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如果光碟機做成隨意頂一下面板就能油壓tray out!!

兩個月前小弟到大陸出差,遇到我老哥,他用Apple的notebook,看起來除了炫,更是符合個人品味與個性,裡面裝載的光碟機是9.5吋吸入式DVD Combo,made by Panasonic.. 反觀小弟的這匹老馬,IBM T43,重又粗壯,我的光碟機雖然也是9.5吋,但它是tray type,從友人那兒A來的LiteON牌。

問題發生了,
事件: 大陸爛片果然多,開始install時,只聽到光學頭在碟片外圈鏗鏗康康來回作響,就是讀不出來。
解法: 先用檔案總管把光碟片的內容以squantial read的方式拉進硬碟裡,搞不好還有一線生機。果然奏效。
結論: 個人風格凌駕實用性!!
--> 我問: 我原本使用Panasonic 9.5 tray type光碟機,DVD+/-R常常讀不出來,您也有一樣問題嗎?
上回copy的die hard第四集讀不出來,讓我覺得很不爽!!
--> 他的回答是: 有啊!! 看來讀不出來是家常便飯!!
--> 我就虧他,大哥幫幫忙,這款貨色只是好看而已,要不要我幫你rework一台LiteON,雖不好看,但很實用!!
--> 被他斷然拒絕,原因是有損個人使用風格!! 說著順便撫摸一下他高級的鍵盤。

第二件事,在一個月後發生。
事件: 光碟片卡在碟機裡,面板沒有eject key,也沒有緊急退片孔。Power on還可以聽到碟片旋轉聲。
無效解法: 立刻進入Media Player,按下eject key。系統回應是.. 碟機沒有光碟片,不予理會!!
有效解法: 拿去Apple店花了NT1000修理。
結論: 老哥再也無法忍受,將Apple NB轉送小姪女,自己換了一台VAIO..

最近看到大大們討論notebook,鋼琴面板,雋永烤漆,各得其宜,有感於匠氏之工也。然而多數搭配的光碟機卻又是如此鄙俗,按下按鍵,就無俚頭的彈跳出來,其質感實在有損高檔notebook斯文之元氣。若想要搭配slot-in光碟機卻又害怕卡片,重量又重。

再讓小弟舉兩個例子:
Ex-1:
小弟的爛車,按下置杯架都有油壓的感覺,為什麼沒有一間光碟機廠商願意做這樣的功能,來提升NB質感?
這會很重嗎? 應該不會比吸入式重吧?
這會很難嗎? 應該不會比吸入式難吧?
這會很貴嗎? 應該不會比吸入式貴吧?

Ex-2:
Ikea家具常有按一下門,就會彈開!! 為什麼光碟機還要按那個小小的按鈕,藏在那不起眼的角落?

如果光碟機做成隨意頂一下面板就能油壓tray out,搭配鋼琴面板,雋永烤漆,小弟願意去買一台!!
至少還能兼得功能與品味!!
2008-01-03 18:52 發佈
每天帶來帶去
在包包裡面被外物一碰
軌道出來了
去壓到折到你就要準備換一台了
這樣的光碟機 我不太敢要

立意之美 我也覺得很棒

不過 換句話說 當光碟以飛快的轉速讀片時

外接的滑鼠 或是旁人摸一下機身側面

或者 順應 NB的輕便 想拿到廁所去看電影 ........


造成 光碟機門開啟 或是準備開啟

可想 是否更容易經常困擾

大面積的接觸面比較容易開啟 但相對也比較容易誤觸


目前的光碟機 至少 還可以用暴力推方式
讓光碟片槽 自動進去.......

提供不同意見 參考 參考
兩位大大的想法,的確是小弟沒想到的。
如果面板需要加一點力才能壓下去,或是壓下去兩秒才會啟動勒。
另外,這應該是有通電的時候才可以做,不然真的會放在袋子就會tray out..那會很麻煩...
簡單啊
光碟機一台才多少錢
用個油壓TRAY盤?
有點想太多
況且也要考量重量分配
裝了油壓系統之後
重量會加重多少
SIZE配重機構要不要重新設計
光是要改動光碟機的機構
就有的研究了
看01閒聊板 不回報還算是人嗎
開版大大!!!

我的光碟機賣你好了


她很接近你理想的樣子了.....

只要輕輕一碰光碟機面板任一處.....

就會彈出來給你看......

從包包拿出來...隨手抓到....滑鼠撞到....

都快被稿死了

一直跳出來跳出來跳出來
9.5吋(24.13公分)光碟機??
什麼光碟機這麼大台?
回覆一下segundo大大的問題。沒事就亂跳tray out,一定不是原有的設計。顯然您的光碟機壞了喔!!
我寫這篇文章的感想是,我也想買一台slot-in光碟機,可是我又怕碟片卡在裡面出不來,雖然吸入式光碟機看起來很炫,我還是不敢買,靈機一動才想既然不敢用吸入油壓式,那就來給他個tray out油壓式。再加個錦上添花,只要壓面板就可以啟動tray out功能。如果有這樣的東西,我會想買。

另外kouyoumin的疑問,9.5吋光碟機,歹勢啦,筆誤!! 應該說是9.5mm厚度的光碟機啦!!

我還是覺得tray out油壓式會比Slot-in 便宜很多。
Slot-in的機構設計有兩種,一種是傳統的方式,用滾輪帶動,多半用在車用音響上。
另一種設計,是用左右兩個爪,將碟片抱進去。
為了讓碟片進入,光碟機主軸馬達必須先下沉,等待disc就定位後,再將馬達上移回復正常位置。
這個機構設計很複雜,需要很多鐵件,重量重,價錢貴。還會吃片,讓人覺得超不爽。
尤其是小弟我花了NT1000才搞定,更令人無法接受。

反觀tray out油壓式,應該不會比slot-in貴吧!! 我們車上的置杯架會很貴嗎?
1. 不需要馬達帶動。只需設計減速比之齒比做tray out的緩衝。
2. 不需要將主軸馬達下沉,又少了幾件機構件。
3. 碰一下面板,就可tray out,這不一定指輕輕碰下,應該是說用一點力下壓,力道與先前按eject key相同。

所以我不了解的是,為何沒有人做這樣的設計? 是因為光碟機已經太便宜,大家都把它想成"nice to have"的配件。反正他就是遜啦,也不需要在此多加著墨。可是小弟持不同看法,原因是這樣沒質感的東西,破壞了我的notebook整體美,讓我覺得美中不足。

只是提出想法,看看有沒有光碟機maker願意做這樣的function,如果還是沒有,小弟下回會選擇slot-in燒錄機,而且要有緊急退片孔的。
繼續延伸你的主題

這技術我記得汽車音響以前有類似的設計 先鋒的吧 詳細型號要在找

平常是類似吸入式的 但是如果不幸無法退片 他的面板按壓下去 就可以開啟
只是利用類似拍拍手的五金 和金屬接點方式

後來 延伸變成現在汽車音響的快拆防盜式 控制面盤的前身

我一直以為 這才是CD的極致 雖然他的擴大設備 是在另一個地方

但現在PC而言 要克服的可能不只是是數位類比訊號 IC整合(這因該不困難)
還有複合機 之類的整合 (現在因該也沒有人在比倍數了吧)

再來就是市場的定位價格了

畢竟 這只是一個輸出(入)設備
桌機一直定位在把東西塞進去的模式

玩外控 管燈 風扇的市場 畢竟還更小於 機殼 電源供應器的設計
更不用說 比超頻更有利因的散熱水冷系統 和銅鰭鋁合金之類的零件
都還沒發揚光大呢

看看 板上有沒有哪個大大閒來 作個概念機來試試
或是遊說學生來變成畢業製作吧

在到MOBILE01 看是否有市場 那才是這裡的精神啊!!!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