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去年夏天我為我那熱呼呼的筆記型電腦(Asus A6)找了個伴 -- Cooler Master NotePal Infinite。

這精緻的傢伙的確有用,看得我的小妹都眼紅了...
她的筆記型電腦也有顆火熱的內心,而且達到最高熱度時還會氣喘吁吁(內建的風扇會發出尖銳的聲音),
所以她也替她心愛的十二吋小筆電買了台 Cooler Master NotePal V1。

表面看起來是頗有質感,價格也比我心愛的 Infinite 便宜多了,
但是一翻過來馬上就覺得這傢伙應該只是空有外表卻缺少內涵...

只有兩顆陽春的小風扇,沒有轉速切換,風流也沒辦法導到下半部啊!
果然不出所料,沒多久後小妹就跑來抱怨:
「哥~電腦風扇還是叫很大聲,溫度也沒降低多少啊!」
「... 那你先拿我的去用吧。」我也只能這麼說了咩。

就這樣過了好陣子,我也只能一直用著 V1,看著小妹繼續霸占我的 Infinite;
但是我一直覺得 V1 的效果不好,而且覺得十二吋小筆電用龐大的 Infinite 有著說不出的不協調感...
但是適合十二吋筆電,又要效果好的散熱墊實在找啊!
不過,我在今天帶回來一個紙箱... 很熟悉的配色喔...


翻到背後,說著 X1 的特點;仔細一看,風扇尺寸居然比 Infinite 還大!
感覺散熱效果說不定比 Infinite 還好喔!
而全新的設計也強調能從許多方向進風,放在大腿上使用也沒問題呢!

趕緊打開箱子瞧瞧本尊。

...唉... 還是一樣很陽春的包裝啊。
全部東西都拿出來,就這樣了。

第一眼的感覺,畢竟是便宜貨啊...(比 V1 貴一點而已)
這次連 Cooler Master 的商標都做得很普通哩。
拿起來發現整個都是空心的,比想像的還輕。
不過我卻發現組裝起來的感覺比 V1 或 Infinite 還札實,不會鬆垮垮的;
也許是因為構造簡單吧?

然後,我翻到背面去瞧瞧風扇的部份。

感覺有花心思設計過,風可以從下方、後方、甚至側面吸入。
換個角度可以看到開關、USB 埠、還有調節風扇轉速的轉盤。
唷~這次的風量控制是無段式的呢!


雖然整體質感不比 Infinite,但是拿在手上的感覺卻是輕巧穩固;
同時沿用了 Infinite 那全網狀的表面,更厲害的是還加大了風扇,
讓我對這款散熱墊的表現不禁充滿期待啊!
簡單的開箱就先到這邊,
接下來是三兄弟要來比賽誰才是散熱冠軍啦!


測試方式很簡單,
我先讓電腦全速跑,之後降頻再看看誰能比較快把溫度降低下來。
(電腦也不是完全 Idle,我開著 BOINC 並且將 CPU 使用率設定成 50%。)
先來個對照組,我放在木頭平面上測試,這是散熱很不好的情況:

然後有請 V1 出場,我想他的表現也代表著一些市面上常見的低階散熱墊的效能吧:

接下來上場的挑戰者是令人期待的新人 X1:

最後出場的是我最愛的 Infinite:

這樣的圖片真的不好比較,所以我把上面四張整理成一張圖表:

以上圖表的橫座標一格大約十五秒,所以總時間大約是是七分半;
我再特別將 70 度、65 度、60 度、56 度、53 度用紅線標示出來。
接下來看圖說故事吧!來看看圖表上的降溫速度曲線圖:
木頭桌面:降溫速度慢,而且在相同時間內只降低到 56 度。
V1:一開始的曲線不錯,但是後來溫度降低的速度變慢了...
X1:感覺不錯,不過我本來以為大尺寸的風扇會讓他小贏 Infinite 呢。
Infinite:比起來還是小贏上面兩台,冠軍!
但是這樣比還不夠,我再繼續放著一段時間,看看最後穩定的溫度會在哪邊。
木頭桌面:大概就 55-56 度了。
V1:會降到 51 度,但是隨著時間增加,會慢慢回升到 52 度... 再放久一點呢?不知道哩。
X1:穩定在 51 度。
Infinite:穩定在 51 度。
其中 V1 與 Infinite 看起來數據好像差不多,
但根據我長期使用 V1 與 Infinite 的經驗而言,
長時間全速運轉下,完全不使用散熱墊會高於 80 度,
使用 V1 會讓溫度到達 76-77 左右,
但使用 Infinite 則可以讓溫度降到 72-73 左右...
我想關鍵原因就在於長時間使用下,散熱墊能不能保持自身的涼爽,
還是會因為積熱越來越多而讓散熱效率下降吧。
有了這些數據之後,我就暫時先下個結論吧。
V1 雖然看起來已經比木頭桌面好很多,不過可能是下半部都沒有導流,
而且兩個 7x7cm 的風扇的風沒辦法很均勻的把風吹在整個筆電的底部... 所以還是會累積熱量。
我想 V1 的設計應該和很多市面上的散熱墊構造差不多吧?
雖然這樣的設計是主流,但我總覺得這樣很難在長時間使用下維持整體溫度,
效果有待加強,我自己使用過的經驗也是不太夠力...
當散熱墊連表面本身都溫溫的時候,你還能期待他能維持好表現嗎?

而 X1 的表現蠻接近 Infinite 的,
但有著 12x12cm 的大風扇的 X1 其效果並沒有勝過 Infinite,這樣的結果還讓我有點意外呢。
不過售價較 Infinite 便宜,組裝也較扎實,C/P 值可說是三者最佳的喔!
雖然沒有真正長時間操機,但是根據使用 Infinite 的經驗,
全網狀表面加上讓風流均勻的散布在整個表面上的設計,的確經得起長時間工作的考驗。
唯一值得商確的部份在於網狀表面的面積縮小,對大尺寸的筆電而言可能還是無法均勻降溫哩。
(X1 的邊框實在有夠粗... 讓網狀表面比感覺上更小呀。)
Infinite 雖然只有一顆 9x9cm 的風扇,但是效果似乎是三者之中最優秀的(其實也和 X1 差異不大),
我想可能是歸功其獨特的風道設計吧?
不愧是我第一眼就看上的 Infinite 呀!

若有千元預算,要求質感、設計與效能,同時使用 13"-15" 筆電的使用者,我推薦 Infinite;
若是預算大約五百到一千,或是使用 12" 筆電,我會推薦 X1。
(其實兩者都可以適用 12"-15" 筆電,不過 12" 放在 Infinite 上總覺得變好累贅呀...

不過這兩者的設計都不適合隨身攜帶,倒是比較適合在家裡捧著筆電到處跑,
或者去客廳看偶像劇的同時也想把電腦放大腿上跟朋友聊 MSN 時...
長時間把火熱的電腦放大腿上,據說可是會影響生育能力呀!

另外有點要誇獎 X1 的;獨特的 X 型設計,放上十二吋筆電時剛好放滿中間,只剩下四個角,看起來大小剛好;
可是放上十五吋筆電時,又能剛好穩固的把筆電放滿整個 X1,不管放大放小都很好用呢。
只是啊... 放大台筆電的時候,由於 X1 後面的止滑墊位置稍微偏前,我總覺得電腦會有往後翻倒的危險說...

總之,看起來 X1 散熱效果幾乎和 Infinite 一樣好,而且更加輕巧堅固,最重要的是還更便宜呢;
用七成的價格,買到不相上下的表現,算起來還真的是具有極佳的 C/P 值呢。
所以可以放心的把 X1 丟給小妹,然後討回我的 Infinite 啦~

最後來個手震的疊疊樂。


感謝各位看倌的觀賞,喜歡的話不妨明天就去敗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