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搭配影片一起來看全新 Razer Blade Stealth 13 的硬體規格,讓各位對這款筆電有初步的認識:
作業系統:Windows 10 Home(64 位元版本)
處理器:Intel Core i7-1065G7 1.30GHz 四核心
顯示卡:NVIDIA GeForce GTX 1650 Max-Q with 4GB GDDR5 VRAM
記憶體:16GB LPDDR4 3733MHz (固定/雙通道架構)
儲存裝置:512GB PCIe M.2 SSD
顯示螢幕:13.3 吋 FHD 霧面,支援 100% sRGB 色域
I/O 埠:2x USB 3.1 Gen2 (Type-A)
1x USB 3.1 Gen2(Type-C)
1x USB 3.1 Gen2(Type-C Thunderbolt 3)
1x 麥克風音源輸入
1x 3.5mm 複合音源插孔
網路連線:802.11ax WLAN / 藍牙 5.0
機身尺寸:210( W )x 304.6( D )x 15.3( H )mm
機身重量:1.42Kg
Blade Stealth 13 採用鋁合金材質,以及 Black T6 等級 CNC 精密打磨技術打造筆電外殼,霧面黑色的塗層設計,其實滿容易沾上指紋油污,且清理上有點不太容易,算是小小的缺點。此外,眼尖的朋友應該有發現,這次筆電上蓋的 Razer Logo,除了將呼吸燈校取消外,原本亮面的品牌綠色勾邊,也改為亮面黑色配置,呈現一種低調沈穩的風格。

全新的 Blade Stealth 13 其實在筆電架構上與前代機種沒有太大的差別。僅 1.53cm 的筆電厚度設計,從視覺上就可以充分感受。

實際測量 Blade Stealth 13 的筆電重量為 1.395Kg,與原廠提供的數據稍微少一點,實際拿起的重量感確實很輕,是一款極具攜帶性的筆電機種。

筆電前端右側可以看到電源指示燈,以及電腦狀態指示燈,便於開啟螢幕上蓋的溝槽設計,也巧妙的隱藏在筆電 A 件與 C 件之間,讓整體的機身線條更為簡潔。

Blade Stealth 13 雖然也簡化不少 I/O 埠的配置,但還是保留兩組 Type-A USB 3.1 連接埠、一組 USB-C 3.1 Gen 2(同時也是充電埠)、一組 USB-C Thunderbolt 3 連接埠(筆電右側),以及 3.5mm 耳機、麥克風複合式插孔。使用者可用 USB-C 轉接裝置使用有線網路外,還可透過內建的 Wi-Fi 6 Intel Wireless-AX 201(IEEE 802.11a/b/g/n/ac),以及藍牙 5.0 進行無線網路連接。
- 左側 I/O 埠
- 右側 I/O 埠

Blade Stealth 13 搭載 13.3 吋 Full HD 顯示螢幕,並採用左右 4.9mm 極窄邊框設計,支援 100% sRGB 色域,可惜的是並未具備 144Hz 更新率或 3ms 反應時間的電競規格,對於遊戲玩家來說會有那麼一點失望!顯示螢幕上方,則搭載 HD 720p 視訊鏡頭,Windows Hello 相容紅外線相機,與雙陣列式麥克風硬體規格配置。
- 顯示螢幕
- 視訊鏡頭模組


內建的 Razer Chroma 鍵盤,具備單區全按鍵背光與防鬼鍵技術,使用者也可透過內建的 Synapse 3 應用程式,進行背光色彩與效果的調整。下方的玻璃觸控板,支援多點觸控與手勢操作功能,小編覺得觸控板操作範圍可以再加大一些,實際使用會更便利。
- Razer Chroma 鍵盤
- 玻璃觸控板

- 專用變壓器
- 變壓器規格
- 變壓器重量

小編這次借測的 Razer Blade Stealth 13 則是內建 Intel Core i7-1065G7 1.30GHz 處理器,為四核心 8 線程架構,搭配 8MB L3 快取記憶體,記憶體則為最高 16GB DDR4-3733MHz 規格,並採用雙通道架構。最後看到顯示卡部分,則為 NVIDIA GeForce GTX 1650 Max-Q with 4GB GDDR5 VRAM 顯示卡,以及 Intel Iris Plus Graphics 內顯晶片。

處理器效能測試:
在 CPU-Z 測試軟體中,單執行緒效能測試結果為 468.7 分,多執行緒效能測試結果為 2110.1 分,CINEBENCH R15 的單執行緒效能測試結果則為 167 分,多執行緒效能測試結果則是 493 分,至於 OpenGL 效能則為 93.80fps,而在 X264 影音轉檔效能上則僅獲得 14.9FPS 的效能表現。

小編另外使用 Geekbench 4 軟體進行 CPU 處理器效能,在單執行緒效能測試結果為 5,444 分,多執行緒效能測試結果為 16,265 分。

快取記憶體與記憶體效能測試:
主要記憶體的效能測試結果為 53888 / 51308 / 50661 MB/s(讀取/寫入/拷貝),延遲時序則為 94.3ns,至於 L3 快取記憶體的效能表現為 252.36 / 183.15 / 198.08 GB/s(讀取/寫入/拷貝),延遲時序為 13.4ns。

硬碟讀寫效能測試:
Blade Stealth 13 內建 Liteon M.2 NVMe PCIe 3.0 x4 SSD 固態硬碟,儲存容量為 512GB。在 CrystalDiskMark 的循序讀寫效能表現為 3164 / 2032 MB/s,TxBench 效能測試中,循序 Max QD32 效能測試中,獲得 3088.040 / 2038.463 MB/s 的效能表現。

圖型效能測試:
內建 NVIDIA GeForce GTX 1650 Max-Q with 4GB GDDR5 VRAM 獨立顯示卡的 Blade Stealth 13,在 3DMark Time Spy 模式下,得到 2,890 分的效能分數,在效能等級排名上僅贏過一般筆電機種。

在《Unigine Heaven Benchmark》圖形效能測試中,小編將顯示解析度設定在 Full HD 全螢幕,並將畫面品質設定在 Ultra 模式,並開啟 4xAA 反鋸齒模式,測得的效能表現為 1,380 分與平均 54.8fps;在《Unigine Valley Benchmark》測試軟體中,則有 1,991 分效能分數與平均 47.6fps 的效能表現。最後看到《Unigine Superposition Benchmark》圖形效能測試中,小編使用 1080P EXTREME 環境下進行測試,最終獲得 1,619 分效能分數與平均 12.12fps 的效能表現。
- Unigine Heaven Benchmark
- Unigine Valley Benchmark
- Unigine Superposition Benchmark

實機遊戲效能測試:
在實機遊戲效能測試中,第一款遊戲則為《刺客教條:奧德賽》3A 等級遊戲,小編將螢幕設定在 Full HD 全螢幕解析度下,關閉垂直同步同時將畫面品質與特效設定在很高的配置,所測得的效能表現分別為平均 19Fps。
- 《刺客教條:奧德賽》顯示設定
- 《刺客教條:奧德賽》畫面設定
- 《刺客教條:奧德賽》效能
- 《榮耀戰魂》顯示設定
- 《榮耀戰魂》畫質設定
- 《榮耀戰魂》效能測試
- 《火線獵殺:野境》影像設定
- 《火線獵殺:野境》畫質設定
- 《火線獵殺:野境》效能測試
繪圖效能測試:
由於僅搭載較入門的顯示卡部分,在遊戲效能測試部分,就有一種使不上力的感覺,因此小編也用這款筆電進行繪圖效能的測試。小編採用 GeekBench 4 來分別測試 CUDA 與 OpenCL 的效能分數,在 CUDA 效能分數為 125,308 分,而 OpenCL 效能分數為 105,911 分。在兩種測試模式下,效能分數的差異較明顯,因此用來進行創作者工作會比較實際。
- GeekBench 4 OpenCL 效能
- Geekbench 4 CUDA 效能

小編也使用 SPECviewper 13 來進行圖形運算效能測試,將螢幕解析度設定在 Full HD 的環境下進行,可以看到除了一些要運用較多 3D 建模運算效能的模式下,效能表現較為差強人意外,其餘測試模式下的效能表現都相當出色。

散熱效能測試:
身為輕薄電競筆電的 Razer Blade Stealth 13,雖然不像一般電競筆電具備超頻,甚至是高效能的散熱風扇模式,但對於使用者來說散熱效能還是相當重要的一環,誰也不願意遇到效能受限於散熱的情況發生。小編則是使用的 FurMark 與 Prime95 兩款測試軟體進行測試。在待機時的 CPU 溫度平均為 46 度,耗電瓦數平均則為 4.36W,而 GPU 溫度則為 41 度。透過 Flir 的溫度測量儀器,實際測量筆電機身溫度,在待機狀態下,筆電機身最高溫出現在筆電左側後方散熱孔處,最高溫為 35.0 度。
- 待機時溫度觀測
- 待機時筆電溫度
- 燒機時溫度觀測
- 燒機時筆電溫度
筆電綜合效能測試:
筆電效能測試的最後一個關卡,則是要來看到電腦綜合效能測試部分,小編使用 PCMark 10 測試軟體來進行,在標準模擬一般筆電完整工作模式下,這款筆電獲得的整體效能分數為 4,758 分,效能等級排名上超越適用於 VR 的遊戲桌機,雖然效能分數與平均數值沒有很大的差距,但也算是具備中階效能的表現。

這款 Razer Blade Stealth 13 輕薄電競筆電,具備簡約與高質感的外觀設計,且小編認為已經與先前被戲稱為『黑蘋果』的風格有做出區別,算是一個滿明顯的進步,本次 Razer 也將螢幕上蓋的 Razer Logo 更新為未具燈光效果的設計,雖然對於拍照來說相當不友善...

至於效能表現部分,Blade Stealth 13 雖然被定位在電競筆電的產品線,不過在遊戲圖形效能的表現上卻顯得有些差強人意,如果真的要拿這款筆電來玩遊戲,在不影響畫質解析度的情況下建議可以將遊戲特效降至中階或以下(視遊戲而定),遊戲體驗會更好。而這款筆電當然也符合 NVIDIA 對於創作者筆電的規範,實際測試下,用於 3D 繪圖、影片製作上,雖不算上游刃有餘,但保持中階效能水平是沒有太大的問題。

▋回文抽獎活動
活動規則:看完本篇文章後,回覆文章留下你對本篇 Razer Blade Stealth 13 的觀點,就符合抽獎資格喔!但複製貼上別人的回覆內容,會直接喪失抽獎資格,請務必發表自己的看法。回文抽獎贈品為「Razer Kraken X USB 電競耳麥」共 2 個名額,以及「Razer 標誌抱枕」共 3 個名額。
- Razer Kraken X USB 電競耳麥
- Razer 標誌抱枕
▋小惡魔福利社







首圖、情境照拍攝:Jim
影片拍攝、製作:Harvey、Ajax
攝影協力:Edison、Martin
拍攝場地:MAK7 Studio 實景攝影棚
Model:Elly 心心
◆獲獎名單暨抽獎影片公佈:
獲獎名單(站內ID):
Razer Kraken X USB 電競耳麥得獎者: clcliang331
Razer Kraken X USB 電競耳麥得獎者: sky900241@yahoo.com.
Razer 標誌抱枕得獎者: earlywang01
Razer 標誌抱枕得獎者: kaigg
Razer 標誌抱枕得獎者: 小喵貴
抽獎實況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