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經常聽到CP值,性能價格比這個詞
基本上這是過去了解產品的玩家在挑選比較產品的一個新名詞
主要是在挑選產品的時候尋找性能差不多價格更便宜
或是價格便宜性能差不多,當然最好就是價格便宜性能又更高囉
在電腦類產品經常被拿來比較的就是CPU和顯示卡
重點就是在性能價格比,當然還是要有一定的品質的
通常不會太過考慮品牌,有些人會加上後續服務和保固一起考量進去
最主要的當然還是性能價格比就是所謂的CP值
經過了幾年的時間過去了之後
廠商也開始抓住了消費者的心態
喜歡挑選CP值比較高的產品
但是現在廠商做出來的產品很多是沒有CP值的
而是變成了規格價格比,這跟性能價格比有甚麼不一樣呢
因為看的到的規格並不代表你用的到的效能
特別是第8代處理器之後的筆電和新款的顯示卡
搭配一樣的i7-8750H滿速的效能跑R20可以到3100CB
但是許多的機種甚至跑不到2200CB的真實效能輸出
這樣真正的CP值的差距是達到40%以上的差距呢
不過很多人看到相同的規格就會當做是一樣的性能
並不知道真正的CP值是性能價格比並不是規格價格比
如果是在U版的處理器機種方面
性能的表現差距可能就更大了
一樣是搭配i7-8565u的筆電機種
有些r20的測試可以跑到1900cb以上
有些機種的測試結果甚至不到1000cb而已
在性能的表現上面甚至有超過100%的差距表現
當然u版處理器的筆電機種在外觀,重量,攜帶性,電池使用時間
也都會是需要被重視的部份,但是單就性能能價格比的cp值來說
真的是不能看規格就來做比較的
在顯示卡的部份,也存在一樣的狀況
標示一樣型號的顯示卡,因為運作功耗設定的不同
效能的表現也是有相當大的差距的
單就RTX2080這個型號,運作的功耗就分成5個版本
RTX2080 台灣有銷售的機種功耗設定說明
這是我之前發過的文章,可以參考一下很容易了解
通常更低的效能和更低的運作功耗就是輕薄型筆電機種的代價
不論是GPU或是CPU都是一樣的
有足夠的散熱和供電能力,才會有該有的效能
供電的代價就是變壓器(電供)更大更重
散熱的代價就是機器的厚度和重量當然還有設計和用料
這些都是能讓筆電發揮多少性能的關鍵
不是看表面的規格就能知道的,一般的店家為了賣產品更不會說
現在有能力且願意分享的玩家也非常的少了
要真正了解一台筆電的CP質也就越來越不容易了
除了上面的說明之外,筆電的性能表現還會因為散熱器設計的不同而不一樣
目前大部份的筆電散熱設計都是串燒的散熱設計
可以在大部份的跑分測試軟體中有比較好的表現
因為大部份的測試軟體都是將桌機當成測試對像
桌機的CPU和顯示卡的散熱都是分離設計的,所以不會有共用散熱的問題
大部份的測試軟體為了要有更準確的反映出硬體效能的差異
基本上不會同時讓CPU和GPU都重負載運作,來降低測試可能的誤差
筆電廠就是利用這些測試軟體的特性,將散熱器設計成串燒的設計
在跑相關的測試軟體都可以有相當漂亮甚至比分離設計的表現更好
但是真實拿來玩遊戲的時候,原本單測CPU可以跑到70W以上的運作功耗
在GPU高負載運作下被限縮到45W甚至更低,還有搭配i9的處理器雙燒剩下21W的
因此筆電的CP值真的是不能只看規格在講的
那樣講的一定是外行或是業內想要做生意的
基本上筆電的CP值更應該加上使用者的使用方式和需求
當然也應該加上可能附加的相關服務
讓使用者在他個人的使用方式下
所能體現到的效能表現和總體的取得成本
才會是筆電類產品真正的CP值
只看規格的CP值是在買爽的,規格買回去是用看的
不是你真正能用的到的性能,買筆電除了規格之外
建議要了解真正的CP值會比較好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