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CKY2011 wrote:'4:3是因為以前CRT...(恕刪) SONY也有作34吋(實際可視對角是32吋)的CRT螢幕。早期新竹NOVA一樓最裡面那間就有一台,顏色實在超贊的。後來在友站友看到出售同款的螢幕,地點在基隆,重量一百多公斤。
簡單說,就是"消費者需求"的改變.廠商不會去做一些賣沒多少台的機器.往寬螢幕改變,是因為"看影片"的需求.看影片的確如此,另外,文書繪畫等軟體也更好用了,一邊可以直接放書籤要不就放文書繪畫等工具.而鏡面螢幕的風行,是因為看影片相片的色彩顏色更銳利更漂亮.有興趣的去翻翻幾年前剛開始有鏡面螢幕時,M01上一堆在拍鏡面螢幕就知道了.但殊不知,對眼睛影響很大.(一邊看螢幕,還會有"背影"出現在螢幕上)但我還是堅持,長期使用的電腦,一定要用"霧面螢幕",才不累啊.至於16:9,16:10,用久了,其實也挺好,就像我說的,一邊放工具,一邊可以直接作業,這其實不一定不好.至於現在那種12/13吋的筆電搞到UHD的機器...XD...每次我都調到300%....
Enosisi wrote:...(恕刪)21:9大概只有大尺寸或特殊應用或電影工業或醫療用比較可能用到做NB?系統廠和面板廠同時傻了才會發生.... Toshiba就有出過21:9的筆記型電腦,可是我的印象是看過了測試文章之後,就沒看過實機出現過 Satellite U840W系出同源風格各異 Toshiba Satellite U840/U840W Ultrabook 雙機實測------768px 高的高度對我而言有點悲劇,我玩的網頁遊戲加上瀏覽器必要的工具列(Google Chrome,tab列和網址列)就超過了
1.一台16:10螢幕筆電只貴2~3千元,這價差我可以接受,另外一定要霧面,鏡面螢幕讓眼睛很容易累.2.16:10螢幕筆電至少要15吋(1920*1200解析度)以上才可用,16:9螢幕筆電至少要17吋以上才勘用,現在的螢幕上排工具列吃掉一堆空間,真正可用工作區低矮的可憐.3.筆電是攜帶的工具,要看電影在家客廳看就好了,再爛的組合音響音效效果一定超過筆電的小喇叭,再爛的電視螢幕尺寸一定比筆電的螢幕大,拿筆電看電影要視校沒視效,要音效沒音效.4.面板蟑螂什麼話都講得出口,黃金比例是1.618,還稱16:9螢幕是黃金比例,沒知識就少說話,講一些不正確的話,到時說不定真的有人以為16:9螢幕是黃金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