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是公司的政策,講白了就是買NB有補助,買桌機自己顧。雖然說到公司上班要給電腦似乎是天經地義的一件事。但老實說公司多買電腦硬體其實是多找麻煩,身為MIS主管的我就建議老闆,少買桌機而補助同仁自購NB。理由是自己的東西才會愛護,公司的東西只會call人來顧。而且這年頭最麻煩的還不是硬體維護,而是軟體的管制。所以只要同仁提出換新電腦的需求,將機種報價給老闆看過,都可以獲得一定比例的補助金額(看年資、貢獻度、實際需求而定),買來的NB就是個人所有,而且這些NB對於工程師或業務人員在工作上也非常有用。
而我的工作型態也是註定要用NB來執行!!雖然我平常只是在辦公室開發軟體,但是在可見的將來,也需要帶著我的軟體與開發環境到客戶端去示範、安裝等等作業,屆時集伺服器與使用者端於一機之上,執行效能不強很容易被客戶打槍質疑。所以我並不想因此買台輕便的業務型NB,因為以現有的工藝而言,要製造出一台輕便又強大的NB並非不可能,但絕對要付出很多很多的代價,而且太精巧的設計往往耐用度並不好。要同時兼顧輕巧、效能、價格、耐用四項極端條件,目前市場上尚未得見…
所以在選擇NB時,只能分析各機種的相關條件之後,衡量自己的財力與需求來做出選擇。而這個選擇,我做了將近半年之久,主要的原因就在於等待Intel的新世代產品Sandy Bridge。原本農曆過年之前就想要下手買入N53SV,還好平常有燒好香而沒衝動敗入。這次等到晶片組問題解決之後才入手N53SN,算是有點走運。
除了等待新世代的CPU與晶片組之外,我也就其他條件進行評估。由於已經用習慣了Ferrari 4005的1680 x 1050 內建螢幕與延伸外接DVI的1920 x 1200螢幕。所以首要條件就是不選用一般HD規格(1366 x 768)的螢幕。很多使用者會抱怨解析度太高的螢幕,看起來字體太小太痛苦。但我認為這種藉口恰好反應出了使用者對於作業系統的掌控程度並不高,不知道螢幕上的字體與字型都是可以自定調整的。而另外一點就是很多軟體的作者根本沒考慮到人體工學的設計(尤其是國內的商用軟體),字體與表單只能用固定大小,無法隨著系統條件改變而改變,更不用說隨著使用者需求改變而改變。
所以我選擇NB的第二個條件當然就是Full HD的螢幕,但是放眼國內市場有Full HD螢幕的NB真是屈指可數,而且一台比一台還貴。搞得我幾乎要放棄這個堅持,或者找Dell之類可以自訂規格的機種(也沒便宜到哪去)。
第三點條件就是可以長時間的操作!!因為開發程式是很耗費腦力的工作,電腦也幾乎是隨時都開著的狀態,以便我想到啥就能看到啥改到啥,不然靈感稍縱即逝是很難挽回的。差不多我醒著的時間電腦就是開著的,有時我去睡覺時電腦也還開著在做運算與轉檔。Acer Ferrari 4000這五年多來就是這樣任勞任怨地穩定運作著。所以接棒的NB耐用度當然不能太差!!
而影響機器長時間運作穩定的一個先天條件就是體積,畢竟太狹小的空間要解決熱量累積的問題是非常困難的,而且要輕要堅固就要付出很高昂的代價。所以我沒考慮過那些號稱多輕多薄的機種,畢竟這台NB平常都是放在桌上運作,外出時都用雙肩背包攜帶。老實說三公斤等級的NB對我而言也不算啥重量級,抱小孩逛街逛動物園一二個小時那才叫重量。(ps.嫌2.5公斤就重得拿不起來,應該是沒拿過57步槍的)
就我實際拆解NB與研究網路上各NB機種的拆解構造研究,要論耐用度與機構強壯性,聯想的Thinkpad無疑是首選,實際用上五六年的比比皆是。但是Thinkpad只有W510工作站等級是Full HD,而且價格超高。退而求其次的HP與Dell商用系列也是工作站系列才有Full HD機種,但價格與W510比起來不遑多讓。而且次等商用機種通常會比暢銷的家用機種要晚上半個世代才推出,或是同樣的錢買到的卻是上一代核心的產品。
綜合以上三個主要條件,再加上恰當正確的時間。Asus N53SN這部NB的出現幾乎符合了我所需要的各項條件(價格還是高了點)。還好老闆也願意多補助一些經費給我,老婆也同樣支持我替換一台更夠力的電腦,讓工作早點完成多點時間陪她與小孩。所以就從網路購物入手了這台N53SN。至於我為何要從網路購入而非到店面購買驗機,主要原因在於高價機種還是要有分期付款比較輕鬆,養家養小孩的錢也是不能省的。另外網路購物有七天猶豫期,剛好可以用來嚴格測試可能發生的種種穩定性問題。店面購買只能看看表面情況,沒那種美國時間慢慢去跑壓力測試。一旦出了問題就是痛苦的往返交涉,浪費的時間精力反而更不划算。
現在這部ASUS N53SN已經通過連續三天的壓力測試,接下來還要重新安裝系統與各種工具軟體加以調整成適合我的工作機。在此之前先與前輩Acer Ferrari合影留念,算是個交接典禮吧!!

左邊Acer Ferrari 4005,中央ASUS VH266H,右邊Asus N53SN。一對從資源回收場撿來的JBL喇叭(當初附掛在CRT螢幕旁的那種),Logitech無線鍵盤滑鼠。

斑駁的外表歷經重重考驗!!前方有二個喇叭,SD讀卡機,紅外線接收口。耳機輸出(內含SPDIF輸出),麥克風輸入,藍芽2.0開關,無線網路開關。

左側為D-SUB端子,AMD電氣暖爐出風口,1G網路接口,電話與傳真接口,USB 2.0,1394接頭,PCMCIA插槽

右側有三個USB 2.0接頭,吸入式雙層燒錄DVD,電源接頭。後方有DVI-D接頭與擴充基座接頭。加上AMD Turion-64 CPU,2GB DDR333記憶體,ATI X700獨立顯卡,320GB IDE硬碟。現在插上便宜的4G隨身碟做為Win7的Readyboost緩衝加速區,搭配Logitech的無線鍵盤與滑鼠,外接27吋1920x1200螢幕當作工作主螢幕。NB的螢幕就當作輔助次螢幕。

這個碳纖維上蓋曾經是很多人都想踐踏的目標(都怪Acer那個廣告),但是一代名機的外型絕對是讓眾人難忘的。

可惜後來的Ferrari機種變成了十二吋的小機器,空有外表卻無實質的內涵。Acer已經放棄了Ferrari這條產品線,只能讓人徒呼遺憾。

後起之秀ASUS雖然比起Acer要晚進入NB市場,但是產品實力與特色(噱頭?)確是比起Acer要強。

金屬髮絲紋上蓋給人堅固卻又內斂細緻的質感。上蓋頂端同色烤漆內是無線網路天線,避免金屬上蓋遮蔽訊號造成收訊不良。

機身左側接頭,分別為藍色USB 3.0,黑色USB 2.0,SD讀卡機,1G 網路接口,HDMI輸出接口

機身右側接口,分別為耳機輸出,麥克風輸入,USB 2.0接頭二個,藍光讀取與DVD燒錄機,無線訊號開關(含無線網路與藍芽)

橫跨機身的大喇叭,以及EXPRESS GATE快捷開機鍵、多媒體控制鍵(靜音、音量高低、播放停止)

品質欠佳的多重觸控板…下方的按鍵鬆鬆的,似乎整批都是如此。不過我也沒在用這東西就是了。金屬靠碗下方是記憶體與硬碟,實際使用上完全感覺不到熱量而有點冰冷,不像Ferrari還可以暖手!!

好看不好用的巧克力鍵盤…似乎鍵盤底板太軟了,給人一種鬆散的感覺。日後看看能否改裝加強。

號稱大廠調教的聲音,老實說用內建大喇叭聽起來只有尖銳刺耳,必須調降音量與音場設定。外接喇叭或是耳機會比較好。

新兵老兵排排站,機身差不多同樣厚。只是N53後方喇叭與轉軸處比Ferrari要厚一點。而長度寬度都是N53更勝一籌。

國產NB還有霧面高解析螢幕機種嗎??

這是老兵欺負新兵嗎??

其實二者差不多一樣厚,一樣重。

其實二者差不多一樣厚,一樣重。

金屬髮絲紋 pk 碳纖維

法拉利退而不休,預定要改成伺服器來繼續默默服務!!
(次篇) ASUS N53SN調教與測試,敬請期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