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nathan007 wrote:
大大~
小弟拜讀您的文章後~
也想敗入這顆硬碟來搭我的T40
但小弟的軟硬體知識實在少得可憐
想請問您一個笨問題:
由於IBM原廠所搭的硬碟~都有另外劃一個隱藏磁區以供重灌XP或回復出廠設定之用
因此小弟當初買T40時~並沒有另外的XP光碟片的東西
想請教大大您在更換硬碟時~對這部分都怎麼處理??
或是有相關的教學文章可供小弟參考?
謝謝!!
不知道我的經驗幫不幫的上忙.
我也是前幾天才因看了此篇文章換了新的
seagate的硬碟, 我的系統是dell d600,
原本的硬碟裡面有一個隱藏的磁區, 裝的是
硬體偵錯工具, 無法從dell網站下載, 官方網站上也沒有
如何制作此磁區的方法.
後來找到了答案.......
那就是unix的dd這一個子令,
重點是他是做低階的磁區的copy,
因此不管是dell的偵錯磁區或ibm的回復光碟磁區
他都可以一一的copy.
而且像knoppix這一類用cd開機的linux裡面就有了.
我的步驟如下:
1. 把舊硬碟拔出放進usb外接盒裡, 把新硬碟安裝到電腦裡.
2. 用knoppix光碟開機.
3. 把舊硬碟接上, mount起來.
4. 用fdisk -l查看舊硬碟的分割.
5. 用fdisk在新硬碟上制作磁區, 最主要的就是隱藏磁區.
例如在隱藏磁區是從sector 1到sector 55的話,
那在新硬碟上也要製作從sector 1到sector 55的磁區給新的隱藏磁區.
6. 用fdisk把新的磁區的格式改成跟舊的隱藏磁區一樣.
例如在我的case裡, 用fdisk -l查看舊硬碟時, 隱藏磁區的格式
是"dell partition", 因此我就把新硬碟的這一個磁區也設成
"dell partition".
7. 順便把新硬碟剩下的磁區也分割一下, 隨自己喜歡看要多少給
windows c:, d:, linux...etc, 把格式也設好.
8. 重點來了, 這時候所有的磁區都還沒format, 先不要format.
用dd這一子令把舊的隱藏磁區copy到新的硬碟裡,
例如在我的例子:
dd if=/dev/sda1 of=/dev/hda1
意思是把usb硬碟上的第一個磁區copy到ide硬碟上的第一個磁區.
9. 這樣就完了, 新硬碟上就有一個一模一樣的磁區了.
這一招也可以用在copy windows 的c: 上,
不過假如新的c: 和舊的c: 大小不一樣的話不知道可不可以...
jonathan007 wrote:
請問一個笨問題:
您文章中提到knoppix~
小弟用Google查了一下~在網路上就能下載的到
因此想請教一下~
在網路上下載後~自行燒錄成開機光碟
來執行您所提到的步驟~
不知可不可行?
另外~
"mount"起來~需要另外的指令嗎?
謝謝您提供的寶貴經驗!!
knoppix本來就是給做在光碟上的linux作業系統.
基本上自行燒錄成開機光碟是沒問題的.
用fdisk和dd等子令是不用mount的,
而且最好在使用fdisk和dd時不要mount,
(我mount的那一步驟是有點多餘的, sorry)
除非你要查看硬碟裡有甚麼資料就要mount了.
要mount的話, 先建立一個子目錄, 例如 /temp,
在terminal裡輸入 mount -t nfts /dev/sda2 /temp,
(假設你要mount的磁區是usb碟的第2磁區, 格式是ntfs)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