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liver wrote:
很好奇的是在印度,它...(恕刪)

其實若以國民所得來看, EeePC在台灣應該是賣現在2/3之二的價格甚至還要再低.
只是台灣人消費習慣的關係, 實在太容易把錢掏出來了.
日本的國民所得是我們的兩倍, 上個月到大阪玩, 她們在電器城中也賣EeePC, 若不搭3G方案, 價格大概貴台灣一點點而已, 但在日本人的眼中, EeePC在日本人眼中的價值應該是我們眼中的價值打對折, 若我們買 EeePC花 15,000, 那以日本的國民所得來說, 這東西應該只有 7,500的價值, 起碼她們掏錢出來買的時候認為應當是7,500這樣的價格.
我們公司有人到歐洲參展, EeePC在當地也是以搭售3G的方式在賣, 同樣, 同事看到的價格大約高台灣一成(一樣是未搭方案), 不過他只看到一家啦, 沒有去比價, 但想想看德國的國民所得應該要比我們高不只一倍吧, 難怪他們覺得便宜.
像Sony在台灣賣的價格等於是日幣價格直接換算過來, 很多舶來品也都是這樣, 而台灣人還蠻習慣這樣的狀況. 舶來品有匯兌或關稅的問題, 或許還說得過去.
但若是Acer, Asus這些國產品, 在台灣也是幹這樣的事情, 那就值得大家多想想了.
若Asus能在台灣將EeePC賣得比較便宜, 對老外來說, 到台灣也能買一些高單價的東西, 而且也有助觀光, 不過這就扯遠了.
有感而發再補幾句.
當大家以愛用國貨的心態在消費的時候, 這些所謂的"台灣之光"是不是也有相對給我們這些人回饋?
在日本電器城逛的時候, 發現sony液晶電視在當地的國民所得算來是平民價格, 為何我們的國產品就不能在本地賣得便宜些呢?
joeyli631228 wrote:
當大家以愛用國貨的心態在消費的時候, 這些所謂的"台灣之光"是不是也有相對給我們這些人回饋?
在日本電器城逛的時候, 發現sony液晶電視在當地的國民所得算來是平民價格, 為何我們的國產品就不能在本地賣得便宜些呢?
不知您有沒有想過一個產品裡面到底有多少部份是真的我們製造的?
Intel不會因為產品要賣台灣就把CPU&晶片組對折賣給你,同樣的裡面層層料件的廠商,
甚至到上層OS的微軟也是一樣。代工廠在喊保5保6可不是在喊假的。
至於你看到在日本的平民化價格....你想想為什麼全世界百分之80的財富集中在百分之20的人手上?
為什麼同樣在麥當勞打工歐美的所得比我們高?我們付出的勞力難道就比較少?
jabowa wrote:
您是在寫科幻小說嗎?
1998年還是 PII 當道的時候.
煩請看一下下面這段的連結
http://zh.wikipedia.org/wiki/Pentium_III...(恕刪)
啊唷,那都是取個大概值而已,小弟我又不是歷史學家,考古數據就請您不要深究了...

記得那個時代組了一台 P3 600 穩超 900,可能記錯了
突破 1GHz 如前面網友所說是更晚千禧年的事情。
主要我只是想表達,現在 UMPC 真的很慢,慢的很離譜
5年前 = P4 水準,XP 時代,2500+~3000+
10年前 = P3 水準,win98 時代
不要求最新的 C2D 雙核,因為那一定會反應到售價,售價將高達 5萬以上
但以3萬元的機器來說,至少也要有個 P4 水準比較合理,P3 水準真的太離譜了
十年前一台 P-200 筆電要十萬元,那沒話說
記得當時買了一台雙頭牌 12" P-90 就花了 5萬
那個時代筆電屬於奢侈品,技術成熟性和桌上型也有很大差距
現在筆電技術很普及了,很多人直接買筆電取代桌電
我想它並不是技術沒有辦法達到,只是一種市場策略
但是為甚麼 UMPC 的市場策略,會是故意推出很慢的速度
道理是在哪裡?
是為了不打到自己 10" 12" 筆電產品線嗎?
還是說要學賣手機,慢慢的推規格,讓消費者一直換機,一直買?
不管哪種,都是消費者不願意看到的
現在經濟這麼不景氣,大學生滿街跑,僧多粥少,月薪 2~3萬的比比皆是
哪有那麼多有錢人,一天到晚在換機的
抱怨油價漲、物價漲,只有薪水不會漲
希望新的總統能出來領導,改善經濟
台灣人民為甚麼活的那麼不快樂?
就是因為錢很小,買什麼都貴
網路慢又貴,台灣 2~8M 的價格,日本可以用 100M 光纖的,香港甚至用到1000M
3C 產品慢又貴,印度一台 13,000 的,台灣賣 30,000
胳臂哪有在往外彎的,坑自己人,不坑外面人
除了無言、無力,也沒話好說了,因為說了也沒用
我們說中國大陸現在是盜版王國
不過看他們產品的售價和品質功能,都相當合理,充分有照顧到自己同胞
台灣廠商的工廠,都外移到其它國家,大量僱用外國員工,賺了錢,也不等於是國民賺錢
這樣子導致物價膨脹愈來愈嚴重,錢愈來愈小
中、低產階級的人民生活愈來愈困苦,M型化貧富差距加大,有錢人賺夠了都移民到歐美
這種種現象,貌似並非好事
fedora wrote:
啊唷,那都是取個...(恕刪)
看了Fedora之前的回文,感覺你被廠商的宣稱給誤導了。
一個系統的效能不能單從CPU頻率上來看。
舉例來說,一個人搬100個箱子到大樓的頂樓,與100個人搬100個箱子到大樓的頂樓,
理論上100個人所花的時間應該是1個人所花時間的100分之一。
這是理論,可時實際上呢?可能因為大樓的電梯承載有限而限制了搬運的速度。
同樣的,你用雙核CPU同時做兩件事情絕對不會是單核CPU的兩倍效能。
至於UMPC的效能,現在廠商慢慢的開始改談UE,也就是所謂的『使用者體驗』。
這中間當然有很多原因,跟能源緊縮也有點關係。
簡而言之,大部的人用電腦時並不需要那麼多的效能,上上網,打打Word,
花在打字與瀏覽的時間遠比CPU全速跑的時間多的多。
既然如此為何要用更高的成本與能源來打造UMPC?
你想要快一點的CPU,市面上有廠商有做這些產品呀,例如Panasonic R7,只不過不叫UMPC。
至於你說大陸的產品,他們的NB賣得可是比台灣還貴,他們平均所得也沒台灣高呀~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