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nzo0313 wrote:
那同樣的Qualcomm, TI的solution,
有到NVIDIA的效能水準的嗎?
畢竟這是比較來的...而且NVIDIA也說了,採用的廠商聖誕節就可以看到...
(恕刪)
movieko wrote:
現實的問題就是 效能 省電 價格
沒有人會放著這些優點 去用更濫的
...(恕刪)
您先去Asus版"教育"那些深知夠用就好的EeePC使用者吧!Celeron M,出來多久的CPU?用得很高興的大有人在,莫非只有您聰明、他們都是傻瓜?如果效能就是王、消費者就會買單,做生意跟行銷有這麼簡單就好了。
要從第三者立場分析一項新技術,站在"多數"消費者立場固然很重要(但不是效能最快就一定賣,IT史上這類失敗產品幾多矣,行銷學課本案例更多....),但是要夠周延,也得站到原廠(NVidia)以及潛在公司客戶(Nokia、Sony...等)的立場去分析。
再強調一次,如果Tegra聖誕節能夠爭取到"一線"廠商其中之一"大量"採用Tegra,那Tegra的第一步才算順利跨出,但初期二線廠採用的機率較大,NVidia怎麼說都是行動裝置ARM處理器的新兵,換成您是一線廠的PM,您會在確認Nvidia整體技術支援能力、經驗成熟度、產能無慮、驅動程式成熟度...等因素確認前堅持跑第一先用為快嗎?
如果您是Tegra線的大頭,您又會怎麼作?冒險直取一線廠或是先攻二線廠吸取經驗練兵?
movieko wrote:
NVidia也很難有應用模式主控權
要什麼主導權? 賣cpu要有什麼主導權?
...(恕刪)
一開頭就跳十萬八千里扯到7-11影片下載的是誰呀!我從頭到尾在講的就是NVidia把賣PC GPU那一套搞議題行銷方式拿到行動裝置處理器市場,行不通。
說出"賣CPU要有什麼主導權",也太武斷,您研究過Qualcomm、TI開出來的規格沒有?只有CPU嗎?平台規格主導權是每一家念茲在茲的地方,AMD為何要買ATI、推PUMA、Fusion?
您還是沒回答NVidia有什麼特別強大優勢超過現有行動裝置晶片龍頭讓一線的Nokia、Samsung、RIM、HTC、Sony、SE、Nintendo甚至二線的Microsoft非用不可,(行動處理器部門的)FAE的全球技術支援能力有特別強嗎?高層關係特別好嗎?"NVidia"的logo在行動裝置市場有特別吃得開嗎?NV的GoForce也賣了不少了,但是知道自己的行動裝置內用了GoForce、或是原廠拿來特別大加宣傳的,又有多少?小弟也很想知道,您要是能夠分析的頭頭是道,小弟自當點頭稱是。
hanzo0313 wrote:
現在哪一家ARM based的solution可以播720P、1080P的影片?
這點優勢正是震憾世界的消息不是嗎...
...(恕刪)
前面提過了,您沒仔細看,掌上型小螢幕看720P/1080P跟看480P或SD解析度差別在哪?外接輸出則會碰到哪些問題?
震撼世界...呵!呵!我也不得不佩服NVidia炒議題行銷營造氣氛算是成功的,至少粉絲照單全收,對我來看,(第n次強調)成功大量出貨給一線廠才是成功,這應該也是NVidia高層以及股東的成功定義吧!
Tegra的"假想敵"Atom在MID目前是失敗的,但是在Mininote則是大量出貨在即,只怕Intel沒貨。掌上型行動裝置(含手機)的市場是每年十億計的,如果每年沒出個動輒以億顆起跳,真的排不上一線供應商,從這點來看,Nvidia挑上Intel而不是Qualcomm、TI.....等龍頭,算是初期有自知之明。
user 就會被催眠, 照單全收.
在石油高漲, 環保意識抬頭, 又加上 M 型貧富差距擴大的社會.
誰能推出滿足最多當今 user 需求的產品, 誰就獲勝.
黑莓機從沒強調 Audio, Camera, 超薄, 奢華的特色,
但他專注研發的強大 mail exchange 卻受許多企業主管的歡迎.
EeePC 這個毫不起眼的東西, 為什麼會引起一股熱潮, 逼得
DELL/HP/ACER 也不得不應戰, MS 放下身段, 為它延長 WinXP 生命.
QualComm 跟 TI 在 DSP 跟 3G 等通訊領域深耕許久.
由其 3G 無線通訊規格中, QualComm 握有一些 essential IP.
做手機, 第 1 關是通訊品質, 第 2 關是跟各國電信業者的規格,
加值服務等等的整合度. 第 3 關是省電效能. 最後才搞那些
拍照, MP3,,, 有的沒的附加消費電子功能.
手機上的 DVB-H 加值服務推得不順利, 萬一看電視看到沒電,
而漏接許多重要電話. 那還到不如另外買台 PSP.
手機螢幕還沒人搞到 1944x1080 的解析度. 要看 FULL HD Movie,
我寧願在客廳, 看 SONY 52吋 LCD-TV, 接 HDMI 到 PS3, 用 7 顆喇叭.
nVidia ? 就省省吧,
GPU 不是 Sliver Bullet, nVidia 也不會永遠是 GPU 霸主,
10 年後的 2,3 流 GPU 公司, 鐵定能輕易設計出超越現今最強的 GPU.
人才大部分總是流向薪資待遇最好的公司.
到最後都是比誰氣長, 比誰口袋夠深.
最後 Intel Atom 330 1.6GHz dual-core rumored for Q3 2008,
Intel 最強的就是, 晶圓製程跟材料科學. 今天它就用其長處,
補足 CISC 架構耗電的缺點, 然後用 CISC 運算效能跟龐大
X86 軟體去打 ARM, 在過 1-2 年, 就可以看到 Intel VS ARM 大戰的結果.
這顆CPU不管是在規格或是行銷策略上面,都相當引起人的注意,
如果是我要做廣告行銷,我也會去挑INTEL的ATOM,而不會去挑QUALCOM跟TI,
不管如何,
大家靜待年底耶誕節與明年的市場反應...
話說Steve Jobs當年推出iPod時,市場的反應,大家記得嗎?
至於網友說的行動裝置用不到高解析,
我是這樣解讀的,
反正我NVIDIA技術這麼強,把影片解碼規格作的很低階跟做的很高階,在研發成本上早就沒多大差別了,
乾脆做高一點,規格又漂亮,
而且市場趨向於H.264編碼,通吃市場好處多多。
至於回家基本上當然不太會用來接電視看高解析,
主要在於行動市場還是有這種播放裝置的需求,
我之前也有提到sigama designs....
所以我不認為這樣一顆晶片一定要做成手機....
很多人都在買簡單的高清播放機,或許這也是一個要吃掉的市場。
真相永遠只有一個!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