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五年前買的sony vaio筆電不到三萬元螢幕是觸控式,當時用桌機單買觸控式螢幕的話,我記得光螢幕就要一、二萬元了,所以覺得sony的筆電C/P值真高,五年過去了,最近想換新筆電,發現現在的筆電比以前貴那麼多,可是很多都沒配觸控式螢幕,為什麼過這麼多年了,觸控式螢幕沒被列為基本配備?
謝謝!
因為這比用滑鼠來的直覺
從之前用的VAIO T13後來換Duo11再接下來的Pro 13
全是有觸控螢幕的… 現在筆電沒觸控螢幕幾乎不會去考慮了
現在使用的VAIO Z Flip搭配2K觸控螢幕
用起來真的滿不錯的
可惜現在的VAIO只剩VAIO A12有觸控螢幕了
S系列的觸控螢幕也從選配變成無法選配了…
在沒有滑鼠的情況下有觸控真的是加分,
例如你的游標要從左下角移到右上角,單靠觸控版可能要滑個兩三下,
這時候手伸過去一點,登登~完成了!
再來就是局部放大,手伸上去一張開,登登~放大了!
可是...除此之外我就不覺的觸控還有什麼其他的用途@@
當然如果你的筆電是可以變成平板,無論是拆離還是轉360度的那種,
那觸控自然還有其他的用途,可是像是surface laptop這種我覺得用途有限。
有滑鼠的環境下,我就更不會去用觸控了,
尤其我習慣高靈敏度的滑鼠,游標左下到右上基本上輕輕鬆鬆,
有了滾輪後放大縮小也不是什麼問題,配合鍵盤就行,
沒有成為標配除了成本之外,或許也是覺得對於一般筆電沒辦法加分太多吧。
其實也不只筆電……有興趣考古的可以看這篇
http://dolphinwing.pixnet.net/blog/post/30872474-%5B%E8%B3%87%E8%A8%8A%5D-%E9%9B%BB%E7%A3%81%E5%BC%8F%E8%A7%B8%E6%8E%A7
簡單的說是被滑鼠打敗,當然,
歷代被滑鼠打敗,但我覺得,更優秀的設備……可多了,包括軌跡球,小紅點
最近我的筆電面版掛了,「保外」去送修……
有興趣看落落長的心得的,可以看這篇
https://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240&t=906124&p=5#71431940
簡單的說就是成本,對大多數的使用者來說
這個功能算是附加的,對大多數的使用而言
只是增加一點點方便,但非必要
所以願意付出的價,只是是多加的(附加的)
像是一般的消費者,看到觸控,
就想……那就多個 3K 5K 好了
不會去分析背後用的是什麼技術
但是對於廠商來說,不是,是系統和介面上的整合
所以初期的研發生產,都會反應到後端售價
從 電阻式 電容式 電磁感應式 … 或其他分支介面,都是一種挑戰
對廠商而言,新機的時侯
他的價位可能是同級機的 1.5-2 倍
這種對價關系,反映到維修保固的差別
會一直延續到過保,
二手價都是論效能和折舊論斤賣
(可能只比同級機多個1~2K)
像我那台去送修時,換的是
面版+電容+電磁感應 全組
時價的對應關系,就是…
就是他原來單面版的二倍
像原先單面版的機型,故障單換面版就好
但只要多了觸控,他就多了套件
幸運的話,只有套件故障(Ex:顯示正常,觸控飄移)
也就是單換觸控 有時是 面版(Ex:觸控正常,顯示異常)
但通常不是,那就是「總成」,
這也會反應到維修成本和難度上。
Ex:像我那台去修時,(一般的消費者)可能會覺得單換面版就好
當然有的消費者體驗,觀感相對良善的,能體會廠商的辛苦
願意付出相對應的代價,或付出相對應的成本,可是這畢竟是少數
這個對應關系,會回饋到廠商
久而久之,觸控機種就被拒於門外了
有不好經驗,但必須用的消費者
會選二手機,甚至「單買配件」
Wacom 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評估價差,大多數的人都是單買他的外接觸控版/筆
而不會考慮他自產的繪圖版(當然其他背後原因很多…)
(早期的)Vaio 的確有很多另人驚艷的產品,這是不爭的事實
但是若無法推動時間大勢,終就只是fans的追求,或有錢人的玩具
當然,以觸控列為標配 有足夠的推動力
(主要是趕的上時勢的)那就是成功的產品
我覺得 ipad是個革命性產品,Surface也是
但是能不能變成整個大趨勢的標配?
客觀分析 個人覺得沒有辦法就是了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