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2

ROG Xbox Ally X 測試報告|Xbox 全螢幕體驗加持,遊玩更不受限!

ROG Xbox Ally X 測試報告|Xbox 全螢幕體驗加持,遊玩更不受限!
Windows 遊戲掌機市場在短短 4 年間經歷了天翻地覆的變革,而 ROG 玩家共和國無疑是這場競賽中最具企圖心的玩家,連續三年以進行硬體迭代─從 2023 年的初代 ROG Ally、去年的性能升級款 ROG Ally X,再到今年與微軟 Xbox 深度合作的 ROG Xbox Ally 系列,更新頻率之固定,明確展現欲成為 Windows 遊戲掌機代名詞的野心。

本月正式上市的 ROG Xbox Ally 系列則聚焦於兩大關鍵性的使用者體驗升級,首先是導入人體工學優化的握把設計,提供媲美 Xbox 控制器紮實握感,其次,則是在軟體層面採用全新「Xbox 全螢幕體驗」,不僅帶來煥然一新的操作介面、Gaming Copilot 遊戲助理,亦最大程度地限制後台活動,告別惱人(?)的 Windows 通知,進一步實現了系統優化。

ROG Xbox Ally X 測試報告|Xbox 全螢幕體驗加持,遊玩更不受限!
ROG Xbox Ally 系列劃分為兩款機型以滿足不同層級玩家的需求,旗艦款 ROG Xbox Ally X 搭載 AMD Ryzen AI Z2 Extreme 處理器,搭配 24GB LPDDR5X-8000 記憶體與 1TB 儲存容量,專為遊玩 3A 遊戲輸出霸氣效能;定位入門的 ROG Xbox Ally 則採 AMD Ryzen Z2 A 處理器,藉由低功耗特性換取驚人的續航時間。顯示方面,皆延續去年 Ally X 備受好評的 7 吋 FHD 120Hz IPS 觸控螢幕,確保清晰流暢的遊戲視覺效果。

那麼,這回 ROG 與微軟 Xbox 雙強聯手、跨界打造的 PC 遊戲掌機,能否憑藉握感和全新操作介面徹底翻轉玩家對 Windwos 遊戲掌機的既有認知?就隨著 JB 的評測一起看下去吧!
 
 
外觀開箱
Xbox 全螢幕體驗
Armoury Crate SE
重點規格
硬體效能測試
遊戲效能測試
測試總結
 
 

外觀開箱 ▌

外盒
ROG Xbox Ally X 測試報告|Xbox 全螢幕體驗加持,遊玩更不受限!
型號
ROG Xbox Ally X 測試報告|Xbox 全螢幕體驗加持,遊玩更不受限!
開盒
ROG Xbox Ally X 測試報告|Xbox 全螢幕體驗加持,遊玩更不受限!
紙製底座
ROG Xbox Ally X 測試報告|Xbox 全螢幕體驗加持,遊玩更不受限!

ROG Xbox Ally 系列延續去年的盒裝,只有將頂部圖案換成 ROG 與 Xbox 的標誌,這回 JB 一次借到了 Xbox Ally X (RC73XA) 及 Xbox Ally (RC73YA) 進行開箱,兩機的主要差異除了對應的顏色之外都寫在標籤上了,而盒內容物除掌機本體,還有紙製底座和 USB-C 充電器。另外,若對 ROG Xbox Ally 系列的誕生秘辛或設計故事感興趣,不妨查看我先前的專訪報導:ROG Xbox Ally 設計團隊獨家專訪|一握就懂的 Xbox 體驗,設計哲學的碰撞與挑戰!

顯示螢幕
ROG Xbox Ally X 測試報告|Xbox 全螢幕體驗加持,遊玩更不受限!
右側按鍵布局
ROG Xbox Ally X 測試報告|Xbox 全螢幕體驗加持,遊玩更不受限!
左側按鍵布局
ROG Xbox Ally X 測試報告|Xbox 全螢幕體驗加持,遊玩更不受限!
十字鍵
ROG Xbox Ally X 測試報告|Xbox 全螢幕體驗加持,遊玩更不受限!

ROG Xbox Ally X 基本承襲去年 Ally X 的外型設計,但導入了幾處 Xbox 的 DNA。首先,其握把明顯向下突出、形成一個符合手掌自然抓握的流線型輪廓,明顯取經自 Xbox 無線控制器,目的是讓玩家能更舒適、穩固地長時間握持,市面上還沒有相似的人體工學設計,也是 ROG Xbox Ally 系列與競品最大的不同之處;其次則在左側按鍵加入了 Xbox 鍵,讓使用者能存取全新的 Xbox Game Bar 介面,這邊也將正面按鍵羅列如下。

左側:ROG 鍵、視圖鍵、Xbox 鍵、十字鍵
右側:媒體庫、選單鍵、ABXY 鍵

ROG Xbox Ally X 測試報告|Xbox 全螢幕體驗加持,遊玩更不受限!
兩款全新 ROG Xbox Ally 遊戲掌機皆搭載 7 吋、16:9 比例的 FHD IPS 觸控螢幕,表面由康寧 Gorilla Glass Victus 強化玻璃(與 DXC 塗層)覆蓋,可降低反光折射並擁有一定的抗刮性,螢幕特性則包括 100% sRGB 色域、120Hz 更新率、500 尼特峰值亮度等,同時也支援 AMD FreeSync Premium 技術,以上規格都跟前代相同。雖然規格沒有對手聯想 Legion Go 2 的 8.8 吋 144Hz OLED 那樣極端(有些人可能會覺得太大),但基本都能夠滿足我這個挑剔的玩家了~

色域測試
ROG Xbox Ally X 測試報告|Xbox 全螢幕體驗加持,遊玩更不受限!
亮度測試
ROG Xbox Ally X 測試報告|Xbox 全螢幕體驗加持,遊玩更不受限!
顯示更新率
ROG Xbox Ally X 測試報告|Xbox 全螢幕體驗加持,遊玩更不受限!

在預設顯示模式下為 ROG Xbox Ally X 進行色域測試得出 94.5% sRGB、65.8% AdobeRGB 與 67.5% DCI-P3 的色域覆蓋範圍,Delta E 值為 0.1,亮度則是 460.18 cd/m2。之所以沒像 Steam Deck OLED 換用對比度較高的 OLED 面板,我猜可能是為了在省電吧?

背面
ROG Xbox Ally X 測試報告|Xbox 全螢幕體驗加持,遊玩更不受限!
握把
ROG Xbox Ally X 測試報告|Xbox 全螢幕體驗加持,遊玩更不受限!
握把彩蛋
ROG Xbox Ally X 測試報告|Xbox 全螢幕體驗加持,遊玩更不受限!
扳機鍵
ROG Xbox Ally X 測試報告|Xbox 全螢幕體驗加持,遊玩更不受限!

ROG Xbox Ally X 的握把下端形狀飽滿,兩端點外側則有 ROG 信仰之眼的亮面裝飾,至於握把背面與手掌貼合處,仔細看便能發現 XBOXROG 字樣排列的紋理彩蛋,除了美觀性之外,也有助於提升摩擦力、帶來更好的抓握體驗。這款遊戲掌機背面沿用 Slash 斜切元素、ROG 信仰之眼造型的進氣口等,背鍵同樣是配置了 M1、M2 兩顆。這邊也附上與去年 Ally X 的尺寸比較,新機在長寬及厚度上都略有增加...

ROG Xbox Ally X:290 x 121 x 27.5~50.9mm (27.5 為機身厚度,50.9 則是算上握把)
ROG Ally X:280.2 x 114 x 36.9mm

與 Xbox 控制器比較(一)
ROG Xbox Ally X 測試報告|Xbox 全螢幕體驗加持,遊玩更不受限!
與 Xbox 控制器比較(二)
ROG Xbox Ally X 測試報告|Xbox 全螢幕體驗加持,遊玩更不受限!
與 Xbox 控制器比較(三)
ROG Xbox Ally X 測試報告|Xbox 全螢幕體驗加持,遊玩更不受限!
與 Xbox 控制器比較(四)
ROG Xbox Ally X 測試報告|Xbox 全螢幕體驗加持,遊玩更不受限!

實際拿 Xbox 無線控制器來做個比較,可以發現到 ROG Xbox Ally X 的握把設計得更為厚實,這是因為需要承受整個掌機(包括螢幕、電池與內部組件等)重量,它的肩鍵和扳機鍵明顯較長,按起來的感覺也十分接近 Xbox 無線控制器。

頂部右側
ROG Xbox Ally X 測試報告|Xbox 全螢幕體驗加持,遊玩更不受限!
頂部左側
ROG Xbox Ally X 測試報告|Xbox 全螢幕體驗加持,遊玩更不受限!
底部
ROG Xbox Ally X 測試報告|Xbox 全螢幕體驗加持,遊玩更不受限!

ROG Xbox Ally X 的 I/O 同前代集中在裝置頂部,左側靠外的連接埠是 USB 4 Gen2 Type-C / Thunderbolt4、靠內則是 USB 3.2 Gen2 Type-C,兩者皆支援 DipslayPort 1.4 和 PD 3.0 充電,不過入門款的白機 ROG Xbox Ally 的兩個連接埠都是 USB 3.2 Gen2 Type-C,如同過往的 ROG Ally 系列,它亦可外接 ROG XG Mobile 顯示卡盒(最高支援 RTX 5090),讓掌機搖身一變成為桌機等級 連接埠再往右依序設有音量鍵、UHS-II MicroSD 記憶卡插槽(支援 SD/SDXC/SDHC)、3.5mm 音訊孔,以及整合指紋辨識器的電源鍵。

握持
ROG Xbox Ally X 測試報告|Xbox 全螢幕體驗加持,遊玩更不受限!
Xbox Ally X 握持示意
ROG Xbox Ally X 測試報告|Xbox 全螢幕體驗加持,遊玩更不受限!
Ally 握持示意
ROG Xbox Ally X 測試報告|Xbox 全螢幕體驗加持,遊玩更不受限!

ROG Xbox Ally 系列握把的厚度讓玩家的手掌和手指有足夠的空間去握持,而不是僅僅抓住一塊扁平的板子,從上方與 Ally X 的對比圖就可發現─本文主角更貼合手掌,能有效減輕手部的壓力,是提升舒適度的關鍵。

正面
ROG Xbox Ally X 測試報告|Xbox 全螢幕體驗加持,遊玩更不受限!
背面
ROG Xbox Ally X 測試報告|Xbox 全螢幕體驗加持,遊玩更不受限!
側邊
ROG Xbox Ally X 測試報告|Xbox 全螢幕體驗加持,遊玩更不受限!
握把
ROG Xbox Ally X 測試報告|Xbox 全螢幕體驗加持,遊玩更不受限!
右側
ROG Xbox Ally X 測試報告|Xbox 全螢幕體驗加持,遊玩更不受限!
左側
ROG Xbox Ally X 測試報告|Xbox 全螢幕體驗加持,遊玩更不受限!
扳機鍵
ROG Xbox Ally X 測試報告|Xbox 全螢幕體驗加持,遊玩更不受限!
頂部
ROG Xbox Ally X 測試報告|Xbox 全螢幕體驗加持,遊玩更不受限!

這邊也拿去年的 Ally X 做個外觀上的比較。雖然 Xbox Ally X 剛推出時我還覺得它設計突兀,但看久了之後,反而覺得凸顯握把的造型更好看(但缺點就是無法像前代那樣立起來啦),由側面也能夠發現,握把的厚度、弧度利於一手掌握,打個比方就是相機有沒有握把的差別吧 其他像是按鍵、搖桿都等直接沿用。

不過從最後一張疊疊樂的圖...肩鍵和扳機鍵「長」了一點,更大的接觸面積也意味著手指單點受力更小,亦能夠減少手指滑脫的機會─尤其是需要快速或連續按壓時,其扳機鍵 (LT/RT) 鍵程較前代大,對於賽車遊戲來說,能夠提供更精細的按壓控制,在《極限競速:地平線5》加速或剎車時能夠提供清楚的觸覺回饋感,很少有掌機能做到這樣的程度,當然,包括壓感什麼的都是能夠透過《Armoury Crate SE》應用程式去進一步調校的。

內部組件
ROG Xbox Ally X 測試報告|Xbox 全螢幕體驗加持,遊玩更不受限!
雙風扇散熱
ROG Xbox Ally X 測試報告|Xbox 全螢幕體驗加持,遊玩更不受限!
M.2 2280 SSD
ROG Xbox Ally X 測試報告|Xbox 全螢幕體驗加持,遊玩更不受限!
背鍵排線
ROG Xbox Ally X 測試報告|Xbox 全螢幕體驗加持,遊玩更不受限!

不免俗地也要把 ROG Xbox Ally X 拆給各位看(是說拆機難度因握把設計而提高不少),由於它有排線連接著背鍵,所以卸下背蓋時切勿太暴力呀 掌機採用「零重力散熱系統」,意味著即便你躺著使用,散熱效能也不打折扣!雙風扇中央的則是 AMD Ryzen Z2 Extreme 這顆掌機專用 APU 處理器,據 ROG 官方數據,相比前代有著最高 30% 的效能提升,後面也會實際做個驗證,而 APU 下緣的 SSD 同為 M.2 2280 規格,若有更換需求,務必要留意上方的排線。

受益於 CPU 和 GPU 之間的共享記憶體池,黑白兩機都配備了高速記憶體,分別為 24GB LPDDR5X-8000 和 16GB LPDDR5-6400 規格。另外包括 80Wh 鋰電池、Wi-Fi 6E (802.11ax) 和藍牙 5.2 組成的無線通訊晶片,以及 HD 震動、六軸陀螺儀等都直接沿用 Ally X。而在音效方面,則是 Smart Amp 智慧放大技術加持的雙喇叭,支援杜比全景聲且具備 Hi-Res 金標認證,實際聽來聲音飽滿清晰。

65W 充電器
ROG Xbox Ally X 測試報告|Xbox 全螢幕體驗加持,遊玩更不受限!
充電器重量
ROG Xbox Ally X 測試報告|Xbox 全螢幕體驗加持,遊玩更不受限!
掌機重量
ROG Xbox Ally X 測試報告|Xbox 全螢幕體驗加持,遊玩更不受限!

盒內隨附 65W USB Type-C 充電器,實際放上電子秤量測得出 205g,而 ROG Xbox Ally X 掌機本體則是 715g,較前代重約 37g,雙手拿起來可以感受到略沉了些,入門款白機 ROG Xbox Ally 則是較輕的 670g。

Xbox Ally 正面
ROG Xbox Ally X 測試報告|Xbox 全螢幕體驗加持,遊玩更不受限!
Xbox Ally 背面
ROG Xbox Ally X 測試報告|Xbox 全螢幕體驗加持,遊玩更不受限!
Xbox Ally 頂部
ROG Xbox Ally X 測試報告|Xbox 全螢幕體驗加持,遊玩更不受限!
Xbox Ally 按鍵
ROG Xbox Ally X 測試報告|Xbox 全螢幕體驗加持,遊玩更不受限!
Xbox Ally 握把
ROG Xbox Ally X 測試報告|Xbox 全螢幕體驗加持,遊玩更不受限!

這邊也給入門款白機 Xbox Ally 一些畫面,它的 ABXY 鍵各使用不同顏色,整個非常有 Xbox 無線控制器的味道,掌機左右側和握把背面的 ROG 紋理則是讓它略帶亮面質感,視覺上並不單調,尺寸部分兩機同樣都是 290 x 121 x 50.9mm,意即最厚處大約為 5cm。另外,無論黑白哪種顏色都做到不沾指紋油汙,但機殼部分就相對不防刮了...

Ally 收納包(一)
ROG Xbox Ally X 測試報告|Xbox 全螢幕體驗加持,遊玩更不受限!
Ally 收納包(二)
ROG Xbox Ally X 測試報告|Xbox 全螢幕體驗加持,遊玩更不受限!
Ally 收納包(三)
ROG Xbox Ally X 測試報告|Xbox 全螢幕體驗加持,遊玩更不受限!
Ally 收納包(四)
ROG Xbox Ally X 測試報告|Xbox 全螢幕體驗加持,遊玩更不受限!

剛好手邊有 ROG Ally 收納包,就實際試試看新機 ROG Xbox Ally X 能否裝進去,雖然握把的突起蠻明顯、扳機鍵也剛好頂到開口,就結果而言確實能夠塞進去,拉鏈拉起來也不至於太緊繃,但就不像前代還保留有一點空間的餘裕感

ROG Xbox Ally X 測試報告|Xbox 全螢幕體驗加持,遊玩更不受限!
ROG 這回也順勢推出「Bulwark Dock (2025) DG300」7 合 1 電競擴充基座,支援 100W USB-C 充電、10Gbps 檔案傳輸速度和 HDMI 2.1,相容遊戲掌機與智慧型手機等,其翻蓋造型的支架採具備可調段位與透明設計,便於收納攜帶之餘也充分展現自家賽博龐克設計 DNA,翻蓋下方預留空間有助於通風散熱,讓設備長時間運作也能保持涼爽,當然它也支援 Aura Sync 燈效同步。ROG Bulwark Dock (2025) DG300 台灣售價好像還未公開,香港則是賣 1,498 港幣,換算台幣約 5,900 元。

Xbox 全螢幕體驗 ▌

首頁
ROG Xbox Ally X 測試報告|Xbox 全螢幕體驗加持,遊玩更不受限!
Game Pass
ROG Xbox Ally X 測試報告|Xbox 全螢幕體驗加持,遊玩更不受限!
媒體櫃
ROG Xbox Ally X 測試報告|Xbox 全螢幕體驗加持,遊玩更不受限!
已安裝遊戲
ROG Xbox Ally X 測試報告|Xbox 全螢幕體驗加持,遊玩更不受限!
我的應用程式
ROG Xbox Ally X 測試報告|Xbox 全螢幕體驗加持,遊玩更不受限!
遊戲歷程記錄
ROG Xbox Ally X 測試報告|Xbox 全螢幕體驗加持,遊玩更不受限!
Microsoft Store
ROG Xbox Ally X 測試報告|Xbox 全螢幕體驗加持,遊玩更不受限!

有別於市面上遊戲掌機開機就是 Windows 作業系統,ROG Xbox Ally 系列則是「Xbox 全螢幕體驗」,這個使用者介面跟 Xbox PC 應用十分相似,它在整合 Game Pass、媒體櫃和 Microsoft Store (國外還有 Cloud Gaming 但微軟始終沒有在台灣開放此功能)之餘,也最大限度地減少 Windows 後台活動並延遲非必要任務,讓更多系統資源專門用於遊戲,在我體驗的一週內沒有彈出任何通知視窗,或是惱人的 Windows 更新,相比過去確實改善不少!

有別於 Xbox 遊戲主機只能運行 Xbox 遊戲,這台掌機的「媒體櫃」可與多個 PC 遊戲平台連結,無論你在 Steam、Ubisoft Connect、Epic Games Store、Battle.net 或 GOG 上購買的任何遊戲都可以直接遊玩。「我的遊戲」又提供已安裝、已擁有、在 Game Pass 中和可安裝來進行篩選,從遊戲磚左下角的小圖示便能得知是從哪個平台安裝。

手持裝置最佳化
ROG Xbox Ally X 測試報告|Xbox 全螢幕體驗加持,遊玩更不受限!
大部分相容
ROG Xbox Ally X 測試報告|Xbox 全螢幕體驗加持,遊玩更不受限!

在遊戲說明與安裝頁面,可以看到微軟「掌機相容性計畫」的身影,說白了就是學 Valve 的 Steam Deck 驗證制度啦!以上圖《霍格華茲的傳承》和《光與影:33 號遠征隊》為例,分別屬於「手持裝置最佳化」及「大部分相容」,前者表示遊戲已準備就緒,具有預設控制器輸入、直觀文字輸入法、準確的圖像、清晰的文字可讀性以及全螢幕下的適當解析度 aka 無需調整;而後者可能需要對設定進行微小更改,才能在掌機上獲得最佳體驗。

Xbox 全螢幕體驗工作檢視介面
ROG Xbox Ally X 測試報告|Xbox 全螢幕體驗加持,遊玩更不受限!
退出到桌面提示
ROG Xbox Ally X 測試報告|Xbox 全螢幕體驗加持,遊玩更不受限!
Windows 桌面
ROG Xbox Ally X 測試報告|Xbox 全螢幕體驗加持,遊玩更不受限!
回到 Xbox 全螢幕體驗提示
ROG Xbox Ally X 測試報告|Xbox 全螢幕體驗加持,遊玩更不受限!
Windows 工作檢視介面
ROG Xbox Ally X 測試報告|Xbox 全螢幕體驗加持,遊玩更不受限!

長按掌機上的 Xbox 鍵即可進入上圖一的 Task View 工作檢視介面,能夠在不離開 Xbox 全螢幕體驗的情況下切換應用及遊戲,或是跳到 Windows 桌面,這個轉換過程幾乎是「秒切換」、完全無需等待 而若要從 Windows 桌面回到 Xbox 全螢幕體驗同樣長按 Xbox 鍵(進到上圖五畫面),這時系統會彈出視窗,建議使用者重新啟動裝置以獲得最佳化遊戲體驗。雖然乍看之下要重啟有點不便,但卻是為了減少 Windows 後台活動的必要舉措吧?

ROG Xbox Ally X 測試報告|Xbox 全螢幕體驗加持,遊玩更不受限!
短按 Xbox 鍵會出現上圖的全新「Game Bar」覆蓋層,其實能算是 PC 版 Game Bar 的精簡版,首頁可快速啟動近期玩過的遊戲(或將運行中的關閉),我在啟用 A 遊戲的情況下切到 B 遊戲是有成功,但變成同時雙開,音訊也是疊在一起的,看來沒辦法像 Xbox 主機的 Quick Resume 那樣在不同遊戲間切換就是 而在該介面最下方則有 Steam 在內的第三方 PC 遊戲平台快捷圖示,使用者無需跳出 Xbox 全螢幕體驗就能完成遊戲的瀏覽、購買及安裝等動作,當然,遊戲安裝後也會自動出現在媒體櫃裡。

設定(一)
ROG Xbox Ally X 測試報告|Xbox 全螢幕體驗加持,遊玩更不受限!
設定(二)
ROG Xbox Ally X 測試報告|Xbox 全螢幕體驗加持,遊玩更不受限!
開關機動作
ROG Xbox Ally X 測試報告|Xbox 全螢幕體驗加持,遊玩更不受限!
更多設定
ROG Xbox Ally X 測試報告|Xbox 全螢幕體驗加持,遊玩更不受限!
音訊
ROG Xbox Ally X 測試報告|Xbox 全螢幕體驗加持,遊玩更不受限!
擷取
ROG Xbox Ally X 測試報告|Xbox 全螢幕體驗加持,遊玩更不受限!
Gaming Copilot
ROG Xbox Ally X 測試報告|Xbox 全螢幕體驗加持,遊玩更不受限!
小工具
ROG Xbox Ally X 測試報告|Xbox 全螢幕體驗加持,遊玩更不受限!
小工具商店
ROG Xbox Ally X 測試報告|Xbox 全螢幕體驗加持,遊玩更不受限!

全新 Xbox Game Bar 的分頁功能就請看上方圖組,排在首頁之後的「設定」可快速調整音量、螢幕亮度、啟閉麥克風、叫出螢幕鍵盤,又或是查看網路和藍牙連接等,「開啟/關閉」選項則可進行關機、鎖定、登出、睡眠、新啟動這些動作,完全無需退到 Windows 桌面,其他像是音訊、擷取和效能監控(這邊忘了拍,但跟既有的 Game Bar 差不多)等設定就不用多作說明了~

Xbox 社交
ROG Xbox Ally X 測試報告|Xbox 全螢幕體驗加持,遊玩更不受限!
Xbox 交談
ROG Xbox Ally X 測試報告|Xbox 全螢幕體驗加持,遊玩更不受限!
Xbox 派對
ROG Xbox Ally X 測試報告|Xbox 全螢幕體驗加持,遊玩更不受限!

再來就是 Xbox 用戶熟悉的介面了,「Xbox 社交」可以查看好友動態及設定檔,此處的麥克風圖示為「Xbox 派對」,開啟後就能和邀請的好友進行語音和文字聊天,不用另外安裝 Discord 這類應用,但前提是對方也得有 Xbox 帳號、無法跨遊戲平台就是至於「小工具」也就是 Widget,主打功能基本上都已安裝了,但 Xbox 全螢幕體驗另外亦提供小工具商店,讓使用者去做功能上的擴充。

Gaming Copilot 交談(一)
ROG Xbox Ally X 測試報告|Xbox 全螢幕體驗加持,遊玩更不受限!
Gaming Copilot 交談(二)
ROG Xbox Ally X 測試報告|Xbox 全螢幕體驗加持,遊玩更不受限!
Gaming Copilot 設定(一)
ROG Xbox Ally X 測試報告|Xbox 全螢幕體驗加持,遊玩更不受限!
Gaming Copilot 設定(二)
ROG Xbox Ally X 測試報告|Xbox 全螢幕體驗加持,遊玩更不受限!
Gaming Copilot 設定(三)
ROG Xbox Ally X 測試報告|Xbox 全螢幕體驗加持,遊玩更不受限!

Xbox Game Bar 也首度加入 AI 助理功能 Gaming Copilot (預覽版),它可以推薦你感興趣的遊戲、進行成就追蹤、排除故障、又或在你遊玩時協助制定遊戲策略,只要長按 ROG 鍵便能開啟 Gaming Copilot 介面,長按媒體櫃按鍵則會啟動隨按即說(僅在畫面下方出現麥克風圖示,不會有多餘的視窗跳出),使用起來就跟手機上的 Gemini AI 助理差不多,甚至還能一邊進行你既有的操作或遊戲,非常直覺好用!至於隱私權部分,則能在設定中自行決定要不要讓 AI 記憶或拿來訓練模型,同樣也有「刪除記憶」這個選項。


這邊也放上一段與 Gaming Copilot 的 3 分鐘交談片段,JB 主要是請它推薦遊戲,甚至也問了它 2025 年東京電玩展有哪些值得期待的作品,Gaming Copilot 不僅全程以中文回答(雖然語調很像 ABC ),也有跟上最新的資訊,在類魂系 RPG 遊戲推薦了我《羊蹄山戰鬼》。遊戲過程中,Gaming Copilot 也能準確辨識出我正在玩的遊戲,但要說幫忙攻略嘛...我倒覺得幫助不是太大,而且一度開始跟我說起英文、打斷他再發問一次才又切回中文,畢竟還處於 beta 預覽版狀態,改進空間還是有的。

一般設定(一)
ROG Xbox Ally X 測試報告|Xbox 全螢幕體驗加持,遊玩更不受限!
一般設定(二)
ROG Xbox Ally X 測試報告|Xbox 全螢幕體驗加持,遊玩更不受限!
捷徑(一)
ROG Xbox Ally X 測試報告|Xbox 全螢幕體驗加持,遊玩更不受限!
捷徑(二)
ROG Xbox Ally X 測試報告|Xbox 全螢幕體驗加持,遊玩更不受限!
個人化
ROG Xbox Ally X 測試報告|Xbox 全螢幕體驗加持,遊玩更不受限!

「更多設定」的幾個重要功能如連接外部控制器或鍵盤時的操作,這部分就請各位直接看上圖了。相信有板友會好奇「Xbox 全螢幕體驗能否在其他 Windows 遊戲掌機上使用?」先前國外就有網友在聯想 Legion Go S 上安裝成功(原理複雜,直接跳結論),但最終無法進行基本控制、或是在 Xbox 全螢幕體驗和 Windows 桌面之間無縫切換,等於是半殘的狀態 雖然現階段微軟沒說 Xbox 全螢幕體驗只會在 ROG 產品上出現,未來也有可能「下放」到其他競品,但那也是 2026 年後的事情了,就現行遊戲掌機來說,確實只有 ROG Xbox Ally 系列有這樣的優勢。

Armoury Crate SE ▌

控制中心(一)
ROG Xbox Ally X 測試報告|Xbox 全螢幕體驗加持,遊玩更不受限!
控制中心(二)
ROG Xbox Ally X 測試報告|Xbox 全螢幕體驗加持,遊玩更不受限!
設定介面
ROG Xbox Ally X 測試報告|Xbox 全螢幕體驗加持,遊玩更不受限!
一般設定-個人化
ROG Xbox Ally X 測試報告|Xbox 全螢幕體驗加持,遊玩更不受限!
一般設定-硬體規格
ROG Xbox Ally X 測試報告|Xbox 全螢幕體驗加持,遊玩更不受限!
一般設定-內部儲存空間
ROG Xbox Ally X 測試報告|Xbox 全螢幕體驗加持,遊玩更不受限!

為掌機量身訂做的《Armoury Crate SE》控制中心,這回則是扮演輔助 Xbox 全螢幕體驗的角色,按下 ROG 鍵就能啟用它的快速視窗,可調整設定一樣請各位直接看圖,至於效能模式的功率我則簡單整理如下表─

ROG Xbox Ally X ROG Xbox Ally
極速模式 35W (離電 25W) 20W
效能模式 17W 15W
靜音模式 13W 6W
Windows 模式 17W 15W

效能
ROG Xbox Ally X 測試報告|Xbox 全螢幕體驗加持,遊玩更不受限!
手動(一)
ROG Xbox Ally X 測試報告|Xbox 全螢幕體驗加持,遊玩更不受限!
手動(二)
ROG Xbox Ally X 測試報告|Xbox 全螢幕體驗加持,遊玩更不受限!
顯示卡設定(一)
ROG Xbox Ally X 測試報告|Xbox 全螢幕體驗加持,遊玩更不受限!
顯示卡設定(二)
ROG Xbox Ally X 測試報告|Xbox 全螢幕體驗加持,遊玩更不受限!
顯示卡記憶體容量
ROG Xbox Ally X 測試報告|Xbox 全螢幕體驗加持,遊玩更不受限!
系統資訊
ROG Xbox Ally X 測試報告|Xbox 全螢幕體驗加持,遊玩更不受限!
節能輔助
ROG Xbox Ally X 測試報告|Xbox 全螢幕體驗加持,遊玩更不受限!
更多設定
ROG Xbox Ally X 測試報告|Xbox 全螢幕體驗加持,遊玩更不受限!

效能除上述 4 種模式之外同樣提供「手動模式」,可針對 SPL (持續功耗限制)、SPPT (持續峰值功耗目標)、FPPT (快速峰值功耗目標)及風扇進行設定,不過下面測試我還是以一般玩家常用的極速模式來進行 「顯示卡設定」則整合了 AMD Software Adrenalin Edition 的設定,包括 Radeon Boost、Radeon Chill、Radeon Image Sharpening (RIS)、Radeon Super Resolution (RSR)、AMD Fluid Motion Frames (AFMF) 等,這些都是過去就有的功能,個人建議直接啟用一鍵優化啦!另外,「節能輔助」則是新增了能提升效能的 CPU Boost、超級待機模式與背景持續模式等。

燈光
ROG Xbox Ally X 測試報告|Xbox 全螢幕體驗加持,遊玩更不受限!
燈光設定(一)
ROG Xbox Ally X 測試報告|Xbox 全螢幕體驗加持,遊玩更不受限!
燈光設定(二)
ROG Xbox Ally X 測試報告|Xbox 全螢幕體驗加持,遊玩更不受限!
Aura Sync 同步裝置
ROG Xbox Ally X 測試報告|Xbox 全螢幕體驗加持,遊玩更不受限!
Aura Sync 燈效
ROG Xbox Ally X 測試報告|Xbox 全螢幕體驗加持,遊玩更不受限!
校正進階設定
ROG Xbox Ally X 測試報告|Xbox 全螢幕體驗加持,遊玩更不受限!
校正按鍵
ROG Xbox Ally X 測試報告|Xbox 全螢幕體驗加持,遊玩更不受限!
音訊-麥克風模式(一)
ROG Xbox Ally X 測試報告|Xbox 全螢幕體驗加持,遊玩更不受限!
音訊-麥克風模式(二)
ROG Xbox Ally X 測試報告|Xbox 全螢幕體驗加持,遊玩更不受限!
音訊-喇叭模式
ROG Xbox Ally X 測試報告|Xbox 全螢幕體驗加持,遊玩更不受限!
GameVisual
ROG Xbox Ally X 測試報告|Xbox 全螢幕體驗加持,遊玩更不受限!
電池保養設定
ROG Xbox Ally X 測試報告|Xbox 全螢幕體驗加持,遊玩更不受限!

《Armoury Crate SE》的其他設定也是直接沿用 ROG Ally X,各位同樣看圖比較快 當中「校正進階設定」可針對左右搖桿、LT/RT 鍵和陀螺儀進行校正,新增的「電池保養設定」能夠將充電上限設定至80%,進一步延長掌機的使用壽命。

極簡模式
ROG Xbox Ally X 測試報告|Xbox 全螢幕體驗加持,遊玩更不受限!
方形模式
ROG Xbox Ally X 測試報告|Xbox 全螢幕體驗加持,遊玩更不受限!
橫列模式
ROG Xbox Ally X 測試報告|Xbox 全螢幕體驗加持,遊玩更不受限!
遊戲庫-遊戲平台
ROG Xbox Ally X 測試報告|Xbox 全螢幕體驗加持,遊玩更不受限!
遊戲庫-所有遊戲
ROG Xbox Ally X 測試報告|Xbox 全螢幕體驗加持,遊玩更不受限!
活動
ROG Xbox Ally X 測試報告|Xbox 全螢幕體驗加持,遊玩更不受限!

覆蓋在畫面最上層的「即時效能資訊」同樣提供方形、橫列、極簡 3 個模式,其中顯示資訊最多的方形模式提供時間、CPU/GPU 的使用率及時脈、硬體溫度、電池電量、APU 瓦數,以及 FPS 幀率的監測。雖然 Xbox 全螢幕體驗已經有整合不同遊戲平台的「媒體櫃」,但《Armoury Crate SE》其實早就開發了這個功能 aka 遊戲庫,它同樣可查看並啟動不同平台安裝的遊戲。


ROG Xbox Ally X / ROG Xbox Ally 遊戲掌機重點規格:

型號 ROG Xbox Ally X (RC73XA) ROG Xbox Ally (RC73YA)
處理器 AMD Ryzen AI Z2 Extreme AMD Ryzen Z2 A
顯示 7 吋 FHD (1920 x 1080) IPS 觸控螢幕
100% sRGB / 120Hz 更新率 / 500 尼特亮度 / AMD FreeSync Premium
記憶體 24GB LPDDR5X-8000
預設分配 8GB VRAM
16GB LPDDR5-6400
預設分配 4GB VRAM
儲存容量 1TB M.2 PCIe 4.0 SSD 512GB M.2 PCIe 4.0 SSD
I/O 1x USB 4 / Thunderbolt4
1x USB 3.2 Gen2 Type-C
1x UHS-II microSD 記憶卡槽
1x 3.5mm 音訊孔
2x USB 3.2 Gen2 Type-C
1x UHS-II microSD 記憶卡槽
1x 3.5mm 音訊孔
電池 80Wh 60Wh
重量 715g 670g
尺寸 290 x 121 x 50.9mm
售價 29,999 元 21,999 元

硬體效能測試 ▌

ROG Xbox Ally X 測試報告|Xbox 全螢幕體驗加持,遊玩更不受限!
雖然 ROG Xbox Ally X 不算是去年 ROG Ally X 的後繼機種,但在 APU 處理器上仍升級至 AMD Ryzen AI Z2 Extreme,功率在插電情況下微幅增加到 35W;另一款入門款白機 ROG Xbox Ally 則是搭載與 Steam Deck 相同等級/架構、強調低功耗的 AMD Ryzen Z2 A。其中,AMD Ryzen AI Z2 Extreme 受益於內建的 50TOPS 算力 NPU,具備 Auto SR 自動超級解析度這項 AI 功能,可針對低解析度畫面進行升頻,帶來更清晰的視覺與流暢的幀率表現。

處理器 AMD Ryzen AI Z2 Extreme AMD Ryzen Z2 A
CPU 架構 Zen5 Zen2
CPU 核心 8 核心 16 執行緒 4 核心 8 執行緒
L3 快取 16MB 6MB
時脈 基礎 2.0GHz / 最高 5GHz 基礎 2.8GHz / 最高 3.8GHz
運作功率 7~35W 5~15W
GPU 架構 RDNA 3 RDNA 2
NPU AMD XDNA NPU 50TOPS
針對 ROG Xbox Ally X 和 ROG Xbox Ally 搭載的處理器差異請參考上表,Ryzen AI Z2 Extreme 主打極緻遊戲效能,多工處理能力更強也支援 AI 應用(例如未來能自動擷取遊戲精華片段),而 Ryzen Z2 A 畢竟 CPU 架構差了三代,效能相對不適合圖形過於複雜的 3A 大作,但在低瓦數下能夠提供更優異的能效比,可延長輕度小品遊戲或媒體播放時的續航時間,雖說 ROG Xbox Ally 不具備 NPU、也沒有強調 AI 功能,但它在上市時還是能運行 Gaming Copilot 這個預覽版功能 由於測試時間有限,以下硬體效能測試會以旗艦款 ROG Xbox Ally X 為主。

CPU-Z 效能
ROG Xbox Ally X 測試報告|Xbox 全螢幕體驗加持,遊玩更不受限!
CINEBENCH R20 效能
ROG Xbox Ally X 測試報告|Xbox 全螢幕體驗加持,遊玩更不受限!
CINEBENCH R23 效能
ROG Xbox Ally X 測試報告|Xbox 全螢幕體驗加持,遊玩更不受限!
PCMark 效能
ROG Xbox Ally X 測試報告|Xbox 全螢幕體驗加持,遊玩更不受限!

我將 ROG Xbox Ally X 接上電源、並以 35W 極速模式來展開效能實測,首先在 CPU-Z 軟體的單執行緒效能為 650.1 分,多執行緒效能為 6230.5 分,與前代的 AMD Ryzen R1 Extreme 相比,單執行率效能提升 21.4%、多執行緒效能則是略降 6.8%。而在 CINEBENCH R20 的多核心效能跑出 5662 分,而 CINEBENCH R23 的多核心效能則是取得 13682 分的成績,這部分跟前代屬於伯仲之間。針對日常辦公與使用情境,這台遊戲掌機在 PCMark10 Modern Office 生產力效能測試中取得了 7243 分,視覺化成績較前代略為提升,整體 CPU 效能來看,也全面領先隔壁棚搭載同款處理器的 MSI Claw A8 BZ2EM

記憶體效能
ROG Xbox Ally X 測試報告|Xbox 全螢幕體驗加持,遊玩更不受限!
記憶體資訊
ROG Xbox Ally X 測試報告|Xbox 全螢幕體驗加持,遊玩更不受限!
硬碟讀寫效能
ROG Xbox Ally X 測試報告|Xbox 全螢幕體驗加持,遊玩更不受限!
SSD 硬碟資訊
ROG Xbox Ally X 測試報告|Xbox 全螢幕體驗加持,遊玩更不受限!

ROG Xbox Ally X 內建 24GB LPDDR5X 8000MHz 記憶體,時脈速度較前代的 7500MT/s 更高,也有更充裕的數據通道,這能夠為遊戲帶來小幅的幀率提升,其在 AIDA 64 記憶體與快取記憶體測試軟體中,主要記憶體的效能測試結果為寫入 94125 MB/s、讀取 108.49 GB/s、拷貝 82965 MB/s,延遲時序為 110.0ns,而 L3 快取記憶體的效能表現為 724.82 / 690.31 / 752.99 GB/s (讀取/寫入/拷貝),延遲時序則是 10.2ns

至於硬碟則採用三星製、1TB 容量的 M.2 2280 PCIe 4.0x4 SSD (但實際儲存容量則是 953GB),其在 CrystalDiskMark 軟體中的讀寫測試結果分別為 5012.62 MB/s 和 3652.12 MB/s,讀取速度較去年採用 WD 的 SSD 固態硬碟提升不少。

顯示卡資訊
ROG Xbox Ally X 測試報告|Xbox 全螢幕體驗加持,遊玩更不受限!
3DMark Night Raid
ROG Xbox Ally X 測試報告|Xbox 全螢幕體驗加持,遊玩更不受限!
3DMark Fire Strike
ROG Xbox Ally X 測試報告|Xbox 全螢幕體驗加持,遊玩更不受限!
3DMark Time Spy
ROG Xbox Ally X 測試報告|Xbox 全螢幕體驗加持,遊玩更不受限!
3DMark Port Royal
ROG Xbox Ally X 測試報告|Xbox 全螢幕體驗加持,遊玩更不受限!
3DMark Wild Life
ROG Xbox Ally X 測試報告|Xbox 全螢幕體驗加持,遊玩更不受限!
3DMark Wild Life Extreme
ROG Xbox Ally X 測試報告|Xbox 全螢幕體驗加持,遊玩更不受限!
3DMark Steel Nomad Light
ROG Xbox Ally X 測試報告|Xbox 全螢幕體驗加持,遊玩更不受限!
3DMark FSR feature test
ROG Xbox Ally X 測試報告|Xbox 全螢幕體驗加持,遊玩更不受限!

ROG Xbox Ally X 配置 AMD Radeon 890M Graphics 內顯晶片,為 4 奈米製程的 Strix Point 世代(作為對比,入門款 ROG Xbox Ally 則是 7 奈米製程的 Van Gogh...),此內顯雖然搭有 8GB LPDDR5 VRAM,但受益於 AMD 的共享記憶體架構,則是可以手動進行補充的。

實際以 3DMark 軟體進行圖形效能測試,ROG Xbox Ally X 在看內顯裝置的 DirectX12 效能的 Night Raid 項目中獲得 33712 分,比 MSI Claw A8 BZ2EM 高逾 17%,而基於 DirectX11 API 的 Fire Strike 和測試高負載效能的 Time Spy 則分別跑出 91964035 分的成績,皆勝過今年推出的輕薄筆電。另外在針對內顯裝置的測試如 Wild Life、Wild Life Extreme 和 Steel Nomad 等跑分結果我也一併附上,同樣較站上先前測試的新款 MSI Claw A8 來得出色 而在 AMD FSR feature test 這邊,FSR 超級解析度功能啟閉下有著 87.2% 的差異,建議是一定要開啟的!

待機時硬體溫度
ROG Xbox Ally X 測試報告|Xbox 全螢幕體驗加持,遊玩更不受限!
待機時機身溫度
ROG Xbox Ally X 測試報告|Xbox 全螢幕體驗加持,遊玩更不受限!

散熱穩定性方面,我將 ROG Xbox Ally X 接上電源、並以 35W 極速模式運行 CINEBENCH R20 和 FurMark 兩款燒機軟體來測試,這台遊戲掌機在待機狀態下 CPU 溫度為 41.8 度,GPU 溫度則是 43 度,而根據 FLIR 熱感應相機,機身平均溫度為 27.4 度,最熱處出現在長機下緣的 40.3 度,中央則是 36.2 度,左右兩側握把明顯溫度較低,為 26 度上下。

測試時硬體溫度
ROG Xbox Ally X 測試報告|Xbox 全螢幕體驗加持,遊玩更不受限!
測試時機身溫度
ROG Xbox Ally X 測試報告|Xbox 全螢幕體驗加持,遊玩更不受限!
測試時風扇噪音
ROG Xbox Ally X 測試報告|Xbox 全螢幕體驗加持,遊玩更不受限!

接著運行 CINEBENCH R20 和 FurMark 五輪之後,從 HWMonitor 監測軟體可以看到,ROG Xbox Ally X 的 CPU 溫度提升至 71.3 度、GPU 溫度則來到 79 度,這時 CINEBENCH R20 的效能跑出 3679 分,較正常測試時下降 35%,算是可以接受的範圍;而透過 FLIR 熱感應相機能夠看到,高效能負載任務之下機身平均溫度上升至 31.1 度,最熱處轉移到掌機頂部,在散熱孔的位置出現了 45.3 度,而兩側握把控制區則是略增至 30 度上下,在進行遊戲時基本不會感到溫熱,另外我也在測試時利用分貝計測 ROG Xbox Ally X 的風扇運轉噪音,達到 58.5dB,在正常無聲的辦公室環境測試下則是 55dB,算是能聽到一點細微的風聲吧?

鋰電池資訊
ROG Xbox Ally X 測試報告|Xbox 全螢幕體驗加持,遊玩更不受限!
PCMark 10 Office 生產力續航時間
ROG Xbox Ally X 測試報告|Xbox 全螢幕體驗加持,遊玩更不受限!
PCMark 10 遊戲續航時間
ROG Xbox Ally X 測試報告|Xbox 全螢幕體驗加持,遊玩更不受限!
充電時間
ROG Xbox Ally X 測試報告|Xbox 全螢幕體驗加持,遊玩更不受限!

ROG Xbox Ally X 內建 80Wh 鋰電池的續航表現又是如何?我將掌機切至 13W 靜音模式、50% 螢幕亮度,並關閉搖桿外圈的 RGB 燈效進行 PCMark 10 Office 生產力電池續航測試,最終由 100% 到自動關機的 2% 電量,共經過了 19 小時 34 分鐘,續航力較前代 Ally X 提升約 5.5 小時 用輕薄筆電的標準來看的話也排得上前幾名了!

再來換到 PCMark 10 Office 遊戲電池續航測試,我則是以 17W 效能模式搭配平衡系統模式來運行,遊戲掌機從 100% 到自動關機的 3% 電量則是歷時 2 小時 55 分鐘,如果使用 13W 靜音模式,那遊玩時間又可以進一步拉長了。最後,我使用隨附的 65W USB-C 充電器為其充電,由 15% 充至滿電量需要 1 小時 20 分鐘,速度不快。

遊戲效能測試 ▌

ROG Xbox Ally X 測試報告|Xbox 全螢幕體驗加持,遊玩更不受限!
進入到各位最關心的遊戲效能測試環節,ROG Xbox Ally X 部份我分別設定「插電極速」、「手持極速」兩種情境(功率分別對應 35W 及 25W),解析度使用 FHD、啟用 AMD RSR,並搭配高、低兩種圖形品質來進行實測,遊戲內則會啟用 AMD FSR (超級解析度)升頻及相應的畫格生成功能。至於入門款白機 ROG Xbox Ally 因為規格從帳面上來看貞的差異巨大,就改用 720p 來進行測試,其餘設定則維持不變(但插電與否,極速效能模式的功率都是 20W...

餓狼傳說 CotW 60fps
ROG Xbox Ally X 測試報告|Xbox 全螢幕體驗加持,遊玩更不受限!
空洞騎士 絲綢之歌 120fps
ROG Xbox Ally X 測試報告|Xbox 全螢幕體驗加持,遊玩更不受限!

過往 JB 測試 PC 遊戲掌機的重點都放在 3D 圖形吃重的 RPG 及 FPS 遊戲上,但其實這類遊戲裝置也挺適合格鬥和橫向動作遊戲,實際拿 ROG Xbox Ally X 遊玩《餓狼傳說 City of the Wolves》,全程穩定 60fps,角色出招動作均十分流暢,而 Team Cherry 的類銀河戰士惡魔城新作《空洞騎士:絲綢之歌》,不僅具備 Xbox 的「手持裝置最佳化」評級,遊玩過程也始終保持 120fps 的高幀率表現。

ROG Xbox Ally X 測試報告|Xbox 全螢幕體驗加持,遊玩更不受限!
3A 遊戲部分先看到插電+35W 極速模式的測試,在 FHD 解析度及低圖形品質下,除了《黑神話:悟空》之外平均幀率都有突破 60fps,微軟本家賽車遊戲《極限競速:地平線5》則是飆破 100fps,較 Xbox Ally X 提升約 24%另外,《毀滅戰士:黑暗時代》在我先前測試的幾款電競筆電上都因 VRAM 不足而無法運行,ROG Xbox Ally X 則透過共享記憶體池,預設劃分 16GB 給 VRAM,運行下來綽綽有餘。

若在遊戲中選擇高圖形品質,有 4 款落在 50fps 上下,《極限競速:地平線5》跑出 78fps,而《魔物獵人荒野》和《黑神話:悟空》平均幀率則是 30 出頭,建議還是調低圖形品質來獲得更好的遊戲體驗。是說過去 JB 常測試的《電馭叛客2077》,才測沒幾項就遇上了 crash,這問題先前也曾在其他電競筆電上遇到過,這邊也附上手持 25W 極速模式、搭配「Steam Deck」圖形品質的測試結果─50.02fps,表現還算不錯。

ROG Xbox Ally X 測試報告|Xbox 全螢幕體驗加持,遊玩更不受限!
至於在離電的手持情境下,極速模式功率則降回 25W,這時受測遊戲平均幀率皆有下降(長條圖上方三款降幅落在 32~38% 之間,降幅最低者則是《魔物獵人荒野》,約 6% 左右),在低圖形品質下,除《黑神話:悟空》、《古墓奇兵:暗影》會有掉幀情形外,其餘都有超過 50fps 相對穩定的平均幀率表現,看來若要玩效能負載更高的 3A 遊戲,還是得略降解析度啦!而上述這些遊戲在手持模式遊玩時,硬體溫度都落在 40 幾度,但接電的情況下溫度會略高一些,用手觸碰會有點微溫的程度,而噪音部分即便在極速模式下也相當細微。

ROG Xbox Ally X 測試報告|Xbox 全螢幕體驗加持,遊玩更不受限!
JB 本來也想測試最近很夯的第一人稱射擊遊戲《戰地風雲6》,但執行後系統卻跳出了「DirectX Error」的視窗、最後被迫關閉,不過這情況似乎出現在許多 AMD 顯卡的玩家身上,應該不是 ROG Xbox Ally X 硬體的問題,因此我就改用 Steam Remote Play (遠端遊玩)來體驗這款 FPS 遊戲的手感,不得不說,控制器還是遠不比鍵鼠好用,在這類競技型多人遊戲上佔不到什麼便宜,但拿來玩玩戰役模式倒還是可以的。

ROG Xbox Ally X 測試報告|Xbox 全螢幕體驗加持,遊玩更不受限!
再來看到入門款的白機 ROG Xbox Ally,由於效能落差大,這邊就改用 HD (1280 x 720) 解析度來收集測試數據,另由於插電、手持下極速模式都是 20W,幾款遊戲跑下來幀率其實都差不多,我就只用插電的長條圖來說明了。在相同的 7 款遊戲、720p 低圖形品質下,ROG Xbox Ally 僅有《刺客教條:暗影者》低於 40fps,其餘都有超過、但不多 只有《極限競速:地平線5》則跑出 67fps 的成績,畢竟 HD 720p 已經是最低解析度設定,個人認為 ROG Xbox Ally 相對不適合玩 3A 效能大作,然而在《空洞騎士:絲綢之歌》這款收錄在 Game Pass 的 2D 動作遊戲,FHD 解析度下平均幀率則是穩定 120fps。

測試總結 ▌

ROG Xbox Ally X 測試報告|Xbox 全螢幕體驗加持,遊玩更不受限!
實際體驗下來,ROG Xbox Ally 系列最讓我驚豔的就是對人體工學的重新定義,全新的握把設計提供接近「手把大廠」Xbox 出品的控制器紮實手感,儘管機身略重於前代 ROG Ally X,但受益於平衡的配重,玩家能豪不費力地找到支撐點,令其成為目前是市場上最舒適的 Windows 遊戲掌機,沒有之一!其他外型設計如 7 吋 FHD 120Hz 螢幕等大致延續前代,但值得一提的是,扳機鍵鍵程稍微增大,對賽車遊戲而言有更高的可控性

軟體層面的變革則是 ROG Xbox Ally 系列的靈魂所在。全新的 Xbox 全螢幕體驗介面設計精簡直覺,不只整合市面各大 PC 遊戲平台,也匯集了 Xbox 社交、Xbox 派對等便利功能,對「軟粉」想必倍感親切,而換上 Xbox 全螢幕體驗也有效規避了傳統 Windows 作業系統的彈出視窗與頻繁更新困擾,賦予這台裝置「This is a Xbox」的主機化簡潔操作體驗。

ROG Xbox Ally X 測試報告|Xbox 全螢幕體驗加持,遊玩更不受限!
核心效能方面 PC 遊戲掌機受限於功耗和散熱效能,極限依舊存在,FHD 解析度下 3A 遊戲可以跑出個 60fps 其實就算不錯,要追平電競筆電的效能仍不現實,不過,ROG Xbox Ally X 的遊戲效能已然是目前市面上最強,更勝搭載同款處理器的 MSI Claw A8 BZ2EM,且運行時風扇噪音控制得相當理想,同時也沒有明顯的溫熱感出現。儘管在遊戲相容性上還有努力空間,如近期最夯的《戰地風雲6》無法運行,但在 Game Pass 遊戲的優化程度和認證機制也是有目共睹的!玩起掌機優化遊戲幀率甚至能超越 120fps~

至於本文著墨較少的入門款白機 ROG Xbox Ally,同樣的 3A 遊戲就得切換至 720p 解析度來遊玩,AMD Ryzen Z2 A 處理器的效能跟旗艦款有段落差,相對地,它的優點在於功率低,擁有更長的電池續航力,定位明顯不同。

ROG Xbox Ally X 測試報告|Xbox 全螢幕體驗加持,遊玩更不受限!
ROG Xbox Ally X 搭載 AMD 高階掌機處理器、24GB 高速記憶體和升級的 80Wh 大電池,以 29,999 元售價來說,適合不計較預算,只追求最佳效能和手感的重度玩家;至於入門款 ROG Xbox Ally,售價開到 20,999 元我自己是覺得稍貴了點,就 Zen2 CPU 的效能表現而論,跟旗艦款的價差應該要更大才是?

或許你會想問:「ROG Xbox Ally 系列適合什麼樣的玩家?」JB 個人認為是習慣 Xbox 生態、擁有龐大遊戲庫的玩家,或者 Game Pass 訂...雖然近期微軟大幅調漲 Game Pass 價格的舉措(以 PC Game Pass 單月來說漲了 54% 來到 399 元),不免削弱了長期持有的成本優勢 但 ROG Xbox Ally 系列憑藉著市面上最舒適的握感和革新的 Xbox 全螢幕體驗,仍舊成功在 Windows 掌機市場中樹立了一個(暫時)難以超越的全新體驗標竿。


延伸閱讀:
ROG Xbox Ally 設計團隊獨家專訪|一握就懂的 Xbox 體驗,設計哲學的碰撞與挑戰!
2025-10-16 9:15 發佈
看起來不錯!但是感覺有點大台,等別人分享!
舒適握感就真的要去現場體驗了
但 ROG Xbox Ally 系列憑藉著市面上最舒適的握感和革新的 Xbox 全螢幕體驗,仍舊成功在 Windows 掌機市場中樹立了一個(暫時)難以超越的全新體驗標竿。
親手握過ROG Xbox Ally X, 不得不佩服手感好上很多, 但是佔空間, 我還是希望ROG可以推出Ally X後繼機, 用上Z2 Extreme
有Asus ROG laptop還需這台嗎?
買完NS2,難道又得買Ally X,錢包君已死!
ROG Xbox Ally X
"24MB LPDDR5X-8000 記憶體"

這只能跑DOS吧?
JB.L
JB.L 樓主

[sorry] 已修正~~

2025-10-16 10:32
賞他一根蘿蔔

DOS只要640K 就可以跑了.....[XD]

2025-10-16 13:28
這次的ROG XBOX Ally X 我覺得很可以啊!
  • 2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2)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