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3

先生, 對不起, 您不能插這~

tatricia wrote:
何為?有些發言後來變成了這樣拿狗來類比其他網兄的意見,例如:

你要寫這些之前
是不是先該去搞清楚?

致歉我已了解且接受



再者,我家的菲菲我的語意完全沒有牽涉到人,
如果對語意有不同的解釋,或是你單方面有誤會或曲解,
可以求證本人


若以你查找資料的能力,不應如此而已

致歉我已了解且接受
如果不嫌棄把我當朋友,請到msn聚首 arda.arda@msa.hinet.net

huangyi wrote:

這當然不能以法律來...(恕刪)


你講的我完全同意, 樓主跟老闆沒達到默契. 樓主應該問一下, 也不費事.
我想樓主下一次在其他餐廳要用筆電, 也許下意識就問了, 還不用想到我們這邊的討論.

不過我就沒辦法理解, 為何這兒哪麼多人把沒問過的這種行為歸納為 不規矩, 不合理, 甚至竊電.
如果你在不同地方問過同樣的事情十次, 得到的都是允許, 而且有 "廢話, 不就是給你用的, 還需問麼?"的表情回答. 你第十一次沒問卻踢到版主一樣的鐵板, 然後來這兒抱怨有這樣不懂做生意的老闆, 卻遇到那麼多人抱持跟那第十一個老闆一樣想法的. 不是挺令人費解?

也許不了解這用電基本知識的(電費, 電力安全), 還是很多人吧.
Yung-Chang wrote:
也許不了解這用電基本知識的(電費, 電力安全), 還是很多人吧.

大大你的邏輯也是很特別
你的認知就是該用當用,是理所當然,是時代潮流
這一點大家都知道了
如果不嫌棄把我當朋友,請到msn聚首 arda.arda@msa.hinet.net
tatricia wrote:
至於有人舉出使用台北車站的插座被判竊盜罪(參考臺灣臺北地方法院刑事判決96年度易字第456號),請對照兩案基礎事實的不同:1、當事人間有無契約關係,2、行為人主觀認識內容。那位紅衫軍之花,她所認識的是「我偷用一下車站的插座」,並不是「車站的插座本應供給有購票之旅客使用,故我用之」。

重點並非該小姐本身的想法為何
而是已告知她不能使用,她還執意使用,且有妨害公務的行為

不管她有沒有付費使用台北車站的服務


她也沒有認知她自己是偷用,她的認知是借用,插座就是給大家用的,公共場合就是給大家用的


跟有沒有買票一點關係也沒有
就算有買票也不能用

我不知道寫這些,到底可以證明什麼?
如果不嫌棄把我當朋友,請到msn聚首 arda.arda@msa.hinet.net
回覆已經疊到22樓,鄉民們已經抓對撕殺起來,故事背景從餐廳延伸到機場、路邊攤、廁所,
事件也從規矩延伸到違不違法、跟不跟的上潮流,而發文主角已不知去向,
看來短時間很難有個結果,大家繼續...
吳馬克 wrote:
事件也從規矩延伸到違不違法、跟不跟的上潮流,而發文主角已不知去向,
看來短時間很難有個結果,大家繼續...

兩次的發文,主角都是後來不說話
只是這次討論多很多,還沒被鎖
之前是因為某些有點火爆,加上主角本身與主角的朋友有點特殊,
所以該主題很早就上鎖了

這一篇大家的想法觀念都表達的很清楚了,
各有各的看法觀點,各有個堅持,
看來沒有任何影響或改變,也不會有共識

或許,過個幾個月,又一篇同質的文章又會出現
如果不嫌棄把我當朋友,請到msn聚首 arda.arda@msa.hinet.net
包容其他人的觀點是那麼困難嗎?
一定要針鋒相對,挖苦嘲諷,比較誰的言詞犀利才算贏?
自己認為正確的事,遇到有不同意見,一定要「教會」別人才行?

心平氣和一點吧!

批判別人不會因此獲得認同,
也不會讓自己變得更有說服力。

投「包容」一票!
看到現在,原來評批別人很容易

但包容別人的錯誤卻很困難...

懂得守規矩是很好的,但懂得包容別人有時候也是我們該學習的課題

原本只是一個小犯錯,也不要這麼兇嘛


只是覺得商家若有更圓融的方法就好了,賓主盡歡是最好的結果~用良好的溝通方式,委婉地讓客人知道這家店不能插電的原因,將來一樣能留住客人,也能夠賺錢... 大部分的人開店是以賺錢為目的吧?
但服務做得好,態度做得優,客人一定常常光顧的....

有時候同樣的話,不同人說出來的口氣,有些人讓人感到舒服,有些人讓人感到反感~做老闆的能夠把"理"與"情" 處理的好時,就有一定程度的成功了
這串的高樓蓋的真快,樓主也該出來說句話吧...


其實問題重點很簡單,就是在這類型的餐廳提供免費插座是不是普遍的常態
如果是,那店家不提供就應告之
如果不是,那使用前就應跟店家詢問清楚
如此而已
迅猛龍2007 wrote:
包容其他人的觀點是那麼困難嗎?
一定要針鋒相對,挖苦嘲諷,比較誰的言詞犀利才算贏?
自己認為正確的事,遇到有不同意見,一定要「教會」別人才行?

心平氣和一點吧!


其實我覺得還好耶
感覺都還在理性的討論範疇
也許有時候會有較情緒性的字眼出現
但是辯論或討論不就是這樣嗎?
不要人身攻擊就好了

多一些的討論
也許就給一些人多一點的想法
下次遇到類似的問題
至少有看過本題的人
都會比較知道該如何與別人的互動
  • 5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53)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