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製不要說當機了, 螢幕斷腳的還不少。那時流行熱當。
Pana & SONY 合金、超薄、省電設計, 早在錄音帶的隨身聽時代, 就已經累積相當多年的經驗。
這全球獨家經驗, 應用在 NB 可說是順理成章, 505 就是用 WalkMan 的概念來設計。
而 Pana 的省電產品一向比 SONY 還要強一些, 可惜太晚將自家的合金技術導入 NB 設計,
VAIO 風光的年代, PANA 還是塑料的, 就這樣白白拱手讓人。
水貨的劣勢就像保護關稅, 跟技術本身好不好可能是兩回事。
某方面的落後, 並不是頭腦不好, 是起步晚。不需要害怕落後。
在其他領域, 我們可能比日本先進。

至於現在的 VAIO, 個人覺得只剩昂貴的外觀, 同一時期瘋 VAIO 的朋友幾乎早已沒人再買 VAIO,
日本原有那些 VAIO 討論區有很多已經荒廢, 我是覺得拿 505 的模具回來用,
也許還有機會扳回一成, 其他就不便多說了。(迷之聲...好像已經說了很多

NEC 聽朋友使用說也是不錯的機器, 不過在下倒是沒長時間用過,
至於單純的 "使用", 經過這幾年的努力, 台廠和日廠穩定性幾乎已經不相上下。
就經驗來說, 沒有特殊需求或偏好, 其實已經犯不著選擇日本NB。
輕薄是所有人努力的目標, Pana 不僅將他實現, 並且將他量產, 發展到五代目,
哪幾款 NB 精進到五代, 甚至五年的? 不多, 我知道的有 SONY PCG-505,
售價居高, 不見得是完全反應成本, 而是他有這個能耐。
t-1000 wrote:
台灣IT最大的競爭力...(恕刪)
小心。
1970年日本也是有全世界最強的複製王國、市場王國之稱,後來被台灣幹掉。
1930年在歐洲人眼中也是超級的市場主義,但是後來被日本巴掉。
美國當初可沒有停止腳步眼睜睜的看著日本把自己幹掉。日本當初也沒有停止腳步等著讓台灣幹掉。
而台灣的產業做了哪些的準備防止下一個代工大國取代台灣的位置?
或是我們真的天真的以為永遠不會有人挑戰代工王國的地位?
越看真的是越擔心,為什麼我們的社會瀰漫著一股很嚴重的「靠別人」的氣氛。
無論是綠色的「我們是代工王國」、或是藍色的「台灣的未來要靠中國」,全跳不出同樣的思考邏輯。
永遠只想著靠別人,就永遠走不出自己的路。
台灣或許做法上無法如大國般強勢,但做法是一回事,人生總有許多事不能盡如人意,但是志氣又是另外一回事。
一個人沒志氣久了,成就就只會那麼大。
韓國是我們一倍人口,新加坡甚至只有我們1/5,
但是從來沒看過人家講這些「自己只能靠別人的」沒志氣的話。
通篇看下來,消費者講的是台灣比不上日本,工程師講的是我們代工有理可以吃一輩子。
完全看不出一個社會對自我的期許。
我生在這個社會、活在這個社會,看得心裏會滴血的呀!
大家有沒有想過自己在吵的東西背後所隱含的義意?
一個自卑自己永遠考不到60分的和另一個志滿自己能考到32分的,兩個人在吵誰的未來比較有前途?
如此沒有志氣的東西有什麼好吵的?!
看得懂的人,看了鼻頭會酸呀!眼淚會飆出來呀!
erc wrote:
小心。1970年日本...(恕刪)
不過這種國家社會競爭問題,根本問題就是教育體制,台灣的教育體制的混亂,教一些有的沒的東西一大堆!
幼稚園幼幼班已經開始教英文了...國小還要鄉土語言教材,國中的文言文....高中還要文言文更多...

基本上讓學生全能發展強化國家競爭力才是根本。
在國際的競爭台灣的競爭力在哪裡!創新研發是我們海島型國家的發展方向,日本是與我最類似的國家。
很多做事情的態度大家覺得日本人如何如何,所謂專業認真的精神,日本發揮的很不錯。
但是台灣還不行。

整個國家社會的要求對於人事物想法都不同。所以反應該國家所生產的東西上面
MIC、MIT、MIJ、MIA(USA) MIG 差異在哪裡?台灣產品的特色為何?

當然台灣要好好的學習...努力就靠大家
了,
各位大大都是國家的棟梁民族的救星....成功就靠你們了

科技有很多面相,並不是我們想要創新就能夠創新。
有些東西我們當然已經落後百年,但是我們國力有限,不能把子彈拿來亂打
要拿來發展能創造最大獲利的科技,要拿來發展最有未來展望的科技。
先求穩再求壯大最後才能拔尖;我覺得我們產業的走向並沒有錯。
華人在世界科技發展史上起步落後,錯失機先,這是很大的遺憾。
很多規格並不是創新,而是在比實力。
以台灣目前的情況,沒有資格去定義規格;這不見得是沒有創新的能力
而是沒有那個實力去逼迫別人服從
所以我們必須要付出權利金去服從別人的規格。
這是狹縫中生存,潛以待變的生存之道。
當我們在討論這個主題時,有沒有退一步思考過?
做出超輕量化,超長待機的notebook代表了什麼呢?
就是在秀它的科技能力,就是在召告全世界:我pana是一流品牌,
快來買我的電視我的電冰箱吧。
當一個企業體大到這種程度時,這樣的notebook是用來創造品牌型象用的。
它的效果遠比打廣告還有效。
你看,它是不是一毛錢都不用付就打進mobile01成為最熱門的話題了嗎?
反觀我們的notebook廠,誰有實力去打造一部讓世人眼睛都為之一亮的概念機呢?
誰可以把廣告預算撥個10%,拿來做一部可以讓台灣人都可以自誇的台灣之光呢?
大家都說不是不能做,但是我就是看不到。
我覺得這已經不是能不能、賺不賺的問題,可能有更多考量。
我們當老二已經當很久了。
當老二有老二的哲學,以我們的現況,能當老二其實算不錯了。
如果你硬是要出頭,去搶老大的光采;你說老大會不會開始抽單呢?
你說自有品牌可不受這種影響,誰知道他們之間的交叉持股情況呢?
韓國沒有oem odm 的能力嗎?為什麼韓國人就是接不到大單呢?
因為他們民族性夠駻!能當第一他們就絕不會當第二
你讓它odm就是培植了一個可怕的無情的對手。
相較之下,我寧可培植台灣廠。
這是民族性與它所背負的命運。沒有好與壞或對於錯。
擺在這種框架底下,去討論台灣的notebook是不是落後,其實並沒有多大的意義。
erc wrote:
小心。1970年日本...(恕刪)
其實做什麼事都一樣, 要先蹲著而後才能跳的高! 這就好像ASUS及ACER的品牌之路一般! 代工->賺錢及學習->自創品牌走自己的路! 不要說IT的產業模式, 在你身邊成功的人士也是如此! 受雇->賺錢及學習->創業當老闆! 我們正處於創業自主的時期! 你不感覺我們現在去大陸或越南, 其角色有點像30年前的美國人或日本人到落後國家台灣找人製造產品的狀況一樣嗎! We are UPGRADED now! ASUS及ACER等公司就是我們告訴全世界我們正在改變自身角色於世界村的證據! 就好像打紅色警戒一般, 台灣人開始會在其他土地蓋工廠金挖礦並準備攻城掠地, 而你和我就是那一個操作著滑鼠的人啊! 你們都沒有感覺嗎!如果你每有UPGRAD的感覺, 那可真的問題大條了!

輕不等於薄阿..薄也不等同於輕阿..
想當初Panasonic跟SONY的隨身聽..
一天到晚在爭誰最輕.誰最薄.誰最省電....
我一直不覺得Let's note有多麼薄阿.@@
最輕 or 最薄 or 最小台也輪不到Panasonic阿.

但最省電毫無疑問阿...
不過螢幕Panasonic卻是被打的死死的.
這點對於影像處理繪圖者是一大困擾..
總覺得各家筆電有各家的優點..
今天Panasonic是有他的優點.但是也有其他很令人無法去接受的缺點.
就拿手機來說吧.有人說NOKIA很沒變化.
但是有人就是喜歡他充電器一定通用.電池到處通用跟買的到(連很多周邊都可通吃.如GPS)
介面操作都一樣順手.不會有換機的挫折..都可以換殼.也非常的耐摔..
但是就是有人嫌他沒變化.嫌他很多功能都被韓國機趕過.
(如和旋鈴聲還有MP3的支援等等.都落後別人才加上去)
但是這些手機其實也都各有龐大的市場不是嗎?
今天日系的產品有他的好處.但是國產也有他的很不錯的優點.
就像你今天認同NOKIA.就會覺得別的廠牌手機設計很差.
但是當某天改變了觀點.改認同了別的廠牌手機.就會開始覺得NOKIA怎麼那麼爛
有人花了三萬五買了ASUS M5. 一直當寶貝使用.
而其實使用上M5也一直沒有問題的連續開機.也一直很穩定的使用.
這時候這個人就會覺得花大錢買日系品牌的人有點瘋狂
超大電量? 有人壓根就沒感覺電量多的好處在哪裡..
只是當在付帳的時候覺得.這東西究竟貴在哪裡...
造型其實來說也中規中矩..螢幕也沒比別人漂亮.加上光碟機超大聲的飆.(沒辦法.小台咩)
當真從某些角度的使用者看起來.是一無是處阿..
但是從某些使用者的角度看來.這台電腦就是符合自己的需求阿.超棒的阿.
別人都比不上阿..
今天我覺得Panasonic的筆記型電腦不是做得十全十美.
而事實上也沒東西真的可以十全十美.
既然不會有十全十美的東西.那就是個人角度問題.
那麼.這個話題會熱門.也只不過因為大家角度不同.就有不同的認知.
也相信這話題絕對不會有所結論的.
國產電腦的進步我也有看到.優點保留住.缺點也都不斷改進
但反觀Panasonic的電腦就算幾代也都長的差不多.優點也都差不多
反而缺點都是一樣的..
說真的.愛自己喜歡的廠牌沒錯.但也請用更客觀的心來接納別的廠牌
或許這樣子才會看見以往沒看見的.
google "標題 + yuxian" 或 "yuxian.yy" 有非常完整評測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