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

intel i5-U系列 配 GeForce 820M,是甚麼樣的選擇? (要懂得看GPU強弱)

記得三年多前中低階都配了GT540M
結果現在一堆i5中階都配 GT820M,兩者效能在三年內根本沒提升

好歹配個GT840M
Whistle Blow wrote:
這兩種GPU都有支援OpenCL,原則上是可以處理器+獨顯+內顯三者一起聯合運算跑OpenCL程式的,因此【處理器+獨顯+內顯的總合運算力 > 處理器+獨顯的總合運算力】這點仍然成立,只是i5-U/HD4400/820M三者效能都普普,真正有這類需求的不會這樣配.....


理論歸理論,但現實上呢?

想發揮OpenCL的威力,必須驅動程式、應用軟體都有支援這種硬體組合才行。

單一廠牌的某一型號的LAPTOP的銷售量有多少? 會比中/低階桌上型顯示卡多嗎?
寫DRIVER是要成本的,更新BUG與追蹤消費者反應也需要成本,
利潤不高的情況下會讓你有多好的DRIVER?
現在的開發廠都是拿GPU原廠的DRIVER下去小改,
GPU原廠會好心寫一個能和敵對公司的GPU(INTEL)能聯合運算的DRIVER給你?

我明白的告訴你,你在DESKTOP上看不到,在LAPTOP上更看不到,
這些LAPTOP開發廠就算有實力大改DRIVER,也不會想去浪費錢和冒著可能出現重大BUG的風險。

如果你不相信,你可曾在LAPTOP上發現過"獨顯+內顯"同時發揮的情況過?
就算真的讓你發現,又是哪幾款程式?
eanck wrote:
理論歸理論,但現實上呢?
想發揮OpenCL的威力,必須驅動程式、應用軟體都有支援這種硬體組合才行。
寫DRIVER是要成本的,更新BUG與追蹤消費者反應也需要成本,
利潤不高的情況下會讓你有多好的DRIVER?
現在的開發廠都是拿GPU原廠的DRIVER下去小改,
GPU原廠會好心寫一個能和敵對公司的GPU(INTEL)能聯合運算的DRIVER給你?
...(恕刪)

支援OpenCL的應用程式必須enumerate系統內的OpenCL計算裝置,然後分派工作,但是驅動程式倒不用特別改寫,Nvidia、AMD、Intel的原廠顯示驅動程式,都已經把OpenCL元件包進去了,Intel跟AMD也都提供了給處理器用的ICD驅動(讓處理器也變成OpenCL計算裝置),它們都可以交叉組合共存、誰也沒抵制誰,因為這本來就是OpenCL組織定義異構運算的基本精神。

基本上筆電出廠就已經處於可以處理器+內顯+獨顯可以共同進行OpenCL運算的狀態(因為Nvidia Optimus技術以及AMD Dynamic Switchable Graphics技術之故,顯示永遠由內顯負責),桌機反而要注意內顯可能被關閉了。

OpenCL程式大多用在專業領域或是科學運算(例如實驗室或機構自行開發的科學運算程式),對於一般消費者來說,比較可能的處理器+獨顯+內顯異構運算應用型態不是OpenCL,反而是3D遊戲+實況,也就是讓處理器進行3D遊戲物理運算跟程式邏輯運算,獨顯負責3D運算,內顯負責硬壓實況。

LuxRender可以做到處理器+獨顯+內顯一同進行OpenCL Render運算,不過在i5-U/HD4400/820M這種組合上確實意義不大,前面也有提到。

下面則是在i7筆電/HD4600/GTX-860M實測:

內顯+處理器:


內顯+獨顯:


處理器+獨顯:


內顯+處理器+獨顯:



Whistle Blow wrote:
支援OpenCL的應...(恕刪)
OpenCL程式大多用在專業領域或是科學運算(例如實驗室或機構自行開發的科學運算程式),對於一般消費者來說,比較可能的處理器+獨顯+內顯異構運算應用型態不是OpenCL,反而是3D遊戲+實況,也就是讓處理器進行遊戲物理運算跟程式邏輯運算,獨顯負責3D運算,內顯負責硬壓實況。


你給的數據圖十分實用,
是否能加貼單獨只有『HD4600、GTX 860M、CPU』的這3種情況?

我有一點疑問,關於"3D遊戲+實況",
我只觀察到開"實況"會增加 CPU負擔,如何判定這份運算落於"內顯"上呢?
eanck wrote:
我只觀察到開"實況"會增加 CPU負擔,如何判定這份運算落於"內顯"上呢?...(恕刪)

是建立在實況且啟動QSV的前提下,例如在OBS的設定內啟動Quick Sync Video支援,此時視訊編碼的負荷就會落到內顯內的專職硬體H.264視訊編碼器上頭去,處理器就可以專心在遊戲邏輯跟物理運算。




站內討論:
http://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296&t=4221339#53897344

另附上您提到的三張圖:


我覺得u系列要輕要省電 ,就不要加獨顯(然後就賣很貴很貴

其實我覺得筆電加低階顯卡 ,最大的好處是不會跟CPU搶記憶體
庚~ wrote:
其實我覺得筆電加低階顯卡 ,最大的好處是不會跟CPU搶記憶體...(恕刪)

上面有提到,因Nvidia Optimus技術以及AMD Enduro技術之故,顯示永遠是由內顯負責,因此一定會分享到一部分主記憶體,但是純"顯示"所需占用的記憶體並不多。
eanck wrote:
Intel HD Graphics 4400 和 NVIDA GeForce 820M 的效能是幾乎一樣的,
也就是說消費者多花了錢買重複的功能,而且這2種GPU無法聯合運算,
對人類的感官而言,效能 提升50% 叫"微感", 提升100% 叫有感。

下面這2段影片就是以相同遊戲來比較這2種GPU,
差距不到 10%,完全看不出GeForce 820M的優勢在哪裡。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4m7bcFb8PY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r-kFr4aEIE&feature=youtu.be


這影片比較相當有說服力,
不過我想請教一下:

1.若是做工程繪圖,如SolidWork或Pro/E來說,這兩款有差嗎?
2.像是英雄聯盟這種需求不算太高的遊戲,這兩款能不能都順暢運行?在什麼畫質下?
3.如果撥放影片來說的話這兩款有處理上的差異嗎?

自己是稍微有做了一些功課:game-debate(820m > 4400)、notebookcheck(820m = Iris 5100)

目前想要買ASUS的VivoPC,在VM62和VM62N間搖擺。
想說處理器(i5-4210U & i3-4030U)和繪圖晶片(4400 & 820M 1GB)差異該如何選擇?

尚請不吝指教,謝謝。
doaskobe wrote:
不過我想請教一下:

1.若是做工程繪圖,如SolidWork或Pro/E來說,這兩款有差嗎?

建議用amd的gpu,對opengl的效能比較高,
http://www.tomshardware.com/charts/workstation-graphics-2013/19-OpenGL-SPECViewperf11-Pro-ENGINEER-05,3295.html

http://www.tomshardware.com/charts/workstation-graphics-2013/20-OpenGL-SPECViewperf11-Solidworks-03,3296.html

你是要用laptop? 還是微型主機?
若要用laptop,建議挑r7 250,
買不到或太貴就選r7 240m,比中階的nvidia gpu好很多,
但是r7 240m的效能可能不會比用cpu去算時要高到哪裡去。

微型主機 這種低性能的產品,我是完全不考量的,
礙於目前的散熱技術、晶片的每瓦效能值,要主機的體積小,就不可能有足夠的性能。

※ptc十分大牌,他到現在最新的creo 3.0還是我行我素,
只知道增加新的曲面功能,卻對硬體支援程度不作任何改善。
別家繪圖軟體公司的產品早已開始支援opencl,
以減低對單一晶片的仰賴,盡可能的發揮電腦的最大運算力,
降低採購硬體所需要的成本,這對消費者才是有利的,
ptc這公司遲早會被淘汰。


doaskobe wrote:
2.像是英雄聯盟這種需求不算太高的遊戲,這兩款能不能都順暢運行?在什麼畫質下?

特效全開的話,大概和幻燈片差不多,光是3v3會戰就可能聽到隊友飆你髒話;
特效全關的話,雖可達40~60fps,但看的有點不爽。


doaskobe wrote:
3.如果撥放影片來說的話這兩款有處理上的差異嗎?

自己是稍微有做了一些功課:game-debate(820m > 4400)、notebookcheck(820m = Iris 5100)

目前想要買ASUS的VivoPC,在VM62和VM62N間搖擺。
想說處理器(i5-4210U & i3-4030U)和繪圖晶片(4400 & 820M 1GB)差異該如何選擇?


撥放影片要看是用cpu還是gpu去解碼,
你要請教樓上的Whistle Blow,他這塊內行。

Whistle Blow wrote:
支援OpenCL的應用程式必須enumerate系統內的OpenCL計算裝置,然後分派工作,但是驅動程式倒不用特別改寫,Nvidia、AMD、Intel的原廠顯示驅動程式,都已經把OpenCL元件包進去了,Intel跟AMD也都提供了給處理器用的ICD驅動(讓處理器也變成OpenCL計算裝置),它們都可以交叉組合共存、誰也沒抵制誰,因為這本來就是OpenCL組織定義異構運算的基本精神。
基本上筆電出廠就已經處於可以處理器+內顯+獨顯可以共同進行OpenCL運算的狀態(因為Nvidia Optimus技術以及AMD Dynamic Switchable Graphics技術之故,顯示永遠由內顯負責),桌機反而要注意內顯可能被關閉了。
OpenCL程式大多用在專業領域或是科學運算(例如實驗室或機構自行開發的科學運算程式),對於一般消費者來說,比較可能的處理器+獨顯+內顯異構運算應用型態不是OpenCL,反而是3D遊戲+實況,也就是讓處理器進行3D遊戲物理運算跟程式邏輯運算,獨顯負責3D運算,內顯負責硬壓實況。
LuxRender可以做到處理器+獨顯+內顯一同進行OpenCL Render運算,不過在i5-U/HD4400/820M這種組合上確實意義不大,前面也有提到。下面則是i7筆電實測:
內顯+處理器:
內顯+獨顯:
處理器+獨顯:
內顯+處理器+獨顯

Nvidia Optimus技術真是爛,卻是廠商cost down代表之作,和i5-U配大筆電一樣道理

Nvidia Optimus技術就是內顯和獨顯整合,部分程式只能用內顯跑,影片輸出到螢幕也只能用內顯,這也是為何筆電一開機記憶體就將近2G被佔用;廠商宣稱這樣比較省電,但是插插座情況下又省沒多少電,電費一年頂多也省個幾十元

至於桌機有裝獨顯得,內顯本來就是常閉狀態,有裝顯卡的也沒人會想開內顯,其實筆電也是一樣,早期筆電還可以關內顯時候我也是將內顯關閉,內顯只會拖慢系統效能,還看不出有什麼優點
  • 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