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宇瞻科技CAFD、SAFD與SRFD等三種不同類型的固態硬碟簡單試用分享

說到SSD固態硬碟,在最近這一兩年的電腦儲存裝置市場上,可是相當熱門的討論話題之一,雖然說目前市面上的固態硬碟產品在談到單位儲存成本的時候,還是沒有辦法跟傳統的機械式硬碟相提並論,不過就長遠來看,固態硬碟還是比傳統的機械式硬碟有比較寬廣的發展空間。特別是在移動型裝置方面(包含筆記型電腦),畢竟傳統的機械式硬碟還是會有怕震動的問題,儘管已經有不少廠牌的機械式硬碟都有提供相當不錯的防震設計,但這也僅僅是比一般的機械式硬碟多了一些安全保障而已,如果拿來與不怕震動的SSD固態硬碟相比的話,那還是會差很多的啦~

一直以來,筆者對於SSD固態硬碟產品也是有著相當濃厚的興趣,所以最近趁著一個空檔,向國內記憶體/記憶卡市場上相當知名的宇瞻科技Apacer商借了三款2.5吋的筆記型電腦用固態硬碟產品來試玩,這三款固態硬碟雖然同樣都擁有相同的尺寸大小,不過本質上可以視為三種不同類型的固態硬碟產品,甚至其中有一款嚴格來看,其實不能算是固態硬碟,而是一塊可以讓CF卡充當固態硬碟的CF介面轉SATA介面的轉接卡,但是這一款產品也不單單只是一塊CF介面轉SATA介面的轉接卡而已,它甚至還具有磁碟陣列功能,真的是很特別。
宇瞻科技CAFD、SAFD與SRFD等三種不同類型的固態硬碟簡單試用分享

在跟各位網友分享這三款不同類型的固態硬碟產品之前,有一點需要事先說明一下,筆者在跟宇瞻科技的產品借測窗口聯絡的時候,是希望可以借到各種「不同類型的筆記型電腦用固態硬碟」,至於固態硬碟的容量或效能部分,並不是一定要最大容量或是效能最強的產品不可,所以實際收到的這三款不同類型的固態硬碟,的確是符合筆者所提出的需求。另外,筆者收到的三款固態硬碟都是屬於工程樣品,因此也都沒有外包裝、產品說明(還好官方網站有提供一些產品資料可以查詢)等。


三款不同類型的固態硬碟產品外觀檢視

如同本篇分享文的標題所示,筆者這次拿到的三款不同類型固態硬碟產品分別是:CAFD、SAFD以及SRFD,其中只有CAFD是採用IDE傳輸介面,另外兩款則都是採用SATA傳輸介面。由於這三款固態硬碟都是工程樣品,沒有產品外包裝,所以就直接來看產品吧!


混合式ATA介面固態硬碟:CAFD

CAFD的英文全名是Combo ATA Flash Drive,從名稱上可以看出這是一款採用IDE(PATA)傳輸介面的固態硬碟,至於名稱中的"Combo"是什麼意思呢?到宇瞻科技官方網站上關於這款CAFD產品的頁面查詢的話,可以看到CAFD固態硬碟的內部是使用兩種不同的NAND flash組合而成的,包含速度較快的SLC以及成本較低的MLC,所以CAFD可以說是「混合式的ATA介面固態硬碟」。
宇瞻科技CAFD、SAFD與SRFD等三種不同類型的固態硬碟簡單試用分享
宇瞻科技CAFD、SAFD與SRFD等三種不同類型的固態硬碟簡單試用分享

宇瞻科技CAFD、SAFD與SRFD等三種不同類型的固態硬碟簡單試用分享
CAFD固態硬碟所採用的IDE(PATA)傳輸介面

下圖是CAFD固態硬碟正面的產品標籤,除了有CAFD以及英文全名Combo ATA Flash Drive的文字印刷之外,還有標示產品的尺寸大小是2.5吋,以及固態硬碟的容量是96GB,而根據官方網站上的CAFD固態硬碟規格說明,這款固態硬碟的96GB總容量事實上是由32GB的SLC與64GB的MLC組合而成,而且官方網站上也有列出這兩種記憶體的傳輸效能數據,SLC的讀寫效能最高可達35/25MB/sec、MLC的讀寫效能最高可達22/13MB/sec。
宇瞻科技CAFD、SAFD與SRFD等三種不同類型的固態硬碟簡單試用分享

CAFD固態硬碟的背面也有貼一張產品標籤,這裡比較特別的標示是,這款產品已經通過歐盟的RoHS規範了。
宇瞻科技CAFD、SAFD與SRFD等三種不同類型的固態硬碟簡單試用分享


SATA介面固態硬碟:SAFD

在筆者所借到的三款固態硬碟產品中,SAFD固態硬碟算是比較標準的產品。SAFD的英文全名是Serial ATA Flash Drive,所以從名稱上即可得知它所採用的傳輸介面是目前主流的SATA,目前在官方網站上的SAFD固態硬碟規格說明中,所列出的SAFD固態硬碟種類一共有四種:SAFD 180(只有這一款是屬於1.8吋的尺寸規格)、Mini-SAFD 25M、SAFD 251以及SAFD 253(這個網頁的下面有放產品外觀圖),前面三種都是採用SATA 1.5Gb/s的傳輸介面,只有最後一種是採用SATA 3.0Gb/s傳輸介面(也就是筆者所借到的這一款SAFD固態硬碟啦)。
宇瞻科技CAFD、SAFD與SRFD等三種不同類型的固態硬碟簡單試用分享
宇瞻科技CAFD、SAFD與SRFD等三種不同類型的固態硬碟簡單試用分享

宇瞻科技CAFD、SAFD與SRFD等三種不同類型的固態硬碟簡單試用分享
筆者所借到的這一款SAFD固態硬碟是採用SATA 3.0Gb/s的傳輸介面

下圖是SAFD固態硬碟正面的產品標籤,除了同樣有SAFD以及英文全名Serial ATA Flash Drive的文字印刷之外,一樣也是有8GB的總容量標示,而在上面的SAFD固態硬碟規格說明網頁中,則可以看到宇瞻科技目前這類型固態硬碟所推出的最大容量已經到128GB了。在該網頁中,同時也有列出這類SAFD 253固態硬碟的最大傳輸效能數據,讀、寫效能最高分別可達到115與65MB/sec,雖然這個數據並不是目前業界最快的傳輸效能,但是如果拿來與一般的2.5吋筆記型電腦用硬碟(5400轉或7200轉)相比的話,傳輸效能還是會好上很多。
宇瞻科技CAFD、SAFD與SRFD等三種不同類型的固態硬碟簡單試用分享

同樣的,SAFD固態硬碟的背面也是貼了一張產品標籤,除了有已經通過歐盟的RoHS規範的標示之外,在上面的產品編號部分也可以看到這款SAFD固態硬碟是屬於SAFD 253類型。
宇瞻科技CAFD、SAFD與SRFD等三種不同類型的固態硬碟簡單試用分享


具備磁碟陣列功能的SATA介面固態硬碟(介面卡):SRFD

最後一款要看的固態硬碟,就是在本篇分享文一開始所提到的那一款比較奇特的產品:SRFD。SRFD的英文全名是SATA RAID Flash Drive,在名稱上即顯示出這一款產品是具有磁碟陣列(RAID)功能的,而且採用的傳輸介面是SATA,在官方網站上的SRFD產品規格說明中,有列出這款產品是採用SATA 3.0Gb/s的傳輸介面,以及具備RAID 0(Fast)、RAID 1(Safe)的磁碟陣列功能。
宇瞻科技CAFD、SAFD與SRFD等三種不同類型的固態硬碟簡單試用分享
宇瞻科技CAFD、SAFD與SRFD等三種不同類型的固態硬碟簡單試用分享

宇瞻科技CAFD、SAFD與SRFD等三種不同類型的固態硬碟簡單試用分享
SRFD固態硬碟(介面卡)也是採用SATA 3.0Gb/s的傳輸介面

這是SRFD固態硬碟(介面卡)正面的產品標籤。
宇瞻科技CAFD、SAFD與SRFD等三種不同類型的固態硬碟簡單試用分享

在SRFD固態硬碟(介面卡)正面的左上角,可以看到如下圖的磁碟陣列模式調整裝置(旁邊有標示RAID字樣的DIP Switch),上面有一個小孔,旁邊有標示Reset字樣,按下之後可以讓SRFD固態硬碟(介面卡)對所安裝的CF卡進行初始化的動作,也是讓SRFD固態硬碟可以被電腦正確辨識的關鍵之一(後述)。
宇瞻科技CAFD、SAFD與SRFD等三種不同類型的固態硬碟簡單試用分享

下圖是SRFD固態硬碟(介面卡)背面的產品標籤,這張標籤的上方有標示出兩種磁碟陣列模式RAID 0(Fast)以及RAID 1(Safe)的DIP Switch調整方式。
宇瞻科技CAFD、SAFD與SRFD等三種不同類型的固態硬碟簡單試用分享

如同前述,這款SRFD產品在本質上是一款CF卡轉SATA介面,然後可以當作固態硬碟的轉接卡,而宇瞻科技用來搭配這款轉接卡的CF卡如下圖所示,從產品正面標籤上的名稱標示,可以看出這是一款工業(Industrial)等級的CF卡(雖然只有2GB),不過由於在宇瞻科技的官方網站上並沒有針對這類型工業(Industrial)等級CF卡的相關說明,所以筆者只能猜測工業(Industrial)等級CF卡的穩定性、可靠性等,應該會比一般的CF卡好很多吧~
宇瞻科技CAFD、SAFD與SRFD等三種不同類型的固態硬碟簡單試用分享

CF卡背面的產品標籤也有標示這款產品已經通過歐盟的RoHS規範囉!
宇瞻科技CAFD、SAFD與SRFD等三種不同類型的固態硬碟簡單試用分享

將CF卡拿下來之後,SRFD固態硬碟(介面卡)很明顯就可以看出是一款CF介面轉SATA介面的轉接卡了。
宇瞻科技CAFD、SAFD與SRFD等三種不同類型的固態硬碟簡單試用分享
宇瞻科技CAFD、SAFD與SRFD等三種不同類型的固態硬碟簡單試用分享


疊疊樂時間

接下來就是01傳統的疊疊樂時間了。

宇瞻科技CAFD、SAFD與SRFD等三種不同類型的固態硬碟簡單試用分享
從傳輸介面的角度看

宇瞻科技CAFD、SAFD與SRFD等三種不同類型的固態硬碟簡單試用分享
從側面看

宇瞻科技CAFD、SAFD與SRFD等三種不同類型的固態硬碟簡單試用分享
疊疊樂特技一(縱向看)

宇瞻科技CAFD、SAFD與SRFD等三種不同類型的固態硬碟簡單試用分享
疊疊樂特技二(橫向看)

宇瞻科技CAFD、SAFD與SRFD等三種不同類型的固態硬碟簡單試用分享
橫向超級疊疊樂特技

宇瞻科技CAFD、SAFD與SRFD等三種不同類型的固態硬碟簡單試用分享
縱向超級疊疊樂特技(為了拍這張圖,筆者在疊產品的時候可是失敗了好幾次,還好這是固態硬碟,比較不用擔心摔到會把內部的組件弄壞,不然就慘了~


效能測試

看完了三種不同類型的固態硬碟產品的外觀之後,再來自然要實際裝上電腦試用一下,看看這三款不同類型的固態硬碟在傳輸效能上的表現是否跟官方網站上的規格標示相符。而由於這三款產品都是適合筆記型電腦用的固態硬碟,所以下面的試用筆者自然也要找相對應的筆記型電腦來搭配了,筆者所使用的測試軟體包含有PC Wizard 2008、HD Tune Pro 3.10、Sandra 2009、HDTach 3.0.4.0以及PCMARK 05等。


CAFD固態硬碟

筆者在這裡也是依照上面的產品介紹順序,所以首先看到的是內部擁有兩種不同記憶體以及容量的CAFD固態硬碟。面對這款CAFD固態硬碟,坦白說,筆者還真有點傷腦筋,因為CAFD固態硬碟採用的是IDE介面,而現在新的筆記型電腦幾乎全部都是採用SATA傳輸介面了,還在使用2.5吋、IDE介面硬碟的新款筆記型電腦真的是少之又少,再加上CAFD固態硬碟的IDE介面與一般桌上型電腦的IDE介面又不相同,所以也不能使用桌上型電腦的IDE介面來試用。

在公司內搜尋一番之後,筆者發現有位同事的舊款筆記型電腦是採用IDE介面的硬碟,當下就請那位同事有空的時候幫忙將這款CAFD固態硬碟裝上筆記型電腦試試看。裝好之後開機,筆記型電腦在開機畫面馬上就可以掃瞄出兩個硬碟,一個容量是32GB,另一個容量是64GB,與官方網站上所列出的規格相符。然而不幸的是,同事的舊款筆記型電腦雖然可以正確辨識出兩個硬碟,但筆記型電腦內建的光碟機不知為何卻辨識不出來...

最後,筆者在無奈之下,只好祭出家中那一台應該可以算是古董級的Pentium 4筆記型電腦,南橋還是ICH4等級的舊晶片,所幸這一台筆記型電腦舊歸舊,總算也是可以正確辨識出CAFD固態硬碟的兩個硬碟,而且內建的光碟機也照樣可以正常使用,免除筆者還要另外準備USB外接式光碟機的困擾,只不過因為這台筆記型電腦的規格比較舊(記憶體只有256MB),所以對於CAFD固態硬碟的傳輸效能表現可能會有些微的影響。筆者在CAFD固態硬碟上安裝的作業系統是Windows XP SP3,所有驅動程式安裝完畢之後,進入裝置管理員的視窗畫面,就可以在下圖的磁碟機部分看到32GB容量與64GB容量各一的ATA介面、Flash硬碟了。
宇瞻科技CAFD、SAFD與SRFD等三種不同類型的固態硬碟簡單試用分享

PC Wizard 2008測試

下面兩張圖是利用PC Wizard 2008偵測硬碟之後所顯示的32GB以及64GB硬碟的結果,這裡也可以看到硬碟是ATA介面、Flash的型式。然而奇怪的是,筆者使用PC Wizard 2008軟體進行CAFD固態硬碟的傳輸效能測試時,不管是C槽的32GB或是D槽的64GB磁碟區,試了好幾次每次都是軟體運行到一半就停了,連滑鼠游標都不能動,只能按電源按鍵強迫重新開機,這樣的狀況有可能是因為這款CAFD固態硬碟是工程樣品的關係,當然也有可能是因為筆者家裡的古董級Pentium 4筆記型電腦實在是太舊了,所以這部份的效能測試數據只好先行省略囉~
宇瞻科技CAFD、SAFD與SRFD等三種不同類型的固態硬碟簡單試用分享
宇瞻科技CAFD、SAFD與SRFD等三種不同類型的固態硬碟簡單試用分享

HD Tune Pro 3.10測試

接著看到的是HD Tune Pro 3.10軟體的測試,由於CAFD固態硬碟的內部包含了兩個磁碟區,所以進行測試的時候,自然兩部分都要測試一遍(包含下面的測試軟體都是)。下面兩張測試圖是C槽32GB磁碟區的測試結果,如果按照官方網站上的規格來看,這部份應該是使用SLC晶片,理論上的最大讀寫效能應該可以達到35、25MB/sec,但是下面的測試結果明顯與這個規格有一段差距,不知道是因為這款CAFD固態硬碟是工程樣品的關係,還是筆者的古董級筆記型電腦晶片不夠力的影響?
宇瞻科技CAFD、SAFD與SRFD等三種不同類型的固態硬碟簡單試用分享
宇瞻科技CAFD、SAFD與SRFD等三種不同類型的固態硬碟簡單試用分享

下面是D槽64GB磁碟區的測試結果,感覺就比較正常了,測試的平均讀取傳輸率為20.4MB/sec,與官方網站上標示的22MB/sec並沒有太大的差距。而拿來與上面的C槽32GB磁碟區的測試結果相比的話,兩者則是差不多的,這樣看來,感覺上似乎是因為筆者的古董級筆記型電腦的晶片真的不是很夠力才會導致這樣的測試結果~
宇瞻科技CAFD、SAFD與SRFD等三種不同類型的固態硬碟簡單試用分享
宇瞻科技CAFD、SAFD與SRFD等三種不同類型的固態硬碟簡單試用分享

Sandra 2009測試

在Sandra 2009的測試中,C槽32GB與D槽64GB磁碟區得到的讀取測試成績相差無幾,前者是20.05MB/sec,後者則是20.81MB/sec,可惜筆者手邊沒有更高檔且具備IDE插槽的筆記型電腦可以拿來做驗證~
宇瞻科技CAFD、SAFD與SRFD等三種不同類型的固態硬碟簡單試用分享
宇瞻科技CAFD、SAFD與SRFD等三種不同類型的固態硬碟簡單試用分享

HD Tach 3.0.4.0測試

第四項看到的是HD Tach 3.0.4.0的測試,這裡跑出的測試曲線與上面的HD Tune Pro 3.10一樣,都是屬於平穩型的,跟一般的USB隨身碟差不多,不會有傳統硬碟在磁碟的內外圈傳輸速率會差很多的現象。
宇瞻科技CAFD、SAFD與SRFD等三種不同類型的固態硬碟簡單試用分享
宇瞻科技CAFD、SAFD與SRFD等三種不同類型的固態硬碟簡單試用分享

PCMARK 05測試

最後看到的是PCMARK 05的測試,下面兩張圖是C槽32GB磁碟區的測試結果。
宇瞻科技CAFD、SAFD與SRFD等三種不同類型的固態硬碟簡單試用分享
宇瞻科技CAFD、SAFD與SRFD等三種不同類型的固態硬碟簡單試用分享

這裡比較奇怪的是,原本筆者以為PCMARK 05的測試結果應該會跟上面各軟體的測試結果一樣,C槽32GB與D槽64GB磁碟區的測試成績應該是差不多的,但是從下面的D槽64GB磁碟區的測試成績看起來,與C槽32GB磁碟區的測試成績是有蠻大的差距。回過頭再去比較HD Tune Pro 3.10的File Benchmark測試結果,可以發現D槽64GB磁碟區在寫入效能部分,比起C槽32GB磁碟區是比較差的,個人覺得這應該就是為何兩者在PCMARK 05的測試中,測試成績會有這麼大差距的關鍵因素了。
宇瞻科技CAFD、SAFD與SRFD等三種不同類型的固態硬碟簡單試用分享
宇瞻科技CAFD、SAFD與SRFD等三種不同類型的固態硬碟簡單試用分享


SAFD固態硬碟

在SAFD固態硬碟的測試方面,筆者是利用之前BenQ的U101搭配4GB SSD工程樣品的試用期間,一併做測試的,所以下面各測試軟體所顯示的磁碟區才會是D(C槽的作業系統磁碟區是使用BenQ的4GB SSD工程樣品)。

PC Wizard 2008測試

一樣先來看PC Wizard 2008的測試吧!這裡得到的測試數據分別是循序寫入傳輸率為63.87MB/sec、循序讀取傳輸率為93.79MB/sec,雖然並沒有達到官方網站上所標示的讀寫最大傳輸率115與65MB/sec(或許筆者拿到的是比較早期的工程樣品的關係),不過表現也算是相當不錯了!
宇瞻科技CAFD、SAFD與SRFD等三種不同類型的固態硬碟簡單試用分享

HD Tune Pro 3.10測試

接著看到的是HD Tune Pro 3.10的測試,雖然這裡的測試曲線呈現劇烈震盪的狀態(猛一看,筆者還以為是強烈地震來襲了...),但是就測試數據來看,最小讀取傳輸率為67.8MB/sec、最大讀取傳輸率為88.8MB/sec、平均讀取傳輸率為81.9MB/sec,目前市面上常見的5400轉、7200轉筆記型電腦用2.5吋硬碟應該都很難比得上吧~
宇瞻科技CAFD、SAFD與SRFD等三種不同類型的固態硬碟簡單試用分享

Sandra 2009測試

在Sandra 2009的讀取測試中,測試成績居然來到破百的101.14MB/sec,相當厲害!
宇瞻科技CAFD、SAFD與SRFD等三種不同類型的固態硬碟簡單試用分享

HD Tach 3.0.4.0測試

第四項看到的是HD Tach 3.0.4.0的測試,這裡的測試曲線雖然沒有像上面的HD Tune Pro 3.10那麼誇張,不過也是呈現波浪狀,而平均讀取傳輸率得到83.3MB/sec,也是相當不錯喔~
宇瞻科技CAFD、SAFD與SRFD等三種不同類型的固態硬碟簡單試用分享

PCMARK 05測試

最後要看的是PCMARK 05的測試結果,不曉得各位網友在測試一般硬碟的時候,有沒有看過PCMARK 05的硬碟項目測試成績可以破萬分的?筆者是沒看過啦!所以當初看到這個測試成績時還真的挺驚訝的,不過後來聽筆者的友人說,採用高速SLC晶片的固態硬碟在PCMARK 05的硬碟項目測試中,應該都可以輕易破萬分,聽到這樣的說法不免讓筆者覺得自己實在是有點大驚小怪了~
宇瞻科技CAFD、SAFD與SRFD等三種不同類型的固態硬碟簡單試用分享
宇瞻科技CAFD、SAFD與SRFD等三種不同類型的固態硬碟簡單試用分享


SRFD固態硬碟(介面卡)

在SRFD固態硬碟(介面卡)的試用部分有點奇怪,因為之前在BenQ的U101小筆電上安裝時,筆者不管是設定成哪一種磁碟陣列模式(RAID 0或1),BenQ的U101小筆電就是無法正確辨識出這個SRFD固態硬碟。後來筆者向宇瞻科技的相關人員查詢之後,才知道原來要讓這款SRFD固態硬碟(介面卡)可以被電腦正確啟用,還需要進行一個磁碟陣列模式的初始化動作,整個啟用過程大致上可以分成下面三個程序:

1.選擇模式:在SRFD固態硬碟(介面卡)上使用磁碟陣列模式設定鍵(DIP Switch),調整至需要使用的磁碟陣列模式。
2.開啟電源:將SRFD固態硬碟(介面卡)安裝到電腦上,然後開機。這個時候,由於SRFD固態硬碟(介面卡)準備對CF卡進行磁碟陣列的模式設定,必須處於通電狀態,所以建議使用者在電腦一開機之後,立即進入系統的BIOS畫面。
3.按下重新設定鍵(也就是有標示Reset字樣的小孔)進行CF卡初始化,此時SRFD固態硬碟(介面卡)會開始對所選擇的磁碟陣列模式對CF卡進行初始化設定,使用者可以依據SRFD固態硬碟(介面卡)左右兩邊(正面)的LED狀態指示燈的顯示狀況來判定磁碟陣列模式初始化程序是否完成。


宇瞻科技CAFD、SAFD與SRFD等三種不同類型的固態硬碟簡單試用分享
磁碟陣列RAID 0模式初始化完成之後,LED狀態指示燈所顯示的狀況如上圖,而在進行資料傳輸的時候,也會像下圖一樣,四個指示燈號都會亮起,只是下面兩個橘色的燈號會呈現閃爍的狀態。

宇瞻科技CAFD、SAFD與SRFD等三種不同類型的固態硬碟簡單試用分享
磁碟陣列RAID 1模式初始化完成,進入作業系統之後LED狀態指示燈所顯示的狀況,平常待機的時候,標示為CF2的黃色燈號(左上)會呈現閃爍的狀態。

這裡要注意的是,由於RAID 1模式是對兩張CF卡做鏡像動作(預設CF1為主磁碟,CF2為CF1的鏡像備份磁碟),所以需要的設定時間也會比較長,使用者需要依照顯示燈號來確認初始化動作是否完成,再進行系統重新開機或關機,否則會導致初始化動作失敗。以上的磁碟陣列模式設定完成之後,就可以重新開機開始使用這款SRFD固態硬碟(介面卡)了。

雖然上面的程序看起來還不算太複雜,然而不幸的是,U101小筆電的硬碟安裝是採用"塞進"機身內部的方式(參考下圖),所以即使筆者將SRFD固態硬碟(介面卡)"塞進"U101小筆電的硬碟安裝槽,開機之後,也無法按下重新設定鍵(Reset),等於說,與U101小筆電的硬碟安裝槽相同設計的筆記型電腦,這款SRFD固態硬碟(介面卡)都無法使用(因為安裝之後無法按到重新設定鍵)。
宇瞻科技CAFD、SAFD與SRFD等三種不同類型的固態硬碟簡單試用分享

因此,在不得已的情況之下,筆者只好利用桌上型電腦來試試看了。而筆者在使用上面的程序對SRFD固態硬碟(介面卡)進行磁碟陣列模式設定之後,進入作業系統果然可以正常辨識,在下面的裝置管理員視窗中,磁碟機的部分可以看到多了一個名稱為External Disk 0 ATA Device的裝置(不管是RAID 0或是RAID 1都是顯示這個名稱)。
宇瞻科技CAFD、SAFD與SRFD等三種不同類型的固態硬碟簡單試用分享

下面兩張圖分別是SRFD固態硬碟(介面卡)在設定成RAID 0以及RAID 1模式之後,External Disk 0 ATA Device裝置的「內容」視窗畫面。從圖裡面可以清楚看到,RAID 0模式的磁碟區總容量是兩張CF卡容量的總和,也就是4GB;而RAID 1由於是屬於磁碟陣列中的鏡像模式(CF2是CF1的鏡像),所以磁碟區的總容量只有一張CF卡的容量(2GB)。

宇瞻科技CAFD、SAFD與SRFD等三種不同類型的固態硬碟簡單試用分享
SRFD固態硬碟(介面卡)設定成RAID 0模式之後的External Disk 0 ATA Device「內容/磁碟區」視窗畫面

宇瞻科技CAFD、SAFD與SRFD等三種不同類型的固態硬碟簡單試用分享
SRFD固態硬碟(介面卡)設定成RAID 1模式之後的External Disk 0 ATA Device「內容/磁碟區」視窗畫面

下面兩張圖則是筆者再利用PC Wizard 2008軟體來偵測SRFD固態硬碟(介面卡)磁碟陣列模式設定成功之後,磁碟區(E槽)的狀態畫面。

宇瞻科技CAFD、SAFD與SRFD等三種不同類型的固態硬碟簡單試用分享
SRFD固態硬碟(介面卡)設定成RAID 0模式之後PC Wizard 2008偵測所顯示的磁碟區狀態

宇瞻科技CAFD、SAFD與SRFD等三種不同類型的固態硬碟簡單試用分享
SRFD固態硬碟(介面卡)設定成RAID 1模式之後PC Wizard 2008偵測所顯示的磁碟區狀態

磁碟陣列模式設定成功之後,接下來當然要來測試一下SRFD固態硬碟(介面卡)的傳輸效能表現囉!不過這裡由於筆者使用的桌上型電腦是安裝Windows Vista作業系統,HD Tach 3.0.4.0軟體無法使用,而這部電腦也沒有安裝PCMARK 05,所以下面僅測試PC Wizard 2008、HD Tune Pro 3.10以及Sandra 2009這三套軟體了。

PC Wizard 2008測試

在PC Wizard 2008的測試中,RAID 0模式得到的循序寫入傳輸率為17.68MB/sec、循序讀取傳輸率為38.5MB/sec,而RAID 1模式得到的循序寫入傳輸率則是15.14MB/sec、循序讀取傳輸率為30.21MB/sec。雖然從這裡的測試數據來看,RAID 0模式並沒有達到RAID 1模式兩倍以上的讀寫資料傳輸率,不過RAID 0模式得到的測試成績還是比RAID 1模式高了不少。

宇瞻科技CAFD、SAFD與SRFD等三種不同類型的固態硬碟簡單試用分享
在RAID 0模式下得到的PC Wizard 2008測試結果

宇瞻科技CAFD、SAFD與SRFD等三種不同類型的固態硬碟簡單試用分享
在RAID 1模式下得到的PC Wizard 2008測試結果

HD Tune Pro 3.10測試

下面的HD Tune Pro 3.10測試結果就很明顯了,RAID 0模式得到的最小讀取傳輸率為21.6MB/sec、最大讀取傳輸率為35.3MB/sec、平均讀取傳輸率為31.3MB/sec,而RAID 1模式得到的最小讀取傳輸率則是15.4MB/sec、最大讀取傳輸率為20.7MB/sec、平均讀取傳輸率為20.0MB/sec。在平均讀取傳輸率部分,RAID 0模式得到的測試成績達到RAID 1模式的1.5倍以上,而在File Benchmark的測試部分,也可以看出RAID 0模式的讀寫傳輸效能明顯是比RAID 1模式高出很多的,由此可知SRFD固態硬碟(介面卡)設定成RAID 0模式的確可以擁有比較好的讀寫傳輸效能。

宇瞻科技CAFD、SAFD與SRFD等三種不同類型的固態硬碟簡單試用分享
宇瞻科技CAFD、SAFD與SRFD等三種不同類型的固態硬碟簡單試用分享
在RAID 0模式下得到的HD Tune Pro 3.10測試結果(上面的讀取測試曲線個人覺得好像心電圖喔~

宇瞻科技CAFD、SAFD與SRFD等三種不同類型的固態硬碟簡單試用分享
宇瞻科技CAFD、SAFD與SRFD等三種不同類型的固態硬碟簡單試用分享
在RAID 1模式下得到的HD Tune Pro 3.10測試結果

Sandra 2009測試

至於Sandra 2009的測試部分,RAID 0模式得到的測試成績38.81MB/sec已經超過RAID 1模式得到的測試成績18.72MB/sec兩倍以上,感覺有點誇張~

宇瞻科技CAFD、SAFD與SRFD等三種不同類型的固態硬碟簡單試用分享
在RAID 0模式下得到的Sandra 2009測試結果

宇瞻科技CAFD、SAFD與SRFD等三種不同類型的固態硬碟簡單試用分享
在RAID 1模式下得到的Sandra 2009測試結果


結語

雖然筆者這次向宇瞻科技借到的CAFD、SAFD與SRFD等三種不同類型的固態硬碟都還是屬於工程樣品,不過就上面的試用過程來看,筆者覺得宇瞻這三款固態硬碟還算是相當穩定(雖然試用過程中有一點點小狀況),而且這三款固態硬碟都有各自獨具的產品特點,可以滿足不同消費者對於固態硬碟的應用需求。

個人覺得,CAFD固態硬碟所採用的IDE介面雖然算是有點過時了,不過SLC加上MLC這樣的晶片組合具有相當好的賣點,可以兼具效能以及成本考量的需求,如果廠商可以考慮在目前主流的SATA介面的固態硬碟上也採用這樣的設計組合的話,應該也會吸引不少消費者的目光焦點。而SAFD 253類型的SATA介面固態硬碟在傳輸效能的表現上相當突出,儘管它的傳輸效能並不是目前業界最快的,但是對於想要嘗試一下固態硬碟高速傳輸效能的使用者來說,這種類型的固態硬碟才不會在實際使用上出現令人失望的狀況,目前官方網站上的最高容量規格也已經來到128GB,算是具有相當高的實用價值。只是在高傳輸效能的背後,可想而知,代價應該就是需要花費相當多的小朋友吧!

至於具備磁碟陣列功能的SRFD固態硬碟(介面卡),算是比較另類的固態硬碟產品,它不僅可以讓CF卡變成固態硬碟來使用,同時也提供RAID 0(Fast)以及RAID 1(Safe)等兩種磁碟陣列模式來給使用者選擇。只是對於這款產品有興趣的使用者,如果你是想用來搭配筆記型電腦的話,可得先注意一下筆記型電腦所採用的硬碟安裝槽是不是像BenQ U101小筆電那樣的設計,如果是的話,那這款SRFD固態硬碟(介面卡)就不適合用來搭配你的筆記型電腦了;另外,根據磁碟陣列一般的使用情況來說,在SRFD固態硬碟(介面卡)上所使用的兩張CF卡最好要一模一樣(包含容量、資料傳輸速度等),這樣才能夠讓磁碟陣列發揮出最佳的運作狀態,同時也可以避免發生一些令人意想不到的問題。
2009-01-01 7:48 發佈
好久不見這樣專業文章啦,棒,真的又回到以前01那樣感覺,專注於技術而不是只是單純開箱文
話說回來,或許都是2.5'的才能開到這樣效能,如果變為1.8'的,可能就不是這樣漂亮數據了。
依我所知,傳輸速度是和SSD體積成正比,有在做SSD的朋友跟我說是主要在於管線線徑和電磁波影響。
但真實是不是這樣我也不知,像我手上一顆三星SSD SLC只能到讀40M/sec,寫25M/sec,這種效能實在是令我失望,至少要像樓主寫得破百才能達到經濟效益,不然一顆這樣貴。
SSD還有一原因居高不下是因為廠商已有共識,不然再像之前那樣把利潤做低了,不然只會像現在硬碟下場。
豐富的文章呀!~~

非常感謝~

不過看起來SSD的世界還是要再等一陣子~~~~~
XD
好壞啊 wrote:
這種產品我想對宇詹說...(恕刪)


不好意思
大大可能沒看清楚
小弟在分享文一開始就說明

"在跟各位網友分享這三款不同類型的固態硬碟產品之前,有一點需要事先說明一下,筆者在跟宇瞻科技的產品借測窗口聯絡的時候,是希望可以借到各種「不同類型的筆記型電腦用固態硬碟」,至於固態硬碟的容量或效能部分,並不是一定要最大容量或是效能最強的產品不可,所以實際收到的這三款不同類型的固態硬碟,的確是符合筆者所提出的需求。另外,筆者收到的三款固態硬碟都是屬於工程樣品..."

至於您在上一篇回文提到尚未推出的高傳輸速率SSD
不曉得正式推出的時候售價是多少?
如果128GB要價30張小朋友(可能小弟假設的比較誇張)
不知道大大會不會敗下去呢?
目前SSD所用的快閃記憶體據說有分MLC跟SLC
MLC 128GB的 確實將近10000元就可以打死
不過SLC的聽說30000元還打不死呢

另外據可靠消息指出
宇瞻科技跟OCZ所使用的CPU
是一樣的
有成品的話可以拆開看看
所以我想應該都是屬於同一世代的

僅供參考
好壞啊 wrote:
...(恕刪)
你說不定根本沒去了解SSD

以一個沒去了解SSD的你

寫這篇文章

這真是讓人感到無言無言

去了解一下SSD吧

就算不是第三代SSD

目前第二代SSD 128G也不到一萬塊錢(6000-8000左右而已吧)

速度也有R/W(160/100)MB/S <--- 這是第二代的(OCZ已經在清庫存了)
...(恕刪)


我不是很懂SSD這樣的產品
只知道有些Netbook是採用類似這樣的硬碟
聽說速度都很慢
看到大大舉的例子
這樣的價格應該也還好
不曉得為什麼這些廠商都不用呢?

既然大大對SSD產品市場這麼了解
想必應該有趁清庫存的機會搶了一些好康
不知道何時可以來一篇專業的分享
好讓小弟可以膜拜
感謝樓主專業的分析
可惜卻看到了蠻表面的負面批評

如果因為等了兩年以及根據目前樓主測試這三種產品的效能來呈現負面批評 實在是有失公正

如果有注意看樓主分析
1. CF 卡上有標示 "Industrial" 這就表示宇瞻的產品線並不是以一般消費型的SSD為主推,主要的市場似乎是產業(工業)用電腦
2. 在工業用電腦領域,速度並不是主要的考量; Reliability & Stability 才是最重要的

如果拿產業(工業)用的電腦來跟消費型市場來做比較;基本上,小弟覺得有失公平.


除此之外, 以下提供小弟對SSD的一些研究來分享:
1. Flash chip 種類: 一般的SSD的Flash chips 分為 SLC 和 MLC兩種; SLC vs. MLC 的P/E Cycle 100K vs. 10K (多10倍), 想當然的使用SLC的SSD價格就多高了許多; 據我所知 OCZ的產品是使用MLC ..至於MLC是什麼? 就像是一般隨身碟用的顆粒是一樣的
2. SSD 架構: 一般的是一個controller去控制全部的flash chips; 一般速度很快的SSD,大多是走 ARM-based 的架構; 走這種架構的,雖然快,但是耗電量卻會提高很多.
3. (200/160)MB/s 這是連續讀寫的效能,並不是隨機讀寫的效能. 連續讀寫速度快,不代表隨機讀寫的效能好; 如果使用者工作使用的環境需要的是隨機讀寫居多,那連續讀寫的速度快,實際上也不代表什麼.
4. Wearleveling, ECC,等等的技術: 由於flash先天的體質及限制, 一些彌補的相對技術是需要的.

如果要比較SSD,不只是單單的只是速度.

以上是小弟的淺見 謝謝!
williamk wrote:另外據可靠消息指出
宇瞻科技跟OCZ所使用的CPU
是一樣的
有成品的話可以拆開看看
所以我想應該都是屬於同一世代的


多可靠的消息啊?這麼神秘?

OCZ也有分很多型號, 最早100MB/S左右的是Samsung OEM,
最近150/90的是JMF602
再來破200MB/S的應是韓國某廠商的Controller..

要講可以一次講清楚些...


好壞啊 wrote:
原來01的文章"古董...(恕刪)


你輸了...

因為小弟對這類的產品完全沒概念,所以很感謝樓主分享這篇文章,讓小弟有了初步的認識...
對我來說這就是"新聞",即便他是"古董"....
君不見01上有多少的古董開箱文....

更何況本篇著重在技術和觀念的分享,並不是產品的開箱文....

所以,你真的輸了.....

不好意思
因為小弟休新年假期
所以到現在才來回文
請各位大大見諒

首先小弟要感謝各位大大的支持
大大們的支持就是小弟繼續寫分享文的動力啊

其次,小弟也感謝樓上大大的批評與指教(雖然有一點點的文不對題
也幫助本篇分享文多增加一些人氣
謝謝啦~

最後,小弟對上面的部分意見必須要做一點澄清
也提出一點個人的看法來與大家討論看看

第一,要先澄清一下,這三款SSD是小弟特地向宇瞻產品負責人所要求借來試玩的產品,小弟在分享文內也有做過說明,請大大別隨便亂指責廠商(網路的言論也是需要負責的),您可以怪小弟不夠專業,隨便亂發文。

第二,小弟從頭到尾就沒有說過這是宇瞻的"最新"產品,只是因為這三款SSD是不同類型,小弟試玩過後覺得這三種SSD類型有分享的價值,所以當然來跟01的各位鄉民們分享一下囉!至於這篇分享文不合大大的口味,大大也已經提出批評,畢竟01是開放性的論壇,只要不違反版規,大家都可以盡情暢言。

第三,電腦產品很多是不能用"產品發表日期"來斷言產品沒有新聞價值(當然有些是可以的),小弟不才,就舉一下FB-DIMM以及DDR2-800記憶體這兩個例子就好。試問FB-DIMM從發表到現在幾年了?就小弟的印象(小弟的記憶力最近有衰退的現象),絕對超過兩年以上,那現在如果寫FB-DIMM的報導,是不是就沒有新聞價值了呢?熟悉這個產業的人答案應該都是"否"吧!
再看到DDR2-800記憶體這個大家已經熟到不能再熟的產品,想當初DDR2-800模組剛推出的時候,小弟印象中好像一條256MB就要大約新台幣3萬元(如果小弟記錯了大大可以儘管批),當時不少媒體都爭相報導(小弟不才,也曾經是其中的一員)。回過頭來看現在,都過幾年了,DDR2-800記憶體的相關產品在去年仍然有很多媒體報導,而且價格也便宜到不行,難道這些媒體也跟小弟一樣,愛把大大所謂的"古董"產品當作新聞炒作?

第四,每家廠商的產品策略不盡相同,就小弟所知,宇瞻相對來說算是比較保守的,很多產品他們常常都會搶先發表,如果市場還不到可以接受的程度,他們也不會輕易銷售到市場上,套一句俗語:「殺頭生意有人幹,賠錢生意沒人做。」就拿上面的FB-DIMM例子來說,當初宇瞻也是搶先推出FB-DIMM的記憶體廠商之一,也通過Intel的認證,但現在呢,實際上到底賣出多少條FB-DIMM?
反觀SSD市場,現在SSD市場成熟了嗎?取代傳統硬碟成為主流了嗎?如果還沒有,如果SSD還是一個值得討論的話題的話,宇瞻這三款SSD雖然就產品發表的角度來看是舊產品了,不過就SSD產品的角度來看,個人認為這仍然是一個可以討論的議題。
另外,對於大大所舉的OCZ例子,小弟搜尋到的P網價格128GB(讀寫速度可達: 120-143MB/s與 80-93MB/s)是將近13張小朋友(小弟不知道這是第幾代的產品),或許大大比較有辦法可以拿到那麼便宜的價格。宇瞻的產品價格我沒問(可能也沒定出來吧),以小弟這次拿到的SAFD來看,它的效能既然沒有OCZ那麼好,我想宇瞻也不會笨到把定價定的比OCZ還高(同容量)。小弟單純假設一下,如果宇瞻的SAFD同容量的價格只有OCZ的2/3,甚至是1/2,不知道何者的市場接受度會比較大?

最後,小弟仍然堅信會來01跟大家分享經驗的,都是具有理性的好鄉民,而不是只會隨意詆毀或是以攻訐別人取樂的網路小白,所以小弟對於大大的批評還是會欣然接受。

再次感謝各位大大的支持
也補上一句遲來的

新年快樂~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