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

CJS QX350 好驚人的效能與散熱能力


Leonarka wrote:
一個健康心態的現代...(恕刪)


出風口的外部溫度並非晶片溫度
講真的變數真的太多了
這類的東西6-7年前我就玩過且測試過了
現在只不過多了一個有顯示的數位溫度計 但是還不是取自晶片溫度
我當時的測試有幾個問題 重負載下內部風扇轉速會變的不穩
抽風真的挺有用的 原本會過熱的機種
大多可以將溫度降到合理值
但是能不能掛上去要看筆電的出風設計
如果這東西如你講的那麼神 應該早就賣翻了吧
一般低負載下講真的跟本沒有必要使用吧
居然說內部風速不轉時的使用狀況
溫控也只是外部貼在出風口的溫度
跟本就不是晶片溫度 是能準到那邊去阿
jinshun000 wrote:
嘉義胖哥的業務廣告...(恕刪)

如果 不見真向不見天 本人 等於 嘉義胖哥 本人
對他說的話要大打折扣
本人有跟 嘉義胖哥 買過筆電,筆電是能用(正常)但...
買筆電只改螢幕和外加SSD 照理說:原本的HDD要是新的理論上不會有使用時間,就算有使用時間也應該要在1天以內
但我拿到的是125小時無言,還特地打電話問他
如果有人要問不過是用125小時還在保固內有甚麼問題,我只能說感覺不太好 我付新筆電的錢拿到用125小時筆電感覺上是拿到展示機
有人會無瞭對這台機器燒5天的測試又不是出伺服器

回歸正題

出風口的外部溫度並非晶片溫度
講真的變數真的太多了
這類的東西6-7年前我就玩過且測試過了
現在只不過多了一個有顯示的數位溫度計 但是還不是取自晶片溫度
我當時的測試有幾個問題 重負載下內部風扇轉速會變的不穩
抽風真的挺有用的 原本會過熱的機種
大多可以將溫度降到合理值
但是能不能掛上去要看筆電的出風設計
如果這東西如你講的那麼神 應該早就賣翻了吧
一般低負載下講真的跟本沒有必要使用吧
居然說內部風速不轉時的使用狀況
溫控也只是外部貼在出風口的溫度
跟本就不是晶片溫度 是能準到那邊去阿

如果不用這個方式你要用哪種方法
你說 出風口的溫度 不等於 晶片溫度 是沒錯
但我說 出風口的總熱量 等於 晶片溫度上總熱量
因為你把熱量帶出來
測 晶片溫度 目的是要幹嘛的 怕熱當 關機 重開
假設晶片溫度過65就熱當如何改善 1.加散熱器 2.降低電流(降頻) 除了這兩種 還有第3種 換材料
哪種最省錢2.降低電流(降頻) 哪種最花錢換材料
用2.降低電流(降頻)一定不好欺騙消費者限制效能,一定要好的散熱器才能壓榨效能 這樣真的對消費者最好嗎? 去想想看
如果一定要好的散熱器才能有效能,那很簡單散熱器為何要底部用銅,我換鑽石導熱絕對比銅更快可以更薄,晶片溫度會更低 那我就在提高效能(超頻)不是能賣更好 ,不一定要用鑽石太貴 可以用別的
wonderzero2 wrote:
如果 不見真向不見...(恕刪)


真的要抓的準其實並不困難
只有連上USB就能由系統取得溫度很困難嗎
沒做要說溫控準也太牽強了
你的話可能是要多想一下的

講真的散熱要做好沒有你講的那麼困難的
拿這台QX350來講好了
價格比D大講的那台FX553還要便宜
重量也還要比FX553來的更輕
但是散熱的部份GPU是用一樣的所以沒有太大的差異
CPU的部份QX350是使用桌機的CPU 測試有到快80W的功耗
FX553雙燒測試CPU功耗不到35W
散熱能力的差異有多大 講真的用心去做筆電的散熱並不困難
因為D大他們講的2線廠都能做到更輕更便宜的筆電解更高的熱了
ASUS做成這樣 還有甚麼好說的嗎
...

bdpq wrote:
燈愣,你猜對囉~~...(恕刪)


基本上我的很多技術和資訊來源確實是那邊沒有錯
但是你憑甚或指控呢
這樣的測試本來就是幾個人討論出來的
他們那邊也是有參與的
當然也可以寫出來讓大家了解了阿
你以為大家都跟你一樣不敢去面對嗎
這樣的測試就是可以把那些不正當的測試給抓出來的
不見真向不見天 wrote:
出風口的外部溫度並...(恕刪)


所以我才會說 只是靠想像不會準確的.....
六七年前的資訊也太舊了
更何況
台灣從來沒有一個能用的抽風扇
是從來沒有!!!
你怎麼會用過呢?

一台散熱正常的筆電 是能把溫度正常傳到出風口的
除非那台筆電有問題 不然出風口的溫度 就是一個依據
當有辦法把出風口的散熱片溫度降低
才有辦法繼續承受接下來的熱力傳送呀!!

沒功耗的時候 抽風扇是不會轉的
溫度不到一個門欄 風扇也不會轉
設定上就是會根據不同的溫度 有不同的轉速
不然怎麼叫溫控?
設定得當 對散熱幫助大 而且平常功耗不大的時候 又很安靜!

這東西 賣的很好
在大陸單單某一間小公司
目前還能月銷量就破千 (這全拜intel 超高熱所賜呀...)
怎麼會說沒賣翻? 其他廠商 看好賺想賣
當然就沒初始那間那麼好賣了 大家都找初始的那兩三間

其實你們兩位討論的那麼熱烈 本來我是不該離題插一腳
我想說的只是
筆電廠都是無辜的
原罪根本就出在intel
把該改善改良的事 推給筆電廠
bug般的i7熱量 本就不該存在於筆電的cpu
第2代的i7 跟第4代後的i7 效能並沒有巨大差距
但溫度卻有....
代表 一定是溫度無法瞬間傳導出去
才會造成 37w跟47w 不同的i7
溫度表現卻差不多
因為問題點相同

樓主所po這台 我其實也很好奇
aida64雙燒8小時(其實1小時就可以了)
能不能還在90度以下
若用桌機cpu還能過的話
就真的很了不起了

Leonarka wrote:
所以我才會說 只是...(恕刪)


高發熱應該不是問題吧
筆電廠在上市之前就做過很多的測試了
標題我就點的非常的清楚了阿
但是沒有人尊重和真的去看阿
只有一些ASUS的網軍為了保護他們的品牌
理盲的講了一堆話 你也沒有發現出問題

但是這個問題你有去重視嗎
QX350的價格比FX553便宜
QX350的重量比FX553還要輕
但是這一台這樣的測試CPU功耗來到快80W
看看對岸雙燒的表現 CPU功耗不到30W
這樣你還覺得是INTEL的問題嗎
跟本就是筆電廠自己不用心去做散熱
那些ASUS的網軍不是都說CJS的筆電都是3線廠的嗎
那麼3線廠的筆電能解80W功耗的CPU
ASUS的主流機種搭配的是45W的CPU
但是跑雙燒要降到不到30W去跑 是怎麼一回事呢
這是ASUS的問題還是INTEL的問題呢
筆電做出來之前就能了解到CPU的發熱狀況了
做成這樣去怪INTEL 我想你說的話我可以已經不用看了吧
不見真向不見天 wrote:
高發熱應該不是問題...(恕刪)


開始能理解Delengkimo為什麼一看到你的文章
回應就有火藥味
因為你不太有禮貌
而且很會跳針

根本別人說東 你回西
別人要的測試 你也不敢做
要別人如何相信東西多好?

放心,你的文章我不會再回應了,浪費彼此時間
希望你睡覺抱著CJS能有好眠,祝福你

Leonarka wrote:
開始能理解Delengkimo...(恕刪)


問題點被我給突破了
腦羞成怒我也是能夠理解的
基本上我是要發掘真相
其他的我沒有針對你的意思
但是我也不會有太多的保留的

不見真向不見天 wrote:
問題點被我給突破了...(恕刪)


不見真向不見天 wrote:
基本上我的很多技術和資訊來源確實是那邊沒有錯
但是你憑甚或指控呢
這樣的測試本來就是幾個人討論出來的
他們那邊也是有參與的
當然也可以寫出來讓大家了解了阿
你以為大家都跟你一樣不敢去面對嗎
這樣的測試就是可以把那些不正當的測試給抓出來的(恕刪)

趕快 備份 下來
不見真向不見天 大大 你有先問過 嘉義胖哥 嗎?
如果 不見真向不見天 等於 嘉義胖哥 那就沒事
如果 不見真向不見天 不等於 嘉義胖哥 問題會很嚴重 我記得那邊寫出來的不歡迎mobile 01 上

真的要抓的準其實並不困難
只有連上USB就能由系統取得溫度很困難嗎
沒做要說溫控準也太牽強了
你的話可能是要多想一下的

講真的散熱要做好沒有你講的那麼困難的.......

我只有說 那很簡單散熱器為何要底部用銅,我換鑽石導熱絕對比銅更快可以更薄,晶片溫度會更低 那我就在提高效能(超頻)不是能賣更好
照我說的邏輯 換 散熱器底部材料 不用再改散熱器本身大小就可以上i7 7700K 這樣不是能賣更好


高發熱應該不是問題吧
筆電廠在上市之前就做過很多的測試了
.......
QX350的價格比FX553便宜
QX350的重量比FX553還要輕
但是這一台這樣的測試CPU功耗來到快80W
看看對岸雙燒的表現 CPU功耗不到30W
這樣你還覺得是INTEL的問題嗎
跟本就是筆電廠自己不用心去做散熱
那些ASUS的網軍不是都說CJS的筆電都是3線廠的嗎
那麼3線廠的筆電能解80W功耗的CPU
.....

出現了 你拿桌機打筆電 這樣對嗎?我不是指CPU歐 桌機晶片售價比筆電晶片便宜 這樣比對嗎?
重點絕對不是 換 散熱器(散熱器底部材料 or 多N的導熱管 OR 增加麒麟片)就能解
所以請大家用力的操他 CJS QX350 365天天天燒機24小時下去跑 套一句 不見真向不見天 大大說的3線廠的筆電能解80W功耗的CPU 故保固只要一年就好,買3年以上是笨蛋,買5年的是凱子

一句話CJS QX350 賣的非常好 好到讓大廠注意到,就像蘋果筆電一樣 不要說是asus 連dell 也會跳下去做,直接拿itx版改不需要擴充只保留2組sata usb2.0 3.0 其他的全部拿掉 ,保固較長的直接拿工業等級itx板改


  • 7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