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上要有足夠的供電和散熱才能讓CPU/GPU晶片發表出該有的效能
最近剛好我跟D大有一些討論,但是我發現有一些數字我還是要來特別說明一下
因此下面會引用D大在本站發表的文章內容來跟大家分享和說明
跟據D大的http://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233&t=5071032&p=1這一篇文章
【分享】Asus 新一代的超高階電競機 : ROG 系列 G701VI 體驗分享
D大補充的部份做一些說明,他原本的內容因為太多照片品質過低我並非常詳細的去看
主要是針對D大在2月21日和2月22衵的補充做一些說明
希望能讓更多的人有更正確和深入的了解
先針對D大2月21日補充說明的部份來說明(D大寫錯寫成10月21日了)
1.我講的功耗牆跟本就不是他講的那樣
Power Package的數字是CPU的功耗表現並不是功耗牆
基本上目前桌機和筆電的處理器在相同效能的表現上面
功耗的狀況並沒有差距很大的
行動版的是電源管理能力比較強整體功耗比較低相對來說效能也低一些
我說的
功耗牆:是指廠商為了讓筆電的散熱能夠在散熱設計不足的情況下
用ECC軔體的限制在設定的條件下,將CPU或是GPU晶片的功耗使用限制給鎖住
不讓CPU或是GPU發揮出該有的BOOST的睿頻效能
就跟用一道牆去檔住能跑的很快的跑者是一樣的做法
因此說是功耗牆
是筆電廠商做筆電時散熱沒有做到足夠
才去使用的手段 讓晶片沒有辦法發揮出該有的效能
這樣的做法並不是很好的就是了
尤其是一台那麼貴重的筆電
D大的原文內容如下圖

2.D大的說明雖然給的數字看起來都是對的
但是尤他的說明可以判斷對產品的了解可能還有可以加強的地方
目前的CPU很多都有支援CPU BOOST的 但是D大幾乎是忽略掉了這個部份了
就拿I7-6820HK這個CPU來說好了,雖然標準功耗是45W
但是絕對不是CPU 的功耗值 (極限),只是最基本的功耗
如I7-6700HQ的TDP一樣是45W 但是有些散熱和供電設計比較足夠的筆電
也是可以跑到50W以上的

這是微星的GS60 6QD的實測圖 很輕薄的筆電散熱只要用心做 一樣CPU BOOST技術可以充分發揮
如果是I7-6820HK的話
D大的測試資料如下

有在玩超頻的人應該都知道,同一個型號的CPU相同功耗下跑出來的效能是差不多的
體質比較好的CPU能超的幅度比較大,因此也會產生更高的功耗
所以才需要使用到更有效率的散熱方式,如水冷甚至液態氮
看到這邊應該有發現到D大的問題點了吧
他居然說G701VI的CPU功耗低到32.33W是正常的,應該是散熱能力不足才會降功耗吧
不信單開CPU測試軟體Nuclearus Multi Core 2.0 去看看CPU的功耗會跑到多少
分數能跑到多少,就知道這個CPU在這台筆電上面能跑到多少效能
CPU和GPU共用散熱到底限制掉了多少的效能也可以被發現出來的
我這邊剛好有1張微星的GT73一樣是搭I7-6820HK的實測圖

大家可以比較看看其中的差異,在供電跟散熱條件都足夠的情況下
GT73的表現算是比較正常的,跟D大測試出來的結果是有相當大的差距的
58.57W的功耗和4G的運作時脈是GT73的實測表現,當然溫度還低了很多
且這還只是跑3D11的功耗表現,如果是燒機是會破60W的
我並沒有在打壓其他的品牌,只是在將針相給揭露出來
D大這部份的完整內容如下圖

在來就是D大在2月22日增加的內文了
可以看到CPU的功耗又比較高一點來到了38.59W
這樣的結果應該是可以顯示出在不同的條件下
因為溫度的條件不同讓CPU能有比較高的功耗表現了
但是還是跟正常供電和散熱的機種有很大的落差的
一樣搭配I7-6820HK的還有技嘉的X7 V6 CPU的功耗表現也是可以到53-54W的表現
資料來源請看http://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238&t=4969000 這一篇
技嘉還有一台X5 V6的散熱表現比X7要好的機種
CPU一樣是使用I7-6820HK這一個處理器
我們可以看到本站的實測分享最高可以到62W的高功耗表現
http://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238&t=4945533
http://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238&t=4950362
資料和實測圖在這2篇文章內都是能夠看的到的
高階機種要去了解散熱的好壞差異真的沒有那麼的困難的
就把一些在網路上面能找的到的資料比對一下就知道了
尤上面的說明大家應該也能夠了解到ASUS的G701VI在雙導管神設計下的表現
是否真的是足夠應付他搭配的CPU和GPU硬體規格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