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打字就能供電的筆電!

還好我物理學得不好,也不懂電機
所以也不知道限制在哪裡,也不知道能不能真正應用在生活中

但我樂觀其成這樣的東西可能會產生
畢竟很多現在隨手可得的東西在幾年前或幾十年前都是被認為不可能的東西
但現在不是都實現了嗎
我的白痴想法:

要做到綜合供電,最基本的太陽能麻..把筆記型上蓋全部都用太陽能吸收的板子

然後做到聲音充電 印象中有衣服可以用聲音吸電給手機充 越吵越多電

再者就是本主題 鍵盤供電 應該還有好幾十種方法~

如果我有實力的話 真想全部揪在一起

我知道成本問題啦..但只要成功做出一台 剩下就是成本克服了

以現在的大廠科技應該是辦的到..只是接下來要出什麼呢?


想到這點他們就不想動了把 畢竟企業要永續經營...
刪刪刪...........
..............
............
以前的電腦還不是比一堆冰箱還大!誰能保證以後供電就注定只能靠電池運作下去?
太一昧的冷眼旁邊並不是好事情,只能說大部分人從小被學校跟家裡的教育下失去了創造力。
我覺的這種構想很不錯啊..
當然在現在這個階段是不太貼切實際的作法, 但日後搞不好最賣錢的就是這個技術~
ngcnjkk4 wrote:
最基本的太陽能麻..把筆記型上蓋全部都用太陽能吸收的板子


這個想法在幾乎所有的筆電廠應該都出現過

不過現有技術下, 試作一個產品出來試用一週之後, 應該就被丟到旁邊了
(如果紙上都還沒有被刷掉的話)

三星之前也有出個太陽能背板手機, 可以去看看後來怎麼樣了

有創意是好, 但現實面與物理定律要顧及. 兩者不是擇一或互斥, 而是要同時顧到才是好創意.


chiyenms wrote:
說實在, 這種在主要...(恕刪)


用你說的方法當然行不通囉,這個觀念還停留在塊材的部分,

因此才會想說需要一個比較大的力壓在壓電材料上的。

依薄膜來講,如果做成垂直於按鍵壓按方向,則整個行程都吃的到,

並且薄膜所受壓力也會大好幾百倍。

注意,在一個壓力造成材料一軸產生應變的同時,另外兩軸也會根據

Poisson's ratio 產生反向的應變,因此只需要根據這一點來設計薄膜

實際變形的方向即可,並不一定要垂直的按壓薄膜平面。

至於發電效率,我一分鐘只能打60個字不知道能發多少電...

不過對於整天都在輸入的文書電腦來說可能有用途?
murahikaru wrote:
用你說的方法當然行不...(恕刪)


我應該沒說什麼 '方法' '成本'

我在說的主要是物理定律和現實操作條件

(頭兩篇有講一些操作限制和效率問題, 你提的那個還算在那範圍之中)

當你的想法和現實條件不合時, 你可以企圖看看是不是可以 增進你的技術, 或是改變使用者或應用的方法

但當你的想法和物理定律不合時, 你只能再去改變你的想法, 而不是看看能不能無視物理定律




chiyenms wrote:
我應該沒說什麼 '方...(恕刪)


你確定你沒有提到方法?

Anyways,我不是來筆戰的,只是提供一個不同思維。

有興趣的人可以搜尋一下王中林博士在2008年Nature期刊上的發表,

他利用 ZnO奈米線陣列的方式做出了3D的壓電陣列,比起塊材或者是

一般的薄膜發電效率都要來的高,而且製作方法簡單的超乎想像 (在80C

的水溶液裡面煮一煮就長好了,難以置信吧!)

但是最終的難題還是在打字所輸入的能量能有多少,說不定抖腳所發的

電還比較多...
murahikaru wrote:
你確定你沒有提到方法...(恕刪)


前面提過的是 基本操作, 包含鍵距和壓到底時的反應
你可以把鍵距部份假設以某種方式, 換成某種發電材 (不管它是線圈還是拉伸變型的壓電)

以前面提到的 1WH (Watt-Hour) 為例

每次按鍵敲擊, 會花多少力氣和鍵盤設計與操作習慣來說會有差異.
筆記型電腦上 以 30-50g, 3mm 左右的鍵盤行程來看,

每次鍵擊大約 0.001 焦耳
1 WH 大約是 3,600 焦耳

你要敲約 3,600,000 次鍵 (三百萬次以上) 才有 1WH 的能量到鍵盤上

而一般筆電通用 18650 電池的電量, 一個 Cell 約是 8WH

你要用三百萬次的鍵盤敲擊, 來換 1/8 個 Cell 的電量?
你要敲多久? 這中間筆電耗掉的運作能量就多少?

以上都還是用 100% 的轉換效率來看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