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旗艦大閱兵 ASUS ROG GX800 與 MSI GT83VR 的超頻挑戰

雙旗艦大閱兵 ASUS ROG GX800 與 MSI GT83VR 的超頻挑戰
隨著電競市場持續擴張,各家筆電廠商投入大量心力研發設計電競筆電,似乎已經成為強化筆電市場最重要的一步,不論是立足已久的 ASUS ROG、MSI 龍魂系列與 Alienware 系列,或是新興的 AORUS、Acer Predator 系列以及 Lenovo Legion 系列,紛紛推出各等級的電競筆電,搶食這塊電競市場大餅。這次小編借來 ASUS ROG GX800 與 MSI GT83VR Titan SLI 兩款雙顯卡旗艦筆電,並採用超頻模式來進行測試,讓各位可以瞭解這兩款旗艦電競的效能表現。

PS. 原本預計還有 Acer Predator 21 X 旗艦電競筆電,但由於單價太高 Acer 無法外借,因此想要瞭解這款筆電的效能,可以參閱這篇文章29萬9的旗艦 Acer Predator 21 X 市售機獨家開箱實測(完整版)

ASUS ROG GX800


雙旗艦大閱兵 ASUS ROG GX800 與 MSI GT83VR 的超頻挑戰
擁有獨家水冷底座的 ASUS ROG GX800,外盒包裝走的是科技質感的設計。

雙旗艦大閱兵 ASUS ROG GX800 與 MSI GT83VR 的超頻挑戰
盒內配件包含專用變壓器與充電線,外接 WiFi 天線,使用說明書、保證書,線材收納帶以及 ROG 滑鼠。

雙旗艦大閱兵 ASUS ROG GX800 與 MSI GT83VR 的超頻挑戰
隨機附上的 ROG Gladius USB 有線滑鼠,擁有 6400dpi 光學感應器、獨立按鍵區域等功能設計。

雙旗艦大閱兵 ASUS ROG GX800 與 MSI GT83VR 的超頻挑戰
筆電附上的專用變壓器為 330W 配置。

雙旗艦大閱兵 ASUS ROG GX800 與 MSI GT83VR 的超頻挑戰
額外附上的 5dbi 外接天線,支援 WiFi 802.11 ac 雙頻段接收,也能搭配筆電內建的 GameFirst VI  自訂網路優先順序。

雙旗艦大閱兵 ASUS ROG GX800 與 MSI GT83VR 的超頻挑戰
GX800 延續前代機種的機身外型設計,採用銀色與電漿橘雙色配色。

雙旗艦大閱兵 ASUS ROG GX800 與 MSI GT83VR 的超頻挑戰
螢幕上蓋的 ROG Logo 與裝飾線條均配有光源效果。

雙旗艦大閱兵 ASUS ROG GX800 與 MSI GT83VR 的超頻挑戰
筆電尾端左右散熱孔與之前機種相比較為低調一點,但還是有電競風格在其中。

雙旗艦大閱兵 ASUS ROG GX800 與 MSI GT83VR 的超頻挑戰
機身尾端具備連接水冷式底座的連接端子,除此之外並未搭載任何 I/O 端子配置。

雙旗艦大閱兵 ASUS ROG GX800 與 MSI GT83VR 的超頻挑戰
機身左側配有散熱孔、專用充電端子、RJ-45 有線網路端子、Mini DisplayPort、一組 USB-C Thunderbolt 3、一組 USB-C 3.1、USB 3.0 連接埠,最後則是 3.5mm 麥克風及耳機音源插孔。

雙旗艦大閱兵 ASUS ROG GX800 與 MSI GT83VR 的超頻挑戰
機身前端並未搭載任何 I/O 端子配置。

雙旗艦大閱兵 ASUS ROG GX800 與 MSI GT83VR 的超頻挑戰
機身右側則有散熱孔,兩組 USB 3.0 端子以及 SD 讀卡機等 I/O 端子配置。

雙旗艦大閱兵 ASUS ROG GX800 與 MSI GT83VR 的超頻挑戰
機身底部則可以看到富有科技質感的線條設計,以及大大小小的進風孔,GX800 的底蓋螺絲採用特殊設計,因此在拆卸上會有一定的難度,建議各位非必要不要輕易嘗試。

雙旗艦大閱兵 ASUS ROG GX800 與 MSI GT83VR 的超頻挑戰
GX800 配備 18.4 吋 LED 背光顯示螢幕,螢幕上具有霧面塗層,並擁有 100% Adobe 以及支援 G-Sync 技術。

雙旗艦大閱兵 ASUS ROG GX800 與 MSI GT83VR 的超頻挑戰
顯示螢幕的最高解析度為 4K UHD 3840 X 2160。

雙旗艦大閱兵 ASUS ROG GX800 與 MSI GT83VR 的超頻挑戰
螢幕上方則有 HD 網路攝影機,並具備光感應器與雙陣列麥克風。

雙旗艦大閱兵 ASUS ROG GX800 與 MSI GT83VR 的超頻挑戰
機身內部配置具備獨立數字按鍵的全尺寸鍵盤,下方則有觸控板與機械式左右按鍵。

雙旗艦大閱兵 ASUS ROG GX800 與 MSI GT83VR 的超頻挑戰
GX800 的鍵盤採用 ASUS 自家的 MECHTAG 機械式鍵軸,提供 2.2mm 按鍵行程與防鬼鍵技術,敲級的回饋感相當不錯,且敲擊聲也不會太大。

雙旗艦大閱兵 ASUS ROG GX800 與 MSI GT83VR 的超頻挑戰
電源啓閉按鍵位於鍵盤的右上側。

雙旗艦大閱兵 ASUS ROG GX800 與 MSI GT83VR 的超頻挑戰
鍵盤上的 WASD 按鍵特別用了白色邊框設計,在敲擊的手感上也與其它按鍵不同,鍵盤左上角還有 ROG Gaming Center 功能按鍵,三組獨立巨集按鍵、錄影鍵以及音量大小控制按鍵。

雙旗艦大閱兵 ASUS ROG GX800 與 MSI GT83VR 的超頻挑戰
搭配 ROG Aura 應用程式,使用者可針對每個按鍵自訂背光顏色與發光模式。

雙旗艦大閱兵 ASUS ROG GX800 與 MSI GT83VR 的超頻挑戰
按鍵下方的觸控板支援多點觸控,以及手勢操作功能,觸控板下方則有機械式左右按鍵。

雙旗艦大閱兵 ASUS ROG GX800 與 MSI GT83VR 的超頻挑戰
GX800 隨機附上一個攜帶背包外,相信各位不陌生的就是這咖 ROG 行李箱,這是用來放置水冷式底座以及相關配件。

雙旗艦大閱兵 ASUS ROG GX800 與 MSI GT83VR 的超頻挑戰
打開之後行李箱右側放置的是水冷式底座。

雙旗艦大閱兵 ASUS ROG GX800 與 MSI GT83VR 的超頻挑戰
行李箱左側則放置有水冷式底座專用變壓器,以及充電電源線。

雙旗艦大閱兵 ASUS ROG GX800 與 MSI GT83VR 的超頻挑戰
專用變壓器的瓦數也同樣為 330W 配置。

雙旗艦大閱兵 ASUS ROG GX800 與 MSI GT83VR 的超頻挑戰
新款的水冷式底座,在外觀設計上與之前並沒有太大的差別,主要是針對內部水冷系統進行改良。

雙旗艦大閱兵 ASUS ROG GX800 與 MSI GT83VR 的超頻挑戰
改良後的 Hydro 超頻系統,是將冷卻液繞著 CPU 與兩顆 GPU 循環流動,並回流至水冷式底座的左右兩個散熱模組,藉以強化整體的散熱效果。

雙旗艦大閱兵 ASUS ROG GX800 與 MSI GT83VR 的超頻挑戰
水冷式底座的電源輸入端子則位於底座左側。

雙旗艦大閱兵 ASUS ROG GX800 與 MSI GT83VR 的超頻挑戰
這次使用的專利連接端子,也強化冷卻液在底座與筆電間順暢流動,不會出現漏水的情況。

雙旗艦大閱兵 ASUS ROG GX800 與 MSI GT83VR 的超頻挑戰
將 GX800 連接上底座後就盡量不要移動,因為兩者相加的重量真的不是蓋的,記得在安裝後還要壓下水冷座上方的卡榫,否則就無法正常使用。

雙旗艦大閱兵 ASUS ROG GX800 與 MSI GT83VR 的超頻挑戰
另外水冷底座內也有紅色光源燈光效果,連接端子處還有拆卸水冷底座的按鍵。

雙旗艦大閱兵 ASUS ROG GX800 與 MSI GT83VR 的超頻挑戰
全新設計的 Gaming Center 變得比先前更視覺話許多,這要的硬體規格與相關資訊都可以在主畫面查閱,另外下方還有許多功能選項,包含散熱風扇模式、影像模式、ROG Game First IV 應用程式、螢幕上蓋燈光啓閉等,都可以在下方找到。

雙旗艦大閱兵 ASUS ROG GX800 與 MSI GT83VR 的超頻挑戰
GX800 如果是在單筆電模式下,僅能使用標準與極致兩種效能模式,如果要手動設定超頻選項的話,一定要使用水冷底座,並且要同時接上筆電與水冷底座的電源線,這樣手動模式才會開啟。

雙旗艦大閱兵 ASUS ROG GX800 與 MSI GT83VR 的超頻挑戰
在手動模式下,使用者能針對 CPU 以及 GPU 進行超頻調整,這是小編在接下來的測試所使用的設定,GPU 基礎時脈設定在 200MHz,另外 VRAM 時脈則是設定在 350MHz,提醒各位 GX800 在進行手動超頻設定後,都要重新開機進行設定,另外之前測試 GX700 有出現重開機但無法設定的情況,在 GX800 中已經完全改善。

雙旗艦大閱兵 ASUS ROG GX800 與 MSI GT83VR 的超頻挑戰
GX800 搭載 Intel 第七代 Core i7-7820HK 超頻處理器,為四核心八線程架構,搭配 8MB L3 快取記憶體。

雙旗艦大閱兵 ASUS ROG GX800 與 MSI GT83VR 的超頻挑戰
主機板則為 Intel CM238 Express 晶片組。

雙旗艦大閱兵 ASUS ROG GX800 與 MSI GT83VR 的超頻挑戰
CPU-Z 針對單核心處理器效能分數為 494.6 分,多核心處理器效能分數則為 2618.7 分。

雙旗艦大閱兵 ASUS ROG GX800 與 MSI GT83VR 的超頻挑戰
Nuclearus Multi Core 的處理器效能測試為 36269 分,其中 ALU Speed(算術邏輯部件)為 11271 分、FPU Speed(浮點運算器速度) 15054 分、Multi Thread Speed(多線程速度) 49220 分。

雙旗艦大閱兵 ASUS ROG GX800 與 MSI GT83VR 的超頻挑戰
CINEBENCH R15 測試軟體下的 OpenGL 效能表現為 128.26fps,單核心效能表現為 185cb,多核心效能表現為 945cb。

雙旗艦大閱兵 ASUS ROG GX800 與 MSI GT83VR 的超頻挑戰
X264 FHD Benchmark 中針對影音轉檔效能,所測得的效能表現為 32.1FPS。

雙旗艦大閱兵 ASUS ROG GX800 與 MSI GT83VR 的超頻挑戰
GX800 搭載最高 64GB DDR4-2800MHz 記憶體,並採用雙通道架構。

雙旗艦大閱兵 ASUS ROG GX800 與 MSI GT83VR 的超頻挑戰
在 AIDA 64 測試軟體中,記憶體的讀寫效能分別為 37704/42259 MB/s,延遲時序為 61.3ns,L3 快取記憶體的讀寫效能速度為 246.20/182.58 GB/s,延遲時序為 11.2ns。

雙旗艦大閱兵 ASUS ROG GX800 與 MSI GT83VR 的超頻挑戰
儲存裝置部分則是搭載 1.5TB PCIe Gen3X4 SSD 固態硬碟,並採用 RAID 0 架構。

雙旗艦大閱兵 ASUS ROG GX800 與 MSI GT83VR 的超頻挑戰
CrystalDiskMark 的硬碟效能測試軟體,循序讀寫速度為 3460/2685 MB/s。

雙旗艦大閱兵 ASUS ROG GX800 與 MSI GT83VR 的超頻挑戰
在 Anvil's Storage Utilities 硬碟效能測試中,循序 4MB 的讀寫速度分別為 3362.89/2115.7 MB/s。

雙旗艦大閱兵 ASUS ROG GX800 與 MSI GT83VR 的超頻挑戰
GX800 內建的是兩張 NVIDIA GeForce GTX 1080 with 8GB GDDR5X VRAM 顯卡,並採用 SLI 雙顯卡架構。

雙旗艦大閱兵 ASUS ROG GX800 與 MSI GT83VR 的超頻挑戰
在手動超頻模式下進行圖形效能測試,小編也將 G-Sync 功能關閉。

雙旗艦大閱兵 ASUS ROG GX800 與 MSI GT83VR 的超頻挑戰
3DMark Fire Strike 測試模式,是一項採用 DirectX 11 遊戲環境的基準測試,適用於高效能遊戲專用個人電腦裝置的測試,效能分數為 25047 分。

雙旗艦大閱兵 ASUS ROG GX800 與 MSI GT83VR 的超頻挑戰
3DMark Fire Strike Extreme 測試模式,則是專為測試 SLI/Crossfire 高階多 GPU 系統,此外這個測試模式會將畫面解析度從 1080p 提高至 2560 X 1440 解析度,效能分數為 17097 分。

雙旗艦大閱兵 ASUS ROG GX800 與 MSI GT83VR 的超頻挑戰
3DMark Fire Strike Ultra 測試模式中,系統會將畫面解析度提升至 3840 X 2160 4K UHD,符合的測試條件則為,獨立顯示晶片(或顯示卡)最基本上要有最少 3GB 的獨立記憶體,效能分數則為 ㄅ10057 分。

雙旗艦大閱兵 ASUS ROG GX800 與 MSI GT83VR 的超頻挑戰
3DMark Time Spy 測試模式則是一項以 DirectX 12 遊戲環境為主的測試模式,這款筆電則獲得 11475 分的效能分數表現。

雙旗艦大閱兵 ASUS ROG GX800 與 MSI GT83VR 的超頻挑戰
《Unigine Heaven Benchmark 4.0》圖形效能測試,由於沒有 4K 解析度選項可選,因此小編將解析度設定在 Full HD 的選項,同時將品質設定在 Ultra,並開啟 8xAA 反鋸齒模式,最終測得的效能分數為 5225 分,效能表現平均為 207.4FPS。

雙旗艦大閱兵 ASUS ROG GX800 與 MSI GT83VR 的超頻挑戰
在《蝙蝠俠:阿卡漢騎士》實機遊戲測試,則將螢幕解析度設定在 4K 3840 X 2160,並關閉垂直同步,同時將遊戲所有特效打開或設定到最高品質,以進行效能測試。

雙旗艦大閱兵 ASUS ROG GX800 與 MSI GT83VR 的超頻挑戰
最終 GX800 獲得的效能表現為平均 47FPS。

雙旗艦大閱兵 ASUS ROG GX800 與 MSI GT83VR 的超頻挑戰

雙旗艦大閱兵 ASUS ROG GX800 與 MSI GT83VR 的超頻挑戰

雙旗艦大閱兵 ASUS ROG GX800 與 MSI GT83VR 的超頻挑戰
 在《中土世界:魔多之影》實機遊戲測試中,同樣將螢幕解析度設定在全螢幕 4K 配置,關閉垂直同步並將遊戲效能設定在最高的狀態,所測得的效能表現為平均 97.31 FPS。

雙旗艦大閱兵 ASUS ROG GX800 與 MSI GT83VR 的超頻挑戰
最後一款遊戲則是《古墓奇兵:崛起》,同樣在全螢幕 4K 解析度設定下進行,關閉垂直同步並開啟 SSAA 4X 反鋸齒模式。

雙旗艦大閱兵 ASUS ROG GX800 與 MSI GT83VR 的超頻挑戰

雙旗艦大閱兵 ASUS ROG GX800 與 MSI GT83VR 的超頻挑戰
遊戲品質與特效的設定部分,當然就是開好開滿為止~

雙旗艦大閱兵 ASUS ROG GX800 與 MSI GT83VR 的超頻挑戰
在未開啟 DirectX 12 遊戲環境設定的情況下,獲得平均效能表現為 28.70 FPS。

雙旗艦大閱兵 ASUS ROG GX800 與 MSI GT83VR 的超頻挑戰

雙旗艦大閱兵 ASUS ROG GX800 與 MSI GT83VR 的超頻挑戰
至於在開啟 DirectX 12 的遊戲環境下,所測得的平均效能表現為 33.44 FPS。

雙旗艦大閱兵 ASUS ROG GX800 與 MSI GT83VR 的超頻挑戰
系統穩定度測試部分,小編使用 AIDA 64 與 FurMark 兩個測試軟體,在待機時 CPU 平均溫度大約都在 43~47 度之間,至於兩張 GTX 1080 顯卡的溫度則分別為 42 與 43 度。

雙旗艦大閱兵 ASUS ROG GX800 與 MSI GT83VR 的超頻挑戰
在測試軟體測試約 20 分後,可以看到 CPU 的平均溫度則在 86~95 度之間,溫度變化的曲線還算正常,至於兩張 CPU 顯卡的溫度則分別為 67 與 70 度。

雙旗艦大閱兵 ASUS ROG GX800 與 MSI GT83VR 的超頻挑戰
至於筆電各部的溫度,常用的 WASD 按鍵附近,最高溫度來到 29.8 度。

雙旗艦大閱兵 ASUS ROG GX800 與 MSI GT83VR 的超頻挑戰
至於右側鍵盤部位,測出來的溫度則約為 33.1 度。

雙旗艦大閱兵 ASUS ROG GX800 與 MSI GT83VR 的超頻挑戰

雙旗艦大閱兵 ASUS ROG GX800 與 MSI GT83VR 的超頻挑戰
筆電內部左右兩側的置腕處,在測試軟體運作時,最高溫度分別為 34.1 以及 33.6 度,實際使用的感覺不會有過熱導致不舒服的情況發生。

雙旗艦大閱兵 ASUS ROG GX800 與 MSI GT83VR 的超頻挑戰

雙旗艦大閱兵 ASUS ROG GX800 與 MSI GT83VR 的超頻挑戰
機身左右兩側散熱孔的溫度分別為 31.5 與 31.9 度。

雙旗艦大閱兵 ASUS ROG GX800 與 MSI GT83VR 的超頻挑戰

雙旗艦大閱兵 ASUS ROG GX800 與 MSI GT83VR 的超頻挑戰
至於水冷底座上方的左右兩個散熱孔溫度,最高溫度則分別為 46.6 以及 49.6 度,算是整體最高溫度之處,這也表示散熱系統有效運作。


在系統穩定度測試期間,小編也來測試散熱風扇運轉的噪音值,散熱風扇模式則設定在自動,可以看到最高噪音值來到 63.3dB。

雙旗艦大閱兵 ASUS ROG GX800 與 MSI GT83VR 的超頻挑戰
在新版專為 Windows 10 設計的 PCMark 測試軟體,在完整測試模式下,效能分數為 6081 分

雙旗艦大閱兵 ASUS ROG GX800 與 MSI GT83VR 的超頻挑戰
PCMark 8 Home accelerated 情境測試模式,為網頁瀏覽、文書處理、視訊通話、相片編修等模擬電腦工作運行測試,測得效能分數為 5430 分。

雙旗艦大閱兵 ASUS ROG GX800 與 MSI GT83VR 的超頻挑戰
PCMark 8 Work accelerated 工作情境測試模式,則是針對 Office 系列產品進行實際運作測試,效能分數為 5743 分。

身為旗艦機種,ASUS ROG GX800 延續前帶 GX700 的霸氣筆電外觀設計,搭配完整的 I/O 端子埠以及高階電競等級硬體配置,不論是外型或效能上都相當引人注目。雖然筆電本體加上水冷底座的重量,並非是便於攜帶的設計,但在單筆電上能夠進行基礎的超頻,加上水冷底座後,更能完整體驗超頻的效能,即便是在 4K 解析度下運作,也不會有效能不足的情況,對於重度遊戲玩家來說,確實相當有吸引力。

為了讓超頻更加穩定,使用者在使用手動超頻模式時,都需要重新開機來完成設定,或許這對某些使用者來說稍微麻煩一些,但在 GX700 上重開機後未作動的次數改善許多,這或許是小缺點中的好消息。總而言之,ASUS ROG GX800 還是將目標族群鎖定在高端重度遊戲玩家,且預算上比較沒有限制的消費者。

MSI GT83VR Titan SLI


雙旗艦大閱兵 ASUS ROG GX800 與 MSI GT83VR 的超頻挑戰
MSI GT83VR Titan SLI 在外盒包裝上就可以看到筆電本體的樣貌,這次搭載 Intel 七代處理器與 GTX 10 系列顯卡,也是主要的賣點。

雙旗艦大閱兵 ASUS ROG GX800 與 MSI GT83VR 的超頻挑戰
盒內配件包含雙充電變壓器、充電電源線以及整合充電裝置,另外還有使用說明手冊與龍魂系列 USB 滑鼠。

雙旗艦大閱兵 ASUS ROG GX800 與 MSI GT83VR 的超頻挑戰
專用的變壓器同樣為兩顆 330W 的配置。

雙旗艦大閱兵 ASUS ROG GX800 與 MSI GT83VR 的超頻挑戰
整合式的充電裝置,可將兩個充電接頭轉換成單顆,在使用上會比較方便,也不用擔心少帶一個變壓器。

雙旗艦大閱兵 ASUS ROG GX800 與 MSI GT83VR 的超頻挑戰
隨機還有附上一個攜帶收納用的雙肩後背包。

雙旗艦大閱兵 ASUS ROG GX800 與 MSI GT83VR 的超頻挑戰
GT83VR 同樣也延續 GT 系列機種的外觀設計,並以銀灰色搭配紅色線條作為裝飾。

雙旗艦大閱兵 ASUS ROG GX800 與 MSI GT83VR 的超頻挑戰
筆電上蓋的龍魂盾形徽章具備燈光效果,兩側的紅色肌肉線條則沒有燈光效果設計。

雙旗艦大閱兵 ASUS ROG GX800 與 MSI GT83VR 的超頻挑戰
厚實的機身是 GT 系列的特色,機身前端配有電腦狀態與電源指示燈。

雙旗艦大閱兵 ASUS ROG GX800 與 MSI GT83VR 的超頻挑戰
機身尾端則擁有左右兩側散熱孔,另外還附上 Mini DisplayPort、USB-C Thunderbolt 3 傳輸埠、HDMI 端子、電源輸入插孔以及 RJ-45 有線網路插孔。

雙旗艦大閱兵 ASUS ROG GX800 與 MSI GT83VR 的超頻挑戰
機身左側則具備散熱孔、防盜鎖孔、HiFi 聲音輸出孔、SD 記憶卡讀卡機、三組 USB 3.0 連接埠、數位光纖聲音輸出,另外還有麥克風輸入與聲音輸出音源插孔。

雙旗艦大閱兵 ASUS ROG GX800 與 MSI GT83VR 的超頻挑戰
筆電右側則可以看到兩組 USB 3.0 連接埠,以及散熱孔配置。

雙旗艦大閱兵 ASUS ROG GX800 與 MSI GT83VR 的超頻挑戰
一體成型的機身底蓋上,附有大型的進風孔,另外還有一組重低音喇叭,與筆電內部的兩顆 3W 喇叭組成這款筆電的音效系統。

雙旗艦大閱兵 ASUS ROG GX800 與 MSI GT83VR 的超頻挑戰
GT83VR 具備 18.4 吋 IPS 顯示螢幕,並擁有防眩光螢幕塗層。

雙旗艦大閱兵 ASUS ROG GX800 與 MSI GT83VR 的超頻挑戰
與 GX800 不同的地方,就是這次借測到的 GT83VR 僅配備 Full HD 解析度,不過以前代機種有 4K 顯示螢幕的機種選擇,相信這款筆電也會有同樣的配置。

雙旗艦大閱兵 ASUS ROG GX800 與 MSI GT83VR 的超頻挑戰
螢幕上方則有 HD 視訊鏡頭,搭配雙陣列式麥克風。

雙旗艦大閱兵 ASUS ROG GX800 與 MSI GT83VR 的超頻挑戰
機身內部的配置上,GT83VR 將鍵盤下移,搭配筆電全尺寸鍵盤與多功能觸控板,也是延續先前機種的設計配置。

雙旗艦大閱兵 ASUS ROG GX800 與 MSI GT83VR 的超頻挑戰

雙旗艦大閱兵 ASUS ROG GX800 與 MSI GT83VR 的超頻挑戰
右側的多功能觸控板還具有觸控數字按鍵的功能,不過可惜的是切換按鍵有點不太靈敏,期望未來能夠進行韌體的更新,觸控板上方則有電源啓閉,以及風扇模式切換等獨立功能按鍵。

雙旗艦大閱兵 ASUS ROG GX800 與 MSI GT83VR 的超頻挑戰
GT83VR 搭載的是與 Steelseries 合作的 Cherry MX 機械式鍵盤,並支援 45 顆按鍵防鬼鍵功能,同時也具備可調整燈光效果模式與顏色的鍵盤背光。

雙旗艦大閱兵 ASUS ROG GX800 與 MSI GT83VR 的超頻挑戰
透過內建的 SteelSeries Engine 3 應用程式,能夠針對 RGB 鍵盤背光進行設定,另外也可設定快速功能按鍵,以及玩家自訂的巨集功能按鍵。

雙旗艦大閱兵 ASUS ROG GX800 與 MSI GT83VR 的超頻挑戰
包含燈光效果模式以及顏色都可以進行設定,原廠也提供預設的模式讓玩家選擇。

雙旗艦大閱兵 ASUS ROG GX800 與 MSI GT83VR 的超頻挑戰
MSI Dragon Center 也是許多龍魂系列電競筆電使用者相當熟悉的應用程式,使用者可自行增加快速啟動的應用程式。

雙旗艦大閱兵 ASUS ROG GX800 與 MSI GT83VR 的超頻挑戰
也可監控目前系統的硬體資訊,以及 CPU 與 GPU 溫度、使用率等訊息。

雙旗艦大閱兵 ASUS ROG GX800 與 MSI GT83VR 的超頻挑戰
比較常用的則是系統相關設定,MSI 還提供五個使用者自訂模式可進行設定,VR Ready 功能與 Nahimic VR 聲音功能啟動,X Boost 則是針對 USB 與硬碟進行資料傳輸的加速。在效能模式中,則有 Turbo、Sport 等共五種選擇,右方則是散熱風扇模式選擇,以及 Nahimic 音效模式選擇。

雙旗艦大閱兵 ASUS ROG GX800 與 MSI GT83VR 的超頻挑戰
在 Turbo 效能模式下,使用者可以自行定義 GPU 核心時脈,以及 VRAM 時脈的超頻數值,小編就將兩個選項都開到最大,來進行下方的效能測試。

雙旗艦大閱兵 ASUS ROG GX800 與 MSI GT83VR 的超頻挑戰

雙旗艦大閱兵 ASUS ROG GX800 與 MSI GT83VR 的超頻挑戰
最後兩個項目則是與智慧型手機搭配使用的 Dragon Center App 功能,另外還有電子使用手冊、製作備份、產品註冊等線上服務功能。

雙旗艦大閱兵 ASUS ROG GX800 與 MSI GT83VR 的超頻挑戰

雙旗艦大閱兵 ASUS ROG GX800 與 MSI GT83VR 的超頻挑戰

雙旗艦大閱兵 ASUS ROG GX800 與 MSI GT83VR 的超頻挑戰

雙旗艦大閱兵 ASUS ROG GX800 與 MSI GT83VR 的超頻挑戰
內建的 Nahimic 音效應用程式,則可針對聲音、麥克風進行音量大小調整,以及音效模式選擇與聲音優化設定,此外還提供 HD 音訊錄音器,以及遊戲專用的聲音追蹤器可使用。

雙旗艦大閱兵 ASUS ROG GX800 與 MSI GT83VR 的超頻挑戰
最後來看到的是內建的 Killer Control Center,是用來管理有線或無線網路。

雙旗艦大閱兵 ASUS ROG GX800 與 MSI GT83VR 的超頻挑戰
也可以查閱目前網路使用量最大的應用程式,並能設定下載與上傳的網路流量限制。

雙旗艦大閱兵 ASUS ROG GX800 與 MSI GT83VR 的超頻挑戰
WiFi 分析選項中,則可以看到目前可連線的 WiFi 訊號強弱與速度。

雙旗艦大閱兵 ASUS ROG GX800 與 MSI GT83VR 的超頻挑戰
GT83VR 內建 Intel 第七代 Core i7-7920HQ 超頻處理器,為四核心八線程架構,搭配 8MB L3 快取記憶體。

雙旗艦大閱兵 ASUS ROG GX800 與 MSI GT83VR 的超頻挑戰
主機板則為 Intel CM238 高速晶片組。

雙旗艦大閱兵 ASUS ROG GX800 與 MSI GT83VR 的超頻挑戰
CPU-Z 針對單核心處理器的效能表現為 402.5 分,多核心處理器的效能表現則為 2171.1 分。

雙旗艦大閱兵 ASUS ROG GX800 與 MSI GT83VR 的超頻挑戰
Nuclearus Multi Core 的處理器效能測試為 28927 分,其中 ALU Speed(算術邏輯部件)為 8118 分、FPU Speed(浮點運算器速度) 12142 分、Multi Thread Speed(多線程速度) 39591 分。

雙旗艦大閱兵 ASUS ROG GX800 與 MSI GT83VR 的超頻挑戰
CINEBENCH R15 測試中的 OpenGL 效能表現為 117.94FPS,單核心處理器效能為 144cb,多核心處理器效能則為 783cb。

雙旗艦大閱兵 ASUS ROG GX800 與 MSI GT83VR 的超頻挑戰
針對影音轉檔效能測試的 X264 FHD Benchmark 中,這款筆電獲得 27.1 FPS 的效能表現。

雙旗艦大閱兵 ASUS ROG GX800 與 MSI GT83VR 的超頻挑戰
GT83VR 搭載最高 64GB DDR4-2400MHz 記憶體,採用雙通道記憶體架構。

雙旗艦大閱兵 ASUS ROG GX800 與 MSI GT83VR 的超頻挑戰
AIDA 64 測試軟體中的記憶體與快取記憶體效能測試,主記憶體的讀寫效能分別為 32445/37570 MB/s,延遲時序為 69.4ns,L3 快取記憶體的讀寫效能速度為 236.67/161.38 GB/s,延遲時序為 13.0ns。

雙旗艦大閱兵 ASUS ROG GX800 與 MSI GT83VR 的超頻挑戰
GT83VR 是採用雙硬碟儲存架構配置,系統碟為 512GB 儲存容量 M.2 PCIe Gen3 X4 SSD 固態硬碟,並採用 Raid 0 架構。

雙旗艦大閱兵 ASUS ROG GX800 與 MSI GT83VR 的超頻挑戰
Anvil's Storage Utilities 測試軟體所測得循序 4MB 讀寫速度則為 2569.64/910.22 MB/s。

雙旗艦大閱兵 ASUS ROG GX800 與 MSI GT83VR 的超頻挑戰
主要儲存硬碟則是 1TB 儲存容量的 SATA III HDD,硬碟為 7200RPM 轉速配置。

雙旗艦大閱兵 ASUS ROG GX800 與 MSI GT83VR 的超頻挑戰
Anvil's Storage Utilities 測試軟體中,這顆硬碟所測得循序 4MB 讀寫速度則為 135.50/102.08 MB/s,整體的效能表現也優於平均 80MB/s。

雙旗艦大閱兵 ASUS ROG GX800 與 MSI GT83VR 的超頻挑戰
GT83VR 同樣也搭載兩張 NVIDIA GeForce GTX 1080 with 8GB GDDR5X VRAM 顯示卡,同樣也採用 SLI 雙顯卡架構。

雙旗艦大閱兵 ASUS ROG GX800 與 MSI GT83VR 的超頻挑戰
3DMark Fire Strike 測試模式,是一項採用 DirectX 11 遊戲環境的基準測試,適用於高效能遊戲專用個人電腦裝置的測試,效能分數為 22442 分。

雙旗艦大閱兵 ASUS ROG GX800 與 MSI GT83VR 的超頻挑戰
3DMark Fire Strike Extreme 測試模式,則是專為測試 SLI/Crossfire 高階多 GPU 系統,此外這個測試模式會將畫面解析度從 1080p 提高至 2560 X 1440 解析度,效能分數為 16348 分。

雙旗艦大閱兵 ASUS ROG GX800 與 MSI GT83VR 的超頻挑戰
3DMark Fire Strike Ultra 測試模式中,系統會將畫面解析度提升至 3840 X 2160 4K UHD,符合的測試條件則為,獨立顯示晶片(或顯示卡)最基本上要有最少 3GB 的獨立記憶體,效能分數則為 9947 分。

雙旗艦大閱兵 ASUS ROG GX800 與 MSI GT83VR 的超頻挑戰
3DMark Time Spy 測試模式則是一項以 DirectX 12 遊戲環境為主的測試模式,這款筆電則獲得 11445 分的效能分數表現。

雙旗艦大閱兵 ASUS ROG GX800 與 MSI GT83VR 的超頻挑戰
《Unigine Heaven Benchmark 4.0》圖形效能測試,在全螢幕 Full HD 螢幕解析度下,開啟 8xAA 反鋸齒模式,並將圖像品質設定在 Ultra 模式,測得的效能分數為 4404 分,效能表現則有平均 174.8 FPS。

雙旗艦大閱兵 ASUS ROG GX800 與 MSI GT83VR 的超頻挑戰
《蝙蝠俠:阿卡漢騎士》實機遊戲測試中,將螢幕設定在全螢幕 Full HD 解析度,關閉垂直同步並開啟所有遊戲特效,同時將遊戲畫面品質設定到最高。

雙旗艦大閱兵 ASUS ROG GX800 與 MSI GT83VR 的超頻挑戰
這款筆電獲得的平均效能表現為 143 FPS。

雙旗艦大閱兵 ASUS ROG GX800 與 MSI GT83VR 的超頻挑戰

雙旗艦大閱兵 ASUS ROG GX800 與 MSI GT83VR 的超頻挑戰

雙旗艦大閱兵 ASUS ROG GX800 與 MSI GT83VR 的超頻挑戰
接著是《中土世界:魔多之影》實機遊戲測試,同樣在全螢幕 Full HD 解析度設定,並關閉垂直同步與開啟所有的遊戲特效,GT83VR 所測得的平均效能表現為 179.25 FPS。

雙旗艦大閱兵 ASUS ROG GX800 與 MSI GT83VR 的超頻挑戰

雙旗艦大閱兵 ASUS ROG GX800 與 MSI GT83VR 的超頻挑戰

雙旗艦大閱兵 ASUS ROG GX800 與 MSI GT83VR 的超頻挑戰
最後一款實機遊戲則為《古墓奇兵:崛起》,相關的遊戲測試環境設定如上圖所示,基本上就是特效全開並關閉垂直同步進行測試。

雙旗艦大閱兵 ASUS ROG GX800 與 MSI GT83VR 的超頻挑戰
在未開啟 DirectX 12 遊戲環境下,獲得的整體效能分數為 81.28FPS。

雙旗艦大閱兵 ASUS ROG GX800 與 MSI GT83VR 的超頻挑戰

雙旗艦大閱兵 ASUS ROG GX800 與 MSI GT83VR 的超頻挑戰
至於在開啟 DirectX 12 遊戲環境,同時保留原本的測試環境設定下,獲得的整體效能分數為 122.89FPS。

雙旗艦大閱兵 ASUS ROG GX800 與 MSI GT83VR 的超頻挑戰
系統穩定度的測試,小編同樣使用 AIDA 64 中的系統穩定度測試項目,以及 FurMark GPU 壓力測試軟體同步進行,可以看到在超頻模式下的 CPU 待機溫度平均落在 42~47 度之間,至於雙 GPU 的溫度則分別為 35 與 36 度。

雙旗艦大閱兵 ASUS ROG GX800 與 MSI GT83VR 的超頻挑戰
兩款測試軟體運作約 20 分鐘後,可以看到 CPU 各核心的平均溫度來到 88~99 度之間,雙 GPU 的溫度則來到 90 度,不過整體的溫度變化曲線算是穩定。

雙旗艦大閱兵 ASUS ROG GX800 與 MSI GT83VR 的超頻挑戰
測量一下筆電機身各部的溫度,在鍵盤常用的 WASD 按鍵上,實測溫度為 23.3 度。

雙旗艦大閱兵 ASUS ROG GX800 與 MSI GT83VR 的超頻挑戰
靠近觸控板的鍵盤部,實測的溫度也為 23.3 度。

雙旗艦大閱兵 ASUS ROG GX800 與 MSI GT83VR 的超頻挑戰
鍵盤上方左側飾板實測的溫度為 36.7 度。

雙旗艦大閱兵 ASUS ROG GX800 與 MSI GT83VR 的超頻挑戰
飾板右側的溫度則為 35.8 度。

雙旗艦大閱兵 ASUS ROG GX800 與 MSI GT83VR 的超頻挑戰
右側散熱孔溫度則來到 53.9 度。

雙旗艦大閱兵 ASUS ROG GX800 與 MSI GT83VR 的超頻挑戰
左側散熱孔溫度則為 58.6 度,GT83VR 採用的是 MSI 獨家的 Cooler Boost Titan 散熱系統,提供使用者配備 29 個超薄扇葉的雙 Whirlwind 渦輪風扇,同時在 CPU 和 GPU 上建置了 15 根散熱導管,以強化超頻時的散熱效果。


這邊當然也要來測試一下風扇運轉時的噪音值,同樣是在系統穩定度測試期間進行紀錄,散熱風扇模式則設定在自動模式,可以看到最大的噪音值來到 65.9dB。

雙旗艦大閱兵 ASUS ROG GX800 與 MSI GT83VR 的超頻挑戰
專為 Windows 10 作業系統開發的 PCMark 10,GT83VR 在綜合效能測試模式下,得到 5556 分的效能分數。 

雙旗艦大閱兵 ASUS ROG GX800 與 MSI GT83VR 的超頻挑戰
PCMark 8 Home accelerated 情境測試模式,為網頁瀏覽、文書處理、視訊通話、相片編修等模擬電腦工作運行測試,測得效能分數為 4939 分。

雙旗艦大閱兵 ASUS ROG GX800 與 MSI GT83VR 的超頻挑戰
PCMark 8 Creative accelerated 情境測試模式,則是進行網頁瀏覽、多重視訊通話、相片編修、影片編修、遊戲效能等實際工作綜合測試,效能分數則為 8788 分。

雙旗艦大閱兵 ASUS ROG GX800 與 MSI GT83VR 的超頻挑戰
PCMark 8 Work accelerated 工作情境測試模式,則是針對 Office 系列產品進行實際運作測試,效能分數為 5485 分。

身為微星龍魂電競筆電的旗艦機種,GT83VR Titan SLI 擁有 MSI 許多獨家的高階電競技術配置,當然也用上目前市面上一時之選的硬體規格配置,在筆電外型上,GT83VR 延續過去機種的設計風格,機身重量與厚度配置同樣不適合長時間攜帶外出,但比起 GX800 還需要帶著水冷式底座來說,似乎有方便一點。在超頻效能的表現上,在沒有水冷式底座強大的散熱系統加持下,VT83VR 其實也提供相當優異的實測效能表現。

GT83VR 採用 MSI 獨家的 Cooler Boost Titan 散熱系統,並將鍵盤下移,這樣的設計能確保在筆電高負載的情況下,玩家在使用鍵盤時不會因為過熱而出現不適的情況,即便散熱風扇運轉時的噪音較為大聲,但在玩遊戲時常佩戴耳機的情況下,似乎也不會造成太大的影響。整體而言,身為深耕電競筆電市場已久的 MSI,一直延續 GT 系列旗艦機種,在硬體規格配置與功能技術給好給滿的傳統,GT83VR Titan SLI 就是這樣一款旗艦電競筆電,但與 GX800 相同,要有充足的預算才能認真考慮。

PS.或許有網友會說,為何不整理這兩台的效能比較,其實這兩款筆電在 CPU 的規格上有點不同,且螢幕解析度對於效能測試也有影響,所以就不進行相關比較,僅針對筆電外觀與功能,還有超頻時的效能表現讓各位可以在同一篇文章,看到這兩款旗艦筆電的表現,還請各位見諒!
2017-06-30 11:24 發佈
兩台怪物級的電腦...
這真的荷包要夠深才玩得起,然我還是比較想要外星人
真好奇,這二台的官方訂價分別是多少?
這二台的整體重量分別有多少,ASUS這台真的帶的出門嗎?
從測試數字結果來看,MSI GT83輸ASUS GX800。
看起來ASUS這台大傢伙還是比較強。

chunyuan wrote:
真好奇,這二台的官...(恕刪)


ASUS ROG GX800 官方售價為 219,000 元
MSI GT83VR 7RF 官方售價為 149,800 元

重量分別為 GX800 單筆電 5.7Kg 水冷底座 4.7Kg
GT83VR 為 5.5Kg

提供給大大參考~
我只是把錢變成我喜歡的樣子!錯了嗎?!
clevo藍天出的舊機p570wm一台也要6kg,看來這種高效能筆電短時間內低於5kg仍是難以達成
水冷的潛力應該不只如此
可能是水流不夠快吧?

這台動用到水冷
全速依然無法脫離9X度的命運

跟其他使用INTEL i7的筆電一樣
9x度 都是常態
這價錢不愧是專業的
Bryan.S wrote:
隨著電競市場持續擴...(恕刪)
ASUS ROG真的是霸氣外露電競款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