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六月 COMPUTEX 大展中,AROUS 發表全新 X7 v2 電競筆電,另外也針對高攜帶需求的使用者,推出 13.3 吋的 X3 與 13.9 吋的 X3 Plus 電競筆電,至於這兩款筆電,最大的差異除了螢幕尺寸大小外,重點是螢幕解析度的不同。小編本次為各位測試的為 X3 Plus 機種,採用的是 QHD+ 3200 X 1800 真實螢幕解析度,至於 13.3 吋的 X3 也有 QHD 2560 X 1440 真實螢幕解析度。除採用超高解析度螢幕外,AORUS X3 Plus 也內建不輸老大哥 X7 的硬體規格配置,Intel 第四代 Core i7 系列處理器、最高 16GB 記憶體、NVIDIA GeForce GTX 870M 獨立顯示晶片與最高雙 512GB SSD 固態硬碟,光是一字排開的高規格硬體配置,就無法從機身體積上來衡量這款 X3 Plus。

與先前在 COMPUTEX 大展上看到 X3 Plus,似乎在外形上並沒有進行太多的變化,延續 X7 的機殼設計風格,只是將體積縮減到 13.9 吋的大小。

攜帶性方面,X3 Plus 機身前端不含防滑橡膠墊的厚度約為 22.35mm。

機身尾端由於散熱孔造型設計的關係,不含橡膠防滑墊的機身厚度約為 24.70mm,機身厚度表現算是可圈可點,能在這樣的厚度下塞進高規格硬體,是目前每個電競筆電品牌最重要的課題。

至於筆電含電池的重量則約為 1.867kg,以機身厚度與重量的配置上來說,算是輕巧好攜帶的設計。

在筆電本體順利將體積縮小後,原本期待專用變壓器也會跟著縮小,但當一拿到手之後,對這個小小願忘徹底破碎,變壓器依然採用 X7 笨重的變壓器配置,一整個與 13.9 吋筆電有種不協調感。

專用變壓器為標準國際電壓輸入配置,輸出電壓則有 19V/10.5A 200W。

變壓器含電纜線的重量約為 906g,幾乎是筆電本體的一半重量,讓好不容易增加攜帶便利性的 X3 Plus,在這個優勢項目上又扣了不少分數。

機身前端利落的線條設計,充分展現這款筆電想要營造的輕薄感。

用於方便開啟螢幕上的突起裝置,也沿用 X7 有如鳥喙的形態設計。

機身前端左右兩側,設置有如汽車進氣閥的內建喇叭孔,為筆電增添一點淡淡的電競風味。

機身尾端的轉軸裝置,也維持 X7 的設計風格,左右兩側的散熱孔有如鷹眼的設計,也是 AORUS 筆電的招牌特色。

螢幕上蓋也保有修飾用的突起線條配置。

機身尾端可以看到電源輸入插孔與 RJ-45 有線網路插孔。

機身側面線條雖然無法展現筆電的輕薄程度,但俐落的收邊線條倒也呈現不錯的質感。

位於左側散熱孔側邊,可以看到防盜鎖孔。

機身左側還配置有 DisplayPort、HDMI 端子、一組 USB 2.0 連接埠與耳機、麥克風 3.5mm 音源插孔。

SD 記憶卡插槽與兩組 USB 3.0 連接埠則位於機身右側。

另外電源啓閉開關也位於機身右側,沒有指示燈或是太過明顯的設計,讓人很難發現它的存在。

底蓋採用常見一體式設計,擁有特殊造型的防滑橡膠墊,也是 AORUS 筆電在設計上的一大特色。

只要使用正確的工具,要打開底蓋並不是太困難的事情,內部硬體架構配置也算好清理。

記憶體為雙插槽配置,使用者可以自行更換升級。

雙散熱風扇也是電競筆電的標準配置,AORUS 也提供風扇轉速的設定,供使用者自行調整。

內建鋰電池的左右兩側則有喇叭單體。


內建硬碟部分也同樣為雙插槽配置,另外可以看到 Intel 無線網路晶片。


13.9 吋螢幕提供 3200 X 1800 QHD+ 真實螢幕解析度,由於這片螢幕並沒有支援觸控功能,因此可以大膽的使用防眩光的霧面塗層,能降低眼睛的疲勞度。

螢幕上方則有 HD 網路視訊鏡頭與環境光源感應器,鏡頭左右兩側則有雙陣列式麥克風。

不知道有多少人跟我一樣,認為螢幕下方的飾框有點太大,造成視覺上螢幕好像變小的錯覺,下方的 AROUS 品牌 Logo 如果換成金屬材質,或許更能突顯產品質感。

X3 Plus 也提供獨立巨集功能按鍵。

透過內建的 Marco Hub 軟體可以進行設定,目前共可設定五組常用巨集。

巨集功能部分共有基本功能,如小算盤、音樂播放、剪下、複製等指令,都可以直接進行設定。


另外使用者可以自行錄製巨集,或是滑鼠軌跡的巨集指令都可在此進行新增。


最後則是應用程式開啟的設定,簡單的說就是快速開啟的熱鍵功能。

標準全尺寸鍵盤配置,雖然少了便利的獨立數字鍵盤,但整體來說也算夠用。

或許是輕薄機身的限制,X3 Plus 的鍵程深度並不算深,手感有點類似剪刀腳鍵盤,但多了點回饋的力道,整體敲擊手感算是偏軟。


X3 Plus 提供白色光源鍵盤背光,並有 50% 及 100% 光源亮度選擇。

觸控板同樣採用有如玻璃質感的鏡面設計,支援手勢操作與多點觸控功能,使用起來的靈敏度與順暢度還算正常。

在內建的 COMMAND & CONTROL 軟體中,可以看到鍵盤背光亮度、鼠標速度、音量大小、螢幕亮度、電源管理模式等常用功能設定,剛剛提到的風扇轉速也包含在內。

在電源管理模式的設定選單中,全新版本還提供使用電池與使用變壓器供電的各別設定。

AORUS 也特別在開始功能列表中,設置獨立的 Power Switch 軟體,讓使用者可以進行登出、切換使用者、睡眠、關機或鎖定等功能。

另外小編自己比較喜歡的還有這個 Drivers Update 軟體,可以直接進行硬體韌體,或軟體版本的更新,使用起來算是相當方便。

▲ 效能測試當然也先來看看這款 X3 的開機速度,從完全關機到開機至傳統桌面能使用的時間約為 18 秒,以雙 SSD 共組的 RAID 0 架構來看,這樣的開機速度表現僅能算是差強人意。


CrystalDiskInfo 可以看到採用 LITEONIT 的 256GB SSD 固態硬碟,為 SATA III 傳輸介面。

CrystalDiskMark 所測得的平均讀寫速度為 1001/714.1 MB/s(讀取/寫入),在 4K QD32 模式下,則有 507.0/494.2 MB/s 平均讀寫速度表現。

ATTO Disk Benchmark 測得平均讀寫速度為 960986/811549 MB/s(讀取/寫入)。

AS SSD Benchmark 可以看到採用 Intel Raid 0 架構,硬碟效能總分為不錯的 1497 分,平均讀寫速度為 906.70/788.19 MB/s(讀取/寫入),三項硬碟測試的讀寫速度差不多。

CPU-Z 則可看到搭載 Intel Core i7-4860HQ 2.40GHz 處理器,為四核心八線程架構,搭配 6MB L3 快取記憶體規格。

主機板則是使用 Intel HM87 晶片組。

本次測試的 X3 Plus 已經內建 16GB 記憶體,並採用雙通道架構。

顯示晶片部分,僅能看到 Intel Iris Pro 5200 顯示晶片。

CPUmark 99 針對四核心處理器的效能測試分數為 616 分,算是相當不錯的成績。

Nuclearus Multi Core 的處理器效能測試為 22277 分,其中 ALU Speed(算術邏輯部件)為 8803 分、FPU Speed(浮點運算器速度) 11627 分、Multi Thread Speed(多線程速度) 29153 分,這顆 i7 四核心處理器的效能表現算是相當突出,對於硬體加速來說幫助很大。

AIDA64 的記憶體與快取記憶體測試,內建記憶體的延遲時序為 85.5ns,至於 L3 快取記憶體的延遲時序則為 12.5ns,整體的處理速度表現算是不錯。

使用 GPU-Z 還可以看到 Intel Iris Pro 5200 顯示京片的詳細資訊,GPU 時脈為 200 MHz。

另外則是 NVIDIA GeForce GTX 870M 獨立顯示晶片,搭載 GDDR5 6GB 記憶體,GPU 時脈則為 941 MHz。


CINEBENCH R11.5 的 OpenGL 效能為 52.78fps,在相同系統的效能排名在第一位。

CPU 處理器效能測試分數為 5.41pts,在相同系統的效能測試排名比較後段。

3Dmark Vantage Entry 測試模式:44009 分。

3Dmark Vantage Performance 測試模式:21968 分。

3Dmark Vantage High 測試模式:17009 分。

3Dmark Vantage Extreme 測試模式:12594 分。

3Dmark 11 Entry 測試模式:9850 分。

3Dmark 11 Entry 測試模式:7121 分。

3Dmark 11 Extreme 測試模式:2309 分,從上方的測試可以看到,不論是 GPU 效能或 CPU 加速的表現都相當突出。

3Dmark 針對入門行動及電腦裝置的 Ice Storm,效能測試分數為 94107 分。

另外測試的 Ice Storm Extreme 測試模式,效能分數也有 83680 分。

最後來看 Ice Storm Unlimited 測試模式,效能分數達到 127920 分。

3Dmark Cloud Gate 是適用於筆電和一般家用電腦的測試模式,環境為 720p 與 DirectX 10,效能分數為 14925 分,

Sky Diver 則是適用於遊戲筆電與中階電腦,測試環境則為 Dirctx 11 功能層級與 1080p 畫素,效能測試分數為 13789 分。

最後看到 3Dmark Fire Strike 適用於高效能遊戲電腦的測試,測試環境為 DirectX 11 功能層級,測試分數為 4276 分。

額外測試的 Fire Strike Extreme 測試模式,效能測試分數為 2143 分,由以上測試可知這款 X3 Plus 的硬體規格等級大約介於高效能遊戲電腦與遊戲筆電之間,算是相當突出的圖形效能表現。

遊戲軟體測試先來看到《Final Fantasy XIV》,在 1920 X 1080 解析度下,將遊戲特效等及開啟至 Medium,得到效能分數為 11641 分,效能等級為 EXTREMELY HIGH。

將遊戲特效等級開啟至 HIGH,在相同螢幕解析度下進行測試,得到 7177 分效能分數,相同 EXTREMELY HIGH 效能等級。

最後看到 MAXIMUM 遊戲特效等級,在相同測試環境下,得到 5682 分效能分數,以及 VERY HIGH 效能等級。




《Call of Pripyat Benchmark》在各效能等級的測試之下,在單純環境場景下,平均 FPS 都有超過 50,而在混合測試場景下平均也有 30 FPS 以上的表現。

《Unigine Heaven Benchmark 4.0》在 3200 X 1800 全螢幕解析度,開啟 4xAA 反鋸齒模式並將遊戲特效開啟至 Ultra 等級,測得效能分數為 246 分、平均 9.8 FPS。

在相同的測試環境下,將螢幕解析度切換至 2048 X 1536,測得效能分數為 458 分,平均 18.2 FPS。

《Unigine Valley Benchmark 1.0》同樣先在 3200 X 1800 全螢幕解析度,遊戲特效等級 Ultra 與 4xAA 反鋸齒模式下進行測試,得到效能分數為 563 分、平均 13.5 FPS。

這邊我也同樣將螢幕解析度切換至 2048 X 1536,則得到 1045 分效能分數與平均 25.0 FPS 的成績。

《惡靈古堡六》遊戲軟體效能測試,設定至 3200 X 1800 螢幕解析度,更新頻率為 60Hz,關閉垂直同步並開啟 FXAA3 反鋸齒模式,在 DirectX 9.0c 效能層級下進行測試,得到 3275 分效能分數與 RANK B 效能等級。

在相同的測試環境下,開啟 FXAA3HQ 反鋸齒模式,得到 3308 分效能分數與 RANK B 效能等級。

《Street Fighter IV》遊戲效能測試,同樣在全螢幕 3200 X 1800 解析度,螢幕更新頻率 60Hz的環境下,關閉垂直同步並開啟 4xAA 反鋸齒模式,得到 2776 分效能分數、平均 121.75FPS 與 RANK A 遊戲效能等級。

相同測試環境下,開啟 C8xAA 反鋸齒模式,測得 2692 分效能分數、平均 118.63FPS 與 RANK A 效能等級。

最後開啟最高 C16xQAA 反鋸齒模式,得到 2264 分效能分數、平均 97.61FPS 與 RANK A 遊戲效能等級。

這邊我也用 Geek3D FurMark 來進行 GPU 燒機測試,可以看到在待機時 GTX 870M 的溫度為 49 度。

使用測試軟體燒機約 15 分鐘後,可以看到 GPU 溫度最高會被控制在 93 度,算是偏高的溫度表現。

這邊我也實際安裝兩款遊戲來測試 X3 Plus 的真實效能,影片錄製則是使用 NVIDIA GeForce Experience 軟體中的 ShadowPlay 功能,目前雖然只是 BETA 版本,但功能上已經非常齊全,使用上也很方便,系統會自動偵測硬體需求,基本上並不需要太高的硬體配置就能使用這項功能。

在主要操作面板的右上方,可以看到 ShadowPlay 快速功能按鍵,按下之後就會出現設定面板,使用前要記得將左方的開關開啟。

使用者可以自行選擇錄影設定,共有自動、手動以及在 Twitch 直播等選項。

如果是設定自動錄製時間,就可以同時設定自動錄製時間,從最小 1 分鐘(約 375MB)到最大 20 分鐘(約7.5GB),採用每一分鐘的時間設定,原廠預設為 5 分鐘(約 1.9GB)。

低中高三種影片品質也可以自行設定。

使用者也可自訂影片品質,影片品質的設定當然也影響到檔案大小,像我僅選擇高品質就是避免檔案過大的情況發生。

音訊部分的設定則有遊戲內與遊戲內與麥克風音訊兩個選項,依照自己使用需求來進行設定即可。

另外在喜好設定選單中,也有針對 ShadowPlay 細部功能設定,如照相機的位置選擇或關閉。


另外還有狀態指示器與 FPS 計數器顯示啟閉與位置調整,不過這些顯示主要是提供玩家的資訊參考,不會一起錄製到影片中,不過小編比較希望能開啟 FPS 計數器同步錄製,這樣比較好觀察整體效能。

下方則有麥克風開啟與使用功能設定,另外鍵盤快捷鍵與錄製檔案儲存位置,都可以自行設定。


▲ 第一款遊戲是暴雪的《Diablo III 奪魂之鐮》,第一段影片看到遊戲設定,是在 3200 X 1800 全螢幕模式,遊戲特效均開啟至最高,並開啟垂直同步、陰影等特效。在遊戲進行途中,FPS 大約都在 35~50 FPS 之間,平均大概有 40 FPS 的表現,整體的遊戲品質算是相當順暢。

▲ 第二款遊戲則是《Medal of Honor Warfighter》第一人稱射擊遊戲,影片的一開始也可以看到遊戲設定,基本上與暗黑破壞神三差不多,遊戲特效也開到最高。這款遊戲在進行的途中,FPS 大約落在 15~25 之間,平均大約為 20 FPS 上下,但整體的遊戲流暢度與品質都相當不錯,如果還要更順暢一點,建議可以將螢幕解析度調低一級即可。

電腦綜合效能測試先來看到 CrystalMark 2004R3,效能總分為 363527 分,可以看到在各硬體效能表現都很不錯。

PCmark 7 效能測試分數為 6058 分,也算是很好的效能測試結果。

PCmark 8 Home 情境測試模式(網頁瀏覽、文書處理、視訊通話、相片編修綜合測試),效能分數為 3205 分。

PCmark 8 Creative 情境測試模式(網頁瀏覽、多重視訊通話、相片編修、影片編修、遊戲效能等綜合測試),效能分數則為 4097 分。

PCmark 8 Work 工作情境測試模式(Office 產品測試),效能分數為 3674 分。

PCmark 8 Storage 硬碟效能測試模式,效能分數為 4948 分,平均的速度表現為 235.17MB/s。

小惡魔測試區的環境溫度約為 24.2 度,在這個環境下進行燒機測試。

AIDA 64 的系統穩定度測試,在待機約一分鐘後,可以看到 CPU 溫度為 30 度,各處理器核心溫度則為 41~44 度。

此時機身尾端左側散熱孔溫度提升至 25.3 度。

系統穩定度測試運作約 20 分鐘後,可以看到 CPU 溫度維持在 30 度,另外各核心處理器溫度則提升至 77~87 度,從溫度變化曲線來看,穩定度似乎沒有那麼足夠。

至於散熱孔的溫度最高則提升至 47.6 度,或許搭載雙散熱孔的配置,讓整體機身的溫度並沒有太過明顯的提升,對於喜歡玩遊戲的使用者來說,是一個值得嘉許的地方。

這邊也提供測試軟體的平均數值數據,有興趣的朋友也可以參考一下。

X3 Plus 內建 73.26Wh 電池容量可充電鋰電池,電池續航力測試使用的是平衡電源管理模式,螢幕亮度設定至中央值,開啟 Wi-Fi 無線網路並進入常駐模式,並將鍵盤背光開啟至最高亮度,在這樣的環境下進行測試。

在 Powermark 平衡測試模式,針對文書處理、網路功能應用與多媒體影音播放混合測試,電池續航力為 2 小時 39 分。

Powermark 生產力測試模式,則是針對文書處理與網路功能應用進行混合測試,電池續航力則為 5 小時 10 分。

最後則是 Powermark 多媒體娛樂測試模式,真對多媒體影音播放進行測試,電池續航力則為 2 小時 6 分。
總結與心得 |

X3 系列筆電的登場,也宣告 AORUS 擁有設計製造更輕更薄電競筆電的能力,搭配高階的硬體規格配置,讓消費者能在 Razer 與 ASUS ROG 兩個擁有相同系列產品之間,多出一個可考慮的選擇。在外型部分,X3 Plus 雖然延續老大哥 X7 的設計概念與風格,實際一點來形容就是沒有太多的變化,但輕巧的重量設計加上可攜帶的體積大小,確實比 X7 要多了幾分攜帶便利性。雖然體積減少,但機身上所配置的 I/O 端子卻稱得上完整,兩組 USB 3.0 連接埠、HDMI 端子、SD 記憶卡插槽都算是常用也實用的端子,比較值得挑剔的地方,就是電源啟閉開關位置有點尷尬,且按鍵設計過深,比較不好按壓,往往要按兩次才可以開機,這個部分是希望能夠改進的地方。
13.9 吋的螢幕配置,搭配 QHD+ 解析度,對於多媒體娛樂體驗有很大的幫助,可惜聲音的表現不如 X7 來得出色,算是比較可惜的地方,另外目前還有許多應用程式不支援那麼高解析度的顯示,在使用上的視覺落差感會大一點,這也是需要習慣的地方。鍵盤若不是有 AORUS 特別配置的快捷巨集鍵,以這樣的鍵盤實在很難讓人相信這是一款電競筆電,主要問題還是在鍵盤敲擊的手感不佳,回饋力道太小手感偏軟,對於遊戲玩家需要精準鍵盤回饋感來說,確實是比較可惜的地方。
擁有高階等級的效能表現,也是這款 X3 Plus 主要的賣點,四核心處理器、16GB 記憶體、Raid 0 架構 SSD 固態硬碟,加上 GDDR5 6GB NVIDIA GeForce GTX 870M 獨立顯示晶片,光是這幾項硬體配置,就足以讓許多桌機也相形失色,當然這樣的配置也不是毫無破綻,像是實際測試時,硬碟效能就沒有想像中來得出色,或許可以試著採用 PCI-e 傳輸介面對效能幫助更大。至於 GTX 870M 獨立顯示晶片,讓這款筆電應付各種圖形運算或遊戲特效運算,可說是輕鬆寫意,但建議如果要獲得更佳或更順暢的遊戲體驗,不妨可將螢幕解析度下修一個等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