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小弟又炸了台筆電
而在幾年前換機的時候就悉知了筆電加裝SSD這黨事
但在那時就有聽說SSD是天使也是魔鬼
也就是說 加裝了之後 筆電效能會提升
但也同時存在著故障的可能
可是那是蠻久遠以前爬的文了
不知最近這種狀況是否有改善了?
如果沒有 那個位還會建議我加裝嗎?
感謝各位的回覆⋯⋯
(如果小弟問的是白癡問題,還請各位多多包容)
ayusa1102 wrote:
最近小弟又炸了台筆...(恕刪)
只要是通電的東西都是會有機率故障的...
你要拿 SSD 來跟 HDD 比故障率,兩個半斤八兩(死雞 2TB 那種故障率高超的不算)
兩個最主要的差別在於 SSD 屬於記憶體式硬碟,所以存/讀速度非常快,但故障後通不了電、記憶體釋放裡面的資料你就甭想救回來,而且說壞就壞毫無任何預警,就是直接給你消失讀不到。
傳統 HDD 屬於磁軌式,你使用他才通電開始從頭 Loading,跟 SSD 那種記憶體式隨時 Stand by 的速度就會差很多,但相對的除非你去摔到,不然磁軌是不會一次突然給你壞光光的,都是慢慢壞,所以 HDD 故障前通常都會有預警,比如說 Loading 時有異音、時不時讀取不到、或是速度明顯下降,這個時候你再緊急輩分其實多半資料都還有救,甚至硬碟死掉後你拿去給硬碟救援大部分資料都還能追回來(只是要花錢)。
所以一般電腦/筆電都會建議採雙硬碟使用,SSD 跑系統跟軟體,HDD 做資料儲存,然後養成時常備份的良好習慣。
ayusa1102 wrote:
最近小弟又炸了台筆電...(恕刪)
這槍打的太重啦~~~
許多人都嘛為了性能而安裝SSD的!
如果閣下以傳統HDD來搞SSD的話,
會碰上不少灰哦!
所以您得先了解SSD與HDD之間的差異!
一、防震性:SSD沒這問題,HDD多震幾次就壞軌了。
二、回復性:SSD非永久不壞,使用到某區壞了!資料永遠消失!
HDD雖然易壞軌,但壞軌區資料,有機會救回部份,而非全死!
三、性能:這不用比了,ssd大勝!hdd就像烏龜。
因此,系統碟,建議用SSD,資料備份,建議HDD就行了。
不過,SSD又決定於NAND Flash與主控。
前者決定壽命,後者決定優化,
主控一般人比較不挑,因為性能老早遠超HDD,最爛的主控也比HDD快!
NAND Flash則比較挑了,畢竟決定了價格與壽命!
目前主流是MLC顆粒,新的科技TLC顆粒有機會取代MLC,
然而QLC則蓄勢待發當中…。
如此演變,最主要的因素就是『價格』與『容量』。
可惜『壽命』則成反比!
以下簡單區分與介紹NAND Flash,看看就好,反正絕對有人會持反對意見!
SLC:(單階儲存單元)
SLC快閃記憶體的優點是傳輸速度更快,
功率消耗更低和儲存單元的壽命更長。
缺點是生產成本高!所以消費市場已少見,
常用於惡劣環境下!太空用、軍用、工業用、商用。
這是『夢幻逸品』!
舊製程可承受十萬次抹寫
新製程可承受六萬次抹寫
MLC:(多階儲存單元/雙階儲存單元)
相對於SLC,MLC擁有價格優勢!
MLC快閃記憶體可降低生產成本,
但比起SLC快閃記憶體,其傳輸速度較慢,
功率消耗較高和儲存單元的壽命較低,
好的主控,可進一步減緩MLC壽命降低。
目前的消費市場主流,但有機會新一代的TLC取代。
舊製程可承受一萬次抹寫
新製程可承受三千次抹寫
TLC:(三階儲存單元) 主導者:三星
這是最新科技,只有新制程,
TLC的寫入速度比SLC和MLC慢,
最頂級的可承受一千次抹寫。
因為壽命短,所以目前較常被稱為3bit MLC來混珠摸魚。
對於主控的要求較MLC嚴格許多。
新製程可承受一千次抹寫(頂級,一般了不起800次)
QLC:(四階儲存單元) 主導者:TOSHIBA
比TLC更新的技術!
容量是TLC兩倍!
可是壽命更短,可抹寫次數只剩下150次(頂級),
單位生產成本更低,但主控的要求相對更嚴格!
新製程可承受150抹寫(頂級)
目前大致上就這些,以價格來說:
SLC>>MLC>TLC
以壽命來說:
SLC>>MLC>TLC
以性能來說:(但主控可優化,就算TLC也能達讀寫極速!)
SLC>>MLC>TLC
以容量來說:
TLC>MLC>SLC
以單位生產成本來說:
SLC>>MLC>TLC
誠如前樓所言,經常資料備份!這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哦!
另外,若覺得內容有出入,建議google大神!
會有相當多的資訊參考。
另外,本人目前採用 120G SLC SSD,沒錯!(它的確貴很多…,但資料無價!)
習慣上,也是使用筆電,只是…七年前的老筆電就是了!
老筆電裝SSD,這回春是最直接的!硬體先天限制,目前的3D遊戲跑不動了!是正常!
反正也沒玩遊戲了,文書、看片居多,這樣也夠用囉!
目前而言,全家都採用筆電,也全面改採用SSD,大多數筆電甚至已經十歲囉!
本人目前用的主力機:
Lenovo ThinkPad X201 Tablet(普屏頂規機/雙觸)
(i7-640LM, 8G RAM, 120G SLC SSD, 128G MLC SDXC)
其他還擁有:
Lenovo ThinkPad T60p (V5250) *1 (備用機,主要VM MacOS)
(T7600, 4G RAM, 128G MLC SSD)
Lenovo ThinkPad T60p (V5200) *1 (24小時開機,網路伺服器)
(T7600, 2G RAM, 320G WD Black HDD)
Lenovo ThinkPad X61 Tablet *1 (高分屏頂規機/筆觸)
(L7500, 2G RAM, 60G SLC SSD)
Fujitsu LifeBook FMV-BIBLO LOOX U50X/V
(A100, 1G RAM, 40G HDD)
Fujitsu LifeBook U2010 3G
(Atom Z530, 1G RAM, 32G SLC SSD)
然而家人的話…已老早全面採用筆電了,桌機基本上已經停放已久…
父親:Lenovo ThinkPad T60 (X1400)
(T5600, 2G RAM, 64G MLC SSD)
IBM ThinkPad T42p (9600) 15"
(PM 1.8GHz, 2G RAM, 80G HDD)
母親:Lenovo ThinkPad T60p (V5200)
(T5600, 2G RAM, 64G MLC SSD)
內人:Lenovo ThinkPad T60 (X1400)
(T2500 ES, 2G RAM, 60G SLC SSD)
差點忘了!SSD有個使用限制,那就是建議使用於Win7以上,較能最佳化,
WinXP以下,會有些小問題,畢竟某些指令無法使用,SSD使用段時間後,易掉速!
這時必需重新Secure Erase,但這動作不能常做…否則…會讓NAND Flash縮短壽命!
另外好的主控,會讓掉速情況減少,這方面Marvell做的最好!可惜偏貴!
另外,除了SLC外,不建議把空間留下剩一點點,MLC建議至少保留10-20%空間做為置換,TLC建議至少保留40-50%空間做置換,尤其針對低階產品,主控往往使用較低階的,不然SSD會相當的短命哦!至於SLC若沒保留太多空間的話,頂多Lag...(反正命很長!至少可抹寫六萬次耶!)。SSD的空間盡量保留多點,SSD相對活的久點,對於高階主控,應該有辨法克服這個缺點吧?
以上資訊,僅供參考!青菜蘿蔔各有所好!請忠實自己的選擇!
本人不接受任何批抨與指教!不爽看請跳過!請勿對號入座!謝謝合作!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