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

台廠 NB 設計功力落後日本三年

olympuss wrote:
買 notebo...(恕刪)
其實我老公常說我為了這幾百克多花好幾萬元,但是夠輕就好攜帶,加個 ZEROSHOCK 保護袋,放到普通包包,到哪裡都能工作‧我想這就是它的賣點吧‧



沒錯一個LV包包 三五萬都在買了,漂亮 NB也是時尚的代表!

不過個人還是覺得C/P值比較重要,比竟搞電腦越久越知道3C貶值率很快....

不過LV不知道過三、五年後會不會貶值?超過60%


f00000824 wrote:
看著大大的意見大家對...(恕刪)


我買的是 acer 的小狗機, 輕也沒什麼大問題, 我覺得很夠用, 價格也差不多啦~
SONY 在台灣也有三萬多的電腦,TOSHIBA也有,但是都賣的不好,而不是像版主所說的都賣翻了。花同樣的錢,台灣的銷費者還比較願意買雙A的。

大家都是識貨的人,你想要用台灣代工的掛上日本的品牌賣台灣的消費者,那我們不如買自己的品牌。同樣的錢,還買的比較大碗些。

我還是那句話,先不管我落不落後,如果賣不到那個價位,何必去追求那同樣的品質。

如果你還是覺得台灣技術落後,那我們從另一個角度看,同樣做一台價位在35000的筆電,你覺得日本人做的會比台灣人好嗎?告訴你,我不認為。如果他們做的出來,他們就不用來找我們。所以從這個角度來看,日本人不只落後我們三年。

美國的WALMART的客戶層有75%都是所謂的中低收入者,要賺錢不一定都一定要追求高品質。一位的追求什麼高品質,那不是台灣人的市場!老實說,就以電視而言,我看SAMSUNG拿同樣的品質和日本貨比,也是價格上要矮一截。
f00000824 wrote:
雙a產品還算代工嘛?????
大家對這個問題好像都還沒跳出來
如果今天是代工的話我就不想討論
不過今天以經打出acer asus這兩個名子
就不能在以代工技術了..會被笑摟!!...
代工產品..本家一定會提供一定程度的技術支援
但是當自幾開闖品牌時.相對技術方面就要自己開創...
如果還是繼續打著代工技術....前途刊優
別忘了大陸的聯想也起來了...雖然說品質並不如前..但代工技術確提升了
且技術更借著IBM得到大幅提升...在國際性大展中..聯想佔有一席之地
此外..我還看好聯想..因為它有它獨創的產品...
也許它不是最賺錢的事業..但他的進步是讓人注意!!
我以經粉久沒看到asus的進步了..反觀acer還比asus強


代工即分工
生產製造是技術 市場行銷也是技術
ASUS代工的NB出貨量還比卦自己Mark的NB還大
Acer沒把偉創分出來 將設計製造交給技術更好的廣達仁寶就不可能有現在的規模
"繼續打著代工技術....前途刊優"? 沒有技術只有行銷才可悲
ACER是純OEM了.而ASUS在還沒分家前,還算是ODM比較多一些。

BTW.....一家自以為自己的Validation很強,就老是偷料,在大陸還用工程版的CPU被抓包的公司,個人真的不是很推薦。
gate2 wrote:
代工即分工生產製造是...(恕刪)

gate2 wrote:
代工即分工
生產製造是技術 市場行銷也是技術
ASUS代工的NB出貨量還比卦自己Mark的NB還大
Acer沒把偉創分出來 將設計製造交給技術更好的廣達仁寶就不可能有現在的規模
"繼續打著代工技術....前途刊優"? 沒有技術只有行銷才可悲


因為 acer 把 wistron 分出來又剛好雙 A 造成了一些比以前大的 market share, 所以 acrer 銷比較強, wistron 設計比較弱?! 我實在不能同意...
sshan wrote:
您可能搞錯了
panasonic很喜歡自己設廠生產,因為他要求的品質其他代工廠通常達不到
就我哥之前在做cable時與panasonic交涉的經驗
他所要求的是panasonic品質,但是是大陸代工價
有幾家廠商接的下來?
我哥當時的主管是日本panasonic退休的經理
要去說情也是被一口拒絕
品質不到就是不要,想接還接不到呢!!
就算是給你接了單,中途覺得你不適合
會直接照合約賠錢然後說不要了
有幾家廠商撐的住這樣先前砸下去的成本
幾乎完全無法收回的?


廣達今年要出2400萬台 仁寶1500萬台 偉創1000萬台
這些廠商每個月大概要出600K~1000K的NB
你告訴我 PANA這種一個月2K的機種 拿什麼去跟台灣廠商談?
這種情況下PANA要找代工夥伴 只有台灣的2線3線廠有興趣

不要把cable和NB渾為一談
你哥達不到要求更不可能推論到台灣ODM達不到
廣達仁寶一年營業額是100億和60億美金(Intel一年約300億美金)
兩間公司占全球ODM事業60%的規模
他們為什麼玩不起Pana這種NB界的小咖?

guanminhong wrote:
因為 acer 把 wistron 分出來又剛好雙 A 造成了一些比以前大的 market share, 所以 acrer 銷比較強, wistron 設計比較弱?! 我實在不能同意...

Acer要不是找廣達幫忙代工 只把單下給偉創 早就玩完了
偉創的興起 一方面是英業達對NB事業意興闌珊
一方面是Own Brand分散風險 刻意扶植二線廠的結果
以技術來說 只有廣達仁寶堪稱一線廠
Panasonic nb廠除了本身在日本的廠之外,大陸廈門也有自己的nb廠,生產的let's note主要供應大中國地區,所以根本不需要委外代工..
簡單的講,我承認台灣厰商的技術確實不如日本.
但是,這就是台灣人做工廠的心態.
台灣做工廠的人跟日本可是不一樣.這就是企業文化,甚至是文化的不同.
台灣人可以說偏向獨立自主的.也就是説開工廠,都是自己的.就算是股票上市公司也是如此
主導權一定要掌握在手上,而日本人卻是群體的.他們不管什麽公司.都是偏向群體策劃.
再者,我們台灣人賺錢當然是要輕鬆簡單,那種研發的工作,就交給外國人去做就好
雖然這種心態不對,但是這就是不足的地方.競爭力沒辦法贏過別人也就是那麽一回事.
且重要的很多人都說過了.技術這種東西,成本還是最重要的.
台灣爲什麽是科技業最大的產地?因爲我們都是低成本,中上品質.
這符合目前世界的潮流.雖然少了創新.
可是其實也造福了世界不少人.想想,又不是每個人都買的起高品質的電器產品.
且這種中價位的產品很好製造.做工廠的人大部分有這個想法.那就是如果機器打開
工人24小時換班做.只做一個產品.那太方便的.要想想,我們的企業文化本來就是個體的.
公司是自己的.相對的,整體策劃,還有工廠綫要改變且不浪費時間,甚至節省成本.
這些條件本來就不如美日國家那種分工合作,甚至是群體策劃.畢竟決定事情的人只有那麽一個.
我們只需要把利潤掌握在一定的程度,反正機器開下去,就賺錢了.
幹嘛還要浪費時閒去做其他事情.
其實這也是這幾年在改變得事情.也是因世界化而改變.
其實早期台灣很多企業也是不輸日本,因爲那時候技術不成熟.
技術一旦成熟了.台灣企業就慢下來了.怎麽講
台灣企業的技術其實就是來自于如何降低生産成本,製造中上品質的產品.
簡單的講,培養人才很重要.當然,這是互動的.如果廠商不培養.自然也沒有創新
  • 2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6)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