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氮化硼與隔熱漆的疑問


chousport wrote:
事情是那樣的, 手上...(恕刪)


都是要加強散熱的話

你去噴隔熱漆作什麼?
chousport wrote:
DXG大我想請教你幾個問題
如果也把下面的模塊用高溫隔熱漆給他整個噴起來, 只留CPU跟GPU的位子就好啦"塗散熱膏的位子不要噴", 那樣所有的熱原就會急速的導熱往銅鰭片那邊散熱"氮化硼"


熱又不是蝌蚪, 長了眼睛看到前面被擋住了會自己找其他方向去游...



chousport wrote:
所以他是類似像是陽極處理吧....所以內部的通常都只是強化的作用"抗腐蝕,鏽", 沒有隔熱的作用, 所以內部構造主要都是導熱而不是隔熱, 如果這個原理是對的話,


其實有影響, 但那個不重要.

會作這程序, 要的是保護 (避免往下層一直氧化鏽掉) 的效果.
至於影響到散熱的部份, 一般就讓它去了.
chousport wrote:
我說像下面那張圖, ...(恕刪)


如果你是說塑膠底盤上的那個.

灰色或銀色的部份, 是上防 EMI 干擾 (這個自己去查, 不想打那麼多自解釋) 的濺鍍銅層後
在上面再加的防銅層氧化的第二層防護處理 (一樣是濺鍍上去的)
至於你看到的銅色的部份... 那就是 EMI 處理沒作好, 底下的銅層沒被保護到而外露了.

金屬底盤就不需上這兩層了, 那個就是金屬底盤 (的表面皮膜/陽極處理後) 的原色.

但兩層都不算是 "塗料"
另外有些銀灰色膠帶的話, 那是導電用的, 一樣是為了防 EMI 用.

至於你那照片上一堆白膠帶的... 不會是 MSI 的吧?


flycode wrote:
散熱和隔熱是相反的,你要散熱,怎麼可以噴隔熱漆?

應該是要噴可以導熱,但又不會導電的東東。
雖然金屬容易導熱,但也容易短路。


你好, 我的想法是這樣的"自己的理論值", 想法是先噴一層隔熱漆的含意是, 讓筆電的外殼不會發燙, 第二層用氮化硼的含意是, 讓他均勻的吸收以平均的散熱"導熱"
氮化硼不會短路上面的大大和以前的大大有分享過



chiyenms wrote:
都是要加強散熱的話

你去噴隔熱漆作什麼?

你好, 跟回flycode大一樣


chiyenms wrote:
熱又不是蝌蚪, 長了眼睛看到前面被擋住了會自己找其他方向去游...

所以需要用氮化硼做平均的導熱


chiyenms wrote:
如果你是說塑膠底盤上的那個.

灰色或銀色的部份, 是上防 EMI 干擾 (這個自己去查, 不想打那麼多自解釋) 的濺鍍銅層後
在上面再加的防銅層氧化的第二層防護處理 (一樣是濺鍍上去的)
至於你看到的銅色的部份... 那就是 EMI 處理沒作好, 底下的銅層沒被保護到而外露了.

金屬底盤就不需上這兩層了, 那個就是金屬底盤 (的表面皮膜/陽極處理後) 的原色.

但兩層都不算是 "塗料"
另外有些銀灰色膠帶的話, 那是導電用的, 一樣是為了防 EMI 用.

至於你那照片上一堆白膠帶的... 不會是 MSI 的吧?


謝謝chiyenms大提供那麼多知識, 受益良都多...謝謝 收下了, 那台貼圖是Toshiba A355也就是台版的A300



...............................................................................

所以那樣的話跟所有大大的顧慮, 所以底部還是不要噴隔熱直接用氮化硼, 然後上方還是要用隔熱漆加氮化硼, 那樣的話就上方就不會燙手了, 差不多就是這樣吧, 等哪天比較有空再去惡搞吧, 先前的功課要先做好, 免得失誤搞的很噁心
chousport wrote:
你好, 我的想法是這...(恕刪)


隔熱漆上再塗散熱用層, 是無意義的舉動.

要嘛就隔熱, 要嘛就散熱.

熱傳導的路徑, 從表面上走太薄太長, 沒有意義
熱的傳導不是貼個鋁泊就可以跑電流這種速度

然後你對氮化硼的 "散熱" 作用, 有根本上的誤解
這東西是增加散熱表面積用的 (微結構上的凹凸)
不是用來當導熱材用的

至於人會接觸到, 不想讓它高溫的地方.
基本上就隔熱材上去, 不管是漆還是什麼東西
但就是不需要再噴什麼氮化硼導熱


chousport wrote:
最近我看到有別的網站...(恕刪)


40pin轉30pin,最近我也遇到這問題,有找到40pin轉30pin但都是出插槽式的,

只能用在空間較大的液晶電視上,筆電就沒空間了,因為兩邊都是單頭焊片,最後找原廠貨

自己換多一千元,可能是市場不大沒人要做吧。

除非有人有空自己做轉接板,看腳位自己接 多個10pin主要是供給背光模組的啟動電源跟

調節光亮的功能,lcd的是30Pin裡就有,要改位置,另外主機版本身也要有支援led背光驅動模組

的功能不然就要使用轉接卡上的高壓板去轉接提供電源跟腳位,還要看那晶片有沒有支援到你的板子

以上是研究過的心得。
winker0214 wrote:
40pin轉30pi...(恕刪)

....我最終還是失敗下場"太害羞了不敢貼01", 雖然在掏寶有買到轉pin, 但是在拆蘋果螢幕時..拆的太火爆, 加上蘋果的很多地方用黏的...於是面板拆裂了...所以我的氮化硼計劃宣告失敗....最後把筆電清一清送給表妹了, 筆電陪表妹讀完大學了...也算最後的歸宿吧...也算是發揮剩餘的小宇宙...燃燒生命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