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rl258 wrote:
不知道這些耐用10小時以上的電腦的報價是多少小朋友!
手上的HP M2000系列 AMD CPU 用上4400mhA居然撐不到兩個小時
可能是螢幕是超亮15吋的所以比較耗電嗎?
不過一台才兩萬元也不能強求.....
T系列在去年的冬季款及今年的春季版售價都在六萬上下
但是春季款還有多搭配一顆輕量電池 價格不變
今年夏季版一樣也是多搭配一顆電池 希望價格不便
如果是這樣的話還蠻划算的
earl258 wrote:
不知道這些耐用10小時以上的電腦的報價是多少小朋友!
手上的HP M2000系列 AMD CPU 用上4400mhA居然撐不到兩個小時
可能是螢幕是超亮15吋的所以比較耗電嗎?
不過一台才兩萬元也不能強求.....
可以買三台還有找....
以價格/效能比來說, 其實應該相當...
看起來普遍對於效能的定義, 是在單位時間內作最多運算者其效能為最佳,
但個人認為 NB 應該不止於此...
例如:
A.1.5kg 可續航 2Hr 總共可作 100 次運算 (或 1.8kg 4HR 200 次運算...一直加碼)
B.1.5kg 可續航 4hr 總共可作 180 次運算 (或 1.8kg 6HR 270 次運算...一直加碼)
C.1.3kg 可續航 4hr 總共可作 120 次運算
在狹義的效能裡, 很明顯是 A 獲勝了, 但在廣義的效能裡可就不見得了,
因為A在2Hr或加碼時間後已經無法再繼續回饋,
B在A無法提供回饋後短時間內能回饋的資訊迅速大幅超越 A,
而C雖然總體回饋大於A, 加碼後也能趕上 B, 但所花費的時間代價太大...
當設備無法提供回饋, 其效能為 0,
若是行動運算, 應以廣義效能來看待, 若以 NB 取代桌機, 則另當別論。
行動效能 = 重量?續航?運算能力 (相信這個概念可以導出一個合理公式)

而價格呢? 狹義的效能, 比較快的CPU 比較貴, 這點大家都沒有疑問,
而廣義的效能裡呢? 這B比A多出來的 2HR & 80次運算回饋也不是白吃的午餐。
在效能的迷思裡, 您是否搞清楚了自己的需求?

若直接拿 Pana 來說, 其所能回饋的運算資訊,
至少在一般 NB 的 200% 以上, 甚至 300% 以上, 4萬->7萬, 貴嗎?
totorok wrote:
台灣不是做不出來,而...(恕刪)
個人認為。從量產性/低成本為出發點來看,台商的NB設計能力絕對是世界第一
但是,如果是以商品的層次來看,幾個日系品牌的特定系列,還是優於台商的設計
EE來說,日商layout主機板的功力和對精密電子零件的掌握/使用,優於台商
ME來說,日商對於材料的掌握導致他們可以在材質與結構上做出很好的設計
當然代價就是高材料成本與相對小眾市場
我這樣說,也許有一些朋友會不開心
但是早期acer NB在台灣算是接近精品級,每每會有令人驚艷的產品(但是不賺錢)
現在的acer NB,已經是clone structure + acer logo/ID,愈來愈普通 (但是量大/賺錢)
我很懷念N年前看到TM350/600時的感動。現在已經沒有了...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