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MG只靠著MG HS和MG ZS兩台車就達到5%的市佔率
這樣大家應該就秒懂為何和泰獻策自製率搞的MG從八月中開始只能限量接單了吧
開什麼玩笑,上半年只有兩個車型MG HS和MG ZS就有5%的市佔率
七月MG4剛發表又一堆人搶著試乘,明年MG假如再引進一台新車
不就立刻變成市場第二逼近Toyota
和泰作為稱霸台灣市場22年的龍頭大哥當然不是吃素的
簡單獻策出招一個自製率,就搞得MG沒車賣,下半年肯定日子不好過,更別談市佔了!

沒有任何意外的話,台灣上半年SUV前十名分居第三和第八名的的MG HS和ZS應該下半年不可能在前10名了

台灣銷量部分就到此為止,在和泰出招之後,台灣就沒什麼好看了
來看看MG在歐洲澳洲的狀況
歐洲和澳洲不像台灣有限制中國整車進口,所以歐洲和澳洲的MG車2024年上半年為止賣的車應該都是100%中國製造
2024歐州上半年,歐洲MG對比去年同期成長20%,維持過去幾年都大幅成長的趨勢

其中MG4維持跟2023年全年電動車排行榜中第四名的位置,也成長了4%銷量,前兩名不變依然是TESLA,但本來的第三名Volkswagen ID.4大幅衰退30%退到第五名,附帶一提,新進榜的VOLVO EX30也是中國製造進口歐洲

但以整個歐洲MG銷量來看,MG4大約只佔歐洲MG銷量的25%,而且成長幅度4%也不如歐洲MG成長20%那麼多,所以可以推測歐洲MG銷售前兩大主力應該還是維持HS和ZS不變
其中賣的最好的仍然是主場英國,MG在英國賣最好的仍然是MG HS

不過在其他國家主要就靠ZS搶市占率了,例如義大利上半年就是靠ZS
MG ZS在義大利上半年的銷量相對2023年幾乎成長了一倍(+99.4%)

換到南半球澳洲MG一樣受到市場肯定但領頭羊就換人了,HS在澳洲比較吃不開但ZS就很厲害了
在澳洲上半年前十名銷量排行榜,ZS是第九名

另外MG4不管在歐洲還是澳洲的電動車市場都是穩居前五名
不過BYD兩台車居然能擠下MG4真的嚇我一跳
我特別去查了一下就知道原因了
BYD Seal比MG4 X power便宜超過一萬澳幣
BYD Atto3比MG4 X power便宜超過一萬五千澳幣
真的好羨慕澳洲啊,有競爭果然就有便宜好車可買

結論:
1.MG的崛起看起來並非台灣市場獨有的現象,歐洲澳洲都有類似的現象(美國日本都還沒有MG,說不定以後會有)
2.消費者愛的車,競爭對手肯定不愛,台灣有和泰獻策自製率讓MG去了半條命,歐盟也即將針對中國進口的車加重關稅,但歐盟部分MG可以「設廠歐洲」或者從「泰國廠進口」…
3.很羨慕歐洲和澳洲的自由競爭市場,有競爭消費者選擇多元,品牌也不敢亂開高價只能參考市場領先者定價,規格配備也不敢擠牙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