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發生了,
事件: 大陸爛片果然多,開始install時,只聽到光學頭在碟片外圈鏗鏗康康來回作響,就是讀不出來。
解法: 先用檔案總管把光碟片的內容以squantial read的方式拉進硬碟裡,搞不好還有一線生機。果然奏效。
結論: 個人風格凌駕實用性!!
--> 我問: 我原本使用Panasonic 9.5 tray type光碟機,DVD+/-R常常讀不出來,您也有一樣問題嗎?
上回copy的die hard第四集讀不出來,讓我覺得很不爽!!
--> 他的回答是: 有啊!! 看來讀不出來是家常便飯!!
--> 我就虧他,大哥幫幫忙,這款貨色只是好看而已,要不要我幫你rework一台LiteON,雖不好看,但很實用!!
--> 被他斷然拒絕,原因是有損個人使用風格!! 說著順便撫摸一下他高級的鍵盤。
第二件事,在一個月後發生。
事件: 光碟片卡在碟機裡,面板沒有eject key,也沒有緊急退片孔。Power on還可以聽到碟片旋轉聲。
無效解法: 立刻進入Media Player,按下eject key。系統回應是.. 碟機沒有光碟片,不予理會!!
有效解法: 拿去Apple店花了NT1000修理。
結論: 老哥再也無法忍受,將Apple NB轉送小姪女,自己換了一台VAIO..
最近看到大大們討論notebook,鋼琴面板,雋永烤漆,各得其宜,有感於匠氏之工也。然而多數搭配的光碟機卻又是如此鄙俗,按下按鍵,就無俚頭的彈跳出來,其質感實在有損高檔notebook斯文之元氣。若想要搭配slot-in光碟機卻又害怕卡片,重量又重。
再讓小弟舉兩個例子:
Ex-1:
小弟的爛車,按下置杯架都有油壓的感覺,為什麼沒有一間光碟機廠商願意做這樣的功能,來提升NB質感?
這會很重嗎? 應該不會比吸入式重吧?
這會很難嗎? 應該不會比吸入式難吧?
這會很貴嗎? 應該不會比吸入式貴吧?

Ex-2:
Ikea家具常有按一下門,就會彈開!! 為什麼光碟機還要按那個小小的按鈕,藏在那不起眼的角落?
如果光碟機做成隨意頂一下面板就能油壓tray out,搭配鋼琴面板,雋永烤漆,小弟願意去買一台!!
至少還能兼得功能與品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