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硬體總成分為主機板,CPU,晶片組,記憶體,顯示卡,硬碟,內建擴充模組(藍芽或無線網路),NB的主機板不討論,因為這超越一般人想懂的範圍。
先講Centrino,這是個INTEL的規格平台代號,這個平台裡要含有INTEL官方指定的CPU,晶片組,無線網路模組,才能貼上INTEL的Centrino授權貼紙,SONOMA則是Centrino的第二代規格,第三代的NAPA則預計明年第一季推出,這裡貼出一張比較表,是在湯姆大叔站上看到的,不清楚的可以參考一下。

再來是CPU,以INTEL官方來說,市售CPU分為工作站,一般桌上型,筆記型三種,工作站的不討論,桌上型的叫做 Pentium® D(D應該是代表DUAL-CORE,雙核心)或Celeron D(目前是單核心),Celeron是Pentium的低階版本,主要差異在FSB(CPU前端匯流排)及L2快取記憶體都較低,及一些硬體指令集的支援性或硬體功能縮減,但價格也便宜許多。
筆記型的CPU一律統稱Pentium® M,低階的叫Celeron® M,跟桌上型不同的是筆記型Pentium® M支援動態電壓調整的省電功能(Celeron M則沒有),Pentium® M及Celeron® M均有發售一般型,低電壓型(LV),超低電壓型三種規格(ULV),電壓越低售價越貴。
至於一般人老是搞混的就是Banias(Pentium® M L2 1M,Celeron® M L2 512Kb)和Dothan(Pentium® M L2 2M,Celeron® M L2 1M),其實這只是Pentium® M(Celeron M)各階段的CPU研發代號,對INTEL來說,都是叫做Pentium® M(Celeron M)。
想要再搞得更清楚的朋友,可以參考一下Digitimes科技網的這篇介紹文章,應該會有更深一層的瞭解。
http://www.digitimes.com.tw/n/article.asp?id=C68A5D8A3E42A28448256FB2004E8CEC
顯示卡的話,一般人對這個的問題較少,大部分都是不知道到底內建的顯示卡到底能不能跑3D製圖或3D遊戲,其實建議如果平常只是一般文書上網作業,然後有時玩玩小型3D遊戲(線上遊戲不算)的話,內建的就已經可以應付(這裡指的是SONOMA平台的915GM及ATI的RADEON XPRESS 200M晶片組,舊型的如855GME不太建議),如果您真的需要使用工程3D繪圖或玩重量級3D遊戲,還是建議使用獨立顯示卡,舉個例來說像RADEON XPRESS 200M內建的3D等級是X300,但其效能(Share記憶體開到128MB時)卻約只等同獨立X300 32MB甚至更差,所以價格可以的話,建議盡量選擇獨立顯卡機種。
至於效能比較,因為現在大部分均採用 ATI的顯示卡,一般的問題就是X600和X700的差別,在這裡建議可以的話盡量選X700,因為GPU像素處理的管線數(Pixel多一倍為8條,Vertex多二倍為6條)更多,處理效能更好,這差別在玩重量3D遊戲時差別就會很明顯。

至於記憶體,現在一般使用的是DDR及DDRII,差別在於工作電壓及時脈,而所謂的雙通道則是要看晶片組是否支援,一般而言SONOMA只要是使用915GM或915PM的都有支援雙通道,只要使用的兩條記憶體是容量相同,工作時脈相同,系統即自動開啟雙通道。
筆記型硬碟的話,一般分為2.5吋及1.8吋,轉速有4200轉、5400轉、7200轉三種。1.8吋應用的很少,價格也貴上許多,目前1.8吋的日本已發表5400轉的機型,但很少見。一般人認為的轉速耗電問題,現在各家的新型號5400轉硬碟耗電量多已發展到跟4200轉一樣甚至更省電,熱量也差不多,可以的話是建議盡量都可以升級至5400轉,效能可以增進不少。
寫到這兒,如果有不懂的朋友可以提出問題大家討論交流,我有寫錯也請大家幫我更正一下,很難得打這麼多字.........好累.....

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