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差不多2年前,我並未聽過什麼是 SSD 的. 但當年已經有使用 CF2IDE (CF 轉 IDE) 的轉接卡作為我的 Linux 伺服器啟動盤. 但因為我只懂得把 Linux 設置為 read-only 模式,並不懂得如何在 Windows 下作同樣的設置,以延長 CF 卡的壽命 (注: CF 卡是有寫入次數限制的,超過一定次數的寫入動作後便不能再寫入. 詳情請到網上尋找或參閱你 CF 卡的生產商網站). 再者,以當年平民用的 CF 卡容量,恐怕不足夠安裝完整的 Windows 系統.
隨著 CF 卡的容量及速度提升,及出現支持 DMA Mode 的轉接卡,令我再次產生用 CF 卡安裝 Windows 系統的念頭. 最近一年,開始有人提及 SSD 這個東西. 雖然它的容量仍比不上同等大少的硬碟,但是它的流動性為筆記型電腦帶來前所未有的方便. 但是,到現是為止它最大的壞處仍是價格編高及不易購買,因此不是一般人可以輕易入手的.
有見及此,有生產商製造了筆記型電腦用的 CF2IDE 轉接卡,令使用 2.5" 硬碟的筆記型電腦升級到平民用 SSD. 加上現時而經有 266x 的 CF 卡,理論上可提供 40 MB/s 的平均讀寫速度 (150 KB/s x 266 = 39.9 MB/s),比不少 2.5" 硬碟還要快,效能及得上桌上電腦的 3.5" 硬碟. 而 mobile01 上已經有不少前輩分享了他們的 DIY 經驗,大家可以搜尋一下前輩的文章.
不過! 有一個問題是,現時並沒有 Toshiba 1.8" 用的轉接卡(至少小弟我寫本文前並未看見),另一眾使用 Toshiba 1.8" 硬碟的朋友未能升級到平民用的 SSD. 有見本人弟弟的 Toshiba Portage 2000 行動緩慢,因此引發了小弟發揮 DIY 的精神,改造一個 1.8" Toshiba 專用的 CF2IDE 轉接卡.
(以上大編廢話,還請各位見諒!)
現在立刻入正題. 經小弟網上搜集資料所得,一般的 2.5" IDE 硬碟共有 44 pins 接腳 (公頭),腳距 2.00 mm. 而 Toshiba 1.8" 硬碟共有 50 pins 接腳 (並且是毋頭的),腳距 1.27 mm. 雖然接腳數看來不一樣,但實際上 Toshiba 1.8" 硬碟只使用了 44 pins (以弟弟的 MK2003GAH 為例). 並且接腳定義與 2.5" 硬碟的相同,理論上只要把 2.5" 硬碟的界面 (44 pins, 2.0mm, 公頭) 轉換為 (44 pins, 1.27mm, 毋頭) 後,便可直接插入 Toshiba 1.8" 用的硬碟接頭使用. 為了證實這個是可行的,我前後花了近一個月時間才完成,在這裡向大家分享一下我的成果,希望本文對有需要的朋友有用啦!
以下開始是 DIY 過程. 首先聲名,"DIY 有風險" 平民不要亂試,發生問題時本人不負責的哦!有需要的朋友,但又不懂拿電烙鐵焊接的,請找你身邊的朋友代勞. 事後請記得要好好慰勞幫你的朋友哦,因為會的很累的.
準備工具 (價格是港幣):
---------------------------------------------------------
1. 廢棄的 CF 卡一張 (會取它的 50 pins, 1.27mm 接頭用, 事後報廢) $0.00
2. 2.5" CF2IDE 轉接卡一張 (請一定要找公頭的,體積越小越好,並且一定要小於 1.8" 硬碟 1/2 以上) $55.00
3. 2.0 mm, 44 pins 接頭一個 $8.00
4. 80 pins 的 3.5" IDE 硬碟用軟 cable 一條 $10.00
5. Trascend 8GB 266x CF 卡一張 (不一定是這張卡的) $950.00
---------------------------------------------------------
總計: HKD$1023.00 (平均每 HKD$127.875/GB)
由於製作完成並測試後才拍照 (製作過程中並沒有拍照),請大家多多見諒!
1. Toshiba Portage 2000 1.8" PATA 連接
![[分享]再來平民 SSD (別注:Toshiba 1.8 吋特別版)](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0707/mobile01-9baa9b3ff1fd859716b4a234caa5d26e.jpg)
2. 廢棄的 CF 卡, Kingston 256 MB, FDBench 測試約 8 MB (讀)/ 6MB (寫)
![[分享]再來平民 SSD (別注:Toshiba 1.8 吋特別版)](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0707/mobile01-ab1529c1e773bc9d12a85ca4cb4c6d18.png)
3. 2.5" CF2IDE 轉接卡一張
![[分享]再來平民 SSD (別注:Toshiba 1.8 吋特別版)](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0707/mobile01-76889fd2c2c7bd72d01b32ee65cc20cb.png)
4. 80 pins IDE 硬碟用軟 cable
![[分享]再來平民 SSD (別注:Toshiba 1.8 吋特別版)](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0707/mobile01-37b383e32e944eedb2b1f27ae9aef15b.jpg)
5. 改造後的 2.5" 轉 1.8" cable 連接頭
![[分享]再來平民 SSD (別注:Toshiba 1.8 吋特別版)](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0707/mobile01-0bea22bffea44a29adf738977457402b.png)
6. MK2003GAH 與 DIY 1.8 吋 CF2IDE 卡
![[分享]再來平民 SSD (別注:Toshiba 1.8 吋特別版)](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0707/mobile01-b2e3d2db41c479e0b620711a457268bf.jpg)
7. 裝機合體
![[分享]再來平民 SSD (別注:Toshiba 1.8 吋特別版)](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0707/mobile01-500c952a1089a4c8a3e81a2d9c6e1155.png)
8. Trascend 8GB 266x HDTech 測速
![[分享]再來平民 SSD (別注:Toshiba 1.8 吋特別版)](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0707/mobile01-e35a8ae0cf64f2e7be1162dbc4c66190.png)
9. Trascend 8GB 266x FDBench 測速
不知道是不是機器有點老,寫的速度不太穩定,而且好像比其他前輩測的慢一點點.
但比起舊的 MK2003GAH 快了很多, 差不多有 3 倍吧!
只比我桌上的 Seagate 160 GB, 7200 rpm, SATA 慢一點點而已.
但因為機器已還原 XP 系統,我想要花多些時間才能感覺到速度提升.
![[分享]再來平民 SSD (別注:Toshiba 1.8 吋特別版)](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0707/mobile01-7cf35a02cb11f39a3fae295d4a5f59fa.png)
10. Toshiba 1.8" 20GB (MK2003GAH) FDBench 測速
![[分享]再來平民 SSD (別注:Toshiba 1.8 吋特別版)](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0707/mobile01-6638bfe2eb65da55b2aa6ce3143b6eca.png)
11. 桌上機用 Hitachi 3.5", 160 GB, 7200 rpm, SATA (HDT722516DLA380) 硬碟 FDBench 測速
![[分享]再來平民 SSD (別注:Toshiba 1.8 吋特別版)](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0707/mobile01-3b540947cb30f079dc9937d28f17dbf7.png)
後記:因我是用拼音輸入法寫這篇文章,難免會有錯別字,請各位不要見怪!
報告完畢! 多謝觀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