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一想當初光華牌桌機吸引人的地方在哪裡?
同樣價格,但是CPU更高階,顯示卡更強,RAM更多....
但這些情況,到了筆電的市場,又是另外一回事,因為有太多"特製專用零件".
國際大廠要的是"整體均衡"的品質,國內小廠要的是"消費者注目的眼光".
想當然耳,凡事皆有價,小廠拿到的CPU價格不可能比國際大廠低,
那給了您高階CPU?價差如何補回來?當然要從"消費者不會注意的地方"補回來囉.
只要外殼漂亮,CPU又比人家時脈高,強調高性能,
當CPU+Video輸出是35W,那又何須用到40W的散熱器?就用35W就好了,
(偏偏散熱器也不是每顆都可達到既定的散熱功率,說不定組裝還造成其他問題.)
轉軸?誰會用到50000次?隨便啦...5000次線會斷還是照出.(我可沒說哪一部)
說不得...就是消費者有這需求,才會有這種廠商.
像今天,搭計程車上班,司機就認為筆電只要兩萬元就可以買到了.(其實也沒錯,20000以下還是一堆可選)
哈...當大家的觀念都是這樣,能期待啥產品?
(當時我的回答是...一樣國產車,有賣150萬,也有賣30多萬的,您認為哪種好?...^o^)
切..M01真是臥虎藏龍,上次貼駕照,這次要貼VIP卡了..
kuoian wrote:
業界嚴苛有名的外國大廠(就那幾間我想就不用提了),
還是請教一下吧,除了Yamato Lab,Dell/HP誰比較嚴格? (Apple應該是真的不用提了...)
Duncan Hsieh wrote:
以前華碩有兩款使用高剛性碳纖合金的筆記型電腦
我有用過S5200N系列
說到這個"高剛性碳纖合金",華碩的行銷文案推手實在太有創意了;
這個東西本質上就是CFRP (Carbon Fiber Reinforced Plastic 碳纖維強化塑膠),哪裡有什麼合金啊?是鋼彈看太多了吧?下次叫做超合金DX系好了...
華碩自從技術行銷變成話術行銷後,我總覺得產品的思維就飄來飄去~
lordkon wrote:
現在台廠的外殼大多只有簡單的A件是金屬,其他B.C.D都是塑料
A件願意用金屬還算是比較好的了吧~中低階機種最常見的就是四大件都是塑膠。
A件結構和Hinge爆裂其實是有影響。
金屬(Mg-Al; Al/Ti不算因為還要配合塑膠內框)A件對Hinge來講最好,因為鎖在背蓋上,整個背蓋都是受力結構共同承擔力矩。
塑膠A件,就要看成本和操刀者的妥協了。要強壯一點的,Hinge會延伸出鐵件去鎖在LCD frame上,整體強度會增加。如果只有在塑膠外殼上埋螺母去鎖Hinge的,使用久了長期下來力矩是會造成很大的應力影響的,最常見的應該就是殼裂吧 這在幾年前台系NB是很普遍發生的現象。
jlhwu wrote:
還有國內的鍵盤大廠.......按壓的感覺也是為人詬病了很久.........按鍵的塑料日積月累會被按壓到軟趴趴的
個人認為這樣說並不公平。鍵盤廠能做的只有設計鍵盤(剪刀腳等),至於他們提出來的菜單,還是得由客戶來選擇&埋單。手感不好,應該要找品牌廠來質問。問鍵盤廠得到的答案通常是「這是客戶選擇的...」
不過鍵盤廠的彈性也很大,鍵帽表面縮水似乎在產線上已經是常態了。
kast4201 wrote:
相比之下V6整個用料就完全不同,
手賤拆開後,內容看來也不錯,組裝公差小,整體非常紮實
這點,可能還與Asus當時負責的RDME team有關係。不同team做出來的產品,風格和識別是很明顯的。不過一般消費者又不會知道誰才是設計擔當。
很可惜,V系列似乎沒有下文了。
i72927 wrote:
APPLE主打一些獨特的想法和思維~注意到一般人想不到的地方
例如開螢幕時主機不會翹起~把裡面的原理講出來其實根本沒什麼
前面有提到AUTOLOCK~沒發現APPLE的筆電很少出現這種結構~WHY??
願聞其詳!!
主機不會翹起是因為在主機兩側有延伸出去金屬條來加大主機端的力矩嗎?(因為力臂變長)
而Apple不採用AutoLock又是什麼原因呢?愚笨的我只能想到闔上LCD那一瞬間會讓LCD撞擊到C件包括鍵盤,還是使用久了AutoLock會變鬆?
Hinge的學問真的很大~~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