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

經過了那麼多的電池膨脹事件 超輕薄筆電的代價你知道多少了

很多人買筆電都是看眼前的感覺
輕薄高效能的機種總是特別的討喜
這幾年下來很多輕薄效能機種都發生了電池膨脹的問題
幾乎每一個品牌都沒有辦法倖免
事實上輕薄筆電除了使用片狀電池會膨脹之外
還有相當多的問題的
薄一定會有薄的代價的

轉軸固定處爆裂的問題
基本上筆電的開關是利用槓桿原理
利用機構的長度當力臂來達到輕鬆開闔的
螢幕的轉軸通常都是金屬製成的沒有那麼容易壞
但是固定轉軸的地方都是塑料黏合的會承受相當大的應力
在加上距離熱出風口近溫度也不會太低
長久下來塑料裂化
如果在加上使用者施力不當和快速開蓋的強大應力
爆殼的機會將會大增

散熱是很現實的東西
導管是將熱快速由經片發熱端傳送到散熱片端
導管的粗細和打扁折彎品質還有數量都會影響熱傳的能力和效率
越薄的機器導管能放的數量少會比較細甚至要打的更扁
折彎品質也會因為要打的比較扁而降低的
在熱導管的部份薄型機種是會有代價的

在散熱片這邊的部份
很簡單總散熱片面積就是熱交換的場所
機器薄了散熱片總面積就一定會變小了
當然散熱的能力就會比較差了

風扇的部份
風扇是提供散熱片這邊熱交換的動能
風扇驅動空氣將散熱片上面的熱帶走
越薄的風扇要越高的轉速才能提供有效的風壓來散熱
但是過高的轉速會讓風扇容易壞也會變的很吵
因此大部份的筆電風扇還是不會超過7000轉的
那樣就是只能提供較低的熱交換動能了

薄型筆電的散熱在這3個散熱關鍵上面都是劣勢的
散熱當然就會相對比較弱了
在加上筆電要做到輕薄機構本身的厚度要求就會更高了
超輕薄筆電為了要能夠有足夠的剛性
進氣的開孔就必須要想辦法減少不然機構的剛性會不夠
這就又是對散熱不利的因素了

筆電厚有厚的道理 薄有薄的代價
這是肯定的道理的 在購買的時候多想想自己的需求吧
目前的厚機大多還是使用18650的電池組的
基本上這種的筆電就是幾乎不會遇到電池膨脹的

以上分享給大家參考看看

10月31日更新:
發文到現在也已經1星期左右了
發現有部份的ID還是在那邊為了反對而反對
我希望這樣的狀況能力減少會比較好一些

對於電池膨脹的問題
其實我們還可以透過XTU設定期對筆電清潔保養來降低發生的機會的
平常使用的時候利用XTU降低電壓和功耗牆
找出自己夠用的效能當做設定值
可以讓發熱量大幅度的降低
使用電池的時候也能用XTU做更嚴格的功耗限制
讓電池的放電電流縮的更小
電池要發生膨脹的機會就會更小了
在來就是定期做筆電的清潔保養
用了3年你如果都沒有清潔保養更換散熱膏
熱沒有辦法有效率的排出機器外面
內部的升溫會很明顯的電池就更容易膨脹了
以上的說明大家可以參考看看喔

我會想辦法用專業來幫大家提供可能的解決方式
希望能夠理性的討論
聚合物電池發生電池膨脹的案例已經多到數不清了
那些就會貼些網址來講比較好的人
問題你願意幫忙解決嗎
或是跟我一樣提供有效的方式來協助大家呢
還是你要繼續為了美化而美化呢
2018-10-25 23:36 發佈
沒有不會壞的東西

最大的問題在於, 尤其是台灣人的觀念, 沒有 "保養" 跟 "該換就換的觀念"

鋰電池有膨脹問題沒錯, 為何要等到膨脹了才來罵品質問題, 才要來說爛? 為何不每幾年該換就提早換?

風扇也是, 有誰會定期保養, 送回原廠保養? (轉軸器也是...)

簡單的說, 是普遍的人該有的正確觀念很缺乏.......


george306 wrote:
沒有不會壞的東西最...(恕刪)


問題是有3個月到半年就胖起來的狀況喔
當然清潔保養非常的重要
寫出來是讓大家能夠先了解
有了正確的關念了 後面才有可能吧
最近在微星版也看到有人的GS63一樣發生膨脹的情況了,而且還一年一次.....
現在每一家好像都越做越薄,是不是都是開始用鋰聚合物電池了啊??
筆電現在電池都做在裡面,變成不是可以拆卸的,
這樣包在裡面有沒有什麼辦法可以知道它到底是哪種類型呢,看有沒有辦法避免
浪漫醫生 wrote:
最近在微星版也看到...(恕刪)


其實現在很容易找到
GOOGLE一下拆解圖就有了

現在雙A的部分已經很少了
ASUS剩下最高階G703跟低階的X系列
ACER也大部分都是聚合物電池了

MSI的部分 PE/GV/GF/GL/GP/GE/GT 都是18650電池
薄型系列才是聚合物電池 PS/GS/P65/GF63系列

技嘉自己的模具就都是聚合物電池
AERO15/AROUS全系列
藍天代工的可換電池 Saber15 17系列 就是18650

捷元筆電 大部分是藍天代工的 15R、13U外
其他都是18650可拆卸電池機種

以上知道的分享給大家參考
答達大師 wrote:
很多人買筆電都是看..

散熱是很現實的東西
導管是將熱快速由經片發熱端傳送到散熱片端
導管的粗細和打扁折彎品質還有數量都會影響熱傳的能力和效率
越薄的機器導管能放的數量少會比較細甚至要打的更扁
折彎品質也會因為要打的比較扁而降低的
在熱導管的部份薄型機種是會有代價的(恕刪)


非也!
散熱是很現實的東西,就是只要把機殼內的積熱排到機殼外,
比方說,若桌上型電腦直接把CPU+風扇凸出在機殼外,散熱效果會比在機殼內一堆風扇對流要好!
超輕薄筆電離機殼外的距離短...

超輕薄筆電的熱導管,應該是用來增加散熱面積減少風扇瓦數的! 有些可以不用風扇。
就像手機...若手機殼內還裝個風扇就有點搞笑了!
華碩的ROG手機,也只是有外掛風扇...


至於鋰電池膨脹....則是電池品質的問題,
18650雖然比較不會膨脹,但爆炸燃燒起來比較恐怖。
膨脹和爆炸? 你想選哪個?
RentHA wrote:
18650雖然比較不會膨脹,但爆炸燃燒起來比較恐怖。
膨脹和爆炸? 你想選哪個?


而且, 18650 的充電循環次數其實比較低, 平均充放電循環約 300 - 500 次; 鋰離子聚合物電池的平均循環約 800 - 1000 次.

而且 18650 需要透過單獨的外瞉設計來確保它的安全性, 所以重量就會隨著設計而比較重.

至於鋰離子聚合物電池則不需要, 這也是為什麼現在的筆記型電腦, 行動電源及手機都採用鋰離子聚合物電池的原因.

這裡有詳細說明 18650 和鋰離子聚合物電池的比較 : https://kknews.cc/zh-tw/digital/2a6a2yg.html

爆炸和膨脹所發生的原因 : https://kknews.cc/game/k8jaen8.html

本名 : 許德龍, 擅長於電腦系統規劃及疑難排解. 康允企業有限公司及DELL客製化原廠業務合作夥伴

RentHA wrote:
非也!
散熱是很現實的東西,就是只要把機殼內的積熱排到機殼外,
比方說,若桌上型電腦直接把CPU+風扇凸出在機殼外,散熱效果會比在機殼內一堆風扇對流要好!
超輕薄筆電離機殼外的距離短...

超輕薄筆電的熱導管,應該是用來增加散熱面積減少風扇瓦數的! 有些可以不用風扇。
就像手機...若手機殼內還裝個風扇就有點搞笑了!
華碩的ROG手機,也只是有外掛風扇...


至於鋰電池膨脹....則是電池品質的問題,
18650雖然比較不會膨脹,但爆炸燃燒起來比較恐怖。
膨脹和爆炸? 你想選哪個?.(恕刪)



建議你不要本末倒置了
導管用來增加散熱面積的是手機的設計
在筆電上面是不行的
至於為什麼等你自己爬文懂了在來講吧
手機的那種發熱量本來就是用被動散熱就夠了
跟筆電的狀況是完全不一樣的

18650是比較可靠和安全
有使用在交通工具上面就可以證明了
不要為了商業考量就來扭曲事實好嗎

Delengkimo wrote:
而且, 18650 的充電循環次數其實比較低, 平均充放電循環約 300 - 500 次; 鋰離子聚合物電池的平均循環約 800 - 1000 次.

而且 18650 需要透過單獨的外瞉設計來確保它的安全性, 所以重量就會隨著設計而比較重.

至於鋰離子聚合物電池則不需要, 這也是為什麼現在的筆記型電腦, 行動電源及手機都採用鋰離子聚合物電池的原因.

這裡有詳細說明 18650 和鋰離子聚合物電池的比較 : https://kknews.cc/zh-tw/digital/2a6a2yg.html

爆炸和膨脹所發生的原因 : https://kknews.cc/game/k8jaen8.html.(恕刪)



如果只是會查GOOGLE過些年AI查的一定比你快
要小心囉
有保護當然比較安全
基本上請問ASUS的筆電使用18650電池組的有發生過爆炸嗎
請問ASUS的筆電使用18650電池組的有發生過電池膨脹嗎
請問ASUS的筆電使用鋰離子聚合物電池的有發生過電池膨脹嗎
答案應該是非常的清楚了吧
目前的電池芯基本上500次的充放電次數應該是有的了
大部份的人3-5天到1星期才會有一次的充放過程
我們用3天來計算好了 1500天的時間 鋰離子聚合物電池已經膨脹了多少了呢
頂開損壞的機構要花多少的錢呢

基本上鋰離子聚合物電池用在筆電上面
建議還是效能比較低的商用文書機為主會比較好
因為溫度低放電量低就比較不容易發生膨脹的問題
有更高的電力儲存能力和更好的空間利用能力
對於需要經常攜帶的商務人士確實是有幫助的
看用途聰明選擇才是好的
如華碩的S和U系列的機種 不常玩遊戲的低耗能使用方式
都是非常好的搭配和應用


Delengkimo wrote:
而且, 18650 的充電循環次數其實比較低, 平均充放電循環約 300 - 500 次; 鋰離子聚合物電池的平均循環約 800 - 1000 次.


真心請教, 我還真沒看過哪間電池供應商敢保證800-1000次循環
800次循環後容量剩多少?
  • 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