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

台廠 NB 設計功力落後日本三年




講再多 妳也不會承認 妳就是沒有 死鴨子嘴硬 文章不要編輯 不要改 就擺著 讓大家看看 有在台灣買過日系電腦的人看了就會知道的 其他論點 回應你不是也是在浪費時間嗎 妳擺明了就是沒有 想硬凹 我跟你這人僵持在這邊有什麼用 ? 妳要說我輸妳也好 妳覺得你贏了也好 總之 只希望你把文章擺著 別再去編輯他 哪一天 有在台灣買過日系水貨筆記型電腦的人 看到了 我想大家心中就都明白了
小弟還有另外一個提議 五月十九號 T5 要出了 妳真的願意帶小弟去買T5然後讓水貨商拿出還給我比比看 不用太誇張 我只要開個機 看看螢幕的亮度 或是跟其他機器比比看就好了 或許是我不會維護我的權益吧 大大願意帶我去嗎? 台北的水商我應該都買過 但是可能他們看我好人好欺負 所以從來不給開機的 大大不知道願不願意帶小弟去買? 或是告訴我 您是在哪一間水商他給妳這樣的服務 請告訴我 不然我真得每次都太吃虧了
刪除文章重複刪除文章重複文章重複
嗯呀 正常使用我很少開到最亮
有點亮過頭
而且也沒這必要 畢竟沒有天天都在太陽下工作

太白後來我解決的方法是去圖形內容調整對比亮度和r
去找那種測試lcd的軟體來調整
到你感覺舒服或者測試到所有灰階都能看到
就沒這問題了

我r會減少一格 對比增加二格 亮度減少一格

看各位大大喜好~


當初是跟旅行xx(旅行社?)的買的
拿哪台就是哪台
拆了看了沒問題就是你得買了
不能每台都拆來看挑自己爽
若是這樣大家都這樣做
這樣他以後怎麼賣人
小弟目前有vaio兩台、富士通兩台s7010 s7020,Thinkpad兩台T43 X41t,跟pana的T4一台,只有T4買的時候沒有看過實機,當時從網路搜尋只找到4家水貨商,分別是全日通,kkfans,掌神,及旅行的人,打電話去問,都無現貨,更別提有展示機了,他們都是客人下訂,收了訂金後,才從日本帶貨回來。
要買pana的同好們不用擔心亮度太暗,弟的NB多是近一年內購入,只有T4的亮度只調到一半就夠亮,
組裝品質無可挑剔,比富士通有過之而無不及,放心買吧!
有關changtayu兄與piyo兄關於"台灣有沒有在賣Let's note","賣場","賣店"這些名詞的定義之爭,
或許會讓問題越走越偏
我想台灣自然是指水貨商會賣Let's note,
但台灣沒什麼水貨商有那個氣魄敢擺各家當季Laptop展示
就是一箱箱賣,一切在商言商,有人下單,就抓差不多數量的貨進來,
甚至是下訂金才會有貨拿,快換季了,就等下一季
專進一台機子擺櫥窗當展示,到時過季就要折價出售,沒人跟自己的利潤過不去
擺櫥窗當展示機的確很吸引人,很多人會來詢價,
10個有9個聽到價格是會馬上掉頭走人的,水貨商從這些人身上是賺不到錢的,所以沒人這樣搞

我想現階段可能要去日本賣場比一比,或台灣水貨商那邊看機
才會知道Let's note對於每個人來說好在哪裡不好在哪裡
(不過我懷疑哪個水貨商敢在錢未入袋前,讓你把玩那麼久)
說實在的,台灣是沒有像日本Bic Camera一類賣店
一次排開或是分廠商一區一區展示"日系"Laptop的排場,
若現階段要看到實際機子的比較,可能要走一趟日本賣場才會真的比得出來
Let's note跟Lifebook Loox,Vaio這些機子相比,好在哪裡,差在哪裡
不然沒真的從頭比過,搞不好也是過度放大Let's note的好
當然,要台灣水貨商敢拿其他同級"日系"Laptop來比,還不知道是何年何月才會看得到

也許該比較理性一點拉回來看Let's note與同級機型相比
它的優點在哪,缺點在那,而這些優缺點各別是犧牲哪些部份而得到的

LCD的亮度真的是要用檢查儀下去測了才準
有時光自己看是不太準的,因為人的接受刺激與感知間的關係不是像機器一樣是線性的關係
當亮度高但發光部份過於集中的LCD與較低亮度但均勻發光的LCD相比,我們的眼睛往往會被騙到
我也玩過友人W2,幾天,這樣算不算有用過呀,有沒有立場說話呀
但我記得W2的螢幕可以調到非常暗,這樣在JEITA標準上會賺到不少時間,"帳面"使用時間會相當漂亮
當然,它的背光功率很好,所以才會如此省電,
當時我記得TMD對這塊spec似乎連200nits都不到,Sorry,我也不是很記得了
但其實上沒人這樣欺負自己的眼睛的,即使打個六折,
亮度開八成的使用方式下,Let's note還是鮮少有敵手
現在的R/T/W/Y5或前代RT/W/Y4應該已是用表現更好的新技術超薄面版
(Sorry,出來唸書就沒再看到這兩三季的機子)
像是V-cut技術或是或是多孔導光板等,相信piyo兄與其他還在業界工作的先進會比我清楚太多
這些都會讓亮度提高,消耗功率降下來
但另一個問題來了,R/T/W/Y5這一季還是用0.6mm的上蓋,機子的高度降不下來
Why?也許就是因為用了更薄更省電的面板,為了保護面板為由,還是只能用這個厚度的上蓋
那也許要想想Let's note是不是在外型上走到另一個瓶頸?

無可否認,Let's note的確是輕又使用時間長,
為了堅持省電無風扇,用大量的石墨片散熱,cpu過熱就throttle down只是其中之一
不然就是用大腿或肚皮當散熱墊
這樣的做法,IBM或其他廠商自然有不同的見解
因為有人認為有風扇散熱的Laptop,一則不用降throttle,另一則可提高基板上其他元件的耐用度
但它也是用一些方式來得到這個優點,其中有一些是其他廠商不用的方式
(不喜歡的人就會說是走偏峰吧 )
最為明顯的差異,往往就是高昂的價位呀

輕薄使用時間長真的不是唯一,
在我看來Let's note儘可能的精簡各種週邊,
當然公開理由是商務機不需要,但也可能是他們熟知i915開始的南橋就是吃電怪物,能避則避吧(個人意見聽聽就算 )
(不然我也覺得Let's note配個Webcam也不壞呀,商務上需要呀 XD)
會不會沒Bluetooth,沒webcam,結果也是要帶一堆外接配件
我想還是要去合理地思考其中的優缺點,你得到了什麼,你失去了什麼,你要不要接受
而不是人云亦云,或是偏激的認為你錯我對,選了Let's note才是King,其他人沒選就是笨蛋.
這樣你會出於自由,忠實自己的選擇,
的確是青菜,蘿蔔各有所愛,但換別種角度來想,青菜與蘿蔔也只是疏菜之一罷了
若能夠持平去看,這個才是真正聰明的想法
總而言之,我的回應離題又離題了,請見諒
個人認為台灣的確是有能力跟日本比啦~雖然沒日本好~但是不會差到三年~但是呢...台灣公司就是濫啦~品管都當狗屎~濫的也出貨~然後一堆人罵有問題~這就是台灣人的懶惰~要是台灣的QC做的好~我也會買華碩 或是 宏碁的電腦~可惜台廠筆電品管做太差~
讓小弟給這篇討論一點牛肉吧

以台系電腦至今為止沒有設計出類似性能規格的電腦,來評定技術層面落後於日商
這是不公平的評論,因為這不是一個好的指標
但是實際上技術落後三年,這不是沒有可能的

第二頁還是第三頁有一張光碟機機構的圖
我們仔細研究一下
在機構本身就已經盡量輕量化了,這牽扯到材料以及機械設計的能力,並非小弟專業,所以略過不談

小弟是設計IC的,所以我們從IC的角度來看
光碟機的PCB的確很小,而且是不規則狀,以我們台灣的IC設計能力來說,在給定PCB面積的情況下要設計IC,的確是一個滿困難的事情,因為這代表很多被動元件必須整合進入IC,或者不整合直接捨棄
這必須要回頭來調整IC的規格
仔細往下說明,IC為了省電,通常是將標準的5V轉換成為3.3V和1.3V/1.8V/2.5V
這樣會有能源轉換效率損失的問題,但是降低電壓畢竟在節省能源上是正面的,可是這也必須新增regulator於PCB上,增加PCB的面積,當然也可以整合進入IC,可是有可能必須配合特殊製程,因而製作成本增加,I/O不見得非用3.3V不可,而這樣的IC就注定不適合轉為一般光碟機使用
或者乾脆直接將光碟機讀寫的規格往下降,這樣是節省能量最好的方式,依照此較低的規格重新設計IC,通常要達成低耗能的機會比較大,我查了一下spec,的確這一系列的光碟機都只能達到4X的寫入,並沒有因為時代的進步而提升到8X
另外仔細看一下訊號排線的接頭
不知道是否為一般的規格,這邊也是有考量的空間,當然可以不計成本定義自己的傳輸介面,可是這也牽扯到成本,還有機械結構材料的問題



另外整個主機板上,由晶片組到各個周邊,通常會有一些轉換位準的ASIC,這些當然有標準的東西可以買
但是考量到面積以及節省能源的要求,就得由系統廠商發包IC設計公司製作,成本也會上揚,而且不見得可以拿去給別的系統使用,也不會有人來買
不過PANASONIC這間大公司,很有可能已經在各個方面累積不少這些特殊IC的經驗,所以之前投資的邊際效應都浮現出來,開發這些專門給let's note的IC算是水到渠成,並不是重新招募了一個團隊砸大成本才搞定

同理on board的RAM,特殊規格的RAM也可以幫助簡化耗能與重量
以及特殊設計的LCD driver對於減輕重量與耗能也都有幫助,這就得和面板製造商好好整合修改規格重新設計

以上這些概念,台灣的IC公司都可以做的出來,老實說不需要三年啦
不過台灣沒有任何IC公司會搞這些名堂,當然以標準規格量最大的方式來做

當然但是當初整個電腦系統如何制訂規格,這就是各系統大廠深厚功力所在
有很多花樣可以搞,但許多觀念是衝突的,這些取捨才是最困難的部分,而且最重要的是各個部門的分工協調,但是我相信這些大公司在管理層面上都有深厚的經驗,這要不要算在三年的技術差距之內?見仁見智啦
老實說我也不知道如何換算成為技術能力的差距

有疑問歡迎大家再指正討論
我比較好奇的是...這14天中平均上班時間是多久...

如果每天上班18 - 20個小時以上....

那只能證明我們比較苦命罷了...

拿命換錢壓...唉....

結論?

想做好產品的人就會餓死? 就該被所謂的"大眾市場"淘汰?

標準的代工廠心態...

這些話 ... 十年前台灣許多家電廠也說過...十五年前台灣的許多紡織廠也說過....

現在呢? 能活下來的都只剩下那些提前偷跑到大陸去的...要不然就是走精緻 , 高階或

客制化路線的廠商 ...

個人不認為台灣的設計能力落後日本多少(單指硬體的部份) , 但是只能說台灣廠商做

生意的心態永遠只想求大量跟壓低成本 , 結果就是只要別人能夠比他更便宜 , 台灣廠商

就準備"挫著等死" , 這就是將全部的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效應.

不要永遠將求"量"當做天經地義的事 , 更不用去恥笑別人量小活不下去 , 量大又如何 ?

量大代表著管銷成本高 ... 生產設備需要更多...人力要更多...但是多數的情況下毛利也

不高 , 今天環境一變化 , 誰死的比較快 ?

完整的產品線與強勢的品牌才是最重要的 , 今天日系廠商在這點就做的很好 , 台灣廠商

就該加油了 , 多放眼看看全球的變化 , 實在是不希望台灣的NB產業變成下一個傳產....
我認為
notebook現在就是傳產....
第二
日系做的很好...是由什麼地方看出來的..
是品牌價值..(不要把家電的品牌價值或是雜誌消費者調查拿來)
是財報嗎..還是股東報酬...
第三
現在世界第一和第二的量還是dell和hp...
日系頭牌是toshiba..是最精緻還是最細緻的呢....
第四
亞太區taste還是world wide告訴我們日系好呢
是消費者口耳相傳..還是....????
毛利率高...就好嗎...
宏達電毛利率是3成...算是高的了
去年毛利超過3成...但是今年股價超過1000.....
是量出來了
如果股價也不重要..財報也不重要...銷售也不重要
那什麼是重要的...什麼是三年呢
第五
單一產品線和多重家電集團來比...是不公平的

  • 2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6)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