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開箱]MSI WS60 輕薄型工作站筆電簡評(9/10更新)

最近更新請見紅字。


小弟是名影像工作者,平時主要接觸3dsmax、maya、AE等軟體,另閒暇時還有自己畫畫平面的插畫當興趣,所以也有使用Painter和Photoshop。原本一直是用公司的電腦和家裡的桌機,但因明年初準備離職到國外再進修,之後可能比較需要到處跑,用桌機不方便,所以想換台適合繪圖的筆電。由於從學生時代就有在存錢,這一去恐怕又是三、四年;鑑於當地電子產品相當昂貴,所以想乾脆買台規格好點,可以撐4~5年的行動工作站。(其實兩年前退伍時已買過一台acer的筆電,但當時沒啥概念,只貪圖便宜,結果用來畫圖整個悲劇……才知道買筆電應依照當下和”未來短期”的實際需求慎選,不該只看價格或規格)

物色了很久,本來已經快要衝macbook pro 15”了,沒想到上個月又看到微星發表了新產品。再三比較兩邊的規格和價格後,最後決定小冒險選了這台WS60。因為聽說有不少朋友也在觀望這台,但目前國內好像還沒什麼人開箱,故把這三天的使用心得和測試結果貼上分享,希望能提供各位參考。
廢話不多說,正文開始。

==================================
1、 簡易官方規格
作業系統:Windows 8.1 / Windows 7 Professional
顯示螢幕:15.6" WQHD+(2880x1620 ) 3K IPS Edition /15.6" Full HD+(19200x1080 ) Anti--reflective
CPU:i7-4710HQ
RAM:雙插槽,DDR3L 16G max
顯示卡:NVIDIA Quadro K2100M GDDR5 2GB
硬碟:
SuperRAID up to 256GB SSD (2x128GB M.2 SATA SSD)(3k版配置)
128GB SSD(Full HD版配置)
1TB HDD 7200rpm (Raid 0/1 Options)(共通)
網路卡:Intel® Dual Band Wireless-AC 7260
電池:6-Cell Li-Polymer (4840mAh)
尺寸:390 x 266 x 19.9mm
重量:1.9Kg含電池

至於定價部分,由於微星的筆電在台灣主要是經由通路商零售,因此每家零售商的開價可能也都不一樣。但在美國的定價,3K版本是2499美元,Full HD版本則是2199美元。我自己是在鴻極科技(嘉義胖哥)買的,有另外改過規格,ssd換成intel 530 M.2 180g raid0,開價是7萬3左右。(後因intel ssd缺料,折價替我換成兩支美光M550 M.2 256g,但因情況較特殊,故這裡的開價仍以最初開的規格為準。)
目前pchome和yahoo等網路通路還沒上架,到時應該會再便宜一點。

9/10更新:pchome已經上架了,目前只有Full HD版本,開價是69900。另外國內聽說暫時都沒有3K版本,所以如果有買到3K版配置的話,應該都是零售商自己改的;如果對產品零件有疑問,需要洽詢零售商,微星官方可能不會處理。這點要注意一下。

2、 外觀與設計
WS60基本上就是微星之前另一款電競筆電GS系列的工作站版,除了配色和機蓋的LOGO不同,外觀配置完全一樣。對這部分有興趣的可以上網找找GS系列的圖片,因為已經有很多人開箱過,故在此不多贅述。

機蓋,LOGO跟電競系列不一樣
[開箱]MSI WS60 輕薄型工作站筆電簡評(9/10更新)

機背,四邊有螺絲可自行拆機換件,但擅自拆裝會影響保固
[開箱]MSI WS60 輕薄型工作站筆電簡評(9/10更新)

比較值得一提的,是本機除了3個USB 3.0和HDMI外,還有一個Thunderbolt 2的插槽。有玩過蘋果的人對Thunderbolt應該不陌生,它的傳輸速度比USB快很多,可以外接很多設備(尤其你是果粉的話),算是提供一個不錯的額外選擇,可惜只有一個插孔。

WS60的音響是DYNAUDIO的,老實說真的非常令人驚艷,幾乎跟一般桌機的外接喇叭分不出差別。內置的軟體調教也很優秀,比我前一台ACER的杜比音效出色很多。

[開箱]MSI WS60 輕薄型工作站筆電簡評(9/10更新)

最後就是WS60也算是Ultrabook,所以並沒有內置光碟機,有需要的人必須另外購買外接光碟機。

3、 鍵盤&觸控板
WS和GS系列有個非常大的優點,就是鍵盤的設計,看得出MSI有在此下過功夫。
常打字又用過NB的人應該多少都有感觸:NB由於必須壓縮體積,鍵盤機構通常做得比較陽春,鍵程都很短,打起來又軟軟的,敲起來就是不像外接鍵盤舒服,長時間使用手指比較容易疲勞。
但WS60薄歸薄,鍵盤的鍵程卻比一般的筆電長,而且十分穩固,打字的節奏感真的比其他筆電好很多,滿適合處理文書工作的。(當然還是遠遠不如桌機的鍵盤就是)以繪圖筆電來說雖然不是什麼能加分的地方,但卻有小小的驚喜。
不過或許是為了在輕薄短小(?)的機身中塞入全鍵盤,又不想讓鍵帽縮得太小,所以WS和GS系列的鍵位配置也跟常見的15吋NB有點不同。尤其是右置型win鍵跟方向鍵的部分,需要稍微習慣一下。
[開箱]MSI WS60 輕薄型工作站筆電簡評(9/10更新)

可惜,相對於加分的鍵盤,WS的觸控板就該打屁股了。
WS60的觸控板屬於沒有實體左右鍵的類型,要點擊左鍵和右鍵,必須單敲觸控板或把觸控板整個壓下去。

[開箱]MSI WS60 輕薄型工作站筆電簡評(9/10更新)
不知道是不是軟體的問題,WS60的觸控板不是很靈敏,單敲點擊常常感應不到,得敲個兩三次才有反應;多指操作的部分也很遲鈍,完全不如Macbook的便捷,反而還很礙事。此外,在3k解析度下,觸控板的游標移動得很慢,單手操作起來很不實用,外接滑鼠是必備的裝置。

4、 螢幕
整體來說,3k螢幕的細緻度真的會讓人感動到流眼淚。但問題是目前Windows OS對於高解析度的支援還很差,一旦調高解析度,文字和圖標也會等比例縮小到令人眼瞎的程度。儘管可以從顯示項目去放大比例,但如此一來很多軟體甚至win本身的UI外觀比例就會被破壞,頗傷腦筋。目前我自己的測試,175%是最恰好的比例,但也只是差強人意,只希望明年的WIN9能夠改善。

200%的效果(圖中為10元硬幣)
[開箱]MSI WS60 輕薄型工作站筆電簡評(9/10更新)

150%的效果
[開箱]MSI WS60 輕薄型工作站筆電簡評(9/10更新)

放大百分比後,有些軟體會像這樣文字被切掉
[開箱]MSI WS60 輕薄型工作站筆電簡評(9/10更新)

再來說說面板本身。
根據測試,WS60使用的面板型號是VVX16T029D00,GOOGLE後確認是Panasonic的面板,似乎跟GS60的3k版本是同一塊。(但不確定是否每批貨的都一樣)
對於影像工作者,一塊好的螢幕是選擇電腦非常重要的考量因素。目前行動繪圖工作站中,這塊做得比較好的應屬Dell和hp。儘管去年微星推出GT繪圖工作站系列異軍突起,令人耳目一新,WS的表現卻讓人頗為失望。
首先是漏光問題。不知是否跟客製機有關(儘管我的螢幕是用標配,沒有改過),WS60的螢幕漏光很嚴重,甚至可以說只有20K筆電的水準。把畫面調成全黑後,就很容易看出四個角的漏光情形(本想拍照提供參考,可恨手機的相機太渣,拍不出來)。儘管我不是那種非常專業的影像工作者,這點不影響我的工作,但還是對MSI的品質感到沮喪。

其次是螢幕色域。當初購買時,零售商給的規格是NTSC 95%的IPS。不過現在IPS面板要做到95%NTSC其實很難,所以我相信這大概是國內特有的文化──遊走在法律邊緣的廣告效果;但我想既然敢說出95%NTSC,至少代表它應該對螢幕色域有自信,所以我還特地問了商家是否可保證100%sRGB(約72% NTSC),因這是我工作切實需要的規格。結果對方也保證這是日本製的95% NTSC面板。
然而買回來測試後,結果卻大不相同……。
我使用的測試工具是colormunki display + dispcalGUI,根據校色跟測試結果,這塊面板sRGB覆蓋率是90%,Adobe RGB則是65%左右,相當於64% NTSC。

sRGB覆蓋率。綠色缺得很嚴重,但黃色和紫色又超出很多,整體覆蓋率剛好90%
[開箱]MSI WS60 輕薄型工作站筆電簡評(9/10更新)

這方面我會再跟零售商聯絡確認看看是什麼問題,目前推測95%NTSC應是MSI官方給的數字,所以零售商才會這麼保證。MSI那邊可能有謊報的嫌疑……。因測試時間是周末,商家沒有營業,待周一上班後我會再進一步聯絡,看是哪邊的問題。

其實90% sRGB的覆蓋率已算是廣色域螢幕,大約跟Macbook pro差不多,以一般平面設計來說已足堪使用。(根據notebookcheck網站的測試,GS系列的螢幕為75%sRGB左右。)
至於色彩準確度,WS60內建的srgb專用icc檔已差不多是肉眼難以看出差異的程度,但若要用於印刷工作,建議還是要再校色。

==========9/4更新線==========
關於螢幕的問題之前已跟零售商去電問過了,果然是原廠那邊有問題。我請零售商幫忙洽詢,結果微星跟面板廠(大概是Panasonic吧?)那邊卻堅稱這塊板有95%NTSC。目前鴻極那邊答應等十月到貨後替我換成另一塊SHARP的廣色域面板,差價我就認補了...所以事情暫時不會有進展,依然是羅生門。

但我始終有點耿耿於懷,Panasonic畢竟還是有名氣的公司,難以想像會亂報數據,所以後來上網找了很多關於VVX16T029D00這塊面板的資料。google的結果很少,大多是阿里巴巴跟線上零售商的販售頁,而且給的資料大都缺少色域,也沒有wide gamut之類的字眼;只有一家給出了60% NTSC的數據...。其他查得到用同一塊面板的筆電,似乎也只有微星的GT60跟GS60 3K版,兩款的螢幕也都不是95% NTSC的廣色域(GT60只有FHD版是廣色域,這點微星滿詐的...只有在外國官網有寫清楚)。

所以目前結論還是被微星和Panasonic騙了OTZ
除非我的校色器或校色過程有問題。這點我在01的電腦螢幕版有發問,還請對校色有研究的前輩幫忙看一下。(這邊)


==========9/10更新線==========
我在官網跟微星客服詢問過了,他們表示目前國內沒有標配的3K版本,因此這台應該也是鴻極依照美版標配改裝的。所以面板規格應該是鴻極或Panasonic那邊的問題,在假定微星、Panasonic、胖哥三方都沒有騙人的前提下,目前依然無解XD。但"3K標配"的說法就是胖哥那邊的問題了,這類標示是有爭議的,請遇到類似狀況的朋友要留意一下,事先跟所欲購買的商家確認好,以免事後發生糾紛。

至於小弟的情況,雖然遇到這樣的問題,但因為不是什麼嚴重的買賣詐欺,店家也沒有躲避售後處理的跡象,願意幫忙再換零件,所以暫時沒有進一步追究。等10月事情有進一步發展後,小弟會繼續更新上來,喜歡湊熱鬧或對胖哥商譽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追蹤後續發展XD。

最後解釋一下,現有的WS 60台灣版官配,確定只有Full HD,色域可能是72%NTSC=100%sRGB,而不是GT系列FHD版的95%NTSC;但這只是"色域",一般來說100%sRGB大概都有5~10%是偏掉的(例如黃色不足,藍色卻太多),實際的覆蓋率都不到官方數據。同時微星行動工作站系列的Full HD版本都不是IPS面板,有相關需求的朋友要注意一下。


5、 效能測試

硬碟篇
目前官方配置是一顆ssd跟一顆HDD,OS系統當然是安裝在ssd上。要注意FHD版本只有1顆128G的SSD,要3K版本才有RAID 256G。
我買的機子改過SSD,換成美光M550 256G RAID 0(總容量512G),win7開機大約15秒,休眠喚醒約20~30秒。
以下是簡單的測試數據。

[開箱]MSI WS60 輕薄型工作站筆電簡評(9/10更新)

[開箱]MSI WS60 輕薄型工作站筆電簡評(9/10更新)


顯卡篇
官方配置是Quadro k2100m。相信應該很多人都知道,quadro系列是繪圖卡,不是遊戲卡,所以並不適合跑很高規的遊戲。但玩玩LOL什麼的還是完全沒有問題,即使在3K解析度下也非常流暢。
現在還沒把軟體灌好,所以無法直接開3dsmax或AE測試。以下先列出Specviewperf 12的測試分數(愈高愈好)。這是3D繪圖和建模用的測試軟體,如果看不懂的話請跳過就好。我自己也只會用到MAYA,其他對我都沒有什麼意義。
[開箱]MSI WS60 輕薄型工作站筆電簡評(9/10更新)

然後是3Dmark 11的測試數據。這不是遊戲卡,只是順便測試,也請看看就好。
[開箱]MSI WS60 輕薄型工作站筆電簡評(9/10更新)
[開箱]MSI WS60 輕薄型工作站筆電簡評(9/10更新)
[開箱]MSI WS60 輕薄型工作站筆電簡評(9/10更新)
大概是因為Quadro K2100m不是遊戲卡,所以3Dmark測試時抓不到型號,但確實是這張卡沒錯。
[開箱]MSI WS60 輕薄型工作站筆電簡評(9/10更新)

基本上k2100m已算是中階的筆電繪圖卡,一般來說除非是很複雜的3d建模,否則一般繪圖者是用不到的。我自己也不是因為這張卡才選了這台筆電,而是因為攜帶性、螢幕、CPU、硬碟和相應的價格(最便宜),K2100反而顯得有點無用武之地。但對有使用solidworks或AutoCAD的人而言,這張卡應是不錯的加分點。

win7體驗指數。最高分為硬碟7.9滿分,最低分為顯卡7.1分。這是因為k2100m非遊戲顯卡,故分數較低。
[開箱]MSI WS60 輕薄型工作站筆電簡評(9/10更新)

續航能力
WS60的電池容量並不大,加上高規格的硬體配置,耗電量更是可觀。一般用途下,50%的螢幕亮度,大約3個小時就會用掉90%以上的電力;想不插電進行繪圖更是癡人說夢,大概只能運轉半個多小時。
不過行動工作站本來就不是為了長時間在外使用而設計,只是為了便於攜帶移動,所以請勿抱有不切實際的期待XD
WS60配有150W的電源供應器,很大一塊,也是個吃電怪獸。


[開箱]MSI WS60 輕薄型工作站筆電簡評(9/10更新)

6、 噪音與散熱
WS60的另一大特色就是散熱設計;一共有四個側邊出風口,底下也有散熱孔,溫度控制得很好。這點對繪圖工作者也是很重要的,特別是有算圖需求的人。以AE為例,影片輸出的速度很依賴電腦的算圖能力,而算圖最吃的就是CPU;如果這時電腦的散熱能力太差,CPU便會因保護機制自動降頻,使得算圖速度變慢。有時甚至幾分鐘的影片就得算上一兩個小時。

[開箱]MSI WS60 輕薄型工作站筆電簡評(9/10更新)

[開箱]MSI WS60 輕薄型工作站筆電簡評(9/10更新)

在進行效能測試時,CPU全速運轉的狀態,右邊正面音響的位置最熱,溫度大約是40~50度;其他地方也都只有20~30度左右。風扇平常都很安靜,只有cpu滿載時會比較大聲,但不至於很吵。目前只有效能測試滿載過,玩lol時也很安靜。

7、 總結
整體來說,WS60是款高CP值的行動工作站,並擁有十分出色的便攜性,尤其適合需要經常移動、帶著筆電跑的工業繪圖師。而就算撇開這點,WS60本身也是一台相當不錯的中階工作站。但同時也存在一些應當改進的缺陷。以下總結這款產品的優缺點:

優點:
‧不到2kg的重量和纖細的外型,容易攜帶。
‧不錯的繪圖表現,可同時滿足專業繪圖和娛樂需求。
‧256GB SSD RAID+1TB HDD,讀寫速度快又兼顧儲存空間。(台灣官配版為128GB SSD+1TB HDD)
‧以筆電而言手感極佳的鍵盤。
‧細緻的3k IPS螢幕。(台灣官配版無)
‧優秀的散熱能力。
‧額外的thunderbolt接孔,可支援更高速的傳輸方式。
‧令人驚艷的DYNAUDIO音響。
‧同級產品中相對高的CP值。(相比Dell precision m3800、thinkpad w540、hp zbook系列)

缺點:
‧以繪圖筆電而言,螢幕色域覆蓋率欠佳,且黑屏時漏光嚴重。(此為胖哥標改的版本,台灣官配版仍待測試)
‧難用的觸控板。
‧耗電怪獸。

以滿分10分而言,我會給WS60 8分的成績。


最後澄清一下,小弟我並非專業的評測者,純粹是為了選購筆電而研究過一陣子,對硬體的了解限於皮毛,無意賣弄,只是分享一下自己的感想和研究結果,希望能幫助其他也在考慮這款產品的朋友。如果有哪位前輩發現小弟的錯誤,還煩請指正並多包涵,謝謝~

2014-08-31 23:18 發佈
恭喜入手新機
不過7萬多買k2100M似乎有點低階了
我Dell M6800才買台幣47500,我換裝了512G msata+ 1T M550 SSD 兩顆
大概跟你這台花費差不多,
我的SSD高達2.5TB,顯示卡又是M6100猛過K2100很多,只是解析度是1080p而已
不過低效能的顯卡配上高解析螢幕顯得效能更是捉襟見肘
starilent wrote:
小弟是名影像工作者,...(恕刪)

will0227 wrote:
恭喜入手新機
不過7...(恕刪)


M6800的美國官訂價格的確很吸引人,這款小弟之前也考慮過。

不過這款的初始CPU只有 i5-4200M,升級4710M、RAM、還有SSD之後,價格也是六萬出頭。而且比較重要是的是小弟之後需要到處跑,一般型工作站筆電的重量實在讓人望而卻步,動輒都是3公斤...

加上小弟自己並非從事工業繪圖,中高階的繪圖卡其實用不太到,就連K2100也沒啥機會(之前都是用遊戲卡在畫XD);由於小弟的工作是平面的處理比3d多,未來也只會用到maya做動畫,比起繪圖卡,更需要的是螢幕,所以就沒考慮這款了。反倒是Dell M3800曾讓我猶豫很久。

但以您購買的價格的確是很便宜,2.5TB的SSD應該就將近3萬了吧? 這樣能買在7萬5以內,請問是有業內的通路可以折價嗎? 方便的話,希望能請益一下便宜採購的管道。我自己是只有在網路和光華的國內外零售商和官方找過,不曉得還什麼其他的管道。感謝~
請問一下

對於專業的設計人員

解析度的異同 不是也會影響成圖些許的差異嗎

樓主使用過程中 有遇到類似的情形嗎
不過你買都買了,不然以輕薄取向的話,買Razer 14不是更好嗎?更炫更快質感更好,用刷卡購物金回扣之類的,搞不好也不用8萬,但是質感好上不只一截
pchome razer14 256是8萬2,但是刷卡有折扣,或者光華有的話應該也有所謂的現金價
GTX870M在畫圖方面應該不會輸K2100M太多,甚或者是贏些
starilent wrote:
M6800的美國官訂...(恕刪)

禁錮之魂 wrote:
請問一下對於專業的設...(恕刪)


你指的是圖稿的解析度,還是螢幕的解析度?

如果是圖稿的解析度,當然是有不少影響。基本上圖愈大就能畫得愈精細,成品的細節也比較漂亮,可以在高解析度的螢幕上觀看。當然這樣檔案也就愈大,算圖壓片都要很久,這也是為什麼需要高階cpu的原因...。

至於螢幕解析度對成品沒什麼直接影響,反正畫的時候拉大縮小就行了。
但我選擇3K螢幕,是因為最近的影片和動畫都愈來愈趨向高畫質(連手機都要推4k螢幕了),基本上都是1080p起跳;所以圖稿最少也得那麼大,否則放大後邊緣就會變成狗啃...。而畫大圖用低解析度的螢幕很痛苦,因為不縮放就看不到全圖,縮放的話線條又會變太細(也是狗啃,不過向量圖比較沒這問題)。而且也沒辦法多視窗工作,畢竟全視窗能看到的範圍已經夠小了;有雙螢幕的話還好點,單螢幕的時候再並排視窗根本自虐XD

雖然我只是剛入行不久的菜鳥,但剛看到3K解析度的畫面時真的感動到潸然淚下。

--------

will0227 wrote:
不過你買都買了,不然...(恕刪)


Razer 14 沒考慮的原因是14吋(含)以下的螢幕太小,工作不方便,15吋已是極限。如果有15吋版本的話應該就買了。17吋的大多太重,現在肩膀已經在看中醫了,帶來帶去生理無法負擔orz


很棒的開箱~~
胖哥那邊服務覺得還不錯
竟然還可以要到QX350的BIOS
拯救我的筆電~
恭喜大大入手好機
其實WS60可以算是GS60的兄弟.所以先恭喜您加入MSI超輕薄的行列喔.嘻嘻

關於黑屏會有漏光.其實據我了解.各品牌多少會有.畢竟是超薄的機種.只是看品牌商要不要
用雙面膠把它黏死.我相信MSI不這麼做.一定有原因.(我的GS60也會發生這類狀況).加上大
部份99%的使用環境都是在非全黑屏之下.亦非低光源的環境.所以人家也就不太在意了.

至於K2100跟GTX系列的效能相比.那真的是要看使用的軟體環境.所以用Razer來相比WS60.
真的略有所不公平.

以上一點點個人看法.^__^

leeyitse wrote:
其實WS60可以算是...(恕刪)


的確是這樣沒錯,老實說螢幕漏光這點只是我偏執狂發作而已XD,對實際使用幾乎沒影響。但砸了大錢,總是會沒意義希望買到的東西能完美無瑕...

至於Qaudro跟GTX,聽公司的一個前輩說以往的確都是推薦繪圖買Quadro,但是N家最近幾代的核心好像愈做愈好,繪圖卡跟遊戲卡的差異也愈來愈小(畢竟硬體根本是一樣的)。之前甚至有看過maxwell核心的850M在Specviewperf 12的跑分圖,有幾項還比K2100M更高......如果是maxwell核心的話,說不定繪圖效能還真的比K2100M好xd

很棒的分享文,專業又中肯的說明。讚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