用考慮機器老舊或過時的問題,隨著時代更替,或者性能要求,祇要換電腦即可解決,而且PC跟Mac兩用,當然,二代Campanion已經有同樣的功能,這個可以不理----可憐我的1代,看著它不斷折舊,花大錢數年後便要退役,想想也心痛。
其壞處,就是體積太大要找地方安放是一個問題,這種座檯式重型裝備不是說笑的,看過實物便知一二。
至於13寸的Companion 2,好處當然是其流動性,隨時隨地都可以進行創作,不受地區時間限制,甚至出外公幹都可以帶上,一機兩用,既可以作文書處理,也可以繪圖。
例如我哥哥有多個不同的教學點,他可以帶一台Companion 2到不同地方教授繪畫,這是無可取代的,所以,Companion 2對他來說是一個合理的選擇。
因此,大大要反問自己需要的是甚麼,才能找到合適的器材,發揮最大的功效。
miltonlee wrote:
請問單純就是畫畫,...(恕刪)
亮哥+ wrote:
別這麼說,我是看到...(恕刪)
大大真的對不起,小弟是香港人,而非台灣人,所以對於台灣的教學課程,真的不太清楚,並非有意隱瞞,非常抱歉!!
以下是一些關於小弟繪畫的資料,望與大大分享。
http://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163&t=3981826&p=1
小弟現時主力使用Clip Studio Paint,因為價格比較合理,而且比較貼合小弟繪畫的習性,而功能亦比較強,當然SAI跟PS都有嘗試過,都是好軟件。
內文搜尋
X



所以問問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