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使用的是 ASUS A3Ac 筆記型電腦,內建的是 5400RPM 的 60GB 硬碟,容量早已不敷使用,欲購置外接硬碟來存放家裡小朋友的生活相片與影片,並且打算購買兩台外接硬碟作成備份以防萬一。
- 硬碟外接盒的介面較常見的有 USB 2.0、eSATA、IEEE 1394 (FirwWire) 這三種,按傳輸速度的理論值來比較,由快至慢依序分別為:eSATA (300MB/s, 150MB/s)、IEEE 1394b (98.25MB/s)、USB 2.0 (60MB/s)、IEEE 1394a (49.13MB/s),但是有不少人認為在實際的運作上,IEEE 1394a 的傳輸速度其實並不比 USB 2.0 來得慢,而且傳輸量較大時,IEEE 1394a 還比 USB 2.0 來得穩。
- ASUS A3Ac 筆記型電腦沒有 eSATA 界面,但有四個 USB 2.0 及一個 1394a 的插孔 (4 pin、無獨立供電功能)。
- ASUS A3Ac 有一個 PCMCIA Type II (CardBus) 插槽 (理論傳輸速度取決於傳輸模式:BYTE mode = 33MB/s、WORD mode = 66MB/s、DWORD mode = 132MB/s),應該可以透過 [PCMCIA eSATA 擴充卡] 這類裝置來直接連接使用 eSATA 介面的外接硬碟,但透過 CardBus 外接 eSATA 似乎僅能達到 SATA I 的速度 (150MB/s)。
- 本人目前無業且阮囊羞澀,為了以有限經費來取得最大的效益,因此想要弄清楚以本人的環境 (筆記型電腦、有 CardBus & 1394a & USB 2.0 插槽),應使用何種介面的外接硬碟盒較合適 (目前有三種選擇:一是直接使用 USB 2.0 介面、二是使用 IEEE 1394a 介面、三是透過購買 PCMCIA eSATA 擴充卡來使用 eSATA 介面),然後再另行選購外接盒與硬碟。
因為不是學硬體出身的,相關知識也不充足,因此雖作了一些功課,但仍產生了一些疑問,問題整理如下:
- 相信大部分的人都暸解 [理論數值] 與 [實際狀況] 是有差異的,各種介面的傳輸速度大都無法達到理論值的全速,那麼;eSATA 無法達到全速,再加上 CardBus 的速度就算使用 DWORD mode 也僅有 132MB/s,若是使用 [PCMCIA eSATA 擴充卡] 來連接使用 eSATA 介面的外接硬碟,外接硬碟的讀寫速度仍會比使用 USB 2.0 或是 1394 介面來連接的外接硬碟來得快嗎?
- 以 [PCMCIA eSATA 擴充卡] 來連接使用 eSATA 介面的外接硬碟,若是使用 7200RPM 的硬碟,其讀寫速度會比內建的 5400RPM 硬碟 (ATA 介面、支援 Ultra DMA Mode 5、傳輸速度 100MB/s) 來得快嗎?
- 以 [PCMCIA eSATA 擴充卡] 來連接使用 eSATA 介面的外接硬碟 (150MB/s),及 [直接透過 1394a 插槽] 來連接使用 1394a 介面的外接硬碟 (49.13MB/s),何者的讀寫速度會比較快些?
- 依據前三項問題所獲得的答案,應可得出結論來選購合適外接介面的硬碟外接盒,在這裡可否請有經驗的朋友們在優先考量穩定性的前提下,推薦一下 500GB 以上容量 (當然是速度越快越好啦),符合結論介面種類且性價比較高的 [3.5 吋外接硬碟組],或是分別推薦符合結論介面種類且性價比較高的 [3.5 吋硬碟外接盒] 與 [3.5 吋硬碟]。
- 如果結論是以 [PCMCIA eSATA 擴充卡] 來連接使用 eSATA 介面的外接硬碟為最佳方案的話,也請有經驗的朋友們再幫忙推薦一下 相容性較高、效能較佳 的 [PCMCIA eSATA 擴充卡] (最好是有支援 NCQ 的卡)。
請各位先進及有經驗的朋友們不吝提供相關建議與經驗供我參考,在下在這裡先向大家說聲謝謝了!同時趁著元宵節還沒過,也藉此向諸位拜個晚年,祝大家牛年裡諸事都順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