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上Ally一代已經用了一段時間,
在空間不大的租屋處上27吋螢幕,也是打了不少遊戲。
中間ROG有出Ally X,但當時Ally一代已經夠打就沒想換機,
這次入手Xbox Ally X之後,應該一代就會出掉,感謝陪伴(合十)
下面就來兩台機子的排排樂吧!

Xbox Ally X跟手上Ally一代合拍,配黑色看起來好像螢幕變大?

做出來的握把部份,真的感覺跟Xbox控制器一樣,多了一個Xbox的按鈕。

右邊再看過去,覺得Xbox Ally X握把端有點突兀,但手感卻是很順手的FU。

排排樂,這樣看起來好像兩台差不多大。


左右兩邊,手感上最大差異就是LT/RT明顯變大,扣板機暫時按住的手感很明確。

充電跟界面部份Xbox Ally X改2個Type-C真的好用很多,個人覺得設計外接顯卡界面沒必要性。

microSD卡槽搬到這裡,相當欣慰


背面應該就看得出來Xbox Ally X握把端跟前代不同。

Ally一代的M按鍵位置。

Xbox Ally X的M按鍵位置,比較小顆,但不管怎麼握法,手指按起來都很容易,人因設計強大(?)

這個角度看過去LT/RT的大小差異就很明顯,應該增大了一倍以上。

不過個人覺得最有感的還是整合度,Armoury Crate SE在Xbox Ally X上已經跟Xbox選單完全整合,在Xbox全螢幕模式或是一般Windows模式下,分頁都已經融合在一起,相對上Ally一代呼叫Armoury Crate SE改速度或是GPU/FPS資訊顯示,反應就沒那麼快。如果打老遊戲或是模擬器比較沒差,但打比較新的遊戲,我覺得直接上Xbox Ally X比較穩。

螢幕差不多,所以高度也差不多,整體而言就是握把端大一點。

硬體規格在各大網站評比出來之後,用ChatGPT就能整理出來,
最大的改變應該就是Xbox Ally X在處理器、電池部份都有升級,
而且Z2 Extreme還帶NPU功能,如果日後遊戲有用到的話應該是加分項。
界面部份走Type-C USB4,也算是AMD家本格風,看官網資料相容TB4的輸出,
重量增加的部份應該在電池部份,低瓦時續航應該也會變好。
不過一代現在的二手價格看起來也是相對好入手,
如果單純要打老遊戲、模擬器,一代已經可以讓人打到翻過去(對就是我),
但如果非新不買的話,看起來Xbox Ally X是唯一解。

個人體驗Xbox全螢幕功能真的是棒,不用跟北七一樣在那邊點螢幕,
搖桿就能控制大部份功能,不會被Windows功能打擾。

Xbox Ally X預設安裝好就是Xbox全螢幕模式,如果跳出來的話,在Windows桌面也可以跳回去。

重新啟動話就有最佳化效能模式可選。
上面就是ROG Xbox Ally X跟一代Ally的排排樂,
工商一下,有想收一代Ally的可私
,謝謝收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