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

雙核心筆電倒底有何用途啊

看清雙核CPU的真象 一些廠商沒有告訴你的事實

關於雙核處理器的大肆宣傳甚囂塵上,以致於此一技術的真實面貌被扭曲且脫離了事實。AMD和英特爾(Intel)都在網頁上讚頌各自的雙核處理器的優點。他們的適時宣傳也營造了相當的優勢,讓多數的產業觀察人士都認為雙核處理器將在2006年大行其道。

但是,在這樣的場景背後,以及在眾多這方面的媒體報導中,卻隱藏著一些令人吃驚且不尋常的事實。以下,我們將告訴你一些你可能並不知道的,關於雙核處理器的五項事實。

其一:IBM才是率先推出雙核處理器的廠商
一般人普遍以為,圍繞雙核處理器的競爭一直只在PC領域進行,而且AMD和英特爾亦爭相要做第一家向市場推出此類產品的廠商。但這種看法是不對的。實際上,IBM早就在這兩家公司之前就推出了產品,盡管IBM推出的是非X86的伺服器處理器。藍色巨人在2001年就已有雙核的Power 4晶片,並用在IBM的RISC伺服器之中。

而AMD和英特爾在2004年公佈了各自的雙核計畫,並在2005年才開始首次供應雙核產品。但是,這兩家公司推出的雙核處理器著實令人眼花繚亂──包括AMD推出的雙核Opteron伺服器晶片和Athlon 64桌上型電腦晶片,以及英特爾推出的雙核Pentiums和Xeons。而且AMD和英特爾仍在持續不斷地宣佈有新款的雙核晶片,讓人實在是應接不暇。

即便在行動領域,IBM也是第一家向市場推出雙核晶片的廠商,該公司的PowerPC 970FX低功耗版本在2005年發佈。但是,該項產品基本是一款OEM產品,並不供應給一般的買家。它的X86也是如此。

在X86領域,英特爾藉其在1月推出的Centrino Duo贏得了行動雙核處理器競賽。該行動晶片支援流行的新款iMac,盡管iMac是一款桌上型電腦。而從其內部拆解分析中可以看出,蘋果電腦的設計概念是把一個大型筆記型電腦塞入一個平面顯示器的背面,新款iMac也是採用英特爾處理器的首款蘋果電腦。

其二:業界被迫接受雙核處理器
基於技術挑戰之故,雙核處理器是被強行推入市場的產品,但業界卻未能事先做好準備。英特爾和AMD採用這項技術的真正原因,不是因為雙核是一種突然出現的一種優秀創意。實際上,晶片廠商本可以非常滿足地不斷推出速度越來越快的單核處理器。但是,這種做法是不可行的,因為隨著時脈速度超過3GHz,單核處理器開始消耗過多的功率。

事實上也是,英特爾在2005年取消了計畫中的4.0GHz Tejas處理器,因為該晶片的功耗可能超過100W。隨著功耗的上升,超快單核晶片的冷卻代價也越來越高,它要求採用更大的散熱器和更有力的風扇,以維持其工作溫度。而利用雙核方案,既可以繼續改善處理器性能,又可以暫時避開功耗和散熱難題。AMD商業解決方案主管Margaret Lewis表示:「這是因為,身為處理器廠商,這是我們能夠在一定的功耗範圍內提高性能的唯一途徑。」

此外,有些人認為雙核並不是萬靈丹。正如2005年6月在Linuxhardware.org上發表的文章《深入了解雙核》所寫:從我們的立場來看,雙核並不是新東西;它只是改頭換面有個新包裝的舊產品(對稱多重處理),在單一處理器基礎上所推出的雙處理器系統,亦將面臨同樣的性能問題。」

Lewis補充說明:「物理法則並沒有改變;我們只是想出了如何進一步改進的方法。」也許此一簡單的解釋,基本上已足夠說明一切。


其三:雙核處理器不等於性能加倍


擁有雙核並不一定就能使你的電腦時脈速度更快,但它可以提升你的PC的整體性能。與單核處理器相較,雙核沒有任何速度一定較快的東西。如果你想要的只是原始時脈速度,就應該買你能夠找到的最快的處理器。英特爾速度最快的單核盒裝處理器是3.8GHz Pentium 4 model 670和3.6GHz Pentium 4 model 660。而目前速度最快的雙核處理器是3.2GHz Pentium D 840,另有一款3.6GHz雙核Pentium D 960訂於2006年第二季推出。

AMD的單核/雙核處理器的最高速度可以相互媲美。單核Athlon 64 3400+的速度為2.4GHz。雙核Athlon 64 X2 4600+的速度也是2.4GHz。但是,在2.4GHz速度上,雙核的性能顯然高於單核。即使兩個核的執行速度都略低於2.4GHz,雙核處理器的吞吐量也要高於一個速度略快的單核處理器。

但是,也許令人感到奇怪的是,雙核處理器的性能並沒有加倍。這是由於受到兩個核之間共享資源的拖累。AMD的Lewis表示:「我們看到的情況是性能是單核的1.4-1.8倍,實際情況取決於真正的應用為何。」

「當你把核心的數量增加一倍時,你維持同樣的功率,但幾乎把吞吐量提高了一倍。」英特爾研究人員Shekhar Borkar在2004年接受採訪時是這樣說的。所以當時的Shekhar Borkar顯然沒有考量到共享資源可能造成的性能損失。

許多技術人士就性能問題發出警告,他們就像Wikipedia一樣指出,「多核處理器需要作業系統的支援,以便能最佳地使用第二個運算資源。」簡單地說,這意味著多執行緒是獲得良好性能的關鍵。多執行緒過去幾年在單核環境中出現,而在雙核的世界裡它顯得更為重要。「你每天都在你的電腦上執行一個超強的多執行緒應用,它被稱為作業系統(OS)。」AMD的Lewis表示。「過去始終擁有一個多執行緒環境。它(雙核)使這個多執行緒環境更有效率地執行。」

英特爾亦是多執行緒的支持者。這家晶片大廠強調,其支援超執行緒技術的雙核產品以更有效率地方式利用可能會閒置的資源,能夠同時處理四個軟體執行緒。而對於精通雙核的人來說,在此要給各位一個忠告,迄今為止多執行緒的實際情況,以及現有的作業系統和應用程式利用雙核處理器的情況還存有相當多的爭議。在作業系統方面,有些Linux是支援雙核的,而Windows Vista將是微軟考慮在設計時納入雙核的首項作業系統。




其四:一般用戶對雙核茫然不知
在所有的PC用戶中,幾乎有半數仍然對於雙核一無所知。最近Harris Interactive進行的一項調查結果顯示,在AMD宣佈其Opteron產品已經將近三年之後,48%的PC用戶對於雙核是什麼東西還茫然不知。當然,在企業界又是另外一種情形。人們普遍認為,資料中心經理和CIO應該非常了解雙核運算能夠為企業帶來什麼好處。

在這次針對家庭用戶的調查中,42%的個人電腦使有者表示,他們對雙核有所了解,10%的早期嘗鮮族聲稱非常了解雙核。而在這52%的受訪者中,不管是對雙核一知半解還是非常了解,只有12%的人已經擁有雙核系統。但這個比例不久可能會上升。市調公司Frost & Sullivan預測,雙核處理器將以每年15-25%的速度在桌上型電腦、筆記型電腦和伺服器領域取代單核晶片。英特爾可能希望這個速度來得更快些,因為該公司計畫在2006年出貨6000萬個雙核處理器。

其五:更多核處理器陸續計畫推出
為了讓更多的消費者了解雙核處理器,英特爾和AMD借用了好萊塢的做法。英特爾最近辦了一個名為「Intel Indies Film Contest」,頒發給該公司認為是最佳數位短片的創作者ViiV PC設備;而AMD的視訊比賽則稱為「The 64 Second Film Contest」,AMD表示,舉辦的比賽顯示,Athlon 64 X2處理器「正把內容創作和多媒體性能帶到一個新的層次」。

雖然這兩個比賽的獲勝者表現都不錯,但除了這些作品都可能在PC上進行過編輯以外,他們表面上看不出來運算的痕跡。雙核並不是最先進運算領域中的最新成就。不出幾年,雙核可能就會成為過時的產品。英特爾已在準備四核伺服器處理器,計畫在2007年推出。AMD也在開發四核晶片。

再看遠一點,英特爾正準備一款代號為「Yorkfield」的八核晶片,計畫在2008年推出。AMD的情況則不太明確,該公司只是說將在2007年使核心數量增至兩個以上。而在非x86領域,Sun已在供應一款八核伺服器處理器,即UltraSparc T1 (以前的「Niagara」)。

看來,多核處理器確實是未來的發展方向。Co-Design Automation公司的創始人Simon Davidmann去年秋天曾對《EE Times》表示:「所有的晶片都將成為多處理器,我們必須學習如何給他們編程。」

(Alexander Wolfe)


來源出處
http://www.eettaiwan.com/ART_8800407861_876045_ceb6cac3_no.HTM
所以要趁著雙核大賣
單核降價出清的時候
買進單核比電

請問一下
雙核心預設就是以2科cpu再跑嗎?

有沒有辦法自己設定
如用電池時就只跑一核心=>為了省電
插電時才跑雙核心...

可以嗎?
其一:IBM才是率先推出雙核處理器的廠商

這東西沒有出現在一般家用市場,文中已經點明這一點,
既然沒有出現在家用市場關一般用者何事

其二:業界被迫接受雙核處理器

被迫接受??不接受依然有多way伺服器,何來強迫?

其三:雙核處理器不等於性能加倍

amd intel也沒有宣稱達到加倍,
僅提出可以提升效能的保證,而事實上他對於提升效率的確有效
請注意"效能" "效率"哪個才重要

其四:一般用戶對雙核茫然不知

一般用戶知道也沒有意義,用戶只要知道的確比較快,
我同時作多件事情比以前順暢了,這就夠了

其五:更多核處理器陸續計畫推出

看來,多核處理器確實是未來的發展方向。Co-Design Automation公司的創始人Simon Davidmann去年秋天曾對《EE Times》表示:「所有的晶片都將成為多處理器,我們必須學習如何給他們編程。」

--

"以及在眾多這方面的媒體報導中,卻隱藏著一些令人吃驚且不尋常的事實。以下,我們將告訴你一些你可能並不知道的,關於雙核處理器的五項事實。"

這篇文章...每個環節都沒有說錯,但每個環節都不是重點,好吧,是事實,但是一點都不吃驚,也沒有啥不尋常,簡單說我認為這篇文章,只是一位專欄作家想寫點東西跟上腳步罷了。
有沒有可能未來有支援雙核心的作業系統
其運作起來 使用cpu資源也很多
結果落得效能並沒有提升多少呢?
向所有喜愛及使用"純"易利信的大大們致敬!
桌機便宜性能好還是有一票人不打game不寫程式, 以前的我
筆電貴性能不會超級強還是有人需要拿它來打game以及做些單純的打報告, 現在的我
為什麼? 人在國外, 短期居留, 不想扛一台桌機出國, 學校放假難不成還要再扛回來嗎? 偶爾想休息一下打game.
時代在前進, 產品不斷出新 (不然intel 賺什麼) 東西不要急於當下一定得入手最好, 我覺得P4 or P-M 都很好用阿. 但是未來的某一天整個產品線一定會update, 再好的P-M 也會走入歷史.
有需要再貴也會買(真的需要還是虛榮就不得而知了),
東東說 "太貴, 可以不要買阿"
我覺得"被迫接受",應該是說有些人用不到還是得買雙核心吧,因為單核心漸漸變成
"過時"的產品,雖然他們蠻夠用的

雙核心會不會比較省電,應該是看使用方式吧,如果人們只有乖乖的使用一個程式
雙核心應該反而比較耗電,但是毋庸置疑,一般來說雙核心效能比較好

我是希望廠商還是可以推出單核心的,讓需要的使用者自動選擇他們的機器
好像桌機以前有Server跟個人PC一樣;我也不會期待說雙核心會有太大的好處

業界跟使用者應該都有相當的選擇權利,廠商可以選擇不要推出單核心(可是電腦升級
他們比較有錢可以賺,他們應該會用力推雙核心),使用者也可以選擇不要買,
這樣就可以逼他們換回單核心

這些問題留給時間來解決吧,該買單核心的去買單核心,多核心留給有需要的人
比較怕得一般零售廠商都會給一些使用者錯誤觀念,雙核心比較好,見仁見智
數字會說話.....這是外國人的數據...
我整理一下.....來源是www.notebookreview.com

機子是
acer 5672 對上dell 9300
cpu'雙核1.66比上單核1.6
硬碟5400rpm比上7200rpm
都是1g的ram應該都是ddr2
工作軟體是photoshop

Test 1: Average time to convert a 16.7 megapixel raw files to Tiff
Acer Core Duo 1.66GHz: 12 seconds
Dell Pentium M 1.6GHz: 22 seconds

Test 2: Unsharp Mask a 16.7 megapixel digital image.
Acer Core Duo 1.66GHz: .7 seconds
Dell Pentium M 1.6GHz: 1.2 seconds


Test 3: Resize a 16.7 megapixel image to 20x30 inches at 300 DPI
Acer Core Duo 1.66GHz: 2.0 seconds
Dell Pentium M 1.6GHz: 4.2 seconds

Test 4: Convert 16.7 megapixel digital image to CMYK color
Acer Core Duo 1.66GHz: 4.4 seconds
Dell Pentium M 1.6GHz: 9.4 seconds

雙核會給人一些爽度的.......
效能提升的感覺,一般使用者還feeling不太出來,差個幾秒增加爽度
因為工作上的關係,
接觸多核心、雙核心的環境蠻久的了,
OS早就支援就不必說了,
但是跑起來有效嗎?

軟體絕大多數沒跟上,
其實沒什麼用,
那只是一些跑效能的軟體有支援了才看得出來,
絕大多數還是普普甚至更差,
還不如單CPU高時脈的效果(同製造商來講)
商用軟體大概還有做,
遊戲之類的就不用抱太大希望了。

不過現在這樣的趨勢,
就好比手機上面的照相功能,
真的需要嗎?
見仁見智,
但是要等到真正實用以及好用的那天來臨,
(像手機從10、30萬像素到現在200萬、300萬像素,連夜拍都OK了)
還是有段時間要走的~
  • 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