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

「討論」代工VS品質保證與自我創新

剛好最近有人提起類似這樣的問題,所以來跟大家討論請益一番

大家常常可以聽到很多廠商很自豪,並且拍著胸脯說,我們家可是幫國際知名品牌的NB所代工的喔~說完之後拿出他們家自製的產品,繼續說的口沫橫飛...

剛看完一篇相關討論,一位伙伴把各家廠商的NB各系列,交與哪些廠商代工的詳細狀況說明的超級詳細,真是厲害,大家也可以參考一下

我想在這個討論上,大家先稟除「愛用國貨」或是任何跟此話題不相干的因素,大家平心而論,相信會有很精彩的內容出現

當然啦~吉米還是得發表一下感想來吸引大家來回應,不然大家會不知道吉米在說什麼

首先吉米覺得,若撇除品牌形象來說,一個NB這種商品,品牌帶給你的價值有多大?還是問題的根本其實只是在該商品上面,吉米用一個實際例子來說明好了(請注意,這只是個舉例,跟相關廠商沒有關係,如有雷同,存屬巧合喔)

首先我們以S社的TR系列,來舉例,用膠帶貼起品牌讓大家來猜...是否你的想法也跟下面的對話一樣

A:疑?!這是哪家的NB啊?做的還不錯喔~質感不錯,在整體的功能上面符合某一特定族群,(撕掉膠帶),喔~原來是S社的喔~「難怪」~

(產品自身加分,看了最後品牌,又在加分)

按這裡檢視網頁
接著我們把S社的MARK撕下來,貼到某國產代工品牌電腦上面

B:疑?!這是「什麼」電腦?!「嗯」、「嗯」、「嗯」、「嗯」...這是哪家的啊?(撕掉膠帶),啥?!搞什麼?S社出這種東西?!有沒有搞錯啊?

這是否意味著,今天若你商品本身並未達到水準,就算知名品牌來幫你背書,他一樣幫不了什麼大忙...

換個角度想

各代工大廠,幫各家名機在做代工的時候,除了「機密」、「技術」不能外移偷用之外,難道不能從中學習到最好的經驗嗎?

但是反觀他們自己所出的產品,似乎都只能攻佔低價市場,上不了大台面(意指在台灣地區),真的是品牌因素嗎?還是產品真的還是跟不上呢?

當廣大的消費大眾在購買NB的時候,會在意到底是誰「代工」的人其實並不多,為什麼?

是否因為國際大廠在要求代工品質的同時,是用放大鏡在雞蛋裡面挑骨頭的,也就是說是以非常嚴謹的態度來品管控制這些品質的,相對的,東西你是跟S社買,所以S社要自己背負他產品問題的責任,因此他為了要鞏固他自身的品牌形象,不得不特別要求各方面盡善盡美,就像各位要求自己的愛機一樣,雖不是全世界最強的,但至少要是自己喜歡的...

反過來思考代工廠設計自己的產品的同時,常會聽到說,我們才沒有這麼多研發經費、這麼多商品設計費用來創造一台好看又好用的機器,我們「只是」代工廠啊...做代工就可以躺著幹啦~

話雖如此,而且也只是目前,這問題就像CASE外包一樣,今天協力廠商A的品質不錯,有CASE就先給A做,他做不來,還有次級的B可以選擇,但是大家不要忘記了,A不會永遠是NO.1,後面「等著」要篡位的人比比皆是,等B追過了A,A就慘了,屆時要拿什麼跟人家拼呢?價格嗎?產能嗎?

在我們外行人眼裡,代工廠應該是集所有廠商的機密、各家廠商最新科技的大熔爐,真的不能培養人才從中學習,然後力求改進嗎?真的令人好奇...

所以代工VS品質保證的結果是什麼?

吉米覺得「自我創新」才是重點...

不然遲早這塊大餅,是對岸整碗捧走的...
2004-10-28 10:47 發佈
深有同感,在我的眼裡:代工作再多,都是別人的。

相對的,當自有的品牌建立起口碑之後,產品值得消費者信賴,誰管你是交給誰代工的。
提供另一點思考方向:

國內某社常幫日系品牌代工, 而當日系的該型NB在日本上市數個月後, 某社就會以
自己的品牌在臺灣上市; 而消費者就會有不一樣的反應:

1. 某社真是xx, 怎麼只會偷學日系品牌啊?
2. 同樣的機型, 我寧願請水貨商幫我買日系的回來, 用起來也比較爽.

這樣的人, 不能說他錯, 只是有些偏頗的觀念不是很好, 我只能說可惜...
我覺的只要代工廠肯用心 總有一天自有品牌也會出頭天 當自有的品牌建立起口碑之後,產品值得消費者信賴,誰管你是交給誰代工的。
本身恰巧從事工業設計一職,說說自己的感想吧

個人感覺台灣的現況頗慘,沒有領悟品牌才是真正的最大利益

只懂得砍價接單,去貼OEM客戶的屁股,面對自己旗下的產品卻吝嗇於設計

另外在能力取向的這塊區域中,不懂得挑選人才,一切學歷導向

只因為都認為自己是XX代工廠,就得了大頭症

怎麼不曾想過...爲什麼得把別人的招牌掛在嘴邊?

不是說幕後英雄不偉大,只是大家總記得檯面上的英雄罷了

為何要自以為了不起?難道這些大頭主管能力就是一等一?

只會拍馬屁兼摸魚罷了



或許是短視近利的原因,或是時勢導向的影響

台灣對自己的產品,缺少了熱忱,缺少了不斷改革的衝勁,也忽略了完美的意義

有心,台灣的潛力很大。但是我卻對台灣老闆的心態沒有信心
除非生產不搞了 專做brand 像 acer 一樣
不然以台灣公司的規模 是沒有足夠資源去兼顧兩項的
brand是很花錢的 工業設計 廣告 全球通路 等等 風險比只做生產高的多
當然利潤也高的多
沒錯,就是風險,要成就自己品牌所冒的風險當然遠比代工來得大,

但是就目前局勢看起來,不用再過幾年,台灣現在的代工會有多少轉移到對岸,我相信這個

量不會比現在少,我不知道當訂單被對岸搶走時,代工業者會如何應對。



要把BRAND作大,當然不容易

不過小弟一直認為,真正的宣傳在於產品本身

優秀的外型與機構,穩定的品質就是最大的宣傳效果

尤其在現今ONLINE FORUM的盛行,不少口碑都是由網路促成的

產品有水準,自然就有許多勸敗文出現,這就是研發成本下無形的行銷





當然不容易一朝一夕就輕鬆打下口碑,但是要穩扎穩打的肯投資(說白一點,就是敢賠錢)

當消費者對該品牌認同有一定的水準的時候,一口氣的擴張版圖,台灣也能有SONY等級的BRAND才對!

同樣的產品在打下不同的BRAND之後,就出現的不同的價值與反應

品牌,在現今的低(微)利時代這是最大的經濟效益,也是永續經營的一張保證書

CREART wrote:
要把BRAND作大,當然不容易
不過小弟一直認為,真正的宣傳在於產品本身
優秀的外型與機構,穩定的品質就是最大的宣傳效果


伙伴說到了關鍵重點

當你的商品真正強到可以跟一線產品匹敵,我想消費者會看不到嗎?

而且現在口耳相傳的速度之快,只要商品好

是白牌又如何?

多的是人會找管道買到手

而且提供另一個思考點

為什麼同樣一個商品,若擺在你面前,一個是外銷之後流回來的,跟台灣廠「直接流出來」 的,伙伴會買哪一個?

以LCD螢幕來舉例子好了

我相信若價差在2K之內,是好料的話,大家還是搶外銷貨,為什麼?因為至少這項產品品管過了可以到外銷的等級,而非被打回票只能走國內市場的等級...

最後關於品牌迷思...

吉米只能說,玩品牌玩到後來,還是回歸到一個重點:

有競爭力的商品

若今天可口可樂賣的是一般普通的礦泉水,他的品牌魅力有用嗎?

一樣沒用,頂多只有他搞個經典的瓶子,大家衝著他的瓶子以及可口可樂的MARK去蒐集才有可能賣出好業績,不然一樣不敵其他同質商品的數量...
【擇你所愛,愛你所選】,吉米丘上的海盜樂園,吉米丘上的部落格,吉米丘上的金銀島、VAG.TW
基本上,吉米兄說的大致上都是正確的.
可惜的是,代工廠雖然是有可能知道廠商的機密、最新科技,
如果用在自家產品,應該就會吃上專利官司了吧.
廠商不會那麼笨,給你機密看卻沒保護.
另外,發展自家品牌,代工部分的生意大概就別想做了.
因為關係就從夥伴變成對手了.

「自我創新」的確是重點.
上面說到打品牌要做的投資與承擔的風險,這我十分認同.

如果要期待台灣的廠商從代工轉型成為與國際大廠同級的品牌業者.
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很多仗要打.
  • 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