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

全球最便宜的xp印度工人舍 印度HCL MiLeap H

matika wrote:
XP 500元啊? 是誰跟你說的?
500元台幣連Windows Mobile的授權都買不到, 更何況是XP..(恕刪)


這樣估是考慮到:

1.微軟會不會給印度地區較便宜的授權費,且這是廠商大量授權也會比較便宜

2.如果按照一般市面零售 Windows XP OEM 隨機版的價錢,算 3,000 元好了

新聞報導已經很明確的說明了:換算新台幣,這台「定價」只要 13,000 元

那在扣掉 XP 授權 3,000,等於機器 1萬元

OH,MY GOD,一萬元還有賺,更扯!

所以 XP 估個 500 元,讓機器還有 12,500元
是讓它比較有台階下,否則機器只要 1萬元,那就更難看了


整台規格根本一模一樣,外型一樣,觸控螢幕一樣
藍牙、WIFI 一樣,945GU晶片組一樣
只差在 CPU 不明

不過都指明 i945GU 晶片組了,還能搭什麼 CPU
就只有 Celeron-M、Pentium-M、A100/A110 這三種選擇而已
Celeron-M 機率比較大

----------------------------------------------------------------

Celeron-M (賽羊) 是 Pentium-M 的閹割版、陽春版
是比 Pentium-M 還差的東西
上一世代的 90nm~130nm 單核心處理器,早在幾年前就停止販售了

我 5年前買的 IBM R40,是搭 Celeron-M 1.8GHz 的
整整是 900MHz 兩倍快以上
而且這在當時還不是主流哩,是低階的廉價產品
換句話說,5年前就是快淘汰的產品,5年後怎麼可能還留在市面上....

現在主流的 core2 雙核,T7200、T8300、T9300.....,少說都是 Celeron-M 十倍快以上

Intel 既然願意繼續生產 Celeron-M 給 ASUS
那為何不能提供更好的 Pentium-M,且價差也不大,頂多幾百元
當年製程水準也許達不到大量生產的良率
但以今日新的製程技術水平,可說只是小菜一碟,隨隨便便也能大量生產

當然這不一定是 ASUS 單方面的要求,也有可能是 Intel 的市場策略
因為 Pentium-M ULV 明顯比 A100/A110 還要好
那 Intel 的 A100/A110 豈不是要賣給鬼

而 A100/A110 看得出來是不成熟的過度產品
是為今年即將推出的 Atom 凌動 處理器 鋪路來的


其實廠商也要「研發成本」這是沒錯,非常同意,也能夠理解
這樣的小型筆電,材料成本不用一萬,賣3萬元還不是有人買,我就買了一台
多花2萬元,就算研發成本吧,贊助人類科技發展

但問題是,為甚麼花這麼多錢,買到的卻是十年前的電腦速度水準?
這是唯一百思不解的地方......

另一個問題是,發現原來別的國家,只要花 1/2 的價錢就能買到
我們自己國家的同胞,把自己族人當凱子耍
雖然早就知道台灣廠商好的都外銷,壞的往自己國家丟
但難免心情還是會悲痛,難道這就是華人的智慧,還是說只有台灣這樣子...
我自己也有在經銷商呆過一陣子
很確定你聽到的絕對是"謠言"
(除非像水果一樣,賺錢的都是中間商,而不是農民)

至少經銷商一台NB有賺到500元就不錯了
都嘛要靠rebate才能養家活口

所以呀,別再相信這些話了

zaha0901 wrote:
NB基本上都是暴利,聽朋友說,一台市價35000左右的NB成本約五千到一萬之間,EEE PC成本約1500

小弟非業界人士,有誤請指正(恕刪)


你知道米一斤多少錢嗎??
聽說又聽說...

真的一點敏感度都沒有...

有人說..BMW..525i...成本只要台幣三萬塊
也有聽說過..一台波音747..了不起成本50萬台幣

你知道原料..
鐵一公斤多少嗎??
銅多少??
塑膠粒一公斤多少?
液晶面板..多少??
各零件還要開模.車修.洗床
在來拋光上漆烤漆..

光這些..就夠你學了..

1500 EPC..
免啦...150就送你


~ 多po..自刪~ sorry sorry !!

fedora wrote:
現在主流的 core2 雙核,T7200、T8300、T9300.....,少說都是 Celeron-M 十倍快以上


是這樣嗎?

以PassMark來測量:
Intel C2D T8300 @ 2.4GHz -> 1387
Intel Pentium M @ 1.7Ghz -> 366
Intel Celeron M @ 1.6Ghz -> 365

真的有快到10倍嗎? Celeron比起Pentium也沒那麼爛吧?

http://www.cpubenchmark.net/
manna wrote:
就算如此,一台可以賺一萬來看,以目前熱銷的EPC全球銷售超過一百萬台
也不過一百萬
如何應付開發、人事及設備成本(恕刪)


....老兄

應該是 一百萬個"一萬"
總共有10個零
10,000,000,000
matika wrote:
以PassMark來測量:
Intel C2D T8300 @ 2.4GHz -> 1387
Intel Pentium M @ 1.7Ghz -> 366
Intel Celeron M @ 1.6Ghz -> 365

真的有快到10倍嗎? Celeron比起Pentium也沒那麼爛吧?...(恕刪)


這哪是這樣算...

Pentium-M 是一個 Mobile 系列總稱,又有分:
Banias核心 (單核,L2 - 1MB)
Dothan 核心 (單核,L2 - 2MB)
Yonah 核心 (雙核,L2 - 2MB)
Meron 核心 (雙核,L2 - 4MB)

具體差別在 FSB 匯流排速度,L2快取大小,製程大小,TDP 耗電量
T 系列的筆電用 C2D,其實也是 Pentium-M 的一個支派

同樣 1.7GHz,但核心不同,FSB 不同,速度差很多
L2 快取大小不同,速度也差很多,賽羊的 512KB~1MB,怎麼和 2MB 比

L2差那麼多,數據居然接近相同,這數據可靠信非常低....


再來是所謂的 PassMark 測速軟體,它能測出雙核心的真正性能嗎?
大部分的軟體,都是單線程的,只會使用到一顆 CPU 核心
要測雙核心的真正性能,必須使用多線程測試軟體

雖然大部分的軟體都是單線程
但是雙核心在多工作業系統底下,能執行更多的程式軟體

以上面的數據來說,假設它是正確的,單核只有 4倍快
所謂的 10 倍快,是整體而言
跑單支影像轉檔程式,也許只有 4倍快
但如果一次轉兩個檔呢?
工作效率就有兩倍,也就是 4x2=8 倍快!

-----------------------------------------------------------------------------

前面說的用 Celeron-M 為何不多加個幾百元改用 Pentium-M
指的是已經淘汰的 Dothan 核心

Dothan 核心 ULV 超低電壓 CPU
具體型號 Pentium-M 738 (Dothan核心,1.1GHz,TDP 10W)
目前拍賣網買的到,一顆約 NT$700 元

因為我最近組了一台 MODT (Mobile on DeskTop,桌上型主機板用筆記型CPU,好處省電、低熱、靜音),所以有去比較了一下

我用的是 Banias 核心的 1.4GHz (L2 - 1MB,TDP 20W)
這一顆是買主機板送的,零售 300元
實測 Super-pi 1M 約1分鐘,效能小剩 AMD 2500+,整台電腦待機耗電 45W,全速 65W
它非常便宜,而且速度也夠,但耗電量太高
UMPC 不適合,UMPC 一定要用 ULV 超低電壓版

像 Celeron-M 900MHz 降頻跑 600MHz
我想它並不是單純降頻率而已,也有降電壓,目的是要更省電,讓電池更持久
超回預設的 900MHz,沒錯,速度變快了,但電池呢?~使用時間更少了

是不是已經淘汰的 Dothan 核心 Pentium-M 都比它好?
速度更快!耗電量更低(電池更持久)!
假錢也不過差個 2~400 元
拜託算入成本好不好,到了零售市場,要多花一千購買,我也願意,速度能快 2~3 倍啊
不然把改用插槽嘛,不要用焊的,讓使用者可以自行更換

再說什麼 800MHz、900MHz 的....
這根本就是十年前的電腦速度!
效能!?是笑能,搞笑的笑能...

1998 年 (20世紀),主流桌上型就有 P3-1G 程度了
今年 2008 年 (21世紀),小型筆電(他們稱 UMPC),速度居然是 20世紀的運算速度......

UMPC 也許用途不求快,只求方便,但也不能太離譜阿
差個5年還能接受,差 10年太離譜了...
已經淘汰的 Pentium-M 拿來用不是很好,價錢根本沒什麼差
fedora wrote:
這哪是這樣算...P...(恕刪)


PIII 1Ghz 是2000年才出的喔
fedora wrote:
1998 年 (20世紀),主流桌上型就有 P3-1G 程度了...(恕刪)


印象中P3-1G是在2001年上市的
當初看到cpu數字是1000時
真是讓人無比的興奮
沒想到才沒幾年
現在1g還嫌太慢勒

回歸正題
如果真的有人辦個印度團購
我就先來個三台吧
沒想到印度除了麥可之外
還有如此令人驚艷的東西
xDD
小弟私下聽RD說關於用料的問題...
EPC大約能賺1500~2000
KJS大概賺不到1000
不過這都是小道消息,正確性如何?大家聽聽就算了
現在NB廠都不好過,基本上也沒賺什麼錢
消費性電子產品,見仁見智,用得爽就好

銷售價錢方面...各位別忘了,一台NB上面貼的雜七雜八的logo也是要錢的
儘管成本多少,這方面才是製造商的痛....
  • 8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8)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