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五年前在滑鼠還沒有橫向捲動的時候, VAIO NB 觸控板底邊就有橫向觸控滾輪了, 其他某些日系 NB 也是有~~~~早就玩到不亦樂乎, 而且很好用, 很想買一個桌機用的這種觸控板, 也是我的終極目標, 只要空手道~~就可以完美操控了, 不用拿重重的滑鼠, 但似乎很難買到.....
回到正題,
如果從來沒用過 NB 觸控板當滾輪的人, 一開始就接觸這個, 肯定會是天大的災難.....
先來說說四方形的 NB 觸控板, (Pana 是圓形的, 一直繞圈圈會一直捲)
A.四方形上下各有盡頭, 當手指沿著最右邊邊, 往下移動一點時,
網頁會往下捲動, 手指不要拿起來, 停住移動, 此時網頁會停止捲動,
手指移動多少, 網頁就會跟著捲動多少~
B.當手指沿著邊邊往下移動到盡頭, 也就是四方形的右下底邊時,
手指不要拿起來, 不動大約 0.5 秒, 這個角落會觸動另一個機制,
也就是網頁就會自動一直不停的往下捲, 直到手指拿起來為止....
(當然捲不動了也會停...廢話

C.如果不想觸動自動捲動機制, 當手指到達底邊在 0.5 秒內把手指拿起來,
往上面一點觸摸, 再繼續沿邊邊往下滑動即可,
或者還沒到達底邊就把手指拿起來往上放, 再繼續觸控沿邊下滑都可以, 沒有一定範圍~
(這個動作會有點類似在滾滑輪, 但是是沿邊從上摸到下, 全身摸光光...

滾輪的距離比較短)
D.NB 觸控板模擬滾輪, 和滑鼠一樣, 移動快速有加速捲動效果, 手指慢慢移動, 會有減速效果,
不論網頁捲動, 或單純的游標移動, 都一樣具有曲線的加減速效果,
也就是移動相同距離(例如一公分), 手指慢慢移只會動個三、五行,
同樣一公分很快速的滑過卻會移動好幾十行, 這就是曲線加減速效果
其實這種操控和機械式滾輪 "感覺" 有很大的不同,
首先, 使用者必須感覺自己的手指和電腦是連為一體的, 很直覺的操控,
而不像機械式滾輪, 我滾滾輪是我的事, 反正我叫滾輪停電腦就要跟我停, 是有極大的不同。
最後, 回到 V500 的觸控滾輪上,
其實該說的已經說完了, 就是這麼一回事, 唯一的不同是, V500 觸控板沒有上下邊界的框框,
摸不到邊界, 一開始很難拿捏到上下邊界觸發自動捲動的臨界點 (底邊)
(但往下捲有一條凸線, 有跟沒一樣, 幾乎碰不太到, 碰到時手指都彎一圈了, 不符合工學)
如果前後觸控邊界都能有一條橫向凸線的話, 相信這顆滑鼠絕對更容易上手~!
也不會讓人誤以為, 碰前面就是往前一直捲, 碰後面就是往後一直捲, 這麼簡單陽春而已....
我不知道原廠說明書有沒有很詳細的圖解說明, 我拿的是二手, 所以只有一顆鼠....
不過就羅技網站來說, 似乎沒有說出這顆滑鼠觸控機能真正的特點所在,
只有說先進? 觸控滾輪? 辜狗搜尋到的各大網站也沒說到,
我不得不說這真的是太差勁了.......
用了好幾年 NB 觸控滾輪, 我個人覺得, 觸控滾輪絕對比機械滾輪優秀, 但是不見得每個人都會用
就像很多人 NB 不喜歡用觸控板, 還要另外帶顆滑鼠....


最後 V500 的唯一缺點, 光學感應在前端, 手掌細部微動很難瞄準, 不習慣, 在中間可以用槓桿原理移動滑鼠屁屁, 屁屁不小心太多, 鼠標只是微動, 可以很快瞄準, 但是 V500 動屁屁, 滑鼠不會動...

還有一個缺點, 滑鼠前端很低非常好, 很符合人體工學 (這也是我買他的原因),
但是屁屁長度不夠, 對手掌的支撐力會比較不夠, 長時間使用可能會容易疲勞.........
我只拿到這顆幾小時, 我想再用個幾小時就知道了......

看來我那隻用了七年的無影手滑鼠代表作, 仍然是千軍不倒最好用的鼠,
缺點是除了電池, 裡面還有顆鐵球, 頗有量感..........

按鍵是我用過四五顆羅技滑鼠裡面, 最小聲的.....
V500 按鈕聲音比他大數倍

就羅技滑鼠按鈕而言, 不算好按, 太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