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uxian wrote:
是的..碳纖很輕..用電也很省 性能強..而且內建DVD燒錄..又輕薄
我覺得日系機種(日本企業)有一個貢獻,就是替T&L segment在全面性(機構/關鍵零組件/EE等)的發展上,建立一個技術領先的指標,讓大家看到,未來的主流會是什麼樣的東西。不過很可惜未來的主流"品牌"市場,沒有日商的份,這就是產業現實。但是日商在專精的關鍵零組件部分(尤其是機構件和被動元件),還是默默地執世界之牛耳...
wnjerry wrote:
前二日我才在猜想為何 epc 904 的規格, 怎麼會是開出 900 MHz Celeron M , 而不是atom .
Atom版本應該就是905了吧~900/901 & 904/905感覺上就像是兩對雙胞胎一樣
採用Celeron應該是Asus為了避免Atom缺貨 and/or 受制於Intel的一個破解之道。反正Asus資源多,M/B又是他們的強項。
wnjerry wrote:
這小道消息還挺讓人有諸多想像空間和情節.
個人認為Asus找VIA,主要還是在於牽制Intel,畢竟以Asus在產品的全面性來說,Intel才是他們的主要夥伴也互相得罪不起。不過VIA在SoC能夠走到什麼程度也是讓人十分期待/好奇...
wnjerry wrote:
另一好奇是 wind 以較弱的規格 和品牌 , 在燦坤網上怎麼會是只略低 EEEPC 1000H 80 元的價格?
msi 自視甚高 或是 wind 真的另有內函 ? near perfect ?
MSI自認為在台灣&NetBook這種混沌的市場,他們不算是弱勢品牌(起碼也是有頭有臉的牌子),所以也沒必要立即實施價格戰吧...
先不論詳細規格,我看Amazon上面,EeePC 1000H是$550, MSI Wind是$500,相較台灣的價差,可以反映出MSI vs. Asus在美國的行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