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link wrote:突然覺得大家都超理...(恕刪) 電競就是給需要有攜帶需求的啊,不然大家都買桌機效能好又便宜我自己例子來說每天上班都是可以用電腦打遊戲,住的地方有三個,每個地方理所當然都有插頭可以使用,近期可能又會搬到國外,這種情況下筆電就適合我,只能說買的人自己要想好,桌機固然好但就是沒有便攜性用途上不一樣,只希望不要有人過度貶低桌機或筆電就是了
etlink wrote:突然覺得大家都超理性...(恕刪) 什麼行不行的根本是本末倒置,倒因為果基本目標就是要在外面打電動你說的麻煩都對,但是這就是為什麼要挑一台適合的筆電啊難道要因為麻煩就不打會這樣想的人根本就不是電競筆電的需求者你用不到就用不到,不要以為別人也都用不到
我相信也是有很多人會帶筆電在外面打電動我也能理解排除萬難也要在外面打電動的心情不過也看到很多買電競筆電只是為了打作業只因為買電腦時被高效能所吸引但是卻用不到多少所謂的高效能但卻要接受一些效能浪費以外的缺點不過有點好奇常常背一台電競筆電到外面去打電動需要帶多少東西?如何在電力不中斷的情況下100%效能打電動?因為我本身也有一台MSI P65i7 32G ram, RTX 2060, 970 EVO 2TB+ Intel 660P遊戲大多以FarCry 5之類不知能否分享一下能長時間在外面打電動的心得
其實雙方的論點我都能理解也能接受。說穿了,就是你的電腦需求是什麼。像我的桌機,想追求7700k的空冷5.0,以跑分為樂,而實際上使用根本效能過剩。而筆電,我需要輕薄,外觀可拿出去開會見人,還需要有一定的處理及娛樂能力,出國時還可以沒事晚點遊戲。在眾多的選項中,我最後選的是13吋的Blade Stealth MX150,以上兼具,自然CP值放最後。但是買了後,總是希望能夠再將已買的筆電發揮到極限,所以一樣會Throttlestop (類似XTU的軟體)降壓、調PL2等,來增加電池效率等,順便滿足我將跑分提高的習慣,甚至在玩3A大作下可以在85°內維持一定的FPS。這動作就是在有限的範圍內提高CP值。原廠因為每顆晶片,硬體的運作效率有一定誤差,而逐台調校也不符合經濟成本。為了良率,不可能將效能調校到極致,一定會加電壓來確保能達到固定的頻率。然而這加壓的動作,會無謂的增加工作溫度,而高溫,則是限制硬體效能最大的主因之一。XTU調校就是為了找到適合自己手上的機器的效能/電壓組合,減少不必要的熱量,也就是所謂的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重點是,每個人需求不同,所以需要像大師這樣,有專業知識的人,就硬體上分析,不同散熱設計會有怎樣不同的效能,而在XTU調校後能達到怎麼樣的效果,我們消費者才不需要拿自己的錢當學費。不只大師,在國外專業論壇,散熱及調校前後的性能也都是評比的一環。然而,除非是中立的評比媒體,有這樣專業的知識的人,有辦法取得大量設備測試的,多半從事相關領域,且一定有個人的喜好。沒人會沒理由自己掏錢佛心買設備測試,所以有商業廣告行為,其實我覺得是可理解的,不需要太去挑剔,別理會就行了。市場上,目前也只有他這麼願意無償將知識分享出來,我覺得已經很造福大眾了。還是你比較喜歡全部都是銷售話語,端一堆硬體名稱出來卻不深入介紹的廠家?
不過在01我想大家還是比較希望商業行為少一點多一點的技術分享和討論吧很多好事只要扯到了商業行為就變調了大師的文章是真的都蠻不錯但我想多一點包容異音少一點商業(低調一點就不錯了不過如果自稱是專業文章的話真的專業的測試設備會更有說服力不然就跟一堆手機跑分軟體一樣到最後都變成看看就好別太認真電競有一定的市場沒錯也真的有人會想在外面打電動就連我也會這樣想但是光想到要一直插電又看到那顆又重的變壓器就會想想再想想是不是要帶出門另外對於榨乾效能這件事就在於要不要花時間從95分變成96分那樣
etlink wrote:不過在01我想大家還是比較希望商業行為少一點多一點的技術分享和討論吧...(恕刪) 讚同, 這版已經被偽裝的商業行為搞爛掉我看以前一些發言的高手已經不來了 可能發個言還要被某大師酸咧劣幣驅逐良幣 我都懷疑站方睜隻眼閉隻眼, 可能本來就是by design雙方靠這模式營利--這是個廣告平台 不是技術討論平台啊etlink wrote:...對於榨乾效能這件事就在於要不要花時間從95分變成96分那樣...(恕刪) 這個就不是很贊同, 我昨天有po把GX701GX自行改塗液態金屬以及修改CPU相關設定,在高效能部分Time spy 從原廠置頂測試文的8000分提升到8600分,大概7%增加, 而且效能提升只是溫度降低的其中一個副產品而已.風扇轉速下降, 噪音減低, 手感溫度變好, 用電減少,... 這些其他的效益更實用.在低效能部分, 搭配修改CPU相關設定, 電壓 頻率 core parking...等可以有效降低溫度, 更省電, 飛機上讓他跑超過4小時沒問題, 或至少可以撐過一整個冗長的會議, 又同時保有比U版CPU順暢.另外我覺得這些調整是原廠本來就應該負責的, 花了100張小朋友 原廠最後這點小事竟然做不好 要用戶吞了或自己動手, 不知道安的啥心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