瓊斯 wrote:
擁有近百年歷史的汽車(恕刪)
2005年7月23日,南京汽車集團以5300萬英鎊的價格從已破產的MG Rover 集團手中收購了MG品牌和生產設施,但不包括設計人員。南汽以此成立了「南京汽車MG英國有限公司」(NAC MG UK Limited)。
2007年,南京汽車集團以資本參股的形式被上海汽車工業(集團)總公司(下簡稱上汽)整體收購[1],至此MG品牌歸上汽所有。 上汽擁有MG品牌後即利用其先前收購的MG設計部門開發出一系列新車型在中國大陸地區銷售,大部分由上汽另一自有品牌榮威的車型平台發展而來,市場定位於直接與同尺寸合資品牌競爭。
MG是道道地地的中國車沒甚麼不好的,不是嗎?
至少應該優於三菱
而且在中國銷售屢創佳績,比納納銷量屬於ppm等級好上幾百倍
但在台灣百萬內SUV這配備端出去
的確是香爆
除了後車箱小了點
後勤妥善率那是使用後才知道的事情就先不談了
也的確設計充滿了"致敬"其他品牌的味道
老實說裕隆看看自己弄進來的MG
再看看自己的納智傑
裕隆一堆菁英是不是不知道什麼叫做吸引人的商品
麵左鈍 wrote:
今天自由財經的報導中說道,中華會跟英國原廠爭取在台生產輸出到其他市場
其實MG在2005破產賣給南京汽車, 於2007年輾轉賣給上汽之後, 就已經沒有英國原廠了.
2016年開始MG在英國不再具備生產能量
2019年開始MG在英國不再具備設計能量
現在所有在英國或海外販售的MG車款, 設計和生產主導都是上汽, 產地大部分也是中國了.
題外話, MG HS和上汽榮威RX5, 其實血緣關係頗濃厚.
所以, 自由財經應該是要說: 中華會跟上汽原廠爭取在台生產輸出到其他市場
麵左鈍 wrote:
代表以後零件的國產化率會提高??還是說中華跟上汽簽訂的協議中有寫,以後中華要分擔上汽的產能,幫忙MG汽車出口海外?
汽車零件國產自製率恐怕是個假議題, 台灣在am汽車零件生產上很靈活, 但在新車零件市場上並沒有掌握太多的關鍵零組件, 生產成本上也不具規模優勢, 所謂國產自製率很多時候只是會計帳目上的調整, 還有不少是中國單項零部件交台灣的零件大廠組成總成之後, 再以台灣件的名義移轉給車廠, 所以國產自製率到底是甚麼, 是不是過個水而已? 就不好再探究了.
麵左鈍 wrote:
以後中華要分擔上汽的產能,幫忙MG汽車出口海外?
上汽在泰國, 印尼, 印度都有MG裝配廠, 若要由台灣組裝出口, 以目前台灣和各國的關稅協定來看, 以人力成本來看, 應該都不會是最好的選擇.
dohan8850 wrote:
這種賣車模式早就行之有年
很多日系車也都是在台灣賣對岸規格的
817別太看得起自己
BYD競爭力更強
哪天進來台灣會嚇死一堆井蛙之...(恕刪)
台灣鎖國黨 如果敢修法 放中國整車進口,或敢加入 RCEP
和泰跟中華就不用玩了
比亞迪 這5年 已經讓 豐田 跟 本田混合動力,在中國市場不斷降價 ,銷量更是屌打日本車了,目前市值已成為全球第三大車廠
來台灣決對能打破 和泰豐田獨佔壟台灣殖民地30年的神話
可惜 在綠腦當道的台灣 要修法難啦 百姓只好繼續當盤子被剝皮囉
在 RCEP 架構下 中日韓 東協 汽車零配件0關稅 成車也會慢慢降置0關稅,最大受益者 就是 日本 跟 中國 韓國,還有他們的百姓囉
台灣人 繼續水深火熱 花2-3倍買車吧

BYD 成為第二家進入日本的中國車企









內文搜尋

X