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3月底我在資訊展打工 ~ 主要是賣ASUS的筆電 ~
店家說賣出去每賺5000塊毛利 ~ 有1000塊的銷售獎金可拿 ~
展期結束後先領了5天的日薪5000塊 ~ 說獎金還沒計算好 ~
後來等了很久 ~ 我傳簡訊去問 ~ 過了2天負責人才回電給我 ~
他的意思是說 ~ 我賣出去20台總共賺了9000多塊 ~
扣掉給我的薪水後只剩4000多塊毛利 ~ 達不到5000的標準 ~
我賣的一台至少都3,4萬以上 ~ 像W7,V2,F8那些 ~ 不是EPC ~
扣掉贈品的成本後 ~ 也是都有高於底價 ~ 有的還高出不少 ~
難不成他們給的底價 ~ 跟真正進貨成本差不到500塊嗎 ?
才會有賣20台還賺不到1萬元的情形 ~ 我覺得很奇怪 ~ ><
想請問一下有做過筆電銷售工讀生的 ~ 你們的待遇都如何呢 ?
這樣的情況是否正常 ? 或許是他們成本真的很高 ~ ><
如果有人打工的店家待遇不錯的話 ~ 可否介紹一下呢 ?
知道的可以傳私人訊息給我 ~ 因為資訊展又快要到了 ~
一些有經驗的人 ~ 你們對這店家的看法如何呢 ?
----- 待續
進貨成本也不是零售商的實際成本 實際成本除了把不同時期的進貨價格拿來平均
還要加上人事管銷去計算 跟一般消費者的想法不太一樣 畢竟開公司還是要賺錢的啊
不過可以多挑幾間通路商囉 以前待過的公司扣掉毛利的基本門檻約六萬(分淡旺季)
超過之後的四分之一毛利是業務獎金 每做一萬的業績有125元的業績獎金(基本上薪水是從零開始累計)
不過後來制度都改了 有保障底薪之後業績毛利獎金也沒有算得這麼高
你可以多比較幾間公司看看... (但是一般來說工讀生的福利都不會太好,你的20%很不錯囉)
事實上應該是挑一些有特別獎勵的機器賣
庫存多的機器公司可能會給予比較優厚的獎勵
挑你賺的多賣的就對了
(工讀生就是要賺台獎,那種當天結束錢就到手的感覺很爽)
消費者的胃口長期下來都被媒體養的很大
很多人真的都花錢買了自己用不到的效能
資料來源:自己2006年底在台灣第三大通路商當了半年的正職NB業務
我們公司有分兩種算法,獎金制或日薪制,
像你這麼會賣應該不只領5千吧!
我們之前有工讀生做兩天賺1萬多(獎金制),不過那時的買氣好,
我們店是賣聯強電腦的,有興趣可以來看看...
wechan wrote:
之前3月底我在資訊展...(恕刪)
我覺的很多勞資雙方在業務銷售上面的定義不同吧!
就店家對您的說法而言每賺xx元,就有xx元可拿。
但是真的有賺到xx元嗎?如果店家故意說都沒賺錢的話,那不就都作白工了嗎?這是一點。
所以店家也未盡公開的對您告知成本計算的方法(是以給您的底價來計算毛利,還是以進貨成本來計算),所以您也沒辦法確認是否真的沒賺。
再者,工資歸工資,獎金歸獎金;工資是每天應該要計算的,不論是賣多賣少,都必需支付的。
而獎金歸獎金,照你說的計算的話,應該是收到 $6000元(薪資$5000+銷售獎金$1000)!
所以下次打工前最好白紙黑字,約法三章比較保險,才不會遇到不實的廠商


至於以製造廠而言,到底賺多少,廠商不會明說,我們也只能瞎猜。不管怎麼說,賠錢的生意沒有人會做!
在同業競爭下,毛利自然就會縮了,除非走的路線不同(如 Sony、Apple…等)。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