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cer 繼去年 IFA 大展正式跨足 PC 遊戲掌機市場,並推出 Nitro Blaze 7 遊戲掌機後,時隔半年的時間,又在 CES 大展上正式公開兩款遊戲掌機新品,分別為 Nitro Blaze 8 與 Nitro Blaze 11,並同樣搭載 AMD Ryzen 7 8840HS 處理器與 Ryzen AI,搭配 AMD Radeon 780M 顯示晶片,Radeon 超級解析度和 AMD FidelityFX 超級解析度技術,同時也具備 16GB LPDDR5X 記憶體,以及最高 2TB PCIe Gen4 NVMe 儲存裝置等規格配置。此外,Acer 也針對手遊玩家,推出全新可折疊便攜設計的 Nitro 遊戲控制器,可相容於 Android 與 iOS 系統裝置,最大則可支援到 8.3 吋的行動裝置使用。
- Nitro Blaze 8
- 左側按鍵與搖桿
- 右側按鍵與搖桿
- 機身上側
- 機身下側
- 機身背側
此外,機身上下兩側則有電源按鈕、音量鍵、Thunderbolt 4 、USB 3.2 Type-C、USB 3.2 Type-A、Micro SD 記憶卡插槽,以及 3.5mm 複合音源插孔,機身後側則由 Blaze 7 遊戲掌機的兩個圓形散熱進風孔,改為兩個較小的方形散熱進風孔配置,至於會不會影響實際的散熱效能,我自己在約 15 分鐘的連續遊玩時間後,是沒有感受到發燙的情況,機身後方還可以看到 M1/M2 的 Marco 巨集按鍵。整體來說,Nitro Blaze 8 遊戲掌機的各項配置,與市售的遊戲掌機並沒有太大的差別,比較可惜的握把處雖然握感舒適,但並沒有明顯的防滑蒙皮或防滑顆粒配置,如果長時間遊玩出手汗的話可能會有掉落的疑慮。
- Acer Game Space應用程式
- 遊戲助手設定
- 遊戲設定檔
- Nitro Blaze 11
- 左側按鍵與搖桿
- 右側按鍵與搖桿
- 機身上側
- 機身下側
- 機身背側


其機身上的搖桿、按鍵與 I/O 配置基本上都與 Nitro Blaze 8 相同,因此我就不多做細部的介紹,其按鍵與搖桿的配置其實也符合最大舒適程度的拇指熱區,但就是稍嫌重了一點,比起 Nitro Blaze 8 縮小後側散熱孔,Nitro Blaze 11 則是使用縮減到只剩下一個散熱孔配置,雖然在實際的遊玩過程中會感受到一點發熱狀況,但因為 Marco 按鍵是設計在握把上,因此也不太會影響到實際的遊玩體驗。
- 可拆卸握把
- 螢幕支架


至於眼尖的朋友應該可以看到在顯示螢幕上方備有三個視訊鏡頭,而機身上方電源按鈕左側則有一個推桿,其實這是預計針對 Nitro Blaze 11 可能會支援的裸視 3D 功能,只要將推桿啟動就可讓有支援 SpatialLad 3D 的遊戲直接轉換成 3D 遊戲畫面,雖然在現場實際開啟後效果還沒有像是 3D 筆電或顯示螢幕來得優異,但如果後續調整的順利的話,這款遊戲掌機就會是全球首款可玩 3D 遊戲的產品了。
- Nitro行動遊戲控制器
- 實際展開
- 肩鍵與扳機鍵
- 折疊展開轉軸結構
- USB-C 連接埠
- 橡膠保護墊

實際搭配 iPhone 16 Pro Max 加上保護殼來使用,固定穩定性是沒有太大的問題,但與 Razer Kishi Ultra 遊戲控制器面臨到一樣的問題就是,iOS 系統所能支援遊戲控制器的遊戲還是太少,建議如果想購入的話,使用 Android 系統裝置的支援性就會來得高一點,否則買回去之後會有一種英雄無用武之地的遺憾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