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你知道嗎,在同一個世代相同的核心如果在相同的運作時脈
幾乎是跑差不多的效能的
筆電大約是分成Y/U/H系列當然也有搭配桌機CPU的筆電
同樣的CPU其實效能的表現差距可以落差非常的大

R20的跑分可以當做CPU的效能表現
同樣一台捷元的15R筆電,在不同的運作功耗限制和不同電壓優化調整
效能表現的差距就是那麼的大
如果長時間只能跑到25W又沒有經過電壓優化
那麼效能大約只有這個CPU全速的1半左右
目前市面上長時間會有跑不到25W功耗的筆電還不算少
甚至有20W或是15W的機種那就真的連一半的效能都發揮不出來了
筆電的CPU和桌機的CPU最大的差距很多人跟本就不知道
筆電的CPU因為要考慮到電池使用狀況的應用方式
所以CPU在電源管理方面會比桌機的CPU加強
同世代的CPU其實能跑到的時脈大同小異
那麼為什麼要區分Y/U/H版的處理器的
其實U版的處理器只要供電和散熱足夠,效能並不會比H版的來的差的

I7-8565U實測R20跑分可能高達2189CB基本上比任何一台I5-9300H的筆電更高
這樣的效能跑分表現甚至不書很多搭配I7-8750H的機種
那麼為什麼要分這些版本呢
其實筆電為了要優化電池運作模式的體驗和使用時間
會設計Uncore功耗,讓電池的放電能比較平順穩定
還有就是在負載快速升降的時候不會造成當機
將CPU分功耗運作限制區分,就是製定Uncore功耗的關鍵
這也是為什麼H版處理器的筆電機種
你在怎麼優化調整,限縮處理器的運作功耗
電池的使用時間就是沒有辦法追上搭配U版處理器的關鍵原因
也是一些搭配U版處理器但是特別標示電池使用時間特別長
然後效能就是沒有辦法跑高的關鍵原因,因為Uncore功耗在電池使用時間是非常關鍵的
部份搭配U版的處理器,叡頻功耗放到51W的機種
其實效能的表現就可以相當的漂亮
但是如果你沒有切換到電池使用模式使用
那麼就算你一樣是使用文書上網溫度也很低功耗也很低
但是電池使用時間就會大打折扣,然後你就會覺得廠商廣告不實
寫可以用12小時結果4小時不到就沒有電了
那就是非電池使用模式下的Uncore功耗比較高的關係
基本上筆電的CPU效能就是看你能跑多少的運作功耗
當然就是看供電設計和散熱能力了,目前大多是散熱能力的問題影響到效能的發揮
如果是不吃顯示卡的使用方式,跑R20的測試是可以代表CPU的效能發揮能力的
調降電壓就是可以讓同效能有更低的運作功耗和發熱量
基本上是優化筆電運作非常重要和必需要的處理方式
目前也已經有很多品牌都有在筆電出機前就有優化過運作電壓了
目前的INTEL CPU製程大約是分為28W以內/45W以內/60W以內/95W以內
28W以內的運作功耗是目前處理器能效比表現最高的
45W以內是加以Uncore功耗之後還能保有電池使用時間優勢的運作功耗
當然也是能效比第2的運作功耗區間
60W運作功耗基本上在加上Uncore功耗之後電池的使用時間已經跟桌機處理器差不多了
超過60W的話其實搭配桌機處理器的機種在能效比就比較高了
同時電池使用時間還可能會更好一些了
95W運作功耗以上的運作效能,能效比就會快速的降低
基本上超過95W以上的運作功耗我是不太建議在筆電上運作
當然還是會有少數旗艦機種是有能力長時間超過95W功耗運作的
但是那已經不是考慮能效比/電池使用時間那些問題的了
目前很多筆電品牌也已經改搭配桌機的處理器,因為同功耗下的表現會比較好
這也是目前微星的GT76在CPU效能方面能領先其他品牌那麼多的關鍵

我這邊在經過優化調整之後能跑出那麼高的效能跑分
如果一樣的6+2相供電使用9980HK基本上應該就沒有辦法做的到的
筆電的運作模式切換使用是非常的重要的
很多人都不知道原來有那麼大的影響
搭配桌機CPU的筆電機種在45W以內運作功耗的電池使用時間會落後
但是如果是在經常60W以上地高功耗高效能的使用方式
電池的使用時間也不會比較短了,重點是同功耗下的效能表現還會比較高
當然在95W以內的運作功耗還會因為體質的表現可能差異不大
如果在95W以上運作功耗,同功耗的效能表現就會是搭配桌機處理器的筆電比較好了
當然這也要該筆電是有能力處理那麼高的發熱量才是有應用價值的
將來應該會有越來越多的旗艦級的效能機種是搭配桌機處理器提供給有需要的使用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